春暖花開騎車去(共2篇)
前幾天看到有同事從網(wǎng)上買了兩輛捷安特,在公司的飯廳拼個不亦樂乎,我挺高興終于又有愛好相同的人了,但是又隱隱的擔心他們只是淺嘗即止。我其實非常希望他們以及看到文章的所有人,能像我一樣,把自行車運動當成自己一個終身的愛好。基于此,我也要把我在騎車方面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決定要寫一個自己愛好了八年的話題,真有點小激動呢,一下子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因為要把自行車給說清楚,那不可能是一兩篇文章能說清楚的,而是一本書的分量。所以這里我就不打算再假裝客觀的羅列什么選項了,我就說我想說的,推薦我認為對的! 思來想去,我還是先聊聊買車吧,畢竟對于很多有志于自行車運動的人來說,買車是難以逾越的第一道坎。因為本人是山馬黨*,所以本文僅介紹“輕量級”XC山地車。為什么定位在這種車而不是什么“公路賽”或是酷炫的“死飛”又或是看起來像大種馬的全地形越野車(DH/AM/FR)? “山馬”顧名思義就是用山地車跑馬路,為了速度更快,往往會把齒胎換成光胎,還有把避震前叉換成硬叉以獲得更高的速度。此種行為雖被一些車友所不齒,但是山地車的結構及制動系統(tǒng)比公路車更安全可靠,還可負擔長途旅行,可一車多用,所以更符合中國國情。 解答疑問之前,讓我來猜猜你為什么騎車:你其實就想周末出去溜達溜達在妹子面前炫耀一下自己挺牛逼的生活方式挺健康的,對不?你想通過騎幾次十三陵水庫這點距離就幻想著能縮小你那日益隆起的小肚腩,對不? 這里我要狠狠打擊一下各位,騎行是我玩過的最累傻逼的運動了!我以前是玩爬山的,后來為什么改玩騎車?因為我覺得負重爬個山什么的完全不夠自虐(以前爬山包里要塞重物,不夠15KG不讓上車)騎車爬山才是摧枯拉朽的啊?。∥腋嬖V你,玩車的隊伍里很多像我這樣的へんたい的存在,所以我這些年來見到的因為騎不快騎不遠跟不上隊友自尊受到嚴重打擊而放棄騎行的不計其數(shù),爬坡爬到各種抽筋甚至嘔吐也是常見的。香山不大吧?香山爬坡已經(jīng)出過多次騎行事故,爬坡過程中猝死也是發(fā)生過的) 還有,騎車不一定能減肥!我確實見過靠騎車減肥成功的人,但事實是,他們所流的汗水幾乎和減掉的肥肉等重!這是何等的自虐!我覺得還不如跑步來得輕松一些。 你說你只玩越野(XC)?不說難的,北京老山賽道,安徽黃山賽道,深圳平湖賽道,你們?nèi)ンw驗一下……不說標準賽道了,帝都的朋友可以就近去香山試一下,茶棚下去那個迎面坡,您只要不是走著下去的,就去玩XC吧…… 上一張XC的圖你們感受一下…… 你說你要騎公路(賽)車?公路賽有個賽字不簡單了,因為你不好意思騎太慢!所以公路車是連狗都能累死的東西(抱歉說狗了,其實狗體力是不如人的)……你說你買輛2000以內(nèi)的捷安特公路車,變速桿可能還安裝在大梁上,你背個書包出門去,騎得慢也沒人說什么。你要買輛起碼是手變頭的或一萬塊(入門)級別的公路車,再穿上一身騎行服,你好意思被騎2000塊錢電瓶車的大爺超嗎?你要是臉皮厚一點,爺就慢也要買!OK! -------------------------------------------- 好了瞎BB了半天,切入正題,如果你預算有限(4000以內(nèi)),那么建議你直接上捷安特、美利達,看中哪輛買哪輛,真的!如果能出到5000以上,請繼續(xù)往下看…… 我認為:1、結構堅固(剎車)可靠;2、重量輕;3、傳動好(三軸潤);4、變速精準(段位細密手感好);5、力傳導直接;6、騎著舒服,這就是一輛好車的所有要素。 