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面對令人一籌莫展的政局,曾經(jīng)躊躇滿志的世家子弟安倍晉三,在掙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后終于失去了繼續(xù)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唐突地宣布了自己的辭職決定。
安倍解脫了,誰來收拾日本政治的殘局?當時的自民黨干事長麻生太郎立即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麻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外祖父是戰(zhàn)后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之一吉田茂。在小泉當政的時代,麻生就被視為后小泉時代的首相候選人之一。小泉純一郎下臺之后,安倍晉三就任首相的呼聲響徹云霄,但麻生還是向安倍晉三發(fā)起了挑戰(zhàn)。挑戰(zhàn)雖然失敗,但麻生逐步鞏固和擴大了勢力。在安倍執(zhí)政的一年里,麻生先是當外務大臣,后來又在安倍改組內(nèi)閣的時候,掌握了自民黨的實權(quán),就任自民黨干事長。所以,當安倍黯然神傷地宣布不再擔任總理大臣的時候,環(huán)顧自民黨內(nèi),麻生一定會有一種舍我其誰的壯志豪情吧。 然而人心思變,小泉、安倍制造的政治肥皂劇已經(jīng)過了它的新鮮期。日本人開始厭倦花里胡哨的政治,安倍是小泉政治路線的犧牲品,麻生太郎也注定要為緊緊追隨小泉付出代價,事實證明麻生太郎根本沒有角逐最高權(quán)力的資本。當沉默未言的福田康夫宣布角逐自民黨總裁時,政治潮流立刻扭轉(zhuǎn)了方向。日本媒體用“雪崩”一詞來形容支持福田的形勢變化,形象而又貼切。許多觀望的、迷惘的、拿不定主意的自民黨議員們,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希望支持的對象。雖然福田已經(jīng)是古稀之年,但是高齡也可以被解讀為穩(wěn)健、厚重與平和。如此一來,選舉不再有任何懸念,9月23日,福田輕松戰(zhàn)勝麻生太郎,成為自民黨總裁,9月25日,福田當選日本首相。
對于中國人而言,福田康夫這個名字并不陌生。由于反對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福田在中國受到普遍的歡迎和期待。2006年小泉下臺,在繼任首相的候選人中,福田的民意支持率是僅次于安倍晉三的。不過,福田卻相當謹慎,后來出人意料地宣布不參加競選。這次福田就任日本首相,明確表示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的發(fā)展獲得了堅實的保障。 父親也是總理 福田康夫的人生經(jīng)歷如果排除了父親的因素,肯定完全是另一種情形。要了解福田康夫,就必須了解他的父親福田赳夫。父親是福田康夫政治生涯的源頭。 而要解讀福田赳夫,則不能不提到田中角榮——這個中國人最熟悉的日本首相之一。田中角榮當首相的時候,中日邦交實現(xiàn)了正?;?;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則是在福田赳夫任內(nèi)。這是中國人印象深刻的中日關系史。當我們把視點聚焦在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歷史上時,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兩個人正是對日本政壇影響久遠的“角福戰(zhàn)爭”的主人公。 福田糾夫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在政治上走的是一條典型的日本政治精英路線。1972年,已經(jīng)67歲的福田糾夫受到首相佐藤榮作的青睞,總理的寶座可以說近在咫尺。但在這個時候,時年54歲、只有高小文憑的愣頭青田中角榮,卻偏偏不愿意遵循自民黨的慣例,不愿意按部就班地排隊接班,而是摩拳擦掌拉攏盟友,向最高權(quán)力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波。結(jié)果,田中角榮依靠雄厚的財力、老辣的手腕、果斷的性格、無處不在的人際關系和打動人心的政策構(gòu)想,一舉扭轉(zhuǎn)了黨內(nèi)的形勢,擊潰了當初看似穩(wěn)操勝券的福田糾夫。這一次挫折,讓福田糾夫的首相夢推遲了四年才得以實現(xiàn)。所以,1976年,當糾夫終于能夠統(tǒng)領內(nèi)閣的時候,已是71歲的高齡。 福田、田中的總裁之爭,逐漸演變成兩大派系的積怨。1978年,僅僅做了兩年首相的福田赳夫就被田中支持的大平正芳趕下了臺。大平正芳之后,田中把鈴木善幸扶上了臺。接著,中曾根借助田中的支持,登上了總理的位子。田中因為腦溢血不能理事后,他這一支派繼續(xù)支配著日本政壇,一直持續(xù)到小淵惠三,也就是上世紀末。 俗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21世紀開始,田中支派勢力衰微,而福田支派則如日中天。從該派系已經(jīng)連續(xù)出了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四位首相。 