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上呼吸道感染 李某,男,3歲。因反復感冒或發(fā)咳喘1年余,于1993年11月21日來診?;純河?年多前開始反復因受涼感冒后出現(xiàn)咳嗽氣喘,輕則咳嗽流涕,甚時咳喘,年發(fā)作10次有余。曾多次用抗生素治療,感冒咳喘癥好轉,但常自汗出,納食呆滯,時有腹痛,容易感冒。查體見神倦,面色少華,氣短懶言,唇舌色淡,苔薄白,脈細弱。診為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氣虛型。予白術散加減調治,方藥:黨參10 g,茯苓8 g,甘草4 g,白術8 g,葛根6 g,藿香6 g,木香3 g(后下),北黃芪15 g,法半夏8 g。每日1劑,水煎服。如痰多加川貝母、陳皮。連服20余劑后,家人轉告患兒食納可,汗出減少,1年多來感冒少有發(fā)生,偶有感冒亦未必氣喘。[《中國醫(yī)藥學~)1995;(6):33] 【按語】本案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病機為肺脾氣虛。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癥,診斷按不同年齡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數(shù)確定。祖國醫(yī)學古典文獻中無此病名,但根據(jù)其常年反復,遷延難愈,發(fā)作時以肺系受邪表現(xiàn)為主,間歇期多伴汗出納差,面色少華等癥狀,辨證多屬肺脾腎三臟不足。就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來說,其肺常不足,蕃籬疏薄,衛(wèi)外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調,易感六淫為患;而其脾胃尚未健全,更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受損,由脾胃虛弱,化源不足,致肺虛感邪者臨床上屢見不鮮。故根據(jù)“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論,將白術散用于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以培土生金,收到較好療效。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中醫(yī)臟腑理論實例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