目前國產(chǎn)整車里美利達Merida、捷安特Giant是沒問題的,這兩個品牌的低端車(8000以下的)除了2、4、5稍差一點外,基本沒什么大的缺點。當然這兩個品牌也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你找找身邊應該就有他們的店。 整車:品牌商家組裝的成品自行車,通常不同型號都有相對固定的配置 其實山地車組裝很簡單,再怎么變化也就是26個零件(我把它分為七大組件),我們來看一下所謂“輕量級”的XC車的構成(這里借用前同事@13張CD的豪車圖):
親手裝一臺車很重要,除了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對機械的喜愛,還有就是你長途期間完全可以自己解決一切自行車故障。 這七大組件分為:車架、前叉(都說這倆是山地車的靈魂)、輪組(一對)、傳動組件、剎車系統(tǒng)、車把組件、車座組件。 其中具體拆分如下: 車架 前叉 輪組:車圈、輻條(鋼絲)、花鼓(軸)、內(nèi)外胎、快拆 傳動組件:牙盤、中軸、鏈條、變速器(前后)、飛輪、手變頭(變速手控) 剎車系統(tǒng)(碟剎):碟片、夾器(鮑魚)、剎車手把 剎車系統(tǒng)(V剎):閘皮、夾器、剎車手把 車座組件:坐墊、坐管、坐管夾 車把組件:把橫、把立、副把(非必須) 腳踏、全車線管 當然,車架也可以拆分出車頭腕組、后尾勾,但這些通常都算到車架本身上去的。 接下來是開裝車單,你不懂就交給專業(yè)車行吧,告訴他們你能出多少錢就行了。如果你打算花1W以上,建議你讓他們在裝車單上除了價格,也把各零件的重量寫上,這個很重要哦,高檔車零件的重量可是決定性指標。俗話說兵器是一寸長一寸強,那么單車是一分輕一分快,真的,特別是爬坡特別明顯,畢竟是抵抗地球引力在做功??!(胖紙不哭,站擼) 運動自行車太貴了? 我大概說下我的選零件原則吧。首先是要匹配均衡,譬如說架、叉應該是基本同價,也就是說你如果配了2000的架子,配一千的前叉,那就失衡了。當然好叉到6000基本封頂了(僅XC),但車架6000以上的大把(碳的鈦的軟尾的),所以別較真。 假如是1W預算的話,建議你2000車架+2000前叉,3000傳動組件,2000輪組,剩下1000隨便湊吧。以下推薦主要基于1W預算組裝車,附帶推薦5000預算組裝車。 以下文字中,綠字部分為1W元預算推薦配置,藍字為5000元預算推薦配置。 ---------------------------------------------- 車架 先說車架,目前有鋼、鋁合金、鈧合金、鈦合金、碳纖維等等材質(zhì)的,再細分以及各材質(zhì)路感那又能寫一本書,這里不敢展開了。其實用這么多特種材料,無非是想達到兩個字:輕、硬。1W以內(nèi)的預算推薦目前主流的鋁合金的架子。鋁合金做車架有很多好處,便宜、不生銹、輕、堅硬……等等。你不一定要搞清楚6061和7005的區(qū)別,抽管和應力的關系,你只要衡量三個指標即可:品牌、重量、尺寸。1W預算的話我推薦2000左右的Lapierre、Wilier、TANK EASTONE這幾個品牌,其實都是臺灣或者祖國產(chǎn)的,無所謂。另外我本人不喜歡Giant及Merida的車架,因為即使是攢的別人也會以為你是買的整車…… 注意!山地車也有很多類型,不同類型的車架形制也不同,這里極不建議選購那種立管特別短的FR甚至是街攀車架,有些無良JS會把此類車架也當成XC架推薦給你。 確定類型和品牌,接下來要確定尺寸,這很重要,尺寸不合適的車架往往會帶來各種運動傷害?,F(xiàn)在通常說16、18的架子分別對應的是身高170、180正負5厘米的人。進口車架往往用L/M/S來標注尺寸,所以一定要問清楚。我覺得影響最大的是上管的尺寸。通常180的身高用55CM左右上管的車架較為合適(公路車不一樣)。
