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2

 邱茂林個人收藏 2013-08-02

              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龍游縣實驗幼兒園課題組*


    內容提要:幼兒的禮儀是幼兒園園風和幼兒精神風貌的縮影,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園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并且禮儀蘊藏于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兒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時每刻,而且具有具體明了、簡明易懂、操之易行的操作性和實用性。
    在兩年的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中,我們通過“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生活化的禮儀教育以及豐富多彩的禮儀實踐活動,將禮儀行為養(yǎng)成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寓禮儀教育于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游戲活動之中,變理性的說教活動為感性的趣味活動。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禮儀行為得到規(guī)范,同伴之間團結友愛、禮讓友好、互相合作,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良好生活習慣,涌現(xiàn)出一批批“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新苗。
    在課題實踐研究中,家長、老師也對照各自的禮儀行為內容與要求。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展示給幼兒面前,身先士卒做幼兒的表率,形成老師、幼兒、家長良好禮儀行為共同發(fā)展的新局面。
關鍵詞:兒童  禮儀行為  養(yǎng)成  教育
一、課題的提出
禮儀,通俗的解釋就是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禮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規(guī)范,即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一個人的禮儀行為不僅僅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素質,有時甚至反映出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是關系到國格、人格的大事。隨著我國WTO的加入,世界“地球村”格局的逐步形成,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公共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頻繁,決定了學好禮儀知識,培養(yǎng)禮儀習慣是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必須培養(yǎng)的獲取成功的重要素質。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禮儀教育更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例:英國學前教育計劃學校委員會(Shools councy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ject)把“提供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發(fā)展和諧的人際關系”作為評價學前教育的標準之一;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兒園教育要領》(1990年4月)中也把“人際關系”作為學前教育五大領域之一,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構建離不開禮儀教育。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0年)在社會領域中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等。因此禮儀教育是各國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課題組組長:陳玲  成員:金向明、藍晟、韓正英、鄭智慧、張根菊、葉瑛
顧問:商祝泉、勞小春、余建平     執(zhí)筆:藍晟
在長期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幼兒在具有聰明活潑、知識開闊等優(yōu)勢的同時,也有著獨斷、霸道、無禮、自私等缺點。學前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所形成的習慣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響人的一生而成為個人行為準則的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由此可見,禮儀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幼兒的禮儀是幼兒園園風和幼兒精神風貌的縮影,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園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并且,禮儀蘊藏于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兒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時每刻,而且具有具體明了、簡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禮儀教育作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本工程,在學前兒童中進行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是切實可行和極為重要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開展了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二、課題研究依據(jù)
(一)理論依據(jù)
1、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出生到入學前(0—6歲)兒童心理的發(fā)展是身心不斷發(fā)展成熟的過程,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fā)育的規(guī)律,才能滿足其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形成養(yǎng)成教育科學的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為的心理機制,養(yǎng)成教育著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內部機理。
2、學前課程理論
學前課程理論揭示了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有利于研究者處理好課程編制中的各種問題,選擇及組織課程要素,使其內容有高度的一致性。
3、《綱要》及浙江省《幼兒園課程》
