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太子太師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護其安全。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們的副職,明、清為正二品。明 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熹朝上賓,以殿工加(袁可立)太子少保,懇辭不受,時論韙之?!?/div>
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近臣,比如乾隆四十七年,和珅就被加為太子太保。
名詞解釋官職高低歷史沿革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銜;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三師”從一品銜;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銜,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三少”正二品
在古時皇族中,因太子常居東宮,“東宮”便成了太子的別稱,此為“宮”。
而“太子少?!笔秦撠熃虒拥?a target="_blank">官員,便得“宮保”的簡稱。此官制在漢代始置,對于它的由來,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設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又設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為“三公”之副。當中的“少”即副也,他們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職。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統(tǒng)稱為“師保”。
“師”“傅”“?!比呔休o佐和教導的雙重意義。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為“師”,周武王尊他為“師尚父”。其后,漢代沿襲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設了“太子六傅”之職,專事對太子的教導,他們分別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稱“東宮三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合稱“東宮三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