其實還有一些判斷車架是否合身的土辦法:你以正確的坐姿騎上車,目視車把,此時車把應該和前輪的花鼓在一條直線上(視線正好被車把擋住,看不見花鼓),這就說明車架尺寸合適。當然,車架并不可能100%合身,此時你可以通過調(diào)整坐墊,甚至更換把立(把立有不同尺寸)和坐管(坐管有帶后仰角的)來改變。 以往買車常說的17寸、18寸指的是車架立管的高度,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作為選車的參照,買車架應該看上管的長度。 5000預算之車架:1000以內(nèi)輕量級車架,臺灣峰大的Mosso是首選(我第二輛同時也是騎了最久的一輛車就是Mosso的車架),但要注意有假貨。 避震前叉
有人說前叉是山地車的靈魂。前叉是自行車上相對高科技的東西,要輕還是要舒適?很值得商榷。輕就MANITOU R7或者ROCKSHOX SID,舒適就FOX前叉、ROCKSHOX REBA,至于DT還有Magura、馬抓雞什么的,我沒用過也就不亂推薦了。對了,前叉最好要有鎖定裝置的喲,在爬坡時鎖住能給你提供一點點心理安慰,這很重要,哈哈!
前叉根據(jù)結構分油簧、氣叉,氣叉又有單氣雙氣,然后有可鎖的可調(diào)行程的可調(diào)軟硬的什么的……這里就不說太細了。唯一要注意的是行程,就是前叉上管裸露的活塞部分,高檔氣囊結構前叉有一個橡皮環(huán),一來可以測試預壓深度(判斷打多少氣),二來可以防止前叉打底。 需要注意的是,氣叉在高海拔地區(qū)會變得“硬邦邦”,建議上高海拔地區(qū)之前先降低氣壓。 前叉的行程也是需要關注的指標,行程就是前叉壓到最底部和彈回來的這段距離。行程往往體現(xiàn)在前叉上管的長度,而這個長度又會影響著整車的騎行角度。如果你不玩重度越野的話,推薦80-100行程的前叉。也有可調(diào)行程的前叉,但結構復雜且偏重,不推薦。 1W的預算推薦ROCKSHOX REBA SL或者SID RLT,SID略貴但是比較輕,能裝出10KG左右的爬坡型山地,如果是越野居多則推薦前者。 5000元預算的話推薦Manitou R7(千元左右)或者是“神叉”SUNTOUR EPICON(600元左右),因為叉比較好換,可以有錢再升級。 ---------------------------------------------- 傳動及變速系統(tǒng)
車好不好,首要指標就是看三軸潤不潤了,三軸指的就是前后輪軸(花鼓)以及中軸(踩踏軸心)。前后花鼓一會兒說輪組的時候再說,這里先說牙盤飛輪鏈條那一坨東西。
變速系統(tǒng)是個神奇的東西,它的原理有點像汽車的變速箱,為了能騎得更快更舒適,或者是能騎上各種有坡度的路面,自行車從最初的單顆齒輪發(fā)展到了目前的3x10速系統(tǒng)(公路車已經(jīng)發(fā)展到2x11速),變速檔位越多,后飛輪層級越多,代表著變速感覺越細膩,越是細膩的變速越是能節(jié)約人的體力,讓我們騎行更舒服。 目前變速系統(tǒng)是兩家獨大(僅XC):美國速聯(lián)SRAM和日本西馬諾SHIMANO。SHIMANO很好很強大,從超級低端10塊錢一個的紅字變速器到9500元的XTR大套件都有……所以你看到一輛200塊買菜車上也裝著SHIMANO變速器千萬別驚訝。相比之下SRAM就只有競賽級的東西。