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女,21歲,1954年3月10日就診。 發(fā)病2日,外感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無汗,周身骨節(jié)痛,咳嗽連聲,頭疼咽痛,脈浮數(shù)。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元參,生地,生石膏,雙花,寸冬。 水煎服。服藥后汗出,頭身疼去,余癥減輕。 石姓,男,1歲。1955年2月20日就診。 發(fā)病3日。感寒咳嗽無汗,泄瀉稀便日數(shù)次,腹疼腰屈,面色青白,小便清長。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 水煎服。每次5毫升,3小時1次。服藥后咳嗽減輕,泄瀉已愈,乃以前方主之而愈。 董姓,女,40歲。1953年2月21日就診。 發(fā)病年余??人酝掳浊逑√的?,氣短,胃脘脹滿,失眠,夏日則差;脈弦。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棗仁,山茱萸。 水煎服。服藥后癥狀大減,后以此方加減4劑而愈。 李姓,男,61歲。1953年3月11日就診。 發(fā)病年余??人?,吐白沫,氣短,面目、下肢浮腫,脈沉弦。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防己,木瓜,黃芪,陳皮。 水煎服,服藥后咳嗽、氣短、面肢浮腫皆輕,后乃以此方加減而愈。 王姓,女,49歲。1955年1月19日就診。 發(fā)病7日??人酝虑逄担瑳?,脈弦。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 水煎服。服藥后癥狀大減,后仍以此方服之而愈。 王姓,女,24歲。1954年1月18日就診。 咳嗽吐白痰,腰木疼,腿重疼,小腹綿疼涼,頭頂疼,目昏,脈沉遲。 處方: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杜仲,川膝,乳香,沒藥,菊花。 水煎服。服藥后諸癥減,后乃以此方數(shù)劑服之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