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是清代著名的醫(yī)家。他一生忙于診務,鮮少著述,其中《臨證指南醫(yī)案》是由其門人華岫云經數(shù)年隨見隨錄采輯而成。全書共十一卷,以疾病為綱分為89門,廣涉內、外、婦、兒、五官各科,每病列醫(yī)案若干,后附葉氏門人等所撰論治一篇。其中對胸痹的治療主要體現(xiàn)在重陽氣、治痰涎、活血通絡3個方面。 重 陽 氣 ▍溫通心陽 素體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陰寒之邪乘虛侵襲,致寒凝心中,氣機阻滯,胸陽失展,心脈痹阻。正如《醫(yī)門法律》中所說:“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比~氏謂此為“中陽困頓,濁陰凝凜”。臨證可見胸痛徹背,背痛徹心,不思飲食,甚則呼吸不通,捶背稍緩。在治療上,葉氏指出:“溫通陽氣在所必施?!弊谥倬胺ǎ怨鲜V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等“辛滑微通其陽”并加干姜溫中助陽,茯苓甘草補中化痰,生姜散寒飲、化痰濁。本法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若見寒凝滯重者,宜配合蘇合香丸、冠心蘇合丸等芳香溫通之品。 ▍溫陽化飲 脾胃素虛之體,或飲食不當損傷脾胃,致中陽不運,水飲內停,上凌心胸,胸中氣機不利,升降失常,清陽不升。癥見咳甚,嘔吐飲食,便溏或大便不爽,胸痹如悶。葉氏以苓桂術甘湯加姜汁通陽化氣,健脾祛濕。對于飲阻氣機不利,升降失常者,葉氏則用薤白、杏仁、厚樸等調暢氣機,用茯苓、半夏、姜汁等化痰除飲。臨床上見有中焦虛寒之象者,宜配理中丸祛寒健脾益氣,使中焦氣旺,升降復常,胸痹可愈。 治 痰 涎 ▍涌吐痰涎 胸痹患者素有胸中陽氣不暢,又因寒飲痰濁阻于胸中,使胸中陽氣受阻,氣機逆亂,癥見“脈沉如伏,痞脹格拒,在脘膈上部,病患述氣壅,自左覺熱”,葉氏遵“邪在上者宜吐之”的法則,用仲景三物白散涌吐寒飲痰濁。由于該方涌吐的作用較猛,易傷胃氣,應中病即止,若服藥后嘔吐不止,葉氏的經驗是“服涼水即止”。 ▍清熱化痰 平素嗜酒太過,恣食辛辣厚味,蘊濕蒸痰化熱,致使痰熱互結于胸中,阻遏胸中陽氣。治療總不離苦辛開郁之法,可用《千金》葦莖湯合小陷胸湯。 ▍理氣化痰 肺主宣發(fā)肅降,若肺之宣降失常,則易生痰,痰氣交阻于胸中,胸脘氣機不暢,易致胸痹,即葉氏所謂“氣阻胸痹”。治療以理氣化痰為主,藥用枇杷葉、半夏、杏仁、桔梗、橘紅、姜汁。臨床上常治以二陳湯、五磨飲子。 活 血 通 絡 葉氏認為“久病入絡”。胸痹遷延,氣滯、痰阻日久,入血入絡,使血行失暢,脈絡不利,而致氣血瘀滯,或痰瘀交阻,中陽不運,心血瘀阻,絡脈不通。對痛久入血絡,胸痹引痛之血絡痹痛者,葉氏治以活血通絡法,藥用炒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防己、川桂枝、青蔥管,使瘀去絡通,血行流暢,病可痊愈。此法現(xiàn)已被廣泛用于臨床。 ◆ ◆ ◆ 至誠金方中醫(yī)館 福利回饋 中草藥香囊 ¥9.9 元換購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艾葉中藥足浴包 ¥9.9 元換購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桃花飲 ¥29.9 元換購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七和飲 ¥39.9 元換購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