學前教育著重抓好禮儀啟蒙教育和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通過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浙江省《幼兒園課程》,可以清楚地羅列出學前兒童的禮儀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
(二)實踐依據(jù)
1、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tǒng)教育中有著豐富的禮儀教育經(jīng)驗,對于這些內容,我們應當批判性地借鑒那些至今仍適用的歷史遺產。
2、我園教師在日常的禮儀教育過程中有不少新的創(chuàng)造,這些新思路、新方法是本課題著重要加以總結發(fā)展的內容,因此,要十分注意發(fā)現(xiàn)新觀點和新做法,探索新理論和新經(jīng)驗。
三、研究目標與原則
(一)研究目標
1、在總結第一線教師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分年級編制“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總目標、實施計劃和具體內容”,制訂各年齡階段“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體系,開展分年級試驗性實踐,在此基礎上不斷修訂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兒園園本禮儀教材 ──“2-6歲學前兒童禮儀教材”,以充實園本課程。
2、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幼兒、家長、教師的禮儀得到顯著改觀,形成一個人人懂道理、守規(guī)則、講文明的良好精神風貌。
3、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組成,通過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使其互相滲透、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從而達到“要我做”變“我要做”。
(二)研究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幼兒園課程需要把各種教育因素有機結合起來,使它們相互支持,相互強化,只有整體優(yōu)化的課程結構,才能轉化為幼兒完整的、系統(tǒng)的學習經(jīng)驗,以達到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目的。因此,要注重把集體教育活動與生活活動、自由游戲等各種活動中的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結合起來;注重把幼兒園的教育與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挖掘結合起來;不僅考慮“顯性”的教育影響,而且充分考慮幼兒可能獲得的“隱性”經(jīng)驗等等。
2、生活化原則
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點,既體現(xiàn)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體現(xiàn)在課程的組織上。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幼兒園教育生活化;在課程的組織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化”。
3、缺失優(yōu)先原則
應把學前兒童現(xiàn)實發(fā)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發(fā)展所必須的方面突出出來,并在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給予特別的關注,以保障孩子們基本的學習權和發(fā)展權。
4、正面教育,鼓勵引導的原則
在對學前兒童的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為本”,理解兒童,尊重兒童,熱愛兒童,對他們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為習慣,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循循善誘,熱情耐心地加以糾正,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5、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原則
不僅要向學前兒童講明什么應該做,如何做才對,而且教師、父母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也要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因為這種成人的示范效應,對兒童的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
四、課題研究階段
(一)第一階段研究:
  從2001年9月2001年10月止,時間2個月,這一階段主要完成以下4項任務:
1、組織教師學習各種理論,做好筆記。
2、進行廣泛調查與摸底。
3、確定發(fā)展目標,尋找教材。
4、成立禮儀教育中心指導組。
5、邀請顧問組的專家對課題進行指導,并廣泛吸收我省其他地方幼兒園的一些經(jīng)驗。
(二)第二階段
從2001年10月—2003年9月止,時間2年,全面進行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實踐研究階段
2001年10月──2002年9月
(1)創(chuàng)建環(huán)境,營造氛圍。
(2)集體教學,明辨事理。
(3)日常滲透,習慣養(yǎng)成。
(4)榜樣示范,熏陶感染。
(5)業(yè)務研討,共同提高。
2、中期檢驗修正階段
2002年10月──2002年11月
(1)邀請顧問組專家對課題研究情況加以指導。
(2)組織教師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討論,檢驗與修改教材草稿。
3、再實踐階段
2002年12月—2003年6月
修改后的教材在實踐中驗證,各教研組分別負責本年齡段的研究工作通過進一步營造氛圍,使集體教育和日常滲透相結合,習慣養(yǎng)成和榜樣示范相結合,同時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形成家園雙向交流網(wǎng)絡,密切地與幼兒日常禮儀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實際相結合。每月“禮儀教育中心指導組”召開各級教師參加的例會,進行業(yè)務研討以促進教師共同提高,并且定期檢查提出意見和建議,使課題研究不斷趨于完善。
(三)第三階段
2003年7月—2003年11月
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編印教材,形成成果。其步驟為:
(1)分年級編印學前兒童禮儀教材:《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主題活動集》與《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個案集》。
(2)指導組審核教材。
(3)撰寫結題研究報告。
五、課題的操作策略
