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強 孫晉升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挫折磨礪人的意志,增加人的韌勁,更能使人成就自我 面粉一拍就散,但如果往面粉里加入水,經過揉壓變成面團后,怎么拍也不會散。這一被稱為“揉面定律”的現象告訴我們,真正強大的人在遭遇挫敗時,會把這些挫折磨難當成揉進面粉里的水,不斷地“揉壓”自己,使自己變得堅韌頑強,抵擋得住一切拍打。這一定律形象生動,給人以啟迪。 “你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發(fā)現,你的每個經歷、每次失敗,都幫助你走向了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從小就跟隨父親外出謀生,后因參加戰(zhàn)爭左手致殘,又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在贖身重獲自由后,他到軍隊中擔任軍需官,又不幸蒙冤入獄,可謂歷盡千辛萬苦。面對困境,塞萬提斯選擇了和它斗爭到底,將一次次挫折轉化為前進的不竭動力,寫出了《堂吉訶德》等一批影響深遠的作品。古往今來,像塞萬提斯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無不印證了一個道理:挫折磨礪人的意志,增加人的韌勁,更能使人成就自我。 其實,遇見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所打倒,將其視為成長路上的“攔路虎”,消極面對,畏葸不前。當我們遭遇挫折時,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躺平,結果迥異。用積極樂觀心態(tài)和挫折過招,把跌跌撞撞視為鋪墊,將失敗失利視為養(yǎng)分,在戰(zhàn)風斗浪中反復錘煉摔打自己,才能越戰(zhàn)越勇,踏平坎坷,最終贏得成功。因而,面對挫折我們當有豁達心態(tài),把每一次失敗的經歷都視為檢驗能力素質的“試金石”和錘煉意志品質的“磨刀石”,努力在挫折磨礪中汲取力量,鍛造出一顆強大內心,將走過的“彎路”積累成財富,為未來的“逆襲”創(chuàng)造條件。 應對坎坷就好比揉面,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正如一次次加水、按揉,才能形成有韌勁的面團一樣,每個人都會不止一次地遭遇坎坷,重要的是咬緊牙關踏平每一次坎坷,并在一次次應對坎坷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成熟。“所有打不倒你的苦難和磨難,終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部滥ルy面前,我們應拿出“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毅力和決心,越是吃勁就越是態(tài)度堅決,越要發(fā)揚敢打敢拼敢闖的精神,摔打磨礪出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過硬的本領技能,使自己百煉成鋼,有所作為。 鳥為食亡的啟示據說,貪得無厭是金魚最常見的死因。金魚是鯽魚的變種,徹頭徹尾是人類馴育的結果。人類對其一貫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魚的捕食能力卻被作為美的代價退化殆盡。它別無選擇地必須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細制得可口至極,成為一種 其無力抗拒的誘惑,于是不會搖頭的金魚吃啊吃,直到連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由金魚的死法想到那些貪官的命運,簡直如出一轍。從古至今,有多少貪官也像金魚一樣,對欲望不會搖頭,對貪婪不懂拒絕,一旦權力在手,便拼命斂財,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還不知止。最終他們不僅沒能守住那份不義之財,反而丟掉了身家性命。對此,唐太宗李世民曾有過精辟的分析,他引述古人的話說:“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泉,猶恐其不深。復藏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鳥棲于高枝,魚藏于深泉,照理說是不易被人們捉到的,之所以仍然會為人所獲,是因為貪吃誘餌的緣故。在這一點上,人有時并不比鳥和魚高明。唐太宗就此深刻指出:“主貪,必亡其國;臣貪,必亡其身。”這既是對歷史的總結,又是對后世的警言。 其實人生而有欲,“饑而欲食,寒而欲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對于欲望,要善于加以區(qū)分。積極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和事業(yè)的動力,正是人們對于自身物質利益和精神需要的欲望和追求,推動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而邪惡的、卑劣的欲望則是墮落犯罪的根源,古今中外的貪官污吏,無不窮奢極侈,見了錢往往不顧一切,不擇手段。正是這種虎狼般的貪欲,把他們引進了監(jiān)牢和地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誘惑無處不在,欲望隨處滋生,那么如何抵御種種誘惑與欲望呢?人不同于金魚鳥獸的地方在于人有思想、有理性。 老子主張:“見欲而止為德?!毙吧跓o禁,欲生于無度。 對于過度的,乃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jié)制。這就需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要“淡泊 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古人云:“家財萬貫,日啖二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在燈紅、酒綠、物欲橫流面前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耿介撥俗,甘于淡泊。 此外,要謹微慎初,防微杜漸。《淮南子·說山訓》中說:“良醫(yī)者,常醫(yī)無病之病,故無??;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良醫(yī)和圣人都懂得“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的道埋,如果在欲望剛剛萌生之時不加注意,不加節(jié)禁,則可能“疾小不加理,浸淫將遍身”,到最后無藥可醫(yī),只有嗚呼哀哉,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 作者范麗榮: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委黨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