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主要經典(學者必讀) ![]() 道教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卷帙浩繁的經籍書文。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guī)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yī)藥學、養(yǎng)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寶庫。
主要經典
《道德真經》(河上公本) 《 南華真經 》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 《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 《陰符經》 《清靜經 》 《西升經》 《心印經 》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 《玉皇經》 《玉樞經 》 《三官經》 《北斗經 》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坐忘論 》《化書 》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
常誦經典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邱祖懺文等 小贊及結經謁等 ★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 經前諸韻贊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 諸真寶誥 中堂贊及報恩寶誥等 小贊及結經偈等
涵虛真人注、《太上十三經》
太上十三經注解 李涵虛著
序
神仙以老子為宗。老子處世,事事不與人爭。外捐榮華,內養(yǎng)生壽。安和定靜,無為自然。然無為,則凡天下之異端邪術,競躁紛紛,詭怪奇行,機詐擾擾,皆非老子之教也。曰自然,則所行所作,順情合理,體造化而流行可知也。守中無邊,觀空無相。致虛守靜,深藏若虛。不矜奇,不立異,故史書稱古隱君子?!兜赖隆肺迩а?,援古語以立論。治世、修身,皆可用也。吾儕平日讀《道德經》,雖不解其義蘊,而存心操品,竊愿學焉。深山窮谷之間,同心二三人為侶,出入煙霞,攜杖而歌圣化,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以是為藏拙云耳。
一日,游道觀間,見有《圓嶠外史》數(shù)函,講論延年之學,不失老子之道。其中有《十三經注解》,皆老子書也?!兜赖隆芬蛔?,最為精詳。末附《循途九層》,更為切近淺顯,因詢黃冠曰:“樹下先生,何人也?”曰:“隱于農者也。”乃訪先生于卷山,許為巢由同調,授以真機。
退而刊《十三經》,存于書肆,以著先生婆心。外將《道德》、《九層》印送琳宮梵宇。是書也,簡編少而真訣全,我數(shù)人便于行習,成己成人,其在斯乎?并念受書為徒之語,各依道派,自立世外間名,以為大江之行潦溪澗焉。紫霞受教于回翁,吾等繼派紫霞,有淵源也。
嗟乎!天地間事,如愚數(shù)人者,皆不必爭,且不能爭也。道育年七十矣,道生亦近古稀矣,道和亦非少年矣。山林之內,有何可樂?惟佩此《道德》一注,《九層》一篇,長歌崖壑,響遏溪云,各忘其姓氏甲子而已矣。
道光柔兆敦牂律中南呂之月,蜀山三隱者識。
純陽先生序
老君《道德》,無為為也?!墩x》注箋,不作作也。道祖?zhèn)髦?,道裔述之,大道于此益明。則如有涵虛子者仙才也。金書入夢,生于樹下人家。世居卷山,代傳淳厚。載錫之璋,固其宜也。幼而絕悟,長而玄修。嘗讀《方壺外史》,竊欲登真入化,與陸子左右吾側。予聞而訪之,托名吾山道士,攜潛虛相隨,以觀其志氣。僻居在峨峰東崦,閑靜少言,不樂榮利,常以一琴適其志而已。予與相見后,復相俱者有年,時以重玄語之,言下輒悟。乃奮其才力,作《圓嶠外史》,蓋陸子之對峙也。是故陸有《玄膚論》,此即有《道竅談》,陸有《就正篇》,此即有《循途說》,是皆清真之文也。而其最妙者,《道德經》一注,尤足為萬古明燈,名之曰《東來正義》,與陸子《南華副墨》相埒。若二子者,乃可謂善談老、莊者也。夫注此經者,有五惡,有三美。五惡者:偏于言治世,一也。偏于言治身,二也?;蛑腊硎?,而語無印合,終入旁歧,三也。不識至道功修,先要民安國富,乃克無為,若下筆即談清靜,必至流于空寂,四也。不識至道德力,總要歸根復命,乃算有為,若下筆即談圣神,必致同于贊偈,五也。三美者何?道合內外,注分正副,越顯經義含宏,此一美也。門筍接脈,找補照應,務使經義貫通,此二美也。胸有真參,口無禪障,能令經義宣昭,此三美也。吾嘗慨《道德》之旨不明于天下,欲飛筆而注解之,至于今猶歉然也。茲見涵虛所述,有三美而無五惡,使其早出千年,則諸家可以不注,道人亦不必再饒舌也。爰樂舉而評點之,藏之名山,傳之志士。所以評點者,亦以借此注之真義,補吾之未注,而示于評點間也。
題《東來正義》詩
回翁首序定評論,自序尤開入德門。又見關中來紫氣,直看李下毓玄孫。欲教后世人同度,能使先天道益尊。多少注家無此本,寶函長護鎮(zhèn)昆侖。
——玉樞右相,太清洞玄校理修行功過、兼選仙事,遼東玄玄道人、侍友張全一拜題于青阜。
一注能將道奧開,重看紫氣自東來。彈琴度笛真名士,說法談經大辯才。我住方壺玩滄海,君登圓嶠壓蓬萊。今朝共坐江亭上,口誦《南華》自笑呆。
