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閻崇年:健康和智慧是留給兒女的最大財富

 龍溪舟子 2013-09-15

閻崇年:健康和智慧是留給兒女的最大財富

2013年09月02日 17:29
來源:鳳凰講堂

事物有陰陽,格物無止境。人生貴在立志、勤學、頓悟、踐行。惟志惟學,尚悟尚行;日新日慎,知行知止這就是我50年學術(shù)生活的自勉。一個學者也許可以有五段學術(shù)人生路程:第一段20歲到40歲,重在學習;第二段40歲到60歲,重在貢獻;第三段60歲到80歲,重在升華;第四段80歲到100歲,重在大有;第五段如能過百歲,則登上了圣壽學者的行程。
                                                    ---閻崇年

8月30日,著名清史專家、歷史學者閻崇年教授應(yīng)邀在全球通VIP鳳凰大講堂錫林浩特站做了題為《讀史與修心》講座,閻教授在其講座中,特別詼諧地指出,光會讀書是不夠的,需要將“讀史”與“修心”相結(jié)合,他認為:“關(guān)注‘史學’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學史能夠修身、治國,增強人的自身素養(yǎng)。”

中國有個傳統(tǒng)就是給兒女留財富。主要留給子女的兩個,一是健康,主要是保重身體,另一個就是有智慧,怎么有智慧就是讀書。

講座一開始,閻崇年教授這是我第一次到錫林浩特,錫林浩特為明朝、清朝的歷史有太密切的關(guān)系,蒙古族在中華56個民族當中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元代,大元蒙古帝國的影響,不僅是亞洲、歐洲甚至影響到非洲,乃至整個世界。國際上很多的高校,比如說美國的很多高校他們都專門建有蒙古學研究中心,研究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和蒙古人對中華民族的,對世界人民的偉大貢獻,前些年我去呼和浩特,我去烏拉巴特參加一個國際的蒙古學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期間在烏拉巴特的郊外,在草原上蒙古包里面,搞一個儀式,那個儀式里面有一個項目就是唱成吉思汗的歌,蒙古包很大那是在夜里點了篝火,我就感覺到唱成吉思汗這歌振動的不僅僅是中國,不僅僅是亞洲,不僅僅是歐洲是振動了整個地球,你就感覺到整個地球都在振動閻崇年教授談到,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號稱為禮儀之邦,現(xiàn)在不讀書的情況非常惡劣。大家知道中國經(jīng)濟最近二三十年發(fā)展很快,總量超過了英國、德國、日本,居于世界第二,這是了不起的數(shù)字,但是我們讀書的情況太不能令人滿意了。大家知道以色列這個國家嗎?100萬人口,以色列的民族這里頭太了不起了,這個民族可以說所有的家長教育子女不是留給他財富,中國有個傳統(tǒng)就是給兒女留財富。主要留給子女的兩個,一是健康,主要是保重身體,另一個就是有智慧,怎么有智慧就是讀書。

聯(lián)合國社科文統(tǒng)計,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民族里面最喜歡讀書是以色列人、猶太人。平均一個人一年讀64本。大家注意,一年是50幾周,他們平均每年每周讀一本課外書。中國是多少?閻崇年教授表示,最近的統(tǒng)計,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下面所屬的新聞出版研究院統(tǒng)計,中國平均每個人一年讀不到一本書,這個差別太大。德國、日本、美國、法國、韓國一般都在30—50本書。中國現(xiàn)在每一年出版的圖書30萬種,很多書在倉庫里頭,壓在下面,這種情況和我們的國家實現(xiàn)中國夢,實現(xiàn)偉大的民族復(fù)興,要走在全世界所有先進民族的前列就讀書這塊來說,差別太大。

點擊進入下一頁

閻崇年教授

讀書能修身養(yǎng)性。讀書,一是讓生理平衡,二是讓心理平衡。讀書能把自己的心讀大,讀善,讀硬。凡是成功的人沒有一個不經(jīng)受挫折的,譬如書法家、畫家、學者等都相對高壽。

在當下,社會經(jīng)濟日趨發(fā)達,人們生活日益繁忙,人心較為浮動的的時代,糟粕的書籍也不少,故讀書應(yīng)當“精”“簡”“要”。要選讀經(jīng)典的名人名著名篇名句。因為我個人專好于歷史,對史學情有獨鐘,倡議大家多讀些史書,因為讀史可使人明智。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知得失。它是我們每個人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華文明自有史書文字記載以來,上下約有五千年之久的文明史,在曾經(jīng)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和古中國),與其他三大古國相比之,中華文明未曾中斷過,一直曲折綿延至今,歷史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又最為寶貴的財富,傳承、弘揚和發(fā)展中華文化史,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之所在。