(一)注重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為了使課題研究能有效地開展,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首先運用特性等級評定法,對幼兒禮儀行為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向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18個班級的幼兒發(fā)放調查表491份,調查表的具體內容由各班班主任負責填寫,要求老師對表格五大項中的54條內容(具體內容見附件一)如實地反映,并著重申明此項調查不作為幼兒及班級評定的依據(jù),其數(shù)據(jù)僅供課題研究所用。調查結果顯示,有16.9%的幼兒缺乏文明禮儀、18.2%的幼兒不能與同伴之間進行友好交往、17.1%的幼兒對自己的舉止不能控制,特別嚴重的是有32.2%的幼兒對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知珍惜愛護,而且家長的禮儀行為現(xiàn)狀也不盡如人意(調查統(tǒng)計結果見附件二)。
這些調查數(shù)據(jù)為我們的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們修正研究目標、制訂研究措施提供了事實依據(jù)。
(二)創(chuàng)建環(huán)境,營造氛圍
環(huán)境育人是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一大特點。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言:“兒童認知發(fā)展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主動建構的。”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也把“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列為重要的教育原則。
孩子成長需要和諧的環(huán)境,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這是開展2-6歲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加強了校園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為小朋友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活動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幼兒園門口披掛了7米長的書寫有“開展禮儀星級活動,爭取文明小公民”的大紅橫幅;門廳兩側墻壁上六塊2.3平方米的宣傳欄內分別書有“致家長的一封信”、“各年齡段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家長行為道德規(guī)范”、“學前兒童行為道德規(guī)范”、“教職工禮儀行為養(yǎng)成要求”;大廳正中則掛著“全國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其兩側是“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表彰欄”、“小小督查兵名單”等。
讓環(huán)境感染人,讓環(huán)境教育人,使環(huán)境在兒童禮儀養(yǎng)成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使我們的幼兒、教職工置身于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中。
(三)科學指導,及時檢查,促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1、做好班級禮儀指導
為了使各班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來,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召開會議,通過討論確立班級禮儀內容,再由課題組成員組織各年級組的班主任明確幼兒禮儀現(xiàn)階段的目標以及具體實施辦法,由各班班主任對照“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內容”進行逐條落實,著重對進餐禮儀、課堂禮儀、活動室禮儀進行教育指導,并且每周都將本班幼兒的禮儀表現(xiàn)作出記錄(見附件三:班級禮儀記錄表)。根據(jù)班級幼兒禮儀行為所表現(xiàn)出的不良禮儀行為,進行科學地指導。
例如,有的幼兒在做完游戲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我們就有意識組織幼兒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使幼兒養(yǎng)成不用提醒游戲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
2、隨時檢查,及時改進
在各班班主任指導、記錄、檢查的基礎上,我們還對照“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內容,對各班級禮儀進行檢查,并認真如實地填寫“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檢查記錄表”(見附件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例如,在檢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隨手丟棄廢紙屑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馬上采取相應的措施,讓“禮儀小標兵”做好表率,同時開展“人人撿一把,潔凈無比”的活動,利用早操后的五分鐘,人人參與此活動,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強化訓練,操場上的垃圾不見了,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整潔寬敞的校園,幼兒由衷地說:“沒想到我們的幼兒園會如此的干凈!”“整潔的幼兒園變得更美麗了!”
3、注重個案分析,總結教育經(jīng)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個別化教育是相對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對象的個別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異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個案分析進行個別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的教育,允許幼兒在禮儀行為養(yǎng)成中表現(xiàn)出的反復性以及不穩(wěn)定性,當幼兒違反了規(guī)則,教師給予每個幼兒的引導、幫助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僅給予語言提示性幫助;有的則讓大家討論誰對誰錯;有的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每個幼兒都能摒棄原有的不良禮儀行為,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良好禮儀行為養(yǎng)成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我們根據(jù)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措施實施過程中,再次觀察其效果,然后從此個案中,歸納出相應的教育經(jīng)驗和方法,實施個別化教育正是為了更好地落實面向全體。在整個課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共收集了540份 “2—6歲學前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個案觀察記錄表”(見附件五),這些記錄表真實地反映了學前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施過程。