——三清總校真函、兼洞天秘藏事、文明普度先生、東派祖師、同仙史館、愚弟陸西星拜題。
身在云山道在躬,淵然神炁最沉雄。著書青島嚴馳外,止炎丹田靜守中。人竟稱為大院長,我偏戲喚長城公。藩籬《道德》憑箋注,契悟諸經語總同。
——天仙白瓊琯拜書。
太上十三經目錄
《道德經》注釋(《東嚴正義》) 《陰符經》類解 《太上黃庭外景經》 《清靜經》解 《玉樞經》約解 《護命經》約解 《日用經》約解 《大通經》約解 《赤文洞古經》約解 《定觀經》約解 《五廚經》解 《明鏡匣經》 《金谷經》
道教功課、《四品仙經》
《學道須知、參訪集》、所列丹經道書
凡全真內修者,有五經四書,至要之典,猶儒者之學,不可缺一也。五經者,陰符經,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龍虎經。四書者,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又有道藏全集,一切真人諸品仙經丹書,講起皆知,隨時能悟,析義無差,釋文有據(jù),此為留心參學大道之通士。然止宜默默自修為上,若或好談爐火,燒茅煉汞,彼家采戰(zhàn),服食按摩,存想搬運,或守頑空,或執(zhí)口誦,諸等術數(shù)雜學者,為三千六百旁門,九十六種外道,更有不誦經義,呼牛作馬,不明道理,以黑為白,見高明者妒忌百般,見老弱者欺壓萬狀,祖師云:此為敗教之魔軍,地獄之種子,二枝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方定。
凡全真必先功行,乃可漸入仙源,所以外修者,亦必習五經四書至要之典,不可缺一。五經者玉皇經,度人經,玉樞經,三官經,斗母經,此外修之五經是也。四書者,生神章,祭煉科,祈禱儀,千金方,此外修之四書是也。更有諸品經懺,宜習學精通,誦之必應,禱之必靈,為國為民,水旱蟲蝗,瘟邪疫厲,行藥治病,濟困扶危,普度存亡,是為修真之本務。如或妖言捏怪,師巫邪術,偽法禱魔,指化騙俗,假經索利,違科棄典,飲酒食肉,五辛三厭不斷,此為民間耗鼠,教內魔軍,陰陽律所不原。
《叢林規(guī)矩》、所列諸經
道教中丹經子書,仙傳種類甚多,凡道眾當閱之。經傳子書,分誦之功課,內修者有內五經,曰陰符經、道德經、清靜經、龍虎經、黃庭經;內四書曰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外修者有外五經曰度人經、皇經、三官經、北斗經、玉樞經;外四書曰生神章、濟煉科、祈禱儀、千金方。又有太上十三經、西升經、南華經、文始經、道書全集、道書十二種、三豐全集、呂祖全書、了身經、日用經、素書等。其各丹經子書,俱系教后輩道學之人參考以為標準。每日早午晚三時,在主殿內分誦諸品妙經、圣誥、仙號、寶懺等,及三官經、北斗經、受生經、真武經、消災經、禳災經、救苦經、清靜經、玉皇心印經、生天經、解冤經、拔罪經為功課,上祝國家太平,下祈人民安樂。凡誦經者,須要平心定氣,齋戒沐浴,整齊衣冠,每日進行,不得有懈,方為稱職。
《三清秘箓、太上大道諸經舉要》
《黃庭內外景經》、《黃庭遁甲緣身經》、《靈寶經》、《靈寶無量度人經》、《靈寶洞玄定觀經》、《上清大洞真經》、《赤文洞古經》、《玉皇心印妙經》、《玉皇本行集經》、《太上清靜經》、《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虛無本起自然經》、《太上枕中經》、《太上西升經》、《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玉清胎元內養(yǎng)真經》、《原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呂祖同參經》、《呂祖醒心經》、《真龍虎九仙經》、《斗姥元君大道九皇真經》、《斗姥寶懺》、《斗姥延生真經》、《先天斗帝敕演玄功靈妙真經》、《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北方真武靈應妙經》、《真武本傳妙經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道教四子真經》
《道德真經、老子》、《南華真經、莊子》、《文始真經、關尹子》、《沖虛真經、列子》。
《太上玄門早晚功課經、序》
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墻,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復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叢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時中無怠,朝夕朝禮圣容,當輸自己之誠,殷勤祝厘國祚,必獲升仙之慶。且夫功課者何為者也?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賴先圣之典也,誦上圣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yǎng)元和。經之為經,是前圣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于內,法驗則術彰于外,經明法驗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叢林者之規(guī)范,升仙者之梯磴。非叢林無以陶熔大眾之德性,非梯磴何以希求出世之真仙?
