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湯 方劑來源 唐.(外臺秘要}。 組成與用法 生石膏30克 黃連3克 黃柏9克 黃芩9克香豉9克 梔子9克 麻黃9克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解表除煩,清熱解毒。主治傷寒表證未解,里熱已熾,壯熱無汗,身體拘急,面紅目赤,鼻干口渴,煩躁不眠,神昏譫語,鼻衄,脈滑數(shù)。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傷寒,肺炎,肺源性心臟病等病癥。例如: (1)傷寒 本方加味,治療斑疹傷寒100例。若舌質(zhì)紅絳,加生地、大青葉;大便溏薄,去生石膏;惡寒甚,加羌活;頭痛,加白芷。結(jié)果。痊愈 86例,好轉(zhuǎn)11例,無效3例;退熱時間最長7天,最短工6小時(<陜西中醫(yī)》1986年第7期)。 (2)大葉性肺炎 本方加魚腥草、金銀花、丹參、杏仁等,治療17 例。其中邪郁肺衛(wèi)4例,痰熱壅肺u例,熱入心營,正虛欲脫各1例。結(jié)果:痊愈12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退熱時間平均2.6天,胸痛消失時間平均3.5天,血痰消失時間平均3.7天,肺部羅音于7天內(nèi)消失者占70%V《湖北中醫(yī)雜志》1984年第3期)。 (3)肺源性心臟病 本方加味,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 505例次。結(jié)果:顯效271例次,好轉(zhuǎn)167例次,無效工7例次,死亡50 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5年第4期)。 (4)腺病毒肺炎 本方加減,治療tbJL腺病毒肺炎、證屬氣分熱盛型60例。結(jié)果:痊愈52例,好轉(zhuǎn)4例,死亡4例,退熱時間平均5.01 天,肺部濕性羅音消失時間平均12.7天(《陜西中醫(yī)》1987年第4期)。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表證未解,里熱熾盛,表里俱熱之證。方用生石膏清熱除煩,配合麻黃、豆豉發(fā)汗解表,使在表之邪從外而解,更佐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瀉火解毒,則麻黃、豆豉得石膏、三黃,散表邪而不助里熱,三黃、石膏得麻黃、豆豉,則清熱而不失治表,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壯熱無汗、煩躁不眠、煩渴昏譫、脈滑數(shù),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壯熱不退,可加寒水石、知母清熱瀉火;神昏譫語者,加郁金、牛黃清心開竅;咽喉腫痛者,加牛蒡子、連翹清熱利咽,見皮膚發(fā)斑,加紫草、丹皮、赤芍涼血清營,咳嗽氣促者,加杏仁,蘇子止咳平喘。 凡表證發(fā)熱,里熱未盛,不宜應(yīng)用。 三黃石膏湯 ({傷寒六書}),即本方加生姜、丈棗、細(xì)茶組成,功能解表清熱瀉火;主治傷寒汗吐下誤治后,三焦俱熱,身目俱痛。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備急千金要方} 石膏湯,由石膏、麻黃、杏仁、雞子、甘草組成,功能清熱解表祛風(fēng),主治風(fēng)毒。 (2)《太平圣惠方》石膏湯,由本方加炙甘草、大黃組成;功能清熱瀉火,主治傷寒病九日,曾經(jīng)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熱,其脈滑數(shù),昏聵沉重,欲入百合癥狀。 (3)《圣濟(jì)總錄》石膏湯,由石膏、前胡、犀角、防風(fēng)、芍藥、龍齒、牛黃、豆豉、蔥白組成;功能祛風(fēng)清熱解毒;主治傷寒剛痙,身熱仰目,頭痛項強(qiáng)。 . (4)《普濟(jì)方)石膏湯,由麻黃、鉤藤、石膏、葛根、半夏曲、柴胡、炙甘草,枳殼、菊花、生姜、大棗組成;功能清熱平肝熄風(fēng);主治肝厥,狀如癇疾,不醒、嘔吐,醒后頭虛暈、發(fā)熱。 (5)《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石膏湯,由石膏、知母、白芷組成;功能清熱瀉火祛風(fēng),主治傷寒身熱。 (6)《瘍醫(yī)大全》石膏湯,由升麻、知母、石膏、大黃、梔子、薄荷、赤茯苓、連翹、樸硝、甘草組成;功能清熱瀉火解毒;主治胃經(jīng)實熱牙痛.或上牙腫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