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詞藝摭談

 丘山書屋75 2014-04-03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詞藝摭談

    五代詞有兩個中心,一在西蜀的成都,一在南唐的金陵(今南京)。西蜀詞奉溫庭筠為鼻祖,詞風香艷軟媚,大都為公私宴集間的應歌之作。公元940年后蜀趙崇祚編定《花間集》十卷,就是這一派詞的總結。南唐詞較西蜀詞稍晚。不過《花間集》結集時,除李煜僅四歲外,馮延巳三十八歲,李璟二十五歲,都已經染濡詞筆。但南唐詞人,不取溫庭筠以來宮體與麗情的舊的作詞蹊徑。他們興當時流行的短曲令章,抒寫發(fā)自生活實感的人生的悵觸與哀愁,情致纏綿,吐屬清華,在花間詞派之外另辟了一個新的藝術境地。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馮正中堂廡特大,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詞在晚唐五代尚是一種新興的詩體,擺脫“花間派”風月脂粉的氛圍而轉向正常的抒情道路,并從而確定了文人詞的抒情傳統(tǒng),這就是南唐詞,主要是李煜詞在詞史上的貢獻。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本名從嘉,即位后改名煜。當時南唐臣服于宋,故除去帝號,只稱國主,史稱為李后主。李煜的藝術才能很高,工書畫,明音律,擅文辭。但作為一個孱弱的小國之君,卻是個屈辱者與不幸者。他二十五歲即位,無力應付強鄰日逼、國勢日蹙的危局,幾乎在驚懼疑慮中惴惴度日。三十九歲時,宋軍渡江南下,李煜遂身為降虜,在汴京過了二年多的階下囚生活。他在與金陵舊宮人的信中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弊詈笤谄咴缕呷丈者@一天,被宋太宗用牽機藥毒死。李煜的悲劇,在五代十國轉向北宋的統(tǒng)一過程中,不過是個時代的插曲。但這個錯生在帝王之家的藝術種子,倒因過度的痛苦和不幸,催化出落為一個善唱哀歌的大詞人。

李煜傳世詞不多,南詞本《南唐二主詞》著錄李煜詞三十四首,王國維跋謂出于南宋初輯本,“且半從真跡編錄,尤為可據?!崩铎显~大體上可分為前后兩期,以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為界。前期詞二十余首,已顯示出李煜才情醞藉而又多愁善感的特點。如《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span>“砌下”二句,形神俱美?;ㄏ戮昧?,戀戀不去,落梅如雪,一身素雅,是個深情地癡立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落梅兼喻愁思,表現離情既多且亂,拂了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花間集》中就難于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

李煜后期詞僅寥寥數首。但這幾首亡國后的詞,凝聚著他的詩人氣質與藝術才華,哀傷身世,寄慨深沉,贏得后世眾多同情。李煜詞能以少少許,勝人多多許?!队菝廊恕?、《浪淘沙》諸作,使他無可爭辯地成為五代時最優(yōu)秀的抒情詞人。

流傳至今這些作品帶有明顯的帝王生活的烙印,就思想內容而言,似并無多少可取之處,但在藝術上確有獨到的地方。它擺脫了主要在北里教坊、綺筵繡幌中發(fā)展起來的文人詞的應歌傳統(tǒng),開始突破了以寫艷情為主的“花間派”樊籬,從而擴展和提高了詞的表現生活和抒發(fā)感情的能力。此誠如王國維所指出:“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李煜詞藝最基本的特色有如下四點:

