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有五臟之氣,心氣、肺氣、脾氣、肝氣、腎氣等,只要這五氣正常運行,五臟就會相安無事。所謂腎氣是從腎精轉化而來,是腎的動力所在,代表腎臟的各種功能活動,特別是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人的腎氣不足了,就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癥狀,不僅容易衰老、少壽,還會導致各種病理性反應,對我們的健康極為不利。得了腎氣不足怎么辦呢?請看下文。 腎氣不足按照中醫(yī)的理論,又可分為腎氣不固和腎不納氣。這就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一下。 一、腎氣不固 1、臨床表現(xiàn):面色晃白、神疲乏力、聽力減退、腰膝酸軟無力、小便頻數(shù)而清長、尿余瀝不盡、遺尿等;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胎動不安;舌淡、苔白、脈沉弱。 2、病因病機:腎氣不固是腎氣虧虛所導致。因為腎臟藏著元陰、元陽,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先天之本、臟腑機能活動的動力。腎氣不固人體機能活動就會減退,故可見面色晃白、聽力減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無力等癥狀;腎虛則精關不固,故可見尿余瀝不盡、遺尿、滑精早泄等癥;腎陽虛衰則帶脈失固,故而可見帶下清稀、胎動不安等癥。舌淡、苔白、脈沉弱均為腎氣虛衰之象。 二、腎不納氣 1、臨床表現(xiàn):腰膝酸軟無力,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加重;舌淡、苔白、脈沉弱;兼有肺氣不足的各種表現(xiàn)。 2、病因病機:腎虛則攝納無力,氣不歸元,故可見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加重;腎虛則骨骼有失所養(yǎng),故可見腰膝酸軟無力;腎不納氣,肺氣不攝,衛(wèi)外不固,就會出現(xiàn)自汗、機能功能減退、神疲乏力、聲音低怯等癥;舌淡、苔白、脈沉溺均為肺腎不足之證。 三、腎氣虛弱 1、臨床表現(xiàn):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自汗、男子陽萎、女子不孕;舌質淡、苔白、脈寸關沉、尺脈弱。 2、病因病機:素體虛弱、年老久病、房勞過度從而損傷腎陽而致病。腎氣虛弱,氣血運行則無力,陽氣不能上榮面部,故此面色蒼白;陽氣不足則心神振奮無力,故此神疲乏力;腎陽虛衰,陰寒泛濫,不能溫煦腰府以及骨骼,就會腰膝無力、酸軟疼痛;也不能溫養(yǎng)肌膚,就會畏寒肢冷、自汗;腎陽虛弱,命門則火衰,故可見男子陽萎、女子不孕;舌質淡、苔白、脈寸關沉遲、尺脈弱均屬腎陽虛弱之象。 3、治療原則:溫補腎陽、培元納氣。 4、治療處方:附子(先煎)30g、肉桂6g、山萸肉30g、巴戟天15g、益智仁10g、川斷30g、山藥20g、熟地20g云苓20g、丹皮15g、仙靈脾15g、仙茅15g等。 以上是關于腎氣不足怎么辦的介紹,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腎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