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最后的母系部落——東方女兒國
瀘沽湖 一顆湛藍晶瑩的寶石,一個回歸白然返樸歸真做焚境。神奇的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旖旎靜謐。世外軒昂的塵囂沒有染指她的純潔與寧靜,更掩蓋不了女兒們花樓的戀歌。
我又重游瀘沽湖感慨甚多.....
瀘沽湖山門
俯視瀘沽湖

摩梭人是蒙古族的一個支糸,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元鼎6年,即公元前111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從《后漢書》以后的歷代漢文史籍中,均有關(guān)于“摩梭”的記載
瀘沽湖半島 女兒國,一個遠古的童話世界,人類歷史社會、婚姻家庭發(fā)展史上,一道古奧深邃的難解之謎。世居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沿襲著亙古獨存、唯母獨尊、暮合晨離、神秘浪漫而瀟灑的‘阿肖’走婚生活,保留著種種原始的奇風(fēng)異俗,這里凝佶著高原天國的干年歷史文化
這里男女均不結(jié)婚,青年男女日間多為集體活動,透過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達心意,具有感情基礎(chǔ)后,二人均同意,可以進行“走婚”。
走婚時,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潛入(摩梭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房間),天亮之前離開(“梭出”)。這種走婚只依賴感情,與經(jīng)濟等一切外界條件均無關(guān)。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撫養(yǎng),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guān)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
摩梭母系家庭與走婚,二者相輔相成,因為走婚保持了一個家庭中的成員只會是一個母親的后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純潔性,維護了"同一根根"的延續(xù);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種種婚俗中,絕無僅有一朵奇葩, 這種至今保留著唯一的、亙古獨存、淳樸獨特的奇俗,數(shù)百年來摩梭人口增長速度之慢,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之最,
"走婚橋"是瀘沽湖的草海兩岸山寨的一座木橋,入夜后 “阿注”到自己“阿夏”走婚通過的這橋
穿上摩梭人的服裝,在到"走婚橋"下洗詵腳,別有一番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