下面是韓正英老師教育幼兒從小愛勞動“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個案觀察記錄表”中的有關內容:
●現(xiàn)象:新學期開學了,孩子們又回到幼兒園,開始了集體生活。我照舊請小朋友做值日生,當我請到祝君怡時,想不到她對我說:“韓老師,我不想做值日生,做值日生會弄臟我的新衣服?!甭犃怂脑?,我決定暫不請她,先尋找原因,再對癥下藥。
●措施:在自由活動時,我把祝君怡叫到身邊向她詢問:不愿做值日生的原因?原來不是她不愿做,而是她媽媽特別交待過,不要把衣服弄臟,不要去倒垃圾,不要去擦桌子……這樣衣服就不會臟了。找到原因后,我決定先做通家長思想,于是,到了離園時,我特意把她媽媽請到午睡室和她交談,原來她媽媽特別愛清潔,祝君怡在家時,什么事也不干,一切都由媽媽包攬了。當我了解了這一切后,一方面與家長談心,讓家長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愛集體的重要性,請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在家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通過故事《蘭蘭愛勞動》、詩歌《值日生》及談話等形式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對值日工作出色的幼兒予以表揚,使祝君怡從中受到教育。
●效果:經(jīng)過兩天的努力,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祝君怡想做值日生了,每當安排值日生時,她的小手總是舉得高高的,干活時,也是最認真的。
●備注:孩子出現(xiàn)問題可能是幼兒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而教育孩子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家長工作,只有家園同步,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開展各類評比活動
(1)開展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的評比”活動
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我們制訂了各年齡階段的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見附件七),分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個年齡階段。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具體的標準,如小小班、小班幼兒的“星級禮儀行為標準”評選條件有10條,凡符合其中3個條件的幼兒為“一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符合5個條件的幼兒為“二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符合7個條件的幼兒為“三星級禮儀行為標兵”,所有條件都符合的幼兒為“四星級禮儀行為標兵”(中、大班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見附件)。每月在月底由班級老師把符合條件的“星級標兵”名單上報教科室,我們再組織所有的“星級標兵”參加掛牌儀式,當一塊塊星級小紅牌戴在小朋友的手臂上時,那種自豪感寫在孩子們稚嫩的臉上,蕩漾在孩子們的心田,深深地激勵著自己,并感染著其他幼兒奮發(fā)向上。對良好禮儀行為習慣的贊許,可以使成功的幼兒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兒看有形象、學有榜樣。一學期全園共發(fā)放“一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牌462個,“二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牌192個,“三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牌83個,“四星級”禮儀行為標兵牌36個。
(2)開展文明班評比活動
每月我們將對18個班級進行評比,對文明班的評比有具體的要求,實行一票否決制,凡是班級衛(wèi)生當月扣分或幼兒出現(xiàn)安全問題,一律不得進入文明班的評比,被評上“文明班”的班級,在全體教職工會議上由園長室授予“文明班”的循環(huán)三角旌旗,學期結束也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3)開展教師“禮儀之星”評比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因此,我們堅持把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組織教師開展“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敬業(yè)、愛生、奉獻”等主題活動。教師每月對照“教職工禮儀行為養(yǎng)成要求”(見附件八)進行自報,月底根據(jù)教師自報情況,由課題組成員對其進行評價,核實后公示三天,無異議的給予通報表揚。星數(shù)越多,所需的要求也就越高,如評“三星級”的老師要與當月班級的衛(wèi)生、安全掛鉤,凡班級衛(wèi)生、安全扣分的就沒有資格申報。學期結束,對“禮儀之星”給予相應的獎勵。
(4)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比活動
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長的禮儀行為在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的評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們發(fā)倡儀書(見附件九),讓家長了解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活動的意義,明確“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的具體內容(見附件十),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每月的26—28日將“家長行為禮儀標兵”的名單在班級家園聯(lián)系欄中進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員的監(jiān)督。最后,凡被評上“三星級”以上的“家長禮儀行為標兵”將在園內進行通報表彰,由園長室授予榮譽證書。
2、開展“行禮儀,說文明話”的活動
每天都有6名中大班的小朋友身穿大紅禮儀服裝,胸前斜披禮儀彩帶,頭戴禮儀帽,在園門口迎侯家長和小朋友,一聲聲“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著孩子,也凈化著家長,使得小朋友成為課題實踐研究的“小小宣傳員”、“小小監(jiān)督員”,一批批“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新苗在實踐中涌現(xiàn)。
3、開展“小手牽大手”告別不文明行為簽名活動
我園把課題推向社會,與縣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城市的目標相結合,6月份組織“小手牽大手,創(chuàng)建文明一起走”的活動(見附件十一),1500多名家長、小朋友和老師與縣領導在大紅的橫幅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呂玉茹副縣長到會并致詞,縣教育局書記姜鐵作了熱情洋溢講話,園長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幼兒代表用稚嫩的聲音向家長和老師宣誓,家長和老師字正腔圓地朗誦“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從領導到群眾,從幼兒到家長,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更為壯觀的是小朋友把2000個五彩氣球放飛天空,這不僅是向不文明告別,而且也是把自己美好的心愿放飛藍天,讓氣球為我們作證:良好禮儀行為將深埋我們心中,明天的棟梁之才一定會有良好的做人品德。同時,還將簽有1500多個名字的大紅橫幅展示給幼兒園大門口,使得更多全社會的人都投入到告別不文明行為簽名的行列中來,整個活動內容健康,組織有序,氣氛活躍,給每個人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一天。
