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欣賞 ﹙二﹚
![]()
中文學名: 巴西木 拉丁學名: Dracaena fragrans 別稱: 巴西鐵樹、巴西千年木、金邊香龍血樹 巴西木為百合科龍血樹屬常綠喬木。高6米以上,盆栽高50厘米~150厘米,有分枝;葉簇生于莖頂,長40厘米~90厘米,寬6厘米~10厘米,彎曲呈弓形,鮮綠色有光澤?;ㄐ〔伙@著,芳香。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內觀葉植物。株形優(yōu)美、規(guī)整,稍耐陰。喜高溫,低于13℃則植株休眠,停止生長。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盆栽。扦插繁殖;大批插條均從國外進口。扦插溫度要求較高。喜半陰陽光和充足的肥料。原產非洲西部。我國云南、廣西、海南以及泰國、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
中文學名: 八角金盤 拉丁學名: Fatsia japonica 別稱: 八金盤、八手、手樹;手樹、金剛纂 八角金盤為五加科八角金盤屬常綠灌木。八角金盤,顧名思義,乃指其掌狀的葉片,裂葉約8片,看似有8個角而名。它葉叢四季油光青翠,葉片象一只只綠色的手掌。其性耐蔭,在園林中常種植于假山邊上或大樹旁邊,還能作為觀葉植物用于室內,廳堂及會場陳設。八角金盤花期一般在夏秋之間,有些還能延續(xù)到秋末冬初,花白色呈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此起彼落甚為美觀,花后結黑色漿果,內含種子。八角金盤是強陰性植物,四季青翠,可常年放置室內觀賞。原產于琉球群島,臺灣引種栽培,現全世界溫暖地區(qū)已廣泛栽培。
![]()
中文學名: 八仙花 拉丁學名: Hydrangea macrophylla 別稱: 繡球、粉團花、草繡球、紫繡球、紫陽花 八仙花為虎耳草科八仙花屬灌木植物,高1-4米;莖常于基部發(fā)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6-15厘米,寬4-11.5厘米,先端驟尖,具短尖頭,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緣于基部以上具粗齒,兩面無毛或僅下面中脈兩側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脈腋間常具少許髯毛;側脈6-8對,直,向上斜舉或上部近邊緣處微彎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脈網狀,兩面明顯;葉柄粗壯,長1-3.5厘米,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直徑8-20厘米,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粗壯,近等長,密被緊貼短柔毛,花密集,多數不育;不育花萼片4,闊物卵形、近圓形或闊卵形,長1.4-2.4厘米,寬1-2.4厘米,粉紅色、淡藍色或白色;孕性花極少數,具2-4毫米長的花梗;萼筒倒圓錐狀,長1.5-2毫米,與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長,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藥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約1.5毫米,柱頭稍擴大,半環(huán)狀。蒴果未成熟,長陀螺狀,連花柱長約4.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約1毫米,約等于蒴果長度的1/3;種子未熟?;ㄆ?/SPAN>6-8月。
![]()
中文學名: 半枝蓮 拉丁學名: 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別稱: 并頭草、狹葉韓信草 半枝蓮為唇形科馬齒莧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池沼邊、田邊或路旁潮濕處。分布江蘇、廣西、廣東、四川、河北、山西、陜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貴州、云南、臺灣、河南等地。根須狀。莖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葉對生;卵形至披針形,長約7~32毫米,寬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臟形,先端鈍形,邊緣具疏鋸齒;莖下部的葉有短柄,頂端的葉近于無柄。