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7年7相的頻繁輪換并沒有影響日本政壇和社會的穩(wěn)定,是因為日本穩(wěn)定的文官體制保證著整個國家體系,而支撐這一制度體系的,是日本政壇的政治家族。明治政府保留和扶植了幕府時代遺留下來的大名貴族,而在這些老大的政治門閥中,麻生、鳩山、小泉、安倍、福田五大家族基本操控著當下的日本政壇。
權(quán)力世襲的日本門閥
文/本刊記者 程蒙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舉行第46屆眾議院大選。據(jù)日媒消息,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的開票結(jié)果顯示,最大在野黨自民黨單獨贏得眾議院過半數(shù)議席。58歲的安倍晉三將再次出任日本首相。而與此同時,日本政壇也創(chuàng)下了7年7相的另類政治記錄。不得不說,自小泉純一郎以后,日本首相換得比花燈還快,讓世界都看花了眼。這種過家家式的首相輪換,讓國宴上的首相銘牌都鬧過笑話。有分析認為,這種頻繁輪換并不會影響日本政壇和社會的穩(wěn)定,因為日本穩(wěn)定的文官體制保證著整個國家體系,所以頭上的人老換都沒關(guān)系。但制度永遠是人制定的,而支撐這一制度體系的,是日本政壇的政治家族。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但這一場政治變革并非全盤西化。在對待幕府時代遺留下來的大名貴族,明治政府采取了保留和扶植的政策因為,所以導致有很多的古老家族可以在政治上一代代傳了下來。而在這些老大的政治門閥中,麻生、鳩山、小泉、安倍、福田五大家族基本操控著當下的日本政壇。
麻生和鳩山的“猿犬之仲”
從歷史名人角度說,那得先說麻生家族。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維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的兒子牧野伸顯,官至外務大臣、內(nèi)大臣??梢哉f是權(quán)傾朝野,但結(jié)果這家沒出首相。牧野伸顯的女兒,嫁給了吉田茂,吉田茂因為日本戰(zhàn)敗,幸運地撿到了一個首相來做。吉田茂并沒有兒子,他的女兒嫁給了日本煤炭大王麻生多賀吉。而族譜演進到這里,也就誕生了麻生家族的直系血脈。
麻生多賀吉的父親麻生太吉,是日本著名的“煤炭大王”,依靠榨取鄰國勞工的鮮血而發(fā)家。麻生太吉靠著這些錢當上議員,并同后來成為日本首相的吉田茂攀上了親家。之后富貴等身的麻生家族借助妻族的政治勢力和自身的財富,很快成為日本政壇一支龐大的政治勢力,儼然一派門閥大族的感覺。不過麻生家的政治靠山,也就是前首相吉田茂在戰(zhàn)后接管日本政局時,也遇到了終生的政治對手——鳩山家族的鳩山一郎。
鳩山家族開始時也不是政界家族,他是法學界的,但發(fā)展到如今已經(jīng)是日本最有權(quán)勢、最有經(jīng)濟實力的政治世家之一。鳩山家族四世為官,最先發(fā)跡者是鳩山由紀夫的曾祖父鳩山和夫。鳩山和夫是江戶末期武士,明治維新時期政治家、律師,1875年于東京開成學校(東京大學前身)畢業(yè),1875年至1880年赴美國留學,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880年至1885年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之后,鳩山和夫步入政壇,久歷宦海,最后官至眾議院議長。他的大兒子就是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
日本人常用“犬猿之仲”來形容雙方誰看誰都不順眼,死對頭不共戴天。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在日本文化中把依賴武力解決問題的狗和以頭腦靈活自居的猴子列為天敵。而在日本政壇中,堪稱“犬猿之仲”現(xiàn)實版的政治死對頭就是鳩山由紀夫的祖父鳩山一郎和麻生太郎的外祖父吉田茂。
其實,鳩山一郎和吉田茂早年曾是很不錯的朋友,都曾在日本軍國主義時代擔任過官職。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進入戰(zhàn)后政治時期,此時,日本政壇黨派林立。在1946年的總選舉中,日本第44任首相、73歲的幣原喜重郎大敗,鳩山一郎擔任總裁的自由黨成為日本第一大黨。此時,鳩山一郎是群雄中堪稱霸主的人物,而吉田茂當時則被稱作自由黨二號人物。