    獨抒性靈、非為應歌的真情美 詞在隋唐時代伴隨著當時新興的音樂——燕樂而興起。詞原本是為這種新興音樂的不同曲調所譜的歌詞。晚唐、五代的文人詞大都為應歌而作,供娛賓遣興之用。從今存溫庭筠的詞看來,基本上都是為樂伎歌唱而寫,《舊唐書》本傳稱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晚唐另一位著名文人詞家韋莊,雖有部分作品(如[謁金門]“空相憶”、[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女冠子]“四月十七”等)是作者的自我抒情,但仍有不少是以能密切結合音樂、傳唱于樂伎之口為主要特點的樽前清歌。為應歌而作的傳統(tǒng),極大地限制了詞的健康發(fā)展,使它在成長為獨立的抒情文體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李煜是南唐的亡國之君,經歷了由皇帝而淪為囚徒的劇變。他采用詞的形式來傾吐“日夕以眼淚洗面”的屈辱生活所帶來的深哀巨痛。這些作品不但與應歌的創(chuàng)作目的了不相涉,而且也完全洗去了其前期詞中常有的朝歌暮舞的游宴氣息。它們已不是娛賓遣興的手段,而是抒發(fā)性靈的工具。清末詞家周頤也看到了這一點,故其《蕙風詞話》稱:五代詞人,“其錚錚佼佼者,如李重光(按:李煜字重光)之性靈……”。李煜的這些獨抒性靈的作品,具有真摯的感情形態(tài)。詞中所反復詠嘆的對往昔的留戀和追悔之情,都確是從肺腑中流出、由血淚凝鑄而成的,因而顯得格外真切、格外沉重。例如,李煜被俘以后,在詞中常常寫到做夢: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望江南])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子夜歌])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浪淘沙])

這是他對失去的故國晝思夜想、以求短暫的精神寄托的必然結果。因而是他生活的真實紀錄,也是撫今追昔的亡國之思的坦誠流露。但是,夢境畢竟是虛幻的,現實也終究無法忘卻,大好河山一旦失去,便永無再見之期,夢里片時的歡樂,只會倍添醒后的哀傷痛苦。“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子夜歌])“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span>([浪淘沙])就是這種人生體驗的告白。其情哀傷、真摯,“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這種真摯的感情形態(tài),使李煜詞具有一種特殊的真情美。這種真情美不但充分體現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為大家所公認的名篇中,而且也體現在其他比較一般、乃至有爭議、被誤解的篇章中。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系李煜被俘北上后追賦之詞,寫的是亡國的親身經歷。雖蘇軾對“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頗有微詞,他說:“后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于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后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東坡志林》)也有人從回護的愿望出發(fā)而認定“此決非后主詞,特后人附會為之耳?!?袁文《甕牖閑評》)但是,這首詞毫不做作、毫無掩飾地寫出了作者真實的生活和獨有的感情,則是無可置疑的。不過,有一點必須加以說明:當我們在充分肯定李煜詞獨抒性靈的真情美的時候,并不意味著對這種被真摯地抒發(fā)著的感情本身,也必然持無保留的贊賞態(tài)度。因為藝術的情感性特質既有其真實性品格,也有其思想性品格,感情的真摯程度與感情的思想品格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二者之間是不能簡單地劃等號的。

自然真率、風貌天成的本色美 自溫庭筠起至五代,花間派詞人所作以秾艷香軟為基本特色。辭藻富麗、琢句精工的溫詞便是其代表,多以工筆重彩刻意于人物容貌、體態(tài)、服飾、環(huán)境的涂繪,形成了“畫屏金鷓鴣”(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溫詞的評語)式的風格。因晚年身為蜀相,故亦列名“花間的韋莊,則于溫詞之外,另開途徑。他的詞以疏朗清麗、明顯吐露見長,呈現出“弦上黃鶯語”(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韋詞的評語)式的風貌。至于年輩長于李煜的南唐詞人馮延巳,則兼類溫、韋,又不同于溫、韋。其詞之多采近溫,而較少雕琢;其詞之情深近韋,而感傷氣息更濃。王國維《人間詞話》以“和淚試嚴妝”五字評其詞風,確有見地。

李煜的前期詞中,有一部分是描寫燈紅酒綠的宮中生活的,如:“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span>([玉樓春])、“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縐。佳人舞點金釵溜。”([浣溪沙])。這些作品,就思想內容而言,可視為齊梁宮體詩之余韻;從表現方面來看,也仍偏于濃彩華藻。不過,代表李煜詞基本風貌的并不是這類作品,而是那些獨抒性靈的篇章。在那些作品中,詞人的感情表達方式有個明顯的特征,即:任情率真、自然流淌。不無病呻吟,不扭捏作態(tài)。與此相應,在具體表現手段上,作者完全擯棄了雕繪涂飾的“嚴妝”,也很少作薄施脂粉的“淡妝”,而是屬意于秀色天成的“白描”。我們應當承認,“嚴妝”或“淡妝”的風格,也是一種美。李煜詞中展現的是另一種美,那是一種不假雕琢、不賴妝飾的美,也就是“本色”的美。誠如周濟所論:“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溫庭筠),嚴妝也;端己(韋莊),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介存齋論詞雜著》)

