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貴人考略 成都閻 子平法論命,神煞是參考。在眾多的神煞中,天乙貴人較為重要。目前命理書籍里面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一 二 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 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鄉(xiāng); 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 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 六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 庚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 命中如遇此,定做紫微郎。 命中如遇此,定做紫微郎。
兩個版本的區(qū)別很明顯,即庚金的貴人一個是牛羊,另一個是馬虎。 到底哪一個版本準確呢?我們既可以通過實踐驗證,也可以通過理論考證。 實踐驗證比較簡單直接,讀者可以試試。接下來我用理論考證兩個版本。 上面兩個版本并存于不同時期的《淵海子平》、《神峰通考》或《三命通會》等書中。刻印的也好,手抄的也好,各種書中必有兩個版本中的一個。 看來這個口訣從古代就有了分歧。 閻某不才,很久以前就對其產(chǎn)生了疑問并努力追本溯源,力求探索八字命理最初的本源。 在明朝之前也存在著許多的命理書籍。我們來看它們是怎么記載的。 翻閱宋代命理學者廖中先生的《五行精紀》,我發(fā)現(xiàn)里面對天乙貴人的引述較多。 《五行精紀》是宋代命理學者廖中搜集前人命理著作而成。書中引用了《燭神經(jīng)》、《玉宵寶鑒》、《廣錄》、《三命指掌》、《金書命訣》等命理著述中關(guān)于天乙貴人的字句。甚為詳盡! 在《五行精紀》一書論貴神優(yōu)劣一節(jié)里面,作者將甲戊庚三陽干并提。 古代命理學者閻東叟對天乙貴人的原理進行了解說: 甲木陽也,乘少陽之氣而生乎東,至巳而陽用事畢矣,故藏于未而為貴。庚陽金也,乘少陰之氣而生乎西,至亥而陰用事畢矣,故藏于丑而為貴。戊陽土也,沖和中央,播于四時,甲因之而萬物生,庚因之而萬物成,則生成之理備矣。此陽木陽土陽金,喜于印庫也。 丙丁之火,盛夏則其性至酷而害物,惟息于酉、藏于亥,而豬雞所以為貴者,和之以西北方之氣也。壬癸之水,窮冬則其性至嚴而殺物,惟嗇于卯、潛于巳,而蛇兔所以為貴者,和之以東南方之氣也。此水火不嫌于死絕。 六辛陰金,執(zhí)方而不能自化,乙陰木,己陰土,失類而無居,故六辛必假寅午戌之火,乙己必假申子辰之水土。此陰金不嫌鬼盛,陰木陰土喜于財旺也。 如甲子人有戊有庚,得癸未乙丑遇二吉而帶印也;甲人遁見丁丑辛未者次之,乃三陽喜在印庫也。乙人得戊申庚子生旺之土,己人得甲申丙子生旺之水,此陰木陰土喜于財旺也。 丙丁得丁酉乙亥,壬癸得乙卯癸巳,此水火不嫌死絕也。六辛得丙寅戊午,此陰金不嫌鬼盛也,得二者為上,得一次之。 命理古籍《廣錄》中有這樣的解釋:甲陽木、戊陽土、庚陽金,皆喜土位。未者,土之正位;丑者,土安靜之地,所以牛羊為貴。細分之,甲尤喜未,庚尤喜丑,各歸其庫也,戊子、戊寅、戊午喜丑,丑者、火人胎養(yǎng)之鄉(xiāng),戊辰、戊申、戊戌喜未,未者,木人之庫,土人生旺之位也。乙者,陰木;巳者,陰土,陰土喜生旺,陰木愛陽水,所以鼠猴為貴。然乙尤喜子,子者,水之旺鄉(xiāng);己尤喜申,申者,坤之正位。丙丁屬火,火墓在戌;壬癸屬水,水墓在辰。