這兩人都是日本戰(zhàn)后著名政治家。吉田茂曾任日本第45、48、49、50、51代首相,因身體肥胖且喜歡吸哈瓦那雪茄,被稱作“東洋版的丘吉爾”。鳩山一郎曾任日本第52、53、54代首相,是1943年因反對《戰(zhàn)時刑事特別法》而敢和東條英機拍桌子的“硬漢政治家”。在政治理念上,吉田茂堅決反對日本公開重整軍備,鳩山一郎則積極主張建立日本的自主憲法、自主軍備和自主外交。鳩山一郎被視為日本戰(zhàn)后鷹派的創(chuàng)始人,吉田茂則是鴿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這兩人斗起來,可以想象當年的日本政壇是何等暴風驟雨。
只是誰也沒想到,60年后,他們的外孫和孫子又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惡斗。如今隨著民主黨落敗出局,自民黨重新回歸中心,昔日的民主黨核心鳩山由紀夫在和自明黨抗爭數(shù)載之后選擇了黯然退出,而麻生太郎這個并不擅長政治的世家子弟極有可能成為安倍晉三的副手。
小泉和安倍的政治接力
如按其成員在日本政壇持續(xù)在任的時間算,小泉家族是日本當之無愧的第一政治家族。日本國會共有114年的歷史,而小泉家族成員在國會中有一席之地的時間則長達94年。小泉家族開創(chuàng)者名叫小泉由兵衛(wèi)。明治維新時,日本積極擴充軍備。小泉由兵衛(wèi)的軍火生意越做越大,進而積累起巨額財富,他的兒子產(chǎn)生了從政的念頭。自那以后,小泉家三代(包括小泉純一郎及父親小泉純也)都是國會議員,而小泉純一郎更是登上了首相寶座。小泉純一郎卸任后,其二子小泉進次郎子承父業(yè),當選議員。
小泉家族和安倍家族關(guān)系匪淺。值得一提的是,安倍晉太郎是小泉純一郎的政治導師、“恩人”。1988年,正是在他的推薦下,小泉純一郎才得以進入竹下內(nèi)閣任職。因此,小泉純一郎對安倍晉三的提攜也可以視作“知恩圖報”的表現(xiàn)。在小泉卸任后,作為同是中曾根康弘新保守主義信奉者的安倍晉三從自己的這位“師兄”手里接過了永田町首相府的交椅。
安倍晉三1954年生于日本山口縣,出身政治世家。1977年畢業(yè)于日本成蹊大學法學系政治專業(yè),之后赴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一段時間。1979年進入日本神戶鋼鐵公司紐約分公司工作。1982年安倍晉三辭職擔當時任外相的父親的政治秘書,1993年安倍晉三首次當選眾議員,正式步入政壇。
在安倍晉三2006年擔任首相之前,其家族共出過兩名首相,分別是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為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曾在1957年、1958年兩度出任首相。在此期間,安倍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成為首相秘書官,此后,安倍晉太郎曾任中曾根康弘內(nèi)閣外相。
20世紀80年代,安倍晉太郎是福田派內(nèi)定的接班人,他與田中派繼承人竹下登達成“密約”,先由竹下接過中曾根康弘的首相職位,然后傳給安倍晉太郎。不料,1991年,安倍晉太郎在即將出任首相的前夕突然病逝,令人扼腕,“一門四相”的局面終未出現(xiàn)。“一門三首相”的愿望只能通過安倍晉三來實現(xiàn)。
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的安倍晉三成為日本第90任首相。然而這位小泉—安倍政治聯(lián)盟出品的首相并不合格。接任首相僅一年就因壓力過大而選擇了辭職,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安倍作為家族新掌門人難堪大任。2012年12月,率領(lǐng)日本自民黨強勢殺回眾議院的安倍晉三顯得信心滿滿、躊躇滿志,比起3年前,這一次回歸的安倍似乎有所覺悟。然而面對目前經(jīng)濟低迷、政治混亂的局面,安倍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角福戰(zhàn)爭”中的福田家族
