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首[唐補4]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寫作背景] 寒山,生卒年不詳,唐太宗貞觀初年人士。 據(jù)說寒山是多次科舉失敗,一氣之下,出家當了僧人。 據(jù)說科舉失敗是因為他的相貌不端,當時唐朝科舉錄取像挑女婿,不但要文采斐然,還得品貌端正,長得丑就是你的錯。 據(jù)說寒山不但受外傷,還頻頻遭遇內(nèi)傷,家人的冷淡,就是無言的責備。就像現(xiàn)在你一個大老爺們整天往外瞎跑,還不掙錢,有什么臉回家! 無路可走之際,跺腳當了和尚。 大多數(shù)人遁入空門是為了解除內(nèi)心痛苦,寒山不例外。離家的第1站是浙江天臺山。 除了念經(jīng)敲木魚之外,寒山還寫詩,但寫法特殊,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往樹上刻,300多首。 300多首詩需要多少樹?如此大面積,放到現(xiàn)在,會以為你對社會不滿,蓄意報復。 好在唐朝還沒有林業(yè)局,寒山有充盈的時間,每天拿把小刀,一字一句一撇一捺地往樹上用勁。 一個男人在外闖蕩不可能一帆風順,每每挫折時,最最關(guān)鍵的是家人的撫慰,甚至只需一杯水,否則,輕則冷酷,重則反社會,“世態(tài)炎涼,MD,我拼了?!?BR> 一些成功人士對家人薄情,對社會冷漠,有一定道理。 寒山還算冷靜,沒有報復,選擇了出家。 僧人大多有文化,寫詩不稀奇,我們讀到的僧詩,調(diào)子基本一致,那就是恬淡無為,任滄海桑田,我心依然。 今天介紹的這首詩與眾不同,我們讀它。 [本詩簡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杳:幽暗,深廣。 澗:山間流水的溝。 濱:靠近水邊的地方。 深邃山路,陰暗寒重,再有流沖下來的澗水濺身,渾身冷。 看得出,詩人還無法擺脫這種寒冷,“杳杳”和“落落”的表面意思背后應(yīng)該是心境。 開篇這2句,一下子使人的情緒低了下來。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啾啾:形容鳥類細小的鳴叫聲。 像“啾啾”這樣的微弱還能引起詩人的注意,說明了什么?山靜,詩人的心更靜。 前2句的“寒冷”并沒有亂了詩人的方寸,還能聽出“啾啾”。 “寒冷”的時候靜靜地聽著“啾啾”,應(yīng)該是有所想? 想什么?想找個人聊天作伴。“更”字就表達了作者的這層意思,太寂寞了。 也許希望能從“啾啾”聲中聽出人聲,結(jié)果卻落空。 越“啾啾”就越“寂寂”,越“寂寂”就越孤獨。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淅淅:形容輕微的風聲。 與“啾啾”一樣,“淅淅”的風聲作者也同樣感覺明顯,“淅淅”涼風“吹面”的時候,詩人是否希望像是人的撫摸? “紛紛雪”已經(jīng)“積身”還原地不動,作者傻了。 前面6句,明確地表達了作者的狀態(tài):希望+麻木。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作者終于說話了:暗無天日,春風不度。 不可能不見日,不可能不知春,即使環(huán)境再糟。 顯然是一種夸張,不夸張不足以說出自己的苦。 這是一首寫法非常特殊的詩,反復用了疊字,詩起來絲毫不做作,也許他的苦還能帶動起你的苦,雖然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但心境可能類似,早出晚歸,痛苦無解,仍看不到希望的打拼族。 解析完畢。 ====================================== 后來寒山與好友拾得搬家到了蘇州的妙利普明塔院,當了住持后,將該寺改名“寒山寺”。 “寒山寺”的出名還與一位詩人有關(guān),他就是張繼。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寒山后來變得非?;磉_快樂,活了100多歲。 想起魯迅的“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寒山與拾得的精典對話: 寒山:“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BR> ====================================== 僧人淡定的外表下,曾經(jīng)有過的苦。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謝謝閱覽。
本文由<貼庫網(wǎng)>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232708/1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