從1976年福田糾夫當選自民黨總裁起,福田康夫便開始做父親的秘書。乃父的政治經(jīng)歷,不可能不深刻地影響到他的政治風格。福田康夫被人稱為“慎重居士”,從不麻痹大意,凡事都要謀定而后動,該出手時才出手,這可能是從殘酷的政治斗爭中得來的自衛(wèi)本能吧。 晚成的大器 福田康夫生于1936年,其童年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到處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上小學的時候,他被疏散到群馬縣,曾經(jīng)就讀于多個地方小學校。 福田康夫中學時代是在麻布學園學校度過的。青少年時代的福田并不出眾,沉默寡言的他并沒有給周圍的同學留下深刻印象,同學們甚至不知道他是政治家的兒子。福田就讀的大學是早稻田大學,專業(yè)是經(jīng)濟。不難看出,福田當初既沒有從政的志向,也沒有表現(xiàn)出從政的天賦。 1959年,福田康夫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后,就職于一家石油公司。自此而始,福田康夫作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度過了平平凡凡的17年,期間赴美兩年。從日本媒體公布的福田履歷,看不出福田在公司里有特別出眾的表現(xiàn),這長長的17年生活被一筆帶過。日本輿論一般強調(diào)這17年對他從政的正面影響,認為他的“平民感覺”來源于此。確實,多年刻板的公司生活,肯定能使他體會上班族的酸甜苦辣。不過,福田的人格特征可能更多還是來源于其家庭背景。從福田度過的17年上班族生涯,委實可以看出此人天性淡泊。能夠17年本本分分地“朝九晚五”,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這對于一個世家子弟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這種性格,在福田后來的個人生涯中、政治生涯中,都一再體現(xiàn)出來。譬如,他能夠堅持14年給其父做輔助性工作,而不著急出人頭地。他也能夠在輿論的喧囂聲中,果斷地放棄總裁競選??梢哉f,這種性格和作風,成就了今天的福田康夫。但是,政治家還需要一種韌性、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特別是面對著巨大的挑戰(zhàn)的時候。不知道這種日本政壇稀缺的東西能否在福田康夫身上有所體現(xiàn)。 福田康夫的從政,純粹是命運的偶然。如果他的弟弟依然健在的話,福田康夫也許就一輩子消磨在石油的買賣上了。弟弟的過世,把福田康夫推上了父親秘書的位置。此后,福田走上了從政的道路。不過,福田從政的道路平淡無奇,無大功,亦無大過,并沒有什么驚人的表現(xiàn)。1990年,福田康夫第一次當選眾議院議員,時年54歲;2000年,福田康夫就任森喜朗內(nèi)閣的官房長官,時年64歲。2007年,福田就任日本內(nèi)閣總理大臣,時年71歲。因此,福田康夫絕對屬于大器晚成類型的政治家。 等待的藝術 福田康夫當選日本首相再一次見證了這么一條道理:日本政治文化崇尚等待的哲學。在500年前,日本從戰(zhàn)國亂世走上統(tǒng)一之路,完成這一偉業(yè)的是三個亂世豪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個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傳說,如果想聽到杜鵑的鳴叫聲,織田信長脾氣暴躁,會直截了當?shù)卦V諸暴力:“不叫就殺了你!”豐臣秀吉機智多謀,會使用各種手段:“不叫就逼你叫?!倍麓铱祫t會默默地等待:“不叫就等你叫?!彪m然這三個人都是日本政治史上的大英雄,但是最終成正果的是等待的德川家康。他沒有那種血性男兒的豪爽悲壯或者痛快淋漓,沒有給歷史帶來讓人心潮澎湃的戲劇性場面,但是結(jié)果卻可以證明一切。畢竟,杜鵑總有鳴叫的那一天。因此之故,等待和忍耐作為一種政治品德,在日本受到最高的推崇?!叭松拖褙撝剡h行……忍耐為安全長久之基”,這一家康的家訓在日本廣為流傳。 從福田康夫的政治生涯來看,他不屬于進取型的政治家,而是一個等待的政治家。他寧愿等待,甚至眼看著無情的時間似水般沖走了自己的前途,他還是等待。這種等待需要修養(yǎng),需要信念。我們看到,福田康夫不僅有這些東西,而且把它變成了一種家風,通過遺傳的因子向子孫后代傳播。福田康夫當上首相后,他已經(jīng)40歲的兒子又作了他的秘書。我們不知道福田家會不會出現(xiàn)創(chuàng)紀錄的、恐怕在世界上也難以看到的三世首相的奇觀,但是我們知道,在日本,命運之神確實垂青那些能夠等待、能夠忍耐的政治家。 吵吵嚷嚷、呼嘯而至的政治家,似旋風般來去匆匆,而在歷史上能夠留下足跡的,還是那些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政治正如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當然,這種等待,也需要條件。這種條件就是福田康夫有高貴的政治血統(tǒng),這在日本是通向權(quán)力之路的通行證。雖然現(xiàn)在的日本民眾對于日本政壇的世襲之風多有非議,但是政治現(xiàn)實依然如故。我們熟悉的日本政壇大人物如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福田赳夫莫不如是,當然還有田中角榮之女田中真紀子。