2007年9月,71歲的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巧合的是,福田康夫的父親——福田糾夫在1976年當選日本首相時,也是71歲高齡。父子倆相繼為首相,在日本戰(zhàn)后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福田康夫于1936年出生于日本群馬縣高崎市,是福田赳夫的長子,但他踏入政壇的時間卻很晚——1959年,福田康夫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部,身為長子的他卻對政治不太感興趣,而他的弟弟則有志從政。于是,他進入石油公司,弟弟則留在父親身邊工作。此時的福田赳夫已成為自民黨干事長,是當時日本政壇的一顆“新星”。
就在福田康夫在石油公司經(jīng)歷17年的上班經(jīng)歷后,他的弟弟卻因身體病弱退出政壇,福田康夫不得不負起長子責任。1976年,40歲的他首次進軍政壇,擔任父親在議會中的秘書。就在他開始輔佐父親后不久,在政壇屢屢受挫的福田赳夫終于在1976年12月戰(zhàn)勝黨內(nèi)的競爭對手,成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也成為首相秘書官。而福田康夫的長子福田達夫也曾經(jīng)擔任首相父親的秘書官,由此可見,福田家族早就在增加福田達夫的從政經(jīng)驗和海外人脈,為他以后在日本政界出頭積累更多的資本和實力。
不過福田家族值得一道的就是他們與田中一派自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的斗爭。2007年10月12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接受議員田中真紀子的質(zhì)詢,話題是關(guān)于日本的對朝政策。敏感的日本媒體馬上注意到,這不是“角福戰(zhàn)爭”的翻版嗎?所謂“角福戰(zhàn)爭”,是指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一直到80年代,前首相田中角榮與福田赳夫之間所進行的權(quán)力斗爭,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用“瑜亮情結(jié)”來比喻。斗轉(zhuǎn)星移,昔日的“戰(zhàn)爭”主角們已經(jīng)先后作古,但“戰(zhàn)爭”繼續(xù)在其后人的政治舞臺上上演著。
田中角榮和福田赳夫是上世紀70年代日本政壇的兩位巨星,他們的爭斗貫穿了那個時代。二人的結(jié)怨要從1972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說起。1972年舉行新總裁的選舉,田中、福田同時參選,從此拉開兩派的正式對決。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福田認為自己勝券在握,但預備選舉結(jié)果是福田大敗,之后的幾次博弈中,福田都敗于田中手下。而70年代到80年代的幾次對抗也使福田派大傷元氣,只能屈居于非主流派的地位。但福田還是在伺機反撲。
從2000年的森喜朗內(nèi)閣開始,福田赳夫的徒子徒孫們開始占據(jù)自民黨的主導地位。這些人繼承了福田赳夫的“宿怨”,那就是要對田中派及其后人進行打壓。2001年的總裁選舉中,小泉擊敗了繼承田中派衣缽的橋本龍?zhí)?,登上首相寶座。其后采取各種手段,打壓橋本派,這是“角福戰(zhàn)爭”的第一種延續(xù)。
自民黨與民主黨的競爭,實際上是角福戰(zhàn)爭的第二種延續(xù)。民主黨的中堅力量小澤一郎等人都曾是田中門下的大將,在1993年自民黨分裂時脫黨,合流于民主黨。上世紀80年代,田中角榮因洛克希德丑聞最終被判有罪,其他的政客都躲避田中。唯有小澤天天來看望故主,這讓田中惟一的女兒田中真紀子對小澤非常信任。
田中真紀子與前首相福田康夫的對局,是“角福戰(zhàn)爭”的第三種形式,也是最具戲劇化的形式。不過,福田領(lǐng)導的自民黨,與小澤領(lǐng)導的民主黨之間為政權(quán)歸屬展開的這場賭博,才最有可能決定“角福戰(zhàn)爭”最后的勝利歸屬。
日共《赤旗》曾指出:“政治家的世襲是封建時代的一種表現(xiàn)。”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日本首相的更迭都無法超出這五大政治家族的掌控范圍。與其說日本是由和平憲法和文官體制所保障,倒不如說這種此消彼長的政治門閥平衡才是維系日本穩(wěn)定的一個根本原因所在。只是這種繼承性和世襲制色彩濃重的政壇門閥模式,究竟能否給日本制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新式政客,這一切都尚未可知。 (摘自《看世界》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