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教育怎么做?典籍卷帙浩繁,名人車載斗量,無奈不能照方抓藥、批量生產,更不是“此刻”的教育、活的教育。如何回到原點,讓教育成為一種值得過的生活? 一路向下。教育是一首田園詩,它的根扎在生活里,“生活即教育”。莊稼是從土里長出來的,而不是在口號里、書本上。重心太高,未免接地氣不夠。走到田間地頭,像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樣雙腳沾滿泥土的氣味,才是教育之幸。教育說難也難,千頭萬緒,陳賬兼新債;說易也易,拜學生為師,多看他們的臉色,多聽他們的心跳。反思自己,依然有躁氣、匠氣和戾氣,依然未完全擺脫為上級而為、為評獎而為、為面子而為。要告誡自己:思想向上,行動向下,關注靈魂發(fā)育,貼著地面飛翔,用書本、自然和人性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成長場,讓他們畢業(yè)時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數。 保鮮激情。同事說我“意氣風發(fā)”,學生贊我“激情四射”,聽課的人說,“平時看你是個安靜的人,一到講臺上就發(fā)光了”。人生如劍,激情是寶劍的鋒芒。教育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最怕拿著舊船票重復過去的故事。教師應該是天生不安分的,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這樣才可能成就會創(chuàng)造的學生。激情是動力源,促動教育者不斷思考、創(chuàng)造。激情源自熱愛,愛生活、愛孩子、愛腳下的土地。我常常會激動,在學生的文字里、在美好的教育場景中兩眼放光。激情源自不滿足,總想做得更好。我將繼續(xù)帶著激情讀書,豐富學養(yǎng),用文字磨礪思想的鋒芒,制作精神的防腐劑;繼續(xù)帶著激情表達,用筆尖梳理思想,像春風梳理蔥蘢的植被;每天掘開一些新鮮的泉流,給自己也給別人一些清涼的慰藉。創(chuàng)造著每一天,也享受著每一天。 保持“書生氣”。在別人眼里,書生氣是冬烘之氣,是不識時務,是孔乙己的之乎者也,是吃不開的。為人處世上,我部分認同;談到做教育,我要辯一辯。書生氣也是靜氣,思考的冷靜、等待的耐性。不愛在酒桌上推杯換盞,喜歡在書桌前靜讀遐思,不愿像政客那樣滿嘴跑火車,喜歡讓人真心感到踏實、溫暖,這不正是教育的應有之氣?書生氣是一種真氣,“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不待見裝腔作勢的官樣文章,喜歡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文字,不喜歡打哈哈和稀泥,喜歡不平則鳴,這不正是教育的求真向善?程紅兵以《做一名書生校長》高調示人,我也此生寧做“書生一枚”。 生命是奇跡,更大的奇跡是永遠不知道生命的可能性,而最大的奇跡是生命可以相互作用——教師和學生即是?!凹蕖苯o教育15年,過了“七年之癢”,因為懂得,所以深愛。對理想的堅持未變,喜歡、欣賞每一個孩子未變。我在這里生活著、創(chuàng)造著,也被孩子的青春朝氣涵養(yǎng)著、感動著。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德國文學家歌德說:“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p> 一路前行,唯有奔流;唯有奔流,方能不朽。(殷濤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第二十四中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