辰戌,魁罡之地,貴人不臨,故尋寄火貴于酉亥,寄水貴于卯巳,皆歸根復命之鄉(xiāng)。六幸陰金,喜陽火生旺之地,故以馬虎為貴。更宜以納音互換。推尋須比和,則其貴為福,若丙火得酉,火至此死,焉足貴哉! 命理古籍《三車一覽》則以甲陽木乘少陽之氣生乎東方,至巳而用事畢矣,故退藏于未而為貴。庚陽金乘少陰之氣而生乎西,至亥而用事畢矣,故退藏于丑而為貴。戊陽土沖和中央播于四時,甲因之,萬物生;庚因之,萬物成,則生成之理畢矣。乙乃陰木,己乃陰土,二位無氣失類而無所居,必待申子生旺水土滋養(yǎng)充實補助不足,此二者喜見申子而為貴。丙丁之火當盛夏至酷而害萬物,性熄于酉,藏于亥,以西北成齊之氣而和,此二者以酉亥陰氣和而為貴。壬癸之水至窮冬則其性嚴而殺萬物,惟嗇于卯,潛于巳,以東南溫燠之氣而和,此二者以巳卯陽氣和而為貴。辛乃陰金,執(zhí)方不能自化,須假寅午生旺之火銼剛革而成形為貴。 以上三種解讀都把甲、戊、庚的貴人確定為丑、未。很明顯,與我前文引用的第一個歌訣吻合。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第二個詩訣呢?還有比這更古老的論述么? 我們知道八字命理源于星命學,星命學源于占星學。因此我的考證便從八字學上溯到星命學再到占星學。 在星命學的經(jīng)典書籍《果老星宗》里面,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口訣:
天乙貴人甲見未, 玉堂貴人甲見丑, 戊庚在丑乙申位, 戊庚在未丁居酉, 己子丙酉辛居寅, 丙亥乙子己逢申, 丁亥壬卯癸逢巳。 壬巳癸卯辛午守。 不難發(fā)現(xiàn),《果老星宗》里面的天乙貴人、玉堂貴人兩詩訣便是后來命理書籍中天乙貴人詩訣的前身。這里的天乙貴人是指白天的貴人,玉堂貴人是指晚上的貴人。在命理書籍里面白天和晚上兩貴人合二為一了,統(tǒng)稱為天乙貴人了。 《果老星宗》傳說是張果老推算命運的典籍。張果老傳說是唐代人,八仙之一,其書籍早于宋、明的命理書籍。八字鼻祖李虛中也是唐代人,他在星命學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了八字命理學的(并非六字論命,袁樹珊等前賢有相關(guān)考證)。因此,八字命理中的天乙貴人應(yīng)該脫胎于此。 在星命學中,甲戊庚的貴人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前文的第二個詩訣有誤。 星命學理論源于占星學,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從占星學里面尋找天乙貴人的根源。 通過對占星學理論的研究,閻老師(因我曾任教多年,故自稱老師。僅此而已,別無他意。)發(fā)現(xiàn),第一個詩訣果然是對的。 占星學認為: 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閶闔門外,與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執(zhí)玉衡較量天人之事,名曰在乙也。其神最尊貴,所至之處,一切兇煞隱然而避。 《五行大義》中認為: 十二神將以天乙為主,甲戊庚日旦治大吉,墓治小吉。 下面是《欽定協(xié)紀辨方》書中關(guān)于天乙貴人的論述: 《蠡海集》曰:天乙貴人者,當有陽貴陰貴之分。蓋陽貴起于子而順行,陰貴起于申而逆行。此神實得陰陽配合之格,故能為吉慶,可解兇厄也。且如陽貴,以甲加子,甲與己合,所以己用子為貴人。以乙加丑,乙與庚合,所以庚用丑為貴人。以丙加寅,丙與辛合,所以辛用寅為貴人。以丁加卯,丁與壬合,所以壬用卯為貴人。辰為天罡,貴人不臨。以戊加巳,戊與癸合,所以癸用巳為貴人。午沖子,原不數(shù)。以己加未,己與甲合,所以甲用未為貴人。