試以[虞美人]為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span>

這首詞感時傷懷,當是立春日或元日之作:“昨夜又東風”是說時節(jié)變換,春回風轉,樓頭東風報春,又是新的一年開始了。《歲時廣記》卷七引《古今詞話》記慶歷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立春,次日為四年元旦,晏殊于西府宴席上作《木蘭花》詞:“東風昨夜回梁苑?!弊徒院?,首句都用“東風昨夜”四字。這就是用李煜詞語以詠新春伊始的。李煜在汴梁兩度遇上新春,“又東風”的“又”字表明這是后一次,也就是李煜四十二歲將死的那一年。李煜入宋后上表說,“臣亡國殘骸,死亡無日?!币粋€落于敵手的亡國之君,新春對他來說不是預示著生命和希望,茫茫來日帶來的,只是天邊的愁苦。上片四句,第三句與第一句承接,是說歲月滔滔,依舊春花秋月,第四句與第二句承接,是說往事歷歷,故國不堪回首。前者謂宇宙無情,后者謂人生長恨。這是郁結于李煜心胸的無可解脫的矛盾和痛苦,由于時光的消逝而愈益加深?!暗耜@玉砌”二句接續(xù)上片。“應猶在”,設想舊宮依然;“朱顏改”,痛惜人生短促。往事一去不返,故國故人也不可復歸和重逢,因此更感到陷于無望,抱恨終天。結句以“一江春水”的無窮之恨來總括此際的新春之感,就很自然和恰當了。

以水喻愁在唐詩中已為常見,不少名句從各個角度豐富了它的含義。但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卻有它特殊的藝術魅力。除了一般說的以直觀寫感受,借鮮明的形象表’現難以名狀的抽象愁思之外,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以日夜奔騰、浩浩東注的大江流水,比喻洶涌而至、無休無止的愁人思緒,景象充實闊大,富有氣勢和力量。令人感到這不是區(qū)區(qū)的個人哀怨和瑣屑細微的閑愁,而是包孕著重大而深沉的悲劇性因素。這樣的愁思,將是不可抵御的,也是不可排解和消弭的。二、出以問答。“問君能有幾多愁”為下一句起了提頓蓄勢的作用,使“—江春水”這個名喻得到有力的烘托。末句又發(fā)揮了詞體長短句的特點,用九言長句把長流不斷,傾瀉而下的江流氣勢寫得很足?!扒∷啤倍蛛m只是領字,但在這里起落回旋,使整個詞句的語調具有沉重感,表現了感情的重量,光用七言句就難以有這樣的效果,短促的音節(jié)則更不行。試將這兩句改成五言:“君有幾多愁,春水向東流”頓時顯得氣度局促而無深長之味了。詞調長短句法的長處,在李煜手中用得很好。

這首詞不加掩飾地抒發(fā)了強烈的故國之思,純以質樸自然的語言,詠嘆著自身的遭遇,訴說著人生的愁恨。它不追求色彩畫面之美,也無意于章法結構之妙,既不借助于用典使事,也不乞靈于僻字奇語,不雕飾,不模仿。情是真率而發(fā),詞如脫口而出,表面上樸素無華,實際上通體光彩。這就是周之琦所謂的“天籟”(《詞評》),也就是陳廷焯所贊許的“詞場本色”。(《白雨齋詞話》)

    應該指出的是,李煜詞的這種“粗服亂頭,不掩國色”的本色美,是以高度形象化的表達為基礎的。因此,其真率而發(fā)的感情,并不給人以直露、空泛的感覺。如上述[虞美人]詞中“何時了”、“知多少”、“不堪回首”云云,都是故國之思的真摯而直接的抒發(fā),但作者最后則把這種直抒胸臆的情感化為一個總體形象:“一江春水向東流”。極為生動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的狀態(tài)。李煜在他的許多言愁寫恨的詞里,都表現出將抽象的愁恨化為生動具體形象的非凡才能。除[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外,其他如“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見歡])、“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都是寫愁的名句。

