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藥方
(《醫(yī)林》)金鎖匙丹
茯苓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直指》)茯苓丸 白茯苓(去皮) 為末,山藥作糊為丸。每服空心米湯或酒送下四錢,臨臥又服?;蛑粸槟┥?,熟水調(diào)下四錢亦可。
(《和劑》)茯兔丸 菟絲子餅(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子(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直指》)秘傳龍骨鎖粗丹
白龍骨(
,二兩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丹溪)定志珍珠丸
人參 上為末,面糊丸,青黛為衣,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河間)秘真丸
白龍骨(一兩,另研) 上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溫酒下。多服大秘。
(《良方》)固真散 白龍骨(一兩) 韭子(一合)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diào)服。
牡蠣散
牡蠣( ,二兩) 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diào)服。
桑螵蛸散 桑螵蛸(一兩,微炒) 韭子(二兩,微炒)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diào)下。
珍珠丸 上為細(xì)末,卻入水于乳缽內(nèi)研三五日,后寬著水飛過,候干,用蒸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
玉鎮(zhèn)丹
敗干荷葉(二兩)
白茯苓 上為細(xì)末研勾,白蠟溶和丸,梧桐子大,無白蠟以蠟糊代之。每服五十丸,空心麥門冬湯下,日進(jìn)二服。如覺陽道衰,小便清,夢遺止,即住服。忌酒熱面。如欲陽道旺,即以麝香酒解之。
紫石英丸
紫石英(細(xì)研水飛)
桑螵蛸(微炒) 上為細(xì)末,別研藥令勻,煉蜜共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丹溪)樗樹根丸
樗根皮(一兩半)
良姜(三錢) 上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清送下。
小菟絲子丸
菟絲子(制)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二兩) 上為末,山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如足膝無力,木瓜湯下。 (《經(jīng)驗(yàn)》)豬肚丸止夢遺泄精,進(jìn)飲食,健肢體,甚有效。
白術(shù)(麩炒,五兩)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具洗凈,盛罐內(nèi)煮極爛,石臼或木臼內(nèi)搗成泥,和藥,再加肚汁搗半日,丸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日進(jìn)三次,米湯送下。久服自覺身肥,而夢遺永止。
五味膏 北五味子(一斤,凈洗,水浸一宿,去核,再用溫水將核洗取,余味通置砂鍋內(nèi),以布濾過,入好蜜三斤,慢火熬成膏,待數(shù)日后,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湯調(diào)服。火候難于適中,先將砂鍋稱定,然后稱膏汁,大約煮至二斤四兩,成膏為度)
(《綱目》)豬苓丸 半夏(一兩) 木豬苓末(四兩) 上將半夏泡豆大,先將豬苓末一半炒半夏,色黃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將半夏為末,糊為丸,梧桐子大。候干,更用前豬苓末一半微炒,同入砂罐貯之。空心溫酒下四十丸,日晡再服。
葛玄真人百補(bǔ)交精丸
熟地黃(酒浸一宿,竹刀切,焙干,四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男女可服。 □
(《集驗(yàn)》)柏子養(yǎng)心丸
柏子仁(鮮白不油熾者,以紙包,捶去油) 白茯神 酸棗仁(各二兩)
五味子(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shí)子大,金箔為衣。午后臨臥津嚼一丸。 (《和劑》)王荊公妙香散安神秘精定心氣。
白茯苓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溫酒調(diào)下。 (《道藏》)天王補(bǔ)心丹(方見虛損門。) (《集驗(yàn)》)養(yǎng)心湯(方見不寐門。)二方并治神虛夢泄。此為固本。
柏子仁丸 柏子仁 枸杞子(炒。各一兩) 新韭子(三兩,十月霜后收者極妙,酒浸曬干微炒)地膚子(兩半) 上為細(xì)末,煮棗肉和搗百余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下。 □
(《錄驗(yàn)》)水陸二仙丹
金櫻膏(一斤。制法見備錄) 二味和勻得所,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姜鹽湯下。
(丹溪)九龍丸
枸杞子 金櫻子 山茱萸肉 蓮肉
佛座須 熟地黃
鎖精丸
川續(xù)斷 川獨(dú)活 上為細(xì)末,用雞子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鹽湯下,食干物壓之。
枸杞子丸 甘州枸杞子,黃精(九蒸九曬。各等分) 二味相和,搗作餅子,焙干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九,空心溫酒送下。
(《良方》)子午丸
(《直指》)固精丸
黃柏(酒炒)
(《濟(jì)生》)芡實(shí)丸
芡實(shí)子 蓮花蕊(各二兩) 茯神 山茱萸肉 龍骨(生) 五味子
熟地黃 上為末,酒煮山藥糊丸,小豆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 仙方固真丹專治精泄不禁。
禹余糧 石中黃 赤石脂 紫石英