4、開展“我為社區(qū)獻力量”活動
每學期期末,我們組織全園“四星級禮儀小標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小標兵們來到社區(qū)小花園,把一些不協(xié)和的廢紙、包裝袋等雜物清掃干凈。對燈柱上、石椅上的城市“牛皮癬”(廣告紙)進行清除,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嘖嘖稱贊。過路的人都翹起大拇指說:“這樣的活動組織得很有意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而且也鞭策著我們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br>5、開展“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
“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是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xiàn)象和事物,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通過“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將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寓禮儀教育于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游戲活動之中,變理性的說教活動為感性的趣味活動。
根據(jù)各年齡階段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我們設計了18個主題,其中小小班有“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學著自己做”、“有禮貌的好寶寶”、“我愛玩具”4個主題,小班有“我愛幼兒園”、“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會玩玩具”、“我們講衛(wèi)生”、“潔凈的家園”5個主題,中班有“我愛你們”、“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會這樣做”、“我們來環(huán)?!?個主題,大班有“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謙讓”、“學會做人”4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有若干個詳實的具體活動案例。我們在整個“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課題研究中共設計了18個主題、252個活動案例。(見附件十三)
現(xiàn)在,選取中班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個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案例展示如下:
我們來環(huán)保
●設計理念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huán)境保護也日顯緊迫,成為地球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為了讓孩子從小就有作為地球人的環(huán)保意識,熱愛并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對我們的地球環(huán)境有初步的印象,我設計了關于環(huán)保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痹谖覀兊纳钪車?,時時處處都有關于環(huán)保教育的題材,要想我們的孩子能成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們老師必須用慧眼去引導每個孩子環(huán)保從我做起,從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主題活動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生成,不斷完善。
●主題網(wǎng)絡

 

 

 

 

●教材體系
表一         探索型主題活動教材體系一覽表
●活動案例:
活動一
認識環(huán)保標志(科學)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環(huán)保標志,知道它所表達的意思。
2、通過幾種參與活動,把環(huán)保意識轉化成環(huán)保行為。
3、在看看、聽聽、畫畫、講講中發(fā)展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呼吸器官圖、灰兔市的整治)
2、圖片兩幅(白兔市和灰免市)、各種標志各一、獎牌1枚、正方形紙、蠟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評比衛(wèi)生城市(出示白兔市和灰兔市的圖片)。
2、認識各種標志。
(1)認識垃圾入箱標志。
(2)認識禁鳴喇叭標志。
(3)認識禁煙標志。
3、整治灰兔市。
(1)討論治理的辦法。
(2)幼兒制作環(huán)保標志。
(3)送標志(演示課件)
4、小結

活動二
快樂碰碰響(環(huán)保智力活動)
活動目標:
1、遷移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熱愛、探索大自然和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2、體驗競賽活動的快樂,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及思維能力。
3、通過多種形式的競賽題,豐富環(huán)保知識,形成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
(1)快樂碰碰響一只:用彩色皺紋紙把題目紙封在八個格子箱里。
(2)小鈴、鈴鼓、鈸、玩具架子鼓各一只,貼紙小紅花若干,海洋隊、藍天隊、大地隊、高山隊的卡通手形狀的牌子各一塊,寫有選手號碼的紙及籃子,“優(yōu)秀綠色小衛(wèi)士”的授帶五條;
(3)準備多種形式的環(huán)保題目若干:兩塊題板,兩段錄象(水污染和地球環(huán)境的破環(huán));頭飾:花蝴蝶、蜻蜓、青蛙、蛇、鷹
2、知識準備:
參觀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
觀看關于地球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專題錄像片。
進行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繪畫比賽。
環(huán)境保護日的社區(qū)宣傳,愛護母親河的環(huán)?;顒?,綠色小天使的撿垃圾活動,學習關于環(huán)保的兒歌,歌曲等。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課題。
介紹《快樂碰碰響》的四隊隊員海洋隊、藍天隊、大地隊、高山隊分別入場。
2、以多種形式圍繞環(huán)保問題進行《快樂碰碰響》活動。
(1)第一輪比賽是單人必答題。
(2)第二輪比賽是小組必答題。
(3)第三輪比賽,我們以樂器為號進行搶答,增強集體榮譽感?!耙?、二、三,快樂碰碰響,碰呀碰呀碰,嗨!”