讀史,于個人自身而言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資治參政;于國家和民族而言,則是傳承文明,始終要有一種以“弘揚中華之文化,傳承民族之精神,立中華之美德”為核心的理念,這是每個人義不容辭、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閻崇年說:“咱們國家一年出書約30萬種,大家很忙,看書要有選擇,我的建議是可以看些古籍,如《大學》、《史記》、《道德經(jīng)》,古書大都不長,慢慢讀,能讀出很多味道來。除了古籍,也可以看些現(xiàn)代經(jīng)典小說,比如說諾貝爾獎得主、茅盾獎得主的作品。我最近就在讀莫言的作品,通過閱讀這些經(jīng)典,可以對現(xiàn)代世界文學和文化有大致的把握和了解。讀書要跟蜜蜂采蜜一樣,取精華來讀,一個月看一本,日積月累,你的人生會隨著閱讀越來越豐富?!?/p>

延伸閱讀

人生百年,100歲要活出300歲的質(zhì)量。管理自己的身體是個大學問。

人過半百還怎么活?是50打蔫兒、60靠邊兒、70遛彎兒,還是盡量活出夕陽精彩?

閻崇年并非坐而論道,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人生理念。耳順之年,他創(chuàng)立滿學學科,任滿學學會會長。古稀之年,他登上央視《百家講壇》。

他說,一個學者也許可以有五段學術(shù)人生路程:第一段20歲到40歲,重在學習;第二段40歲到60歲,重在貢獻;第三段60歲到80歲,重在升華;第四段80歲到100歲,重在大有;第五段如能過百歲,則登上了圣壽學者的行程。

閻崇年1934年4月出生于山東蓬萊,按照中醫(yī)理論,他年屆耄耋。且看他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4點鐘起床,工作3個小時,到7點。吃完早點,從8點到12點,又干4個小時。下午2點到6點,又干4個小時,這就11個小時了。晚上,至少還得干兩個多小時。他一天工作4個單元,就是十幾個小時。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一位耄耋學者,像鋼鐵機器一樣地高速運轉(zhuǎn)呢?

閻崇年到臺灣講學時,與星云大師縱論“人生三百年”,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星云大師主張“人生三百年”。閻崇年對星云大師說,我冒昧地給您的“人生三百年”做個注。大師說您請講。他說,別人一天工作兩個單元,8小時,你一天工作4個單元,十五六個小時,多出一倍。這就把別人的100年變成了200年。別人一周工作5天,你工作7天,一年52周,還有法定節(jié)假日,你也用來工作,不就變成300年了嗎?星云大師會心一笑,說你也這樣啊!

閻崇年并沒有特別刻意鍛煉,勤勞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體質(zhì)還不錯,也沒有遺傳因素,父親、爺爺都是60多歲去世的,但母親長壽。他有午睡的習慣,不管多忙,中午一定要睡一會兒。他是吃過大苦的人,為什么他講康熙耕地那么生動?因為他耕過地。種小麥,耬地,幾乎所有的農(nóng)活兒都會干。

閻崇年的書房名曰:“四合書屋”,他解釋說,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是謂“四合”。他看了很多明清時期的人物傳記,感悟了那么多歷史人物的成敗悲喜,最后總結(jié)成兩個字就是“四合”。一個人要做成事情,必須四合。你不能違天時,要善于利用天時。天時不能改變,“文革”來了,誰能改變?他當“逍遙派”,在資料室里讀書10年,寫出一部《努爾哈赤傳》。選擇研究清史就是“地合”,為寫《大故宮》,他跑故宮一千多次,如果在天津,就沒有這么方便。人合,就是他總有很多貴人相助……

他認為“己合”很重要,第一要生理平衡,管理自己的身體是個大學問。生理不平衡鬧病,再嚴重,命沒了。人體非常復(fù)雜,有許多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都要平衡,不平衡就要鬧病。好多英年早逝的朋友,可尊可敬,但是,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當身體不適的時候,趕緊調(diào)整。不停地維護自己身體的平衡。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睡眠,非常重要。第一會吃飯、第二會睡覺。多通俗呀,但是,做到太難啦!絕大部分人不會睡覺,他在北大講課,問誰會睡覺?請舉手。一個舉手的都沒有。會吃飯是個大學問,很多病是吃出來的。他吃飯的原則: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不少吃。他曾經(jīng)失眠過,整宿睡不著。最后,調(diào)整好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他曾經(jīng)有很厲害的胃病,他說你一定把病當朋友,別當敵人。胃疼了,你別恨它,要像對朋友那樣善待它,關(guān)系搞好了,它就不惹你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