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招聘面臨的這種狀況,我個人覺得是這些招聘網站把市場給做爛掉了。 現在普遍現象是招聘公司收到太多無用簡歷,需要花太多時間在篩選工作上面。問題的核心在于為什么會收到這么多無用簡歷?難道單單是因為投遞簡歷成本太低的緣故嗎? 從JavaEye網站招聘的簡歷投遞來看,不存在這種問題,基本上投遞簡歷的人目的性很強,不會滿天撒網。之所以51job等網站出現這樣的現象,實際上離不開51job網站自身在鼓勵這樣做。 原因其實很簡單,hr衡量投入產出比就是投入一塊錢能夠收到多少份簡歷,收到的簡歷越多,說明效果越好。一個網站你花了500塊錢,收到了上千封簡歷,另外一個網站你花了2000塊錢,只收到20封簡歷,盡管最終你招聘的人員都來自后者,作為hr來說,她一定會把主要預算安排在前面那個網站。 作為51job來說,和同類其他招聘網站的早期競爭就是通過降低招聘費用,鼓勵簡歷的瘋狂發(fā)送的手段來建立市場競爭優(yōu)勢的。最終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培養(yǎng)了大批的hr以簡歷的單位成本來衡量招聘效果(hr也沒有辦法從專業(yè)技術能力來衡量簡歷質量)。 而正是由于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導致了投遞簡歷泛濫的惡化。作為應聘者來說,雖然投遞簡歷沒有成本,但是他有接電話和約面試的成本,他也不希望自己正在和領導開會的時候,接到別的公司面試通知的電話,投遞簡歷投多了是有風險的。而且投多了以后,他自己都不記得自己投過哪些公司的哪些職位,真有面試的時候,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懵懵懂懂的就去面試了,這樣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投遞簡歷成本低,不一定會造成投遞的泛濫。 問題的核心在于應聘者發(fā)現投遞了10份簡歷竟然石沉大海。這里我們理解為什么會石沉大海,因為招聘公司一收上千份簡歷,hr暈掉了,很多合適的簡歷很容易就被淘汰掉了(這個后面再談),因此中簽率非常低。這個時候應聘者能夠采取的唯一辦法就是多發(fā)猛發(fā)瘋狂的發(fā),反正發(fā)簡歷成本低,怕啥,發(fā)吧。于是他完全可以無成本的一周發(fā)1000 封簡歷出去,同一個職位,他反復的發(fā),騷擾hr。 最終三方共同推動,造成了目前的結果:網站培養(yǎng)了hr衡量單位簡歷成本的習慣,hr只看簡歷數量而不是質量,網站鼓勵簡歷的爛發(fā);hr收到太多簡歷無法處理;簡歷投遞效果下降,應聘者開始瘋狂發(fā)簡歷,hr更加無法處理簡歷,如此往復。 這個時候hr開始抱怨了,網站想了一招,我給你開發(fā)簡歷過濾器,讓你按照關鍵詞篩選,這樣上千份簡歷你不就可以輕松篩選了嗎?hr說好吧。從此hr不再一份一份看那上千份簡歷,只搜關鍵字。如果應聘者很不幸,簡歷當中沒有這個關鍵字,你簡歷再好,也會被第一時間過濾掉。這應聘者就開始不服氣,我明明實力很強,職位很合適阿,我那就猛發(fā)吧,一個職位我隔三差五的騷擾你,而且大面積撒網,廣種薄收嘛。于是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 那你會問,網站既然可以開發(fā)篩選器,為什么不在應聘者投遞簡歷的時候就篩選呢,讓hr收到簡歷的數量少一些,有效一些呢?其實你現在可以明白,網站打死也不會這樣干,因為這樣干的后果是hr發(fā)現收到的簡歷數量大幅度下降,她會覺得單位簡歷的成本太高,認為這個網站不值得投放招聘廣告了。 作為網站來說他寧愿你hr收到無窮無盡的簡歷,讓hr相信這個網站就是最好的招聘網站,人才資源是極大豐富的,然后再提供附加的收費服務,來幫助你從這些垃圾簡歷當中來招聘。這樣網站可以達到他的商業(yè)目的,用及其低廉的招聘包月服務費用,和大量的垃圾簡歷吸引公司成為包月甚至包年的會員,然后再提供附加的增值服務來實現真正的利潤增長。 現在51job的企業(yè)招聘費用非常低,一個企業(yè)一個月招聘廣告才500元,你想他怎么賺錢?壓根就是賠本賺吆喝。但他根本不靠這個賺錢,靠的是用海量的簡歷砸暈你,然后要你乖乖的掏錢買服務,賺的是這個錢。 我個人觀察下來網絡招聘網站就是這樣,靠大企業(yè)的大單子,和大量中小會員的增值服務來賺錢,壓根不靠會員費和招聘廣告費。所以這些網站的商業(yè)模式決定了他不會按照你建議的方向去走。這個市場就是這樣被做爛掉的。 直接招聘者自己看簡歷往往是小公司才這樣,對于大公司來說,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這樣做,所以HR是必須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客戶細分來說,大公司才能給招聘網站帶來營收的大部分,而小公司只占很小的比例。 對于HR來說,他需要一個數據來量化招聘廣告的投放效果,所以簡歷數量就是這個量化的指標,直接決定了他這筆錢花的值得還是不值得。過濾簡歷是他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自然也需要一些工具輔助他減輕工作量,這兩者并不矛盾。 目前招聘市場的確存在你說的現象,對51job很不滿意,但你要找其他招聘網站可能效果更差,兩害相權取其輕也,還是用51jo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