若肯誠心修道,二六時中刻刻提撕,時時檢點,在世端能出世,居塵自可離塵回。出是非之門,直達無為之路,逍遙宇宙,出入虛無,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立一塵,妙用直超三際。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誠,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長生之道路,脫苦海之迷津。既無前愆之可懺,亦無后過之可悔,無前愆之可懺者,心正也,無后過之可悔者,意誠也,心正則無惡業(yè),意誠那有災殃,無惡業(yè)則立到天堂,無災殃則出離地獄,功高宇宙,德契虛皇,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而不應,有感以皆通。課誦諸品仙經及群真寶誥,故凈口凈心凈身而有咒,安天安地安神而有章,皆有次序,更無躐等。雖是隨堂之功課,實為祝 國祚之大猷,朝夕誦念,晝夜忘疲,直候三千功滿,作百行圓,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是為序。
大清、光緒丁亥、一清道人重刊
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后朗誦,慎勿輕慢,交淡接語,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愿禱祝,自然感應,先念步虛,后誦咒章。
理恒后序;
道教經典,浩然卷迭,難以悉舉。若以宗派而論,則正一及其分派,天師、上清、靈寶、凈明、神霄、清微、東華、天心諸派。全真之龍門、七真諸派、鐘呂、金丹南宗、東、西、中、武當、伍柳等派,俱有其本宗之要典,但稽學者之依止因緣而取舍趨向,茲不贅述。它如道藏全書之總集,則諸經繁典無不羅列其中,是謂道經之集大成者。凡諸經藏,概不類于大典、四庫之約束整肅,剔多拾寡。明季以前,道經幾矢,唯余宋代之《云笈七鑒》,可見一斑?;适页绲?,則命正一天師編修《正統(tǒng)道藏》、《萬歷續(xù)道藏》。清季亦有全真道人,玄門信士自行刊梓之《道藏輯要》,是為巨著。迨至今日,道經編撰亦無廢綴,臺灣居士蕭天石,所編《道藏精華》,其所采捩多是仙宗精要,煉養(yǎng)家之寶筏。大陸則為道協(xié)及學術界所編之《中華道藏》、《藏外道書》、《道書集成》。另據(jù)敦煌遺書所輯之《敦煌道藏》,多是前代遺失之道經秘典,珍珙難覷,價值匪微。諸藏匯集,堪為有史道經編撰之最盛者。凡舉古來方外圖輿,玄門經籍之可觀及未見者,無不俱在其間,諸君欲覽,亦不必遠涉名山而即求之當下可以。唯古來學道之士,可以博洽,以廣見聞。但須暨門深入,而方有所成就。南岳魏夫人之持誦黃庭,得以證道上清。培源張?zhí)鞄熤畾椌蠖罚聲序?,此古今二仙之例也。故以繁而能約,曠而取髓,是謂明理君子,高士達者。若竟游弋馳騁,終究無所歸依,則所學盡屬虛無矣。凡諸經咒仙籍,務必擇一而精,精而誠,誠而明,明而自感恪與神靈,斯謂之有道也。然后可以貫徹其它,旁征博引,了一法以證百家,始知大道仙源,本無二端。歸心極致,通徹天人。得意忘象,神通真境。學者倘臻乎此,則仙道咫尺,非爾遙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