以庚加申,庚與乙合,所以乙用申為貴人。以辛加酉,辛與丙合,所以丙用酉為貴人。戌為河魁,貴人不臨。以壬加亥,壬與丁合,所以丁用亥為貴人。廣原宮不數(shù)。以癸加丑,癸與戊合,所以戊用丑為貴人。此乃陽貴順取也。 又如陰貴,以甲加申,甲與己合,所以己用申為貴人。以乙加未,乙與庚合,所以庚用未為貴人。以丙加午,丙與辛合,所以辛用午為貴人。以丁加巳,丁與壬合,所以壬用巳為貴人。辰為天罡,貴人不臨。以戊加卯,戊與癸合,所以癸用卯為貴人。寅沖申,原不數(shù)。以己加丑,己與甲合,所以甲用丑為貴人。以庚加子,庚與乙合,所以乙用子為貴人。以辛加亥,辛與丙合,所以丙用亥為貴人。戌為河魁,貴人不臨。以壬加酉,壬與丁合,所以丁用酉為貴人。申原宮不數(shù)。以癸加未,癸與戊合,所以戊用未為貴人。此乃陰貴逆取也。 古云:丑未為貴人出入之門。緣陽貴以甲起子循丑順行,至癸復歸于丑。陰貴以甲加申循未逆行,至癸復歸于未。豈非丑未為貴人出入之門乎。 曹震圭曰:天乙者乃紫微垣左樞傍之一星,萬神之主掌也。一日二者,陰陽分治內(nèi)外之義也。辰戌為魁罡之位,故貴人不臨。戊以配中央之位,乃勾陳后宮之象,故與甲同其起例。以丑乃紫微后門之左,陽界之辰也;未乃紫微南門之右,陰界之辰也。甲者,十干之首,故陽貴以甲加丑逆行:甲得丑、乙得子、丙得亥、丁得酉、己得申、庚得未、辛得午、壬得巳、癸得卯,此晝?nèi)罩F也;陰貴以甲加未順行:甲得未、乙得申、丙得酉、丁得亥、己得子、庚得丑、辛得寅、壬得卯、癸得巳,此暮夜之貴也;戊以助甲成功,故亦得丑、未;若六辛之獨得寅、午,則自然所致,更無可疑矣。 《通書》云,郭景純以十干貴人為吉神之首,至靜而能制群動,至尊而能鎮(zhèn)飛浮。以其為坤黃中通,理乃貴人之德,是以陽貴人出于先天之坤而順,陰貴人出于后天之坤而逆。天干之德未足為貴,而干德之合氣乃為貴也。 先天坤卦在正北,陽貴起于先天之坤,故從子起甲,甲德在子,氣合于己,故己以子為陽貴;以次順行:乙德在丑,氣合于庚;丙德在寅,氣合于辛;丁德在卯,氣合于壬;辰為天羅,貴人不居,故戊跨在巳,氣合于癸;午與先天坤位相對,名曰天空,貴人有獨無對,故陽貴人不入于午;己德在未,氣合于甲;庚德在申,氣合于乙;辛德在酉,氣合于丙;戌為地網(wǎng),貴人不居,故壬跨在亥,氣合于丁;子,坤位貴人不再居故,癸在丑,氣合于戊。是陽貴起例。 后天坤卦在西南,陰貴起于后天之坤,故從申起甲。甲德在申,氣合于己,故己以申為貴。以次逆行,乙德在未,氣合于庚;丙德在午,氣合于辛;丁德在巳,氣合于壬;辰為天羅,貴人不居;故戊跨在卯,氣合于癸;寅于后天坤位相對,名曰天空貴人,有獨無對,故陰貴人不入于寅;己德在丑,氣合于甲;庚德在子,氣合于乙;辛德在亥,氣合于丙;戌為地網(wǎng),貴人不居;故壬跨在酉,氣合于丁;申,坤位,貴人不再居;故癸跨在未,氣合于戊。是為貴人起例。 《考原》曰:曹氏與《通書》二說各有意義,但曹氏則以陽為陰,以陰為陽。夫陽順陰逆,陽前陰后,自然之理也。當以起未而順者為陽,起丑而逆者為陰方是。按,貴人云者,干德合方之神也,何以不用干德而用其合干?德,休也。合則其用也。合干之德,其所用必大吉矣,故以貴人名之。合方立論,考歷書所載,審也。而曹震圭陰陽順逆倒置者,則世俗并如其說。考其根源,則以《元女經(jīng)》有“旦大吉,夕小吉”之文故也。然其理良不可通,則亦未得以《元女經(jīng)》有其文而可遽信也。且大小二字,易以淆偽,安知非淺學之人轉(zhuǎn)以俗說改竄《元女經(jīng)》,遂傳刻其課耶?至其晝夜之分,則或以卯酉為限,或以日出入為限。今考其義,自當以日出入為定也。
不難看出,甲戊庚的貴人都是丑、未。其具體原因,歷代皆有解釋。上述理論涉及到天文星象、占星演算,雖是文言文,但還是容易懂,不容我啰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