花輪有花2朵并生,集成頂生和腋生的偏側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上面及邊緣有毛,背面無毛;花柄長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鐘形,頂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邊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淺藍紫色,管狀,頂端2唇裂,上唇盔狀、3裂,兩側裂片齒形,中間裂片圓形,下唇腎形;雄蕊4,2強,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著生在子房底部,頂端2裂。小堅果球形,橫生,有彎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半枝蓮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
![]()
中文學名: 報春花 拉丁學名: Primula malacoides 別稱: 年景花、櫻草、 四季報春 報春花為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huán)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多數亦不耐嚴寒。葉基生,全株被白色絨毛。花通常2型,排成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ㄆ?/SPAN>12月至次年4月。報春花屬植物在世界上栽培很廣,歷史亦較久遠。近年來發(fā)展很快,已成為當前一類重要的園林花卉。中名報春和學名Primula,均含有早花的意思。早春開花為本屬植物的重要特性。
![]()
中文學名: 白鶴芋 拉丁學名: Spathiphyllum 別稱: 苞葉芋、白掌、一帆風順、異柄白鶴芋、銀苞芋 白鶴芋為天南星科白鶴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鶴芋翠綠葉片,潔白佛焰苞,非常清新幽雅,是世界重要的觀花和觀葉植物。白鶴芋原產熱帶美洲。喜高溫多濕和半陰環(huán)境。白鶴芋葉片較大,對濕度比較敏感。夏季高溫和秋季干燥時,要多噴水,保證空氣濕度在50%以上,有利于葉片生長。高溫干燥時,葉片容易卷曲,葉片變小、枯萎脫落,花期縮短。
![]()
中文學名: 白蘭 拉丁學名: alba 別稱: 白緬花、白蘭花、緬桂花、四川稱為黃桷蘭 白蘭為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在華南、西南及東南亞地區(qū)生長,一般可長至10-13米的高度。樹皮灰白,幼枝常綠,分枝少。單葉互生,葉較大,長橢圓形或披針橢圓形,全緣,薄革質?;▎紊诋斈晟Φ娜~腋,其花蕾好像毛筆的筆頭。白色或略帶黃色,極香?;ㄆ?/SPAN>6~10月,夏季最盛。
![]()
中文學名: 百合 拉丁學名: 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別稱: 強瞿、番韭、山丹、倒仙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全球已發(fā)現有百多個品種,中國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原產五十多種,是百合屬植物自然分布中心。近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等。百合的主要應用價值在于觀賞,有些品種可作為蔬菜食用和藥用。
![]()
中文學名: 百日草 拉丁學名: ZinniaeIegans 別稱: 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對葉菊 、秋羅、步登高 百日草為菊科百日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墨西哥高原,現全國各地均有種植?;ü?/SPAN>6~10月。百日草側枝呈杈狀分枝。夏秋開花,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花徑約10厘米,花瓣顏色多樣,花期長,花型變化多端,基本上都是重瓣種。性強健,耐干旱、喜陽光,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忌酷暑。在夏季陰雨、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生長不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花?;ù笊G,開花早,花期長,株型美觀,是常見的花壇、花境材料,矮生種可盆栽。高桿品種適合做切花生產。