3、游戲評獎“優(yōu)秀綠色小衛(wèi)士”。
4、小結,結束。
●點評:在五大領域的教學中增加了環(huán)保的內容,設計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利用參觀、表演、故事、兒歌、談話、討論等形式宣傳有關知識,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在幼兒區(qū)角活動中滲透環(huán)保教育。設立了廢品回收站,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學會分類收集各類物品,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廢舊物品制作教玩具,并進行“巧手”比賽。全班共制作玩具幾十件,品種豐富多樣,數(shù)量多,既合理運用了廢品,又發(fā)揮了大家的聰明才智。墻飾上的內容生動活潑,以“環(huán)保列車”、“擦亮藍天”等為題的墻畫,形象生動具體,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幼兒身穿與家長共同利用“廢物”制作的服裝進行時裝表演,巧妙的構思贏得滿堂的喝彩。全園參與面廣,吸引了許多觀眾,獲得了家長的好評。
六、本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過課題組和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幼兒良好禮儀行為初步形成
1、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已成習慣
在園內大家都說普通話,習慣使用禮貌用語,見人會說:“你好”,“請”、“謝謝”常掛在嘴邊,“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鑰匙”。如今,當你走進實驗幼兒園,孩子們都會很樂意地主動地與你打招呼,就連小小班的孩子也會向你問好,當他不知你是什么教師時,會大方地走到你面前拉一拉你的手或拍一拍你的身體,并朝你甜甜地一笑,然后說一聲“老師好!”
2、幼兒行為得到規(guī)范
幼兒經(jīng)過兩年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活動后,禮儀行為得到規(guī)范,能做到遵守幼兒園各項規(guī)章制度,講究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吐痰,不踐踏花草,知道上下樓梯行走規(guī)則。如每天出操,近200幼兒從一個樓梯上下,沒有出現(xiàn)過擁擠的現(xiàn)象,大家已經(jīng)習慣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也不擠。今年“非典”時期,全園沒有一個幼兒因為“非典”而棄學在家,家長說:“幼兒園的各項制度很到位,衛(wèi)生工作做得很好,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孩子放在這樣的幼兒園我們放心”。省、市、縣領導來園考察,對我園的環(huán)境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一致認為實驗幼兒園是集“花園、樂園、學園”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幼兒園。
3、養(yǎng)成團結同伴,關心他人的好品德。
通過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孩子們已經(jīng)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在交往中,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等。孩子們也知道對待同伴要多關心,不輕視他們,使得全體幼兒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如大三班有一個叫徐藝茹的小女孩,她的各方面能力相對于同齡孩子稍弱一點。剛開始,班上的小朋友總是欺辱她,使得她常常獨處一角,通過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利用“結對子”的形式給她找到了玩伴,她的玩伴余晟瓊對她很照顧,在玩伴的帶動下,其他小朋友也為她伸出援助之手,幫她系鞋帶、扎辮子等,徐藝茹漸漸地與同伴相處的更融洽了,喜歡為集體和同伴做些好事,如借彩色水筆給同伴畫畫。
4、孝敬父母長輩習慣進一步養(yǎng)成
通過開展家庭禮儀教育,幼兒在家表現(xiàn)有了很大的改觀。那種幼兒園一個樣,回家也是另一個樣的現(xiàn)象不見了。如今的孩子在家里能主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嬌。有要求能主動與父母商量,家長反映:“自從你們開展了星級禮儀行為小標兵評選活動后,我的孩子變懂事了,經(jīng)常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垃圾也不亂扔了,知道吃完東西找不到果殼箱會先放在袋中,變化真的很大?!?br>為了進一步反映研究成效,我們隨機抽取了96名2-6歲學前兒童(托班20名、小班25名、中班25名、大班24名),分別在活動前后對他們的進園禮儀和校園禮儀行為等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幼兒園禮儀在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前后的比較表
  從上表反映,通過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活動,幼兒進園能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的幼兒從活動前的59.3%上升到91.7%,提高了32個百分點;同伴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和愛護的幼兒從活動前的30.2%上升到56.2%,提高了26個百分點;不攀枝摘果、踐踏花草的幼兒從活動前的34.3%上升到77.1%,提高了42個百分點;不亂扔紙屑、果殼,不隨地吐痰等的幼兒從活動前的34.4%上升到70.8%,提高了36個百分點。種種事實表明實踐后幼兒在幼兒園的禮儀有了明顯的提高。另外,幼兒的儀表、班級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同樣也得到很大地提高,其在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前后的比較見附件十二。
(二)老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培根曾經(jīng)說過:“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的老師絕大多數(shù)都能按照“教職工禮儀行為養(yǎng)成要求”的內容,嚴格要求自己,在幼兒和家長中起示范帶頭作用。老師們在待人接物、日常行為舉止中,能做到端莊穩(wěn)重、落落大方;老師與老師之間、老師與幼兒之間見面主動地問好或點頭微笑,課內外合理使用禮貌用語和體態(tài)語言;善待每一個幼兒,不挖苦、諷刺幼兒。良好的師幼關系正在形成。