石燕(以上并以炭火 紅,醋三升淬干,為細(xì)末) 上為細(xì)末,再研勻,用無灰酒煮糊為丸,芡實(shí)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三丸,空心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玉露丸助元陽,秘氣補(bǔ)腦,固真不泄。與金鎖丹相兼服。 緊白龍骨 菟絲子(酒浸焙干,另研) 韭子(新瓦上微炒。各三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招臏鼐苹螓}湯下。初服忌房事。 金鎖丹 肉蓯蓉(五兩,切作片,酒浸研為膏) 黑附子(炮去皮臍) 巴戟(去心。各二兩) 破故紙(微炒,四兩) 胡桃仁(三十個(gè)) 上三味為末,同胡桃仁、蓯容膏和勻,再入臼內(nèi)杵七八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
鎖陽丹 桑螵蛸(三兩,瓦焙) 龍骨(一兩,另研) 白茯苓(一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茯苓湯下。 □
(《良方》)固氣丸
天雄 菟絲子 五味子
龍骨(各兩半) 桑螵蛸 山茱萸肉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招木葡氯?。
三仙丸
益智仁(二兩,用鹽二兩同炒,去鹽)
烏藥(兩半,炒)
(《御藥》)玉鎖丹
龍骨 蓮花蕊
雞頭子 上為末,用熟山藥去皮為膏和丸,小豆大??招拿诇氯?。
秘精丸
大附子(制) 龍骨( )
肉蓯蓉(油浸一宿)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空心鹽酒或鹽湯任下。
(《直指》)鹿角散
鹿角霜
鹿茸(去毛酥炙。各三兩) 白茯苓(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半,姜五片、棗三枚,粳米百粒,食前煎服。
(《正傳》)經(jīng)驗(yàn)秘真丹
菟絲子 韭子 柏子仁(各一兩)
龍骨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姜鹽湯任下。
博金散
人參(一兩) 白茯苓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diào)服,臨臥再服。
威喜丸 白茯苓(去皮切作塊,用豬苓一分同于砂鍋內(nèi)煮二三十沸,取出日干,四兩,不用豬苓) 黃蠟(四兩) 上以茯苓為末,溶蠟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xì)嚼,隨津咽下,小便清為度。忌食醋。
(丹溪)珍珠粉丸 上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溫酒下。
(《經(jīng)驗(yàn)》)金櫻丸
金櫻子 □ (《良方》)內(nèi)固丸澀精健陽。
天雄 龍骨
鹿茸 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三因》)益智湯
益智仁 巴戟肉 肉蓯蓉(酒洗)
鹿茸(去毛酥炙) 熟地黃(酒浸) 附子(制)桂心
山茱萸肉 上水二盞,姜三片、鹽一捻,煎一盞,空心服。
(《三因》)安中散
熟地黃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
(《濟(jì)生》)固精丸
肉蓯蓉(酒浸) 陽起石(
細(xì),研飛) 鹿茸(去毛酥炙) 韭子(炒) 鹿角霜 赤石脂( ) 巴戟肉 白茯苓 上為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簡易》)心腎丸
牛膝(酒浸) 熟地黃 上為末,酒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棗湯下。
(《醫(yī)林》)螵蛸丸 桑螵蛸(七個(gè),炒) 附子(炮去皮臍) 五味子 龍骨(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糯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下。
椒腎丸
漢椒(去目并合口者,微炒出汗)
鹿茸(去毛酥炙) 上為末,入鹽花二兩研勻,用 豬腎十枚切去脂膜研爛,以酒三升漸入熬成膏,次入藥末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韭子丸
韭子(炒) 車前子
菟絲子(酒煮,另搗) 天雄(制) 龍骨(各一兩) 鹿茸(去毛酥炙) 桑螵蛸(炒)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黃 湯下。
(萬氏)秘傳金鎖思仙丹
蓮花蕊(十兩)
石蓮子(十兩) 上以金櫻煎成膏如餳,入前二味藥末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鹽酒下三十丸,服久精神完固,能成地仙。平時(shí)忌葵菜、車前子。 □ 《衛(wèi)生方》∶治泄精,用未連晚蠶蛾干之為末,空心溫酒調(diào)服三錢。 又方∶治失精、久虛、漏泄。用蓮子心一撮、辰砂一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調(diào)下。 又方∶治元?dú)馓摵?,精滑不禁,大便瀉,手足冷。陽起石(火 )、鐘乳粉(各一兩) 為末,酒煮,附子末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又方∶用車前草搗汁二合,服之甚效。 又方∶用乳粉一塊拇指大,臨臥放口內(nèi)細(xì)嚼含之,睡至三更咽下,服三五次有效。 《太平圣惠方》∶治虛勞腎損,夢中遺精。用韭子二兩,微炒為末,食前酒下二錢。 陳藏器注云∶取韭子生吞三十粒,空心鹽湯下,止夢遺白濁。 《外臺(tái)秘要》∶治夢遺,以蘇子一升炒為末,酒調(diào)方寸匕,日再服。 《百一方》∶治男女喜夢與鬼交致恍惚者,方截鹿角屑三指一撮,酒調(diào)下,日三服。 秘方∶治精滑夜夢,以旱蓮草焙干為末,空心米湯調(diào)下二錢,四服效。有以蜜酒調(diào),久服黑髭發(fā),固精,極效。 □ 命門(一穴,在背脊中兩腎俞之間,與臍相對(duì)。治遺精不禁者,灸五壯立效。)
心俞(不宜多灸。) □ 一法∶半夜子時(shí)分陽正興時(shí),仰臥瞑目閉口, 舌頂上 ,將腰拱起,左手用中指頂住尾閭穴,(在督脈下行盡處是穴。)右手用大指頂住無名指根拳著。又將兩腿俱伸,兩腳十指俱摳,提起一口氣,心中存想脊背腦后上 貫至頂門,慢慢直下至丹田,方將腰腿腳手從容放下,再照前行,陽則衰矣。如陽未衰,再行二三次如初。行時(shí)陽未興,勉強(qiáng)興之方可行。夫人之所以有虛疾者,因 年少欲心太盛,房事過多,水火不能相濟(jì),以致此疾。 能行此法,不惟速去泄精之病,久而腎氣上升,心火下降,則水火既濟(jì),永無疾病矣。 一法∶治遺精不禁,以床鋪安短窄,臥如弓、彎二膝,并臍縮,或左或右側(cè)臥,用手扎陰囊,一手伏丹田,切須寧心凈臥,戒除房室思欲之事,固精不泄,可保身矣。 一法∶側(cè)身曲臥戌亥之間,一手兜外腎,一手搓臍下,八十一次,然后換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見效,八十一日成功。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