![]()
中文學名: 百子蓮 拉丁學名: Agapanthus africanus 別稱: 紫君子蘭、藍花君子蘭、紫穗蘭、紫花君子蘭、百子蘭 百子蓮為石蒜科百子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宿根植物,盛夏至初秋開花,花色深藍色或白色,亭亭玉立,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有根狀莖;葉線狀披針形,近革質;花莖直立,高可達6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10朵~50朵,花漏斗狀,深藍色或白色,花藥最初為黃色,后變成黑色;花期7月~8月。原產南非,中國各地多有栽培。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喜溫暖、濕潤和充足的陽光。盆栽用土應疏松、排水和透氣良好,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生長季節(jié)注意經常保持盆土潮濕,每2周左右施一次肥。 相對休眠期的冬季盆土應保持稍干燥;越冬溫度不低于8℃。北方需溫室越冬。 溫暖地區(qū)可庭園種植。有白花和花葉品種。
![]()
中文學名: 薄柱草 拉丁學名: Nertera sinensis 別稱: 苔珊瑚、珊瑚珍珠、珊瑚念珠草、紅珍珠 薄柱草為茜草科薄柱草屬匍旬性多年生草本,每節(jié)均能生根。高25厘米,草甸狀,葉寬卵形,長4毫米;花綠色極小,但結成橙紅色念珠形漿果,布滿枝頭,徑6毫米,能保持數月不衰,果內有2粒種子。 小草本。莖柔弱,長5-10cm,稍匍匐,節(jié)上生根。葉對生;托葉三角形,基部寬,與葉柄合生,先端長尖;葉片披針狀長圓形,長7-16mm,先端短尖或稍銳尖,基部楔尖,兩面有微小的粃鱗,側脈2-3對,不明顯;紙質?;ㄐ。睆?/SPAN>2-3mm,單個頂生;無?;蚓邩O短的梗;總苞小,杯狀,具兩尖頭;萼檐截平;花冠輻狀,4裂,裂片長圓形,鈍;雄蕊4,著生于花冠基部,長伸出;子房2室,每室有1枚胚珠。核果直徑約2mm,紫黑色?;ㄆ谇锛?。本屬分布于中國、爪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大部分野生。
![]()
中文學名: 千葉桃花 拉丁學名: Prunus persica Batsch. var. duplex Rehd 別稱: 粉紅碧桃、千葉桃花 碧桃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為本屬植物桃的變種。原產中國,分布在西北、華北、華東、西南等地。現世界各國均已引種栽培。高可達8米,一般整形后控制在3-4米,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無毛;葉橢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先端漸尖?;ㄆ?/SPAN>4—5月,花單生或兩朵生于葉腋,重瓣,粉紅色。其它變種有白色、深紅、灑金(雜色)等。喜陽光充足環(huán)境、耐旱、耐高溫、耐寒性極強,畏澇怕堿,喜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土壤。生長期要求做好管理,施肥、灌水、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
中文學名: 彩葉草 拉丁學名: Coleus blumei 別稱: 五彩蘇、老來少、五色草、錦紫蘇 彩葉草為唇形科鞘蕊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亞太熱帶地區(qū),印度尼西亞爪哇?,F在世界各國廣泛栽培。老株可長成亞灌木狀,但株形難看,觀賞價值低 ,故 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50~80cm,栽培苗多控制在30cm以下。全株有毛,莖為四棱,基部木質化。單葉對生,卵圓形,先端長漸尖,緣具鈍齒牙,葉可長15cm,葉面綠色,有淡黃、桃紅、朱紅、紫等色彩鮮艷的斑紋。頂生總狀花序、花小、淺藍色或淺紫色。小堅果平滑有光澤。彩葉草變種、品種極多,五色彩葉草(Var· verschaffel訊)葉片有淡黃、桃紅、朱紅、暗紅等色斑紋,長勢強健。黃綠葉型彩葉草(ChartreuseTyPe)十小黃綠色,矮性分枝多。皺邊(FringedTyPe)葉 緣裂而波皺大葉型(Large-LeavedType)具大型卵圓形葉,植株高大。1枚胚珠。核果直徑約2mm,紫黑色?;ㄆ谇锛尽1緦俜植加谥袊?、爪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大部分野生。
