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Perillae Frutescentis別名:蘇葉、白蘇、紅蘇、雞冠紫蘇藥性:辛,溫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主治:風寒感冒、脾胃氣滯,胸悶嘔吐、魚蟹中毒所致腹痛嘔吐用法:煎服,5至9克注意:不宜久煎
紫蘇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莖,葉,其葉叫做紫蘇葉,其莖叫做紫蘇梗。夏,秋天采收。陰干,生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外感風寒用紫蘇,行氣寬中也安胎。紫蘇葉辛梗下氣,消除脹滿能開胃。煮汁一兩解蟹毒,痰多哮喘子猶宜。 紫蘇的功效有發(fā)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有治療外感風寒,脾胃氣滯,食魚蟹中毒等證的作用。 紫蘇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紫蘇醛,左旋檸檬烯和少許α-蒎烯等。 蘇葉煎劑有緩和的解熱作用;有增進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的功效;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本品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1.用于治療兼有胸悶,嘔吐,胃部不適感的風寒感冒。經(jīng)常和藿香,荊芥,防風,橘皮,神曲等配合應用,比如藿香正氣散。從近些年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本藥經(jīng)常使用于急性胃腸炎的治療。解表散寒用紫蘇葉,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梗,葉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要略炒搗碎用)。配伍藿香,橘皮,半夏等,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胸悶不舒,嘔吐惡心。 2.用于治療妊娠嘔吐,妊娠肚脹等,配伍橘皮,砂仁。主要是紫蘇梗有理氣安胎的功效。 3.用于治療暑濕穢濁,魚蟹中毒而引起的胸悶,嘔吐,腹疼等。紫蘇有香氣,能芳香辟穢,祛暑化濁,解魚蟹毒,因此也經(jīng)常使用于暑濕穢濁,魚蟹中毒而引起的胸悶,嘔吐,腹疼等的治療。 4.用于治療肺氣喘逆,痰嗽等癥。紫蘇子下氣消痰的功效較明顯,善治肺氣喘逆,痰嗽等癥,但是脾胃氣虛常有泄瀉者忌用。 紫蘇配獨活,山蒼術,檳榔,牛膝,可以用于腳氣病;配生石膏,白芷,可以用于口臭病;配香附,麻黃,可以用于發(fā)汗解表。配伍半夏,厚樸等,治療氣滯痰結的梅核氣。 另外,鮮紫蘇葉擦疣部并且敷料包扎,可以治療尋常疣。 紫蘇的治病驗方
1、食少肚脹:鮮紫蘇30g,雞蛋2個。上鍋加水煮沸,把雞蛋打入碗里,打散,放進鍋里,煮沸后放進紫蘇,香油,味精,食鹽調(diào)味就可以食用。具有和中散寒的功效,比較適用于食少肚脹,喜熱飲食等癥。 2、用于嘔吐、胸悶,惡心者,香附,紫蘇葉各12g,炙甘草6g,橘皮6g,制成散劑,每次服3g,每天服3回。 3、用于食魚,蟹后,導致的吐瀉,腹疼,單用本品30至60g,用水煎服。 4、風寒鼻塞流清涕:蘇葉15g,羌活10g,荊芥10g,生姜6g,防風10g,桂枝10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兩回。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治外感風寒而致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等癥。 5、胎動不安:紫蘇梗,桑寄生各12g,白術6g,黃芩3g,續(xù)斷9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劑。 6、慢性胃炎:紫蘇梗12g,川黃連,佛手各6g,枳殼,青皮,柴胡,陳皮,藿香各10g,吳茱萸,生甘草各3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劑,10日為一個療程。此方可舒肝行氣,和胃止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