民用的就不說了,競賽級兩者型號對應關系是: SHIMANO:SLX/XT/XTR 你可以理解為:入門競技/標準競賽/決勝型。雖然我們騎車不是為了比賽,但是競賽級別的零件都是非常好的,輕量化、耐操而且不易出故障。 使用體驗方面,SRAM風格偏硬朗,變速干脆快速,堅固耐用;而SHIMANO手感就要柔和一些,變速細膩精準,是另一種風格。單從外觀上來看,SHIMANO的東西更精致美觀一些。對于不是很精通于搭配的人來說,買變速套件是最合算的,譬如SHIMANO的變速中套包括了中軸、牙盤、飛輪、鏈條、前后變速器,左右手變等配件,大套件往往還包含有碟剎、碟片和前后花鼓,可以說是一攬子解決方案。1W的裝車方案中,建議選擇SHIMANO SLX級別的大套件,不含花鼓的套裝應該3000以內(nèi)。(不要花鼓是因為后面會建議買成品輪組)
5000預算的裝車方案,建議選擇SRAM X7套件。 輪組 輪組有自編輪組和品牌輪組的區(qū)別,甚至有人覺得自編就不能叫“輪組”這個名字。如果買自編輪組,花鼓可以自由指定品牌型號,如果是成品輪組(前后輪各一個),則沒這個自由度,當然,成品輪組的花鼓肯定不差就是了。1W的預算建議購買成品輪組,品質(zhì)比較有保障,推薦DT SWISS X1600、SHIMANO XT 785,價位均在2000左右。 不同的輪組又有軸承形制區(qū)別、直拉與非直拉、真空與非真空,V圈還是碟圈,桶軸還是普通軸,六釘還是中鎖等各種分別……就不在這里展開了。 5000預算建議上自編輪組,可以用久裕Novatea花鼓配SUN或者Alex車圈,輕量又堅固。 外胎的選擇 如果你喜歡土路或者騎行環(huán)境路況不好,那上2.0以上的齒胎吧;如果騎行柏油公路居多,建議換1.5的光頭胎(別以為是磨光的),預算少的話正興或者建大,預算多就MAXXIS、米其林、哈其森。如果要輕量,可以買折疊胎,大概150一條吧(單條),折疊胎除了輕,而且因為沒有鋼絲邊所以非常好扒胎,這很重要,誰沒翹斷過幾根撬胎棒呢……(摳鼻)MAXXIS flyweight 310僅重310g,比正常的胎大概輕一半多,當然犧牲的是耐磨性。 如果是跑長途,建議買防穿刺的胎,哈其森有一種內(nèi)部帶Kevlar纖維的防刺胎,很強悍但價格也驚人,普通MAXXIS的OVERDRIVE效果就很好了。要提醒各位的是,齒胎并不比光胎更防刺,牙齒的縫隙往往很單薄,另外齒胎在硬質(zhì)路面的抓地力也不如光胎。 ---------------------------------------------- 剎車系統(tǒng)
如果你考慮買包括碟剎的變速大套件,那么剎車系統(tǒng)就不用單獨考慮了。如果要單獨買剎車,是碟剎還是V剎?油碟還是線碟呢?無論是出于裝逼需要還是全天候作戰(zhàn)需要,現(xiàn)在裝車基本上都上碟了,其實業(yè)內(nèi)默認千元內(nèi)的剎車系統(tǒng),碟不如V。但是V剎的問題是磨車圈,幾千公里下來就要換車轱轆了,這是麻煩事兒。而且V剎遇到雨天那是要了命的,筆者有雨天V剎放山的經(jīng)歷,那種磨鋼圈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所以建議各位一步到位,上油碟!為什么不是線碟?因為線管是開放的,一旦進泥沙維護起來極不方便,既然全天候就干脆上全封閉的油碟。 1W元預算使用套件的油碟即可,這里就不另外推薦了,5000預算的可以考慮下AVID BB7線碟,性價比超高。 油碟也不是沒有缺點,油路必須密封,一旦進入空氣可能造成剎車失靈的重大事故,而且油碟故障大多難以簡單修復,因為長途而臨時換成線碟的大有人在。