(三)家長的禮儀行為得到規(guī)范
家長自身的禮儀行為習慣深深影響著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作為家長如何對待同事和孩子的行為,常常成為幼兒怎么對待他人的行為反應的基礎。例如,一次大班幼兒貝貝說肚子不舒服,張萌媽媽剛好來接孩子,張萌媽媽用手幫貝貝擦肚子,突然,貝貝嘔吐了,吐的張萌媽媽身上都是,張萌媽媽一邊安慰貝貝,一邊輕拍貝貝的背,還用手紙幫貝貝擦。當時有的小朋友埋怨說:“要吐到洗手間嗎,弄到張萌媽媽身上多臟”,有的捂著鼻子走開。張萌媽媽卻說:“不要緊,貝貝吐了已經(jīng)很難受,她也不愿意這樣?。 痹诩议L的言行感染下,孩子們轉變了態(tài)度,紛紛詢問,安慰貝貝,有的用紙巾擦貝貝身上的臟物,有的輕拍貝貝的背,還有的拿來掃把和鏟子。事實證明,成人的言行,尤其是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幼兒成長。如今,部分家長送孩子入園不遲到了,在接人待物過程中,已習慣使用禮貌用語,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車輛的擺放井然有序,看到垃圾能及時撿起,進入幼兒園不大聲喧嘩;衣著樣式大方,色彩適宜,并經(jīng)常保持整潔等。
(四)形成了一套具有推廣價值的禮儀教材
在實踐中,我們制定了一系列計劃性、組織性、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操作性、可行性等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要求,分別編印了各年齡階段的“2-6歲學前兒童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主題活動案例集”、“各年齡階段幼兒星級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家長禮儀標兵評選條件”、“教職工禮儀之星評選標準”等,為幼兒園實施禮儀教育提供了具體的內容,為幼兒園今后深入開展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提供了范本。
(五)社會效應凸現(xiàn)
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贏得了社會對我們此課題的肯定。一個個主題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以“我愛幼兒園”為主題,開展了“我為幼兒園洗臉”、“我給垃圾找家”、“我送玩具回家”等活動;以“我為社區(qū)獻力量”為主題,開展了“消除城市牛皮癬”,“我給花園洗臉”,“我愛小草”等活動;開展了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小手牽大手,創(chuàng)建文明一起走”的大型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既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也讓社會更加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系列活動深受社會各界的贊同,得到了縣委宣傳部部長的高度評價,王浩平部長說:“實驗幼兒園的活動搞得很有特色,值得大家推廣”,還要求他的秘書把龍游實驗幼兒園的活動在市級媒體上進行宣傳。同樣幼兒園的禮儀教育活動成了龍游電視臺、龍游報社等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龍游報社對我們的禮儀課題活動進行了多次的宣傳,從而展示了實驗幼兒園的精神風貌,樹立了實驗幼兒園的良好形象。
七、問題與思考
經(jīng)過兩年的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課題的設定任務,達到研究的目的,這說明我們研究采取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是正確并行之有效的,在實踐與研究中,提出的活動內容和要求符合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的特點,并對幼兒的禮儀行為習慣養(yǎng)成起到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但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感到以下一些問題有待于繼續(xù)研究與探索:
1、在進行禮儀行為教育中,我們發(fā)覺孩子們對“同伴之間相互關心、互相尊重和愛護”、“按時和按場合問候”、“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禮儀有須進一步地提高。因此,拓寬教育路子,形成全方位、多途徑、多渠道、多形式的禮儀行為的教育網(wǎng)絡,并得到社會有力的配合,使幼兒園、家庭、社會形成合力,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進行訓練,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部分家長的禮儀行為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父母對待孩子的正確態(tài)度、和諧的家庭氣氛、嚴而適當?shù)慕逃绞郊案改傅陌駱邮痉蹲饔檬呛⒆有纬闪己枚Y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必要條件。
3、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動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才能集腋成裘。特別是對記憶能力、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幼兒來說,重復訓練尤其重要。那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行不通的。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1、王琪琪、徐子煜、揚黎 著:《幼兒園“完整”課題研究》長城出版社       
2、石筠 著:《學前教育課程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陳幗遐主編:《學前兒童發(fā)展與評價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5、《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韓雪佳:《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蘇州科普之窗   
7、馬立新:《好習慣是孩子的階梯》   蘇州科普之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