![]()
中文學名: 翠菊 拉丁學名: Callistephus chinensis 別稱: 江西臘、七月菊 翠菊為菊科翠菊屬一年生草本淺根性植物。全株疏生短毛。莖直立,上部多分枝,高40~100cm。葉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又粗鈍鋸齒,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頭部花序單生枝頂,花徑5~8cm,栽培品種花徑3~15cm;總苞片多層,苞片葉狀,外層草質,內層膜質;野生原種舌狀花1~2輪,呈淺堇至藍紫色,栽培品種花色豐富;管狀花端部5齒裂;雄蕊5,藥囊結合,柱頭2裂。瘦果楔形,淺褐色。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舌狀花花色豐富,有紅、 藍、紫、白、黃等深淺各色。分布區(qū)域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云南、四川等地。
![]()
中文學名: 長春花 拉丁學名: Herba Catharanthi rosei 別稱: 日日春、日日草、日日新、三萬花、四時春、時鐘花、雁來紅 長春花為夾竹桃科長春花屬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葉對生,長橢圓狀,葉柄短,全緣,兩面光滑無毛,主脈白色明顯。聚傘花序頂生?;ㄓ屑t、紫、粉、白、黃等多種顏色,花冠高腳蝶狀,5裂,花朵中心有深色洞眼。長春花的嫩枝頂端,每長出一葉片,葉腋間即冒出兩朵花, 因此它的花朵特多,花期特長,花勢繁茂,生機勃勃。從春到秋開花從不間斷,所以有“日日春”之美名。分布區(qū)域在非洲、亞熱帶、熱帶以及中國大陸的華東、西南、中南等地。
![]()
中文學名: 常春藤 拉丁學名: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 ensis (Tobl.) Rehd 別稱: 土鼓藤、鉆天風、三角風、散骨風、楓荷梨藤。 常春藤為五加科常春藤屬常綠攀援灌木,有氣生根。葉為單葉,葉片在不育枝上的通常有裂片或裂齒,在花枝上的常不分裂;葉柄細長,無托葉。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幾個組成頂生短圓錐花序;苞片小;花梗無關節(jié);花兩性;萼筒近全緣或有5小齒;花瓣5,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短柱狀。果實球形。種子卵圓形;胚乳嚼爛狀。其莖生氣根以攀緣他物,嫩葉以及花序被有星形鱗片,葉有柄,厚質,匍枝之葉稍做三角形,掌狀。其果實、種子和葉子均有毒,孩童誤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會引發(fā)腸胃發(fā)炎、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困難等。但莖葉也可當發(fā)汗劑以及解熱劑。葉有香氣,形態(tài)優(yōu)美,可在家中作觀賞用。產于陜西、甘肅及黃河流域以南至華南和西南。
![]()
中文學名: 梔子花 拉丁學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別稱: 黃梔子 梔子花為茜草科梔子屬的常綠灌木,喜歡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較耐寒,耐半陰,怕積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原產于中國。梔子花枝葉繁茂,葉色四季常綠,花芳香素雅,為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除觀賞外,其花、果實、葉和根可入藥,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梔子植株大多比較低矮,高1~2米,干灰色,小枝綠色。單葉對生或主枝三葉輪生,葉片呈倒卵狀長橢圓形,有短柄,長5~14厘米,頂端漸尖,稍鈍頭,葉片革質,表面翠綠有光澤,僅下面脈腋內簇生短毛,托葉鞘狀?;▎紊敾蛉~腋,有短梗,白色,大而芳香,花冠高腳碟狀,一般呈六瓣,有重瓣品種(大花梔子),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伸展,花藥露出。漿果卵狀至長橢圓狀,有5~9條翅狀直棱,黃色或橙色,1室,種子多而扁平,嵌生于肉質胎座上?;ㄆ谳^長,從5~6月連續(xù)開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為黃色染料。