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的輪組是中鎖結構(碟片靠中心螺紋固定),那么油碟的碟片也需要是中鎖結構的,否則需要使用六釘轉換座。 車座 車座是很多人會關心的東西,畢竟關系到下半身的性福。網(wǎng)上有一種說法,說騎車容易陽痿或者得前列腺疾病什么的,其實純屬空穴來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其實騎車反而能促進你的某些能力,我所認識的資深車友功夫都很棒(別細想)。有人說騎了哪兒疼哪兒不舒服,其實主要是因為坐墊以及坐姿的問題造成的。 坐墊品牌很多,從幾十塊到兩千多不等,但貴的卻不一定適合你,競賽級的坐墊貴得一逼啊,但卻硬得像鐵板,細得像刀片,非吾輩所能消受。那是不是寬大柔軟的坐墊就好呢?亦不是。寬大的坐墊會磨你的大腿根,柔軟的坐墊會讓你蹬踏乏力。所以可以折中一下,不寬不窄,不軟不硬才是適合人類的好車座。至于磨襠,你只要選那種“一條溝道開到底”的座子可保無恙。
坐墊還有鋼弓和鈦弓之分,其實就是個重量的區(qū)別,不追求極致輕量就別考慮鈦弓了。 基于以上原則,1W預算可以選擇SELLE ITALIA的系列坐墊,譬如C2、SLR,WTB Rocket V口碑也很好,不過假貨滿天飛,反正科技含量不高就無所謂了,5000預算可以選擇WTB的,譬如Speed V、Pure V之類的,價格便宜量又足。 鐵屁股是怎樣煉成的? ---------------------------------------------- 把組、坐管、腳踏 這個沒什么好說的了,根據(jù)自己的錢來決斷吧,我只說要點,具體產(chǎn)品就不推薦了。 把組要注意的是直把和燕把的區(qū)別,直把適合速度型車手,燕把適合技巧型車手。另外坐管和車把都有一個口徑匹配的問題(常見有31.8和27.2兩種規(guī)格),一定要注意和把立以及車架的匹配。坐管方面也一樣,是直頭的還是后飄的,CNC切削的還是鍛造的,湯姆森還是阿米巴,還是都請遵照錢包的意志吧。 腳踏按使用范圍可以有三個選擇方向: 1、技巧型及郊游型車手,選寬大的腳踏; 2、鍛煉型的車手,選擇尺寸適中偏輕的腳踏; 3、爬坡型、競賽型及需要矯正騎姿的選手,選擇自鎖腳踏。 寬大的腳踏踩著舒服,寬大的踩踏面積適合做一些技巧動作,缺點是較為沉重;自鎖腳踏可以讓腳在后半周提拉狀態(tài)也能發(fā)力,對于提高成績有一定幫助,同時能讓你掌握一個正確的騎行用力方式,還能緩解膝蓋的壓力,缺點是剛開始使用時常常會因為忘記解鎖而摔車,另外鎖鞋走路非常難受(鞋底是硬板和金屬鎖片)。
山地車鎖踏目前有兩種常見的規(guī)格設計,分別是SHIMANO的SPD和Crankbrother的打蛋器規(guī)格,規(guī)格相同的鎖片可以通用。 上圖是Crankbrother的打蛋器鎖踏,筆者曾經(jīng)擁有,特點是上鎖快,一蹬就入,不受泥沙影響。 至于是否初學者就應該上鎖踏,目前網(wǎng)上也是各種爭論,我覺得還是先別急著上,等在騎行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個需要,再升級。 線管、碼表、尾燈等雜物 千萬別在線管上省錢,不過也沒太多選擇,自行車線管是Jagwire的天下。碼表雖然現(xiàn)在有很多品牌進入,但還是SIGMA、CATEYE這兩個老牌子最值得信任,強烈不建議購買山寨品牌。需要GPS功能的話可以考慮GARMIN的碼表,就是耗電有點厲害了。
