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節(jié)周圍炎 肩關節(jié)周圍炎,又稱“凍結(jié)肩”、“五十肩”、“漏肩風”、“老年肩”等,是指肩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強直的一個臨床綜合征,多發(fā)生在50歲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不明,可能與老年組織退變有關。常因肱二頭肌肌腱炎(長頭或短頭)、崗上肌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等引起,也可因肩部或上肢其它部位損傷,使肩部長期固定所致。病理變化主要是關節(jié)囊的慢性炎癥,使關節(jié)囊的皺襞相互粘連,并與肱骨頭粘著。 1.葛薏術附湯 [功能主治]功能解肌祛風,散寒止痛。主治肩周炎。 [處方組成]葛根、麻黃、桂枝、白芍、薏苡仁、白術、制附片、炙甘草、生姜、大棗,水煎服。 [辨證加減]痛如錐刺、舌黯有瘀血者,加炙山甲、雞血藤、紅花。 [療程療效]治療50例肩凝證,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都在41-59歲之間,病程從10天-3年,均有感受風寒或受傷病史。結(jié)果:治愈者33例,占66%(一般服藥15-40劑);好轉(zhuǎn)17例,占34%(一般服藥10-20劑,此17例未能堅持服藥)。 [處方來源]河北省保定地區(qū)中醫(yī)院王海波。 [處方備注]肩凝一癥,乃年過5旬,肝腎虧損,風寒濕邪侵襲經(jīng)絡,致邪留經(jīng)脈,拘緊作痛,機關不利,活動受限。本方用葛根等解肌祛風,升陽明之津液于頸肩;白術、薏仁祛濕健脾;制附片溫經(jīng)散寒。諸藥合用,能解肌舒筋,祛風化濕,逐邪外出,故施之于臨床,每能獲效矣。(朱鋼) 2.加味逍遙散 [功能主治]功能驅(qū)風除痰,溫經(jīng)止痛,舒肝和脾。主治肩周炎。 [處方組成]柴胡9克、當歸9克、炒白芍9克、云苓9克、秦艽9克、黃芩9克、制附片9克、陳皮9克、法半夏9克、甘草6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白酒為引。 [辨證加減]寒氣盛減黃芩加干姜;痛連背臑酸困不止加羌活、威靈仙;氣虛加黃芪;濕重加苡仁、防已、白術。 [療程療效]治療肩周炎50例,服藥5天為1療程,服至4療程,治愈44例,占88%;好轉(zhuǎn)5例,占10%;無效1例,占2%??傆行蕿?8%。 [處方來源]青海省中醫(yī)院骨科葛植厚等。 [處方備注]本方以逍遙散舒肝和脾,以復肝脾和暢之氣,則筋脈肌肉氣血調(diào)達,風寒濕邪無隙可入,更以附片、秦艽、陳皮、半夏、白芥子、白酒之力散寒驅(qū)風除痰,使里和則寒易去,凝去則痛自止,痛止則關節(jié)利。(朱鋼) 3.肩凝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通絡,祛風解凝。主治肩周炎。 [處方組成]當歸30克、丹參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冷痛較劇者加制川草烏各9克;熱病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刺痛者加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氣虛者加黃芪18克;頑固難愈者加蜈蚣、地龍各9克。 [療程療效]以服藥30劑為標準,治療100例患者,治愈(疼痛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自如,半年未復發(fā)者)56例,基本治愈(疼痛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輕度受限)35例,有效(肩痛減輕,活動有進步者)8例,無效(病情無改善者)1例。 [處方來源]河南中醫(yī)學院婁多峰。 [處方備注]方中當歸、丹參、生地養(yǎng)血活血,散瘀止痛;桂枝上行肩臂,可舒筋脈之攣急,利關節(jié)之壅滯;配羌活、透骨草以通絡祛風寒濕邪;香附乃血中之氣藥,可行氣活血,氣行則血行。諸藥配伍,肩凝可除。(朱鋼) 4.秦艽天麻湯 [功能主治]功能扶正祛邪,通痹止痛。主治肩周炎。 [處方組成]秦艽10-15克、天麻10克、羌活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5克、桑枝10-30克、生姜3片,水煎服。 [辨證加減]挾寒者加制附片6克、桂枝10克;氣虛加黨參15克、炙黃芪15克;癥狀隨天氣變化者得加雷公藤10克;有外傷史者酌加杜紅花5克。 [療程療效]治療52例,年齡28-69歲,病程短為24天,長則達15年。服藥最少6劑,最多36劑。結(jié)果優(yōu)36例,良8例,一般6例,差2例。以上病例均經(jīng)過3年以上隨訪證實療效。 [處方來源]福建省泰寧縣中醫(yī)院洪苛教。 [處方備注]肩周炎的發(fā)病以體虛為本,風寒濕邪侵襲為標,且病程纏綿,易于復發(fā),本方以當歸養(yǎng)血和營,兼顧正氣;其余各味藥祛風化濕,通痹止痛,使邪氣難復,故治之有效。本方孕婦忌用。(朱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