![]()
中文學名: 重瓣棣棠 拉丁學名: Kerria. japonica var pleniflora Witte. 別稱: 麻葉棣棠、黃花榆葉梅。 重瓣棣棠為薔薇科棣棠屬落葉灌木。高達1.5~2m;小枝有棱、綠色無毛。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鋸齒或淺裂,表面鮮綠色,光滑;葉柄長5~15mm,無毛;有托葉?;▎紊趥戎Φ捻敹?;萼筒扁平,裂片5,卵形,全緣;花瓣黃色5片,重瓣。寬橢圓形;雄蕊多數,離生,長約花瓣之半;心皮5~8,有柔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瘦果棕黑色,萼裂片宿存。4~6月開花,金黃色,極繁茂。重瓣棣棠廣泛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山東、北京、天津、福建、山西等地,是春季重要觀賞花卉之一。
![]()
中文學名: 春蘭 拉丁學名: 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F. ) Reichb.F. 別稱: 朵朵香、雙飛燕、草蘭、草素、山花、蘭花 春蘭為蘭科蕙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區(qū)域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諸省以及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部分地區(qū)。有肉質根及球狀的擬球莖,葉叢生而剛韌,長約20-25cm,狹長而尖,邊緣粗糙。假鱗莖稍呈球形,葉4-6枚集生,狹帶形,長20-60cm,少數可達100cm,寬0.6-1.1cm,邊緣有細鋸齒?;▎紊?,少數2朵,花葶直立,有鞘4-5片,花直徑4-5cm。淺黃綠色,綠白色,黃白色,有香氣,萼片長3-4cm,寬0.6-0.9cm,狹矩圓形,端急尖或圓鈍,緊邊,中脈基部有紫褐色條紋,花瓣卵狀披針形,稍彎,比萼片稍寬而短,基部中間有紅褐色條斑,唇瓣3裂不明顯,比花瓣短,先端反卷或短而下掛,色淺黃,有或無紫紅色斑點,唇瓣有2條褶片。花期2-3月。
![]()
中文學名: 垂絲海棠 拉丁學名: Malus halliana (Voss.) Koehne. 別稱: 垂枝海棠 垂絲海棠為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原產我國西南、中南、華東等地,尤以四川、浙江、江蘇、安徽最多。枝開張,葉卵形,花5~7朵簇生枝端,鮮紅色,4~5月開放。高可達8米。枝干峭立,樹冠廣卵形。樹皮灰褐色、光滑。幼枝褐色,有疏生短柔毛,后變?yōu)槌嗪稚?。葉互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略為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平鈍鋸齒,表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背面灰綠色并有短柔毛,葉柄細長,基部有兩個披針形托葉。花5-7朵簇生,傘總狀花序,未開時紅色,開后漸變?yōu)榉奂t色,多為半重瓣,也有單瓣花,萼片5枚,三角狀卵形。花瓣5片,倒卵形,雄蕊20-25枚,花藥黃色。梨果球狀,黃綠色,果實先端肥厚,內含種子4-10粒。常見的垂絲海棠有兩種,一為重瓣垂絲海棠,花為重瓣;一為白花垂絲海棠,花近白色,小而梗短。
![]()
中文學名: 大花蕙蘭 拉丁學名: Cymbidium 別稱: 喜姆比蘭、蟬蘭、西姆比蘭 大花蕙蘭為蘭科蘭屬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它是由蘭屬中的大花附生種、小花垂生種以及一些地生蘭經過一百多年的多代人工雜交育成的品種群。假鱗莖粗壯,屬合軸性蘭花。葉色受光照強弱影響很大,可由黃綠色至深綠色。大花蕙蘭的根系發(fā)達,根多為圓柱狀,肉質,粗壯肥大。大都呈灰白色,無主根與側根之分,前端有明顯的根冠。內部結構為典型的單子葉植物構造,其皮層較為發(fā)達,有防止根系干燥的功能。大花蕙蘭花序較長,小花數一般大于10朵,品種之間有較大差異。其中綠色品種多帶香味?;ù笮停睆?/SPAN>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黃、綠、紫紅或帶有紫褐色斑紋。大花蕙蘭葉長碧綠,花姿粗獷,豪放壯麗,是世界著名的“蘭花新星”。它具有國蘭的幽香典雅,又有洋蘭的豐富多彩,在國際花卉市場十分暢銷,深受花卉愛好者的傾愛。大花蕙蘭的生產地主要是日本,韓國和中國,澳大利亞及美國等。
![]()