碼表并非必需品,但能讓你掌握自己的訓練狀態(tài)及單車的工作時限,一些單車零件有使用壽命的,到了一定里程數(shù)需要換新,如果沒有碼表就沒法估算了。 車尾燈用于夜騎時提醒司機的,非常有必要,在英國沒有車尾燈的自行車甚至不允許上路。這個倒沒必要買太好的,CATEYE或者其他雜牌都行。 ---------------------------------------------- 呼……終于要完成了…… 最后來總結一下 預算一萬的單車配置如下: 預算五千元的配置如下: 關于行貨、水貨、假貨的區(qū)別 最后我說一下值得高帥富下手的舶來品牌整車 山地車:崔克TREK(美國總統(tǒng)都騎它),Specialized閃電(越野和公路都很強)、法國Lapierre(簡稱LP)、Cannondale左撇子(周星馳、張震岳、樂嘉都在騎)等等。 折疊車:美國DAHON、太平洋Pacific、英國Brompton、臺灣功學社KHS等等。 以上介紹的品牌專賣店目前僅北京上海臺灣香港等大城市有分布,好消息是這些自行車品牌都看好中國市場,其他二三線城市也正在陸續(xù)進駐中。 另外也得替屌絲著想一下,其實很多二手車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現(xiàn)在各大自行車論壇人氣最旺的恐怕就是二手版。文章開頭我說到很多人受不了自行車的累紛紛放棄,真不是夸張,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能在二手版塊買到非常新的特便宜的二手豪車,一萬多的車賣幾千也是常有的事兒。 最后最后,再推薦幾個漲姿勢的自行車網(wǎng)站及論壇: 自行車網(wǎng),掌門人老李是中國最早的自行車發(fā)燒友同時本身也是開車行的,單車銷往全國各地; 騎行者,最早的運動單車行之一,掌柜跟頭曾是著名單車旅行者,車店自有品牌“假行僧”也受到很多長途愛好者的喜愛; biketo自行車論壇,這個是不賣車的,是自行車長途旅行游記及路書最集中的地方,有很多老齡騎友,但談論的話題有一半是騎西藏,落于俗套了。 還有很多不錯的地方論壇,比如深圳磨房doyouhike.net的自行車板塊、杭州單車網(wǎng)hzbike,談論折疊車的77bike、上海的起點單車bikehome、騎眾wecycling,北京的風云單車fengyunbike、東方紅dongfanghong,談論競技的扶輪fulun等等……我這里就不一一放上地址了,各位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去百度一下。 兩個自行車配件海淘網(wǎng)站: 英國CRC:具體購物攻略可參見什么值得買經(jīng)驗貼"Chain Reaction cycles (CRC)全球知名騎行B2C商城 英國海淘攻略" Chain Reactio... Wiggle威騎中國:這個網(wǎng)站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吧,Wiggle威騎中國的特價推薦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主頁君。 最后最后最后,放幾篇我的騎行游記,無聊者可以看看打發(fā)時間: 七劍下太行,太行云臺游記+路書+相片(圖片已掛) -------------------------------------------- 有一輛好車只是個開始,只有堅持騎下去,才有意義。 ——謹以此文獻給我逝去的第一輛組裝車 |
|
來自: 昵稱16756252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