    大處落墨,明凈深沉的意境美 李煜之前,文人詞所表現的內容大都是男女相思、離愁別緒,題材、意境都很狹窄。如溫庭筠,他的詞主要描寫女子生活情緒的各個側面,配上以綺靡濃麗為主調的色彩勻稱的環(huán)境,從而構成各式諧和精美的閏情圖畫。不但表現的題材過于拘狹,而且不少作品尚未能形成渾然的意境,還停留在“句秀”(王國維《人間詞話》語)的階段。韋莊詞“留連光景,惆悵自憐,蓋亦飄飚于風雨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那些自我抒情的作品,殆非為代言體以應歌的溫詞所能比擬。一般尚能做到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當得“骨秀”(王國維《人間詞話》語)二字。但是,題材仍未越出浪游生活和個人情事的范圍。馮延巳詞雖色彩較濃,還未脫“花間”面貌,但具有較豐富的情感,有些作品還寄托著自己的懷抱和對時事的感觸。就題材而言,確乎有所開拓,這大概就是王國維稱之為“堂廡特大”(《人間詞話》)的緣由。然而,當我們翻閱《陽春集》后便會感到:馮詞終乏開闊手段。視野、取景,類不出乎鳳樓小閣、繡床朱欄、鴛鴦香徑、簾間飛燕等等。

    李煜詞(主要是他的后期詞)從題材到意境擺脫了花間派的窠臼,它超越了一己情事的詠嘆,取喻事物亦較為闊大。在這一點上,比起溫、韋、馮的作品來,確是向前推進了一步。李煜本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和處境經歷,對此具有重大的制約作用。在這位曾為南唐國主的大宋囚徒的心靈中,亡國之恨是最巨大、最強烈的哀痛。因此,對個人情事的描寫也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他的后期詞領地,而亡國之君的此情此景,也決非他人(如馮延巳)所能體會、所能摹繪。誠然,由于李煜的生活面畢竟還是相當狹窄的,所以其作品中仍以“春風”、“秋月”、“流水”、“落花”為多,而且他的“故國”之思,也離不開“鳳閣龍樓”、“玉樹瓊花”、“雕欄玉砌”。然而,我們不能否認,除此之外,李煜詞在江山的留戀中還蘊含著往事的追悔,在歷史的回顧中還包孕著人生的思索,從而具有較為廣闊的內容和較為深沉的意境。王國維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人間詞話》),確是不錯的。

    李煜詞的意境美,具有明凈、深沉的特征。它不同于“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式的煙水迷離之致,也不同于“似花還似非花”式的不粘不脫之美。它的美,不是在一個個的意象引起的廣闊聯(lián)想中朦朦朧朧顯現出來的,也不依賴于細部的刻繪,而是多從大處落墨,如:“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望江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span>([浪淘沙]),“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span>([虞美人])等等,其感情是濃郁的,形象是明晰的,意境是了了分明的。讀者還不難有這樣的體會:李煜詞雖然絕不給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蒙上層層煙霧,以讓它在煙霧中忽隱忽現。但是,它并不缺乏令人于咀嚼中回味的力量,從而形成了明凈而深沉的意境美。這是與他善用比興手法密切相關的。如[相見歡]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被風雨摧殘而匆匆謝去,是以賦筆寫景,但賦中已兼含比意:南唐的滅亡?!俺瘉怼本涿鲗懘萋浯夯ǖ摹帮L”“雨”,實喻導致國祚難繼的人事。初看單純明凈,似能一眼見底;細品則如食橄欖,個中確實“別是一般滋味”。這樣的例子在李煜詞里,并非只此一處。

自然明凈,含蓄深沉的抒情美 李煜詞善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己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本色的東西,因此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的因素?!按夯ㄇ镌潞螘r了”兩句,觸及到宇宙無情和人生長恨的矛盾,這是多少人曾經探索過的嚴肅的人生命題?!耙唤核驏|流”所喻示的無窮愁思,確也不限于李煜這樣的弱國孱君。它以沛然莫御的氣勢沖擊人們感情的堤防,不難引起眾多讀者的同感。至于“別時容易見時難”,更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的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都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之富,寄慨之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如上所述,在詞從娛賓遣興的應歌工具發(fā)展為抒發(fā)性靈的獨立文體的歷史過程中,李煜做出了超過任何前代詞人的貢獻;而他的那些感動著世代人心靈的用心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代表作,也為后世提供了藝術范例,對婉約、豪放詞家,都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