中文學名: 大麗花 拉丁學名: Dahlia,Garden Dahlia 別稱: 大理花、天竺牡丹 東洋菊 大麗花為菊科大麗花屬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狀塊根。莖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壯。葉1-3回羽狀全裂,上部葉有時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大,有長花序梗,常下垂,寬6-12厘米??偘鈱蛹s5個,卵狀橢圓形,葉質,內層膜質,橢圓狀披針形。舌狀花1層,白色,紅色,或紫色,常卵形,頂端有不明顯的3齒,或全緣;管狀花黃色,有時在栽培種全部為舌狀花。瘦果長圓形,長9-12毫米,寬3-4毫米,黑色,扁平,有2個不明顯的齒?;ㄆ?/SPAN>6-12月,果期9-10月。原產墨西哥高原,我國引種始于400多年前。
![]()
中文學名: 大巖桐 拉丁學名: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別稱: 六雪尼,落雪泥 大巖桐為苦苣苔科大巖桐屬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斏蛞干ü阽姞?,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復色等色,大而美麗。蒴果,花后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中國大巖桐的引種主要在20世紀30年代,由在南京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從美國引進。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植物園才正式引種試種。直到90年代才有小批量生產,至今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
![]()
中文學名: 倒掛金鐘 拉丁學名: Fuchsia hybrida Voss. 別稱: 吊鐘海棠、吊鐘花、燈籠海棠 倒掛金鐘為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多年生灌木植物,原產秘魯、智利、阿根廷、波利維 亞、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國家,現廣泛栽培。株高30-150 cm,莖近光滑,枝細長稍下垂,常帶粉紅或紫紅色,老枝木質化明顯。葉對生或三葉輪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疏齒,花單生于枝上部葉腋,具長梗而下垂。萼筒長圓形,萼片4裂,翻卷?;ò?/SPAN>4枚,自萼筒伸出,常抱合狀或略開展,也有半重瓣。萼筒狀,特別發(fā)達,4裂,質厚;雄蕊8,伸出于花瓣之外,花瓣有紅、白、紫色等,花萼也有紅、白之分?;ㄆ?/SPAN>4月-7月。漿果。
![]()
中文學名: 吊金錢 拉丁學名: Ceropegia woodii 別稱: 腺泉花,心心相印,可愛藤,鴿蔓花,愛之蔓,吊燈花 吊金錢為蘿藦科吊燈花屬多年生肉質變形草本植物,多花通常2朵連生于同一花柄,吊金錢的莖細長下垂,節(jié)間長2~8cm。葉肉質對生,心形成腎形、肉質、銀灰色,花淡紫紅色,蕾期形似吊燈,盛開時貌似傘形。葉面暗綠,葉背淡綠,葉面上具有白色條紋,其紋理好似大理石,葉腋常生有塊狀肉質珠芽。從莖蔓看,好似古人用繩串吊的銅錢,故名“吊金錢”。又因其莖細長似一條條的項鏈垂吊的心形對生葉,所以又叫它“心心相印”,臺灣人則叫它“愛之蔓”。蓇葖果,盆栽通常不結實。原產于南非,我國各地多是引種。
![]()
中文學名: 吊蘭 拉丁學名: Chlorophytum 別稱: 垂盆草桂蘭、葡萄蘭、釣蘭、樹蕉瓜、折鶴蘭、倒吊蘭、土洋參、八葉蘭等 吊蘭為百合科吊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非洲南部,現在世界各地廣為栽培。根肉質,葉細長,似蘭花。吊蘭葉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故吊蘭古有折鶴蘭之稱。根莖短而肥厚,呈紡錘狀;葉自根際叢生,多數;葉細長而尖,綠色或有黃色條紋,長10~30cm,寬l~2cm,向兩端稍變狹。花葶比葉長,有時長達50cm,常變?yōu)橘橹?,近頂部有葉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關節(jié)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葉狀,裂片6枚;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花藥開裂后常卷曲;子房無柄,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狀扁球形,每室具種子3~5顆?;ㄆ?/SPAN>5月,果期8月。
![]()
中文學名: 吊竹梅 拉丁學名: Zebrina pendula Schnizl 別 名:吊竹蘭、斑葉鴨跖草、花葉竹夾菜、紅蓮、鴨舌紅、金發(fā)草、白帶草、紫背鴨跖草、紅竹殼菜 吊竹梅為鴨跖草科吊竹梅屬多年生草本,莖柔弱質脆,葡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常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散柔垂的莖葉,故名之吊竹梅。據記載吊竹梅屬植物,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的墨西哥,傳播到日本后,吊竹梅1909年從日本引種到中國,由于華南地區(qū)氣候條件與其原產熱帶的氣候相近。故而在華南種植繁殖很快,不僅園林、校園、機關綠地、居民住宅周圍隨處可見,有些已蔓廷生長成為野生、半野生狀態(tài)。由于其性喜溫暖,只要此條件得以滿足,對其它條件適應能力很強,是一種很適宜用在投入不多,而地被綠化覆蓋效果又快又好的草本觀葉植物。
![]()
中文學名: 丁香 拉丁學名: Syzygium aromaticum 別稱: 洋丁香 丁香為桃金娘科蒲桃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嫩枝通常無毛,有時有2-4棱。葉對生,少數輪生,葉片革質,羽狀脈常較密,少數為疏脈,有透明腺點;有葉柄,少數近于無柄?;?/SPAN>3朵至多數,有?;驘o梗,頂生或腋生,常排成聚傘花序式再組成圓錐花序;苞片細小,花后脫落;萼管倒圓錐形,有時棒狀,萼片4-5,稀更多,通常鈍而短,脫落或宿存;花瓣4-5,稀更多,分離或連合成帽狀,早落;雄蕊多數,分離,偶有基部稍微連合,著生于花盤的外圍,在花芽時卷曲,花絲稍長,花藥細小,丁字著生,2室,縱裂,頂端常有腺體;子房下位,2室或3室,每室有胚珠多數,花柱線形。漿果或核果狀,頂部有殘存的環(huán)狀萼檐;種子通常1-2顆,種皮多少與果皮粘合;胚直,有時為多胚,子葉不粘合。丁香是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香料,又指丁香屬植物樹上的花蕾,又名丁子香。丁香干燥后廣泛用于烹飪中,做為一種食物香料,已經被引種到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qū)。
![]()
中文學名: 杜鵑花 拉丁學名: rhododendron 別稱: 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1-10米,有時呈攀援狀,多分枝,枝粗壯,嫩枝有時有疏毛。刺腋生,對生,粗壯,長1-5厘米。葉紙質或近革質,對生或簇生于抑發(fā)的側生短枝上,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少為卵形至匙形,長1.8-11.5厘米,寬1-5.7厘米,頂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兩面無毛或有糙伏毛,或沿中脈和側脈有疏硬毛,下面脈腋內常有短束毛,邊緣常有短緣毛,側脈纖細,4-7對,在下面稍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2-8毫米,有疏柔毛或無毛;托葉膜質,卵形,頂端芒尖,長3-4毫米,脫落。分布區(qū)域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
![]()
中文學名: 鵝掌柴 拉丁學名: 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 別稱: 手樹,鴨腳木,小葉傘樹,矮傘樹,舍夫勒氏木。 鵝掌柴為五加科鵝掌柴屬常綠大喬木或灌木,栽培條件下株高30~80cm不等,在原產地可達40m。分枝多,枝條緊密。掌狀復葉,小葉5~9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長9~17cm,寬3~5cm,端有長尖,葉革質,濃綠,有光澤?;ㄐ?,多數白色,有香氣,花期冬春;漿果球形,果期12月至翌年1月份。原產南洋群島、我國廣東、福建等亞熱帶雨林,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F廣泛植于世界各地。喜溫暖、濕潤、半陽環(huán)境。宜生于土質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中,稍耐瘠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