至于表演才能十足的小泉純一郎,也是第三代的政治家。日本政治幾乎成為一個小集團的世襲產(chǎn)業(yè)。就福田康夫而言,沒有其父的政治光環(huán),他是不可能走上政治舞臺的,更何談登上內(nèi)閣總理大臣的寶座。 日本政治崇尚血統(tǒng),同時日本政治也看重“情義”。福田康夫能夠勝出,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是有一種因素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這就是日本政壇上的“情義”。想當年,田中和福田赳夫競選的時候,中曾根康弘不顧和福田糾夫的同鄉(xiāng)之誼,宣布支持田中角榮,從而一舉奠定了田中陣營的優(yōu)勢地位。田中對此銘刻在心。1982年,田中力排眾議,堅持支持中曾根,終于把中曾根推上了權(quán)力的頂峰,算是還了這個人情。福田糾夫在日本政界滾爬摸打幾十年,門生弟子不計其數(shù),森喜朗、小泉純一郎都曾經(jīng)投靠于他。所以,現(xiàn)在拉一把福田赳夫的后人,也就是清償福田赳夫的恩情了。 堪憂的政治前途 福田康夫上臺之時,日本輿論贊揚聲一片。日本民眾普遍對福田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但是,福田的執(zhí)政之路卻荊棘叢生、險灘遍布,可以說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自1993年自民黨成了在野黨、55年體制崩潰之后,日本政治就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雖然自民黨后來起死回生,甚至在小泉執(zhí)政時期還能曇花一現(xiàn),在眾議院選舉中一舉獲得了近300個議席,但是,自民黨執(zhí)政的基礎已經(jīng)漸漸不復存在。自民黨長期以來主宰日本政壇,主要是憑借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推行利益交換選票的政治。隨著日本經(jīng)濟步入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國家財力受到限制,利益交換的政治失去了物質(zhì)基礎的保障,同時還面臨著輿論的嚴厲抨擊。小泉依靠個人的政治表演獲得了狂熱的支持,但是這種支持是情緒性的,不可能持久。 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變化的,就是今年7月份進行的參議院選舉,這次選舉自民黨大敗,而民主黨大勝。對比2005年眾議院選舉,可以看出選民意向的流動性之大。缺乏穩(wěn)固的支持階層,自民黨隨時可能喪失執(zhí)政地位。 福田自稱其內(nèi)閣是“背水一戰(zhàn)內(nèi)閣”,強調(diào)自民黨的“危機”,就是充分認識到內(nèi)閣所面臨問題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首先,從政治勢力的對比來看,在戰(zhàn)后日本政治史上,首次出現(xiàn)了兩大政黨各把持一個立法機關的局面。民主黨主宰的參議員必然會對福田康夫的政治運作帶來難題,如何有效化解民主黨的掣肘,當是福田倍感棘手的問題。福田是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他多次強調(diào)要和民主黨協(xié)商,希望在重要的立法問題上達成妥協(xié)。不過,在最為緊迫的延長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在印度洋海域的燃油補給活動問題上,朝野政黨難免進行一場殊死的搏斗。對于民主黨來說,這是奪取政權(quán)的最好時機,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其次,自民黨本身的問題如何解決,恐怕也令福田康夫備感無奈。金權(quán)政治本來就是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痼疾,現(xiàn)在依然困擾著自民黨。安倍晉三的下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內(nèi)閣成員在這方面出了問題。福田這次幾乎照單全收安倍的內(nèi)閣成員,有可能在身邊埋下定時炸彈。其他諸如如何解決養(yǎng)老金記錄丟失問題等等,都是福田內(nèi)閣的燙手山芋。同時,福田康夫還要面對“舊自民黨復辟”的批評。一旦他在政治上出現(xiàn)閃失,這種批評就會排山倒海而來。 正因為如此,福田能否率領自民黨走出困境,實在不容樂觀。在野黨強調(diào)福田內(nèi)閣為“最后一屆自民黨政權(quán)”,甚至把福田比作江戶幕府最后一代將軍德川慶喜,加緊了奪取政權(quán)的步伐,就是基于這種判斷。 當然,福田內(nèi)閣面臨的問題,有些是自民黨自身的問題,有些是日本社會發(fā)展變化帶來的必然結(jié)果。但是作為執(zhí)政黨,它不得不承擔這種責任。自民黨現(xiàn)在陷于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之中。不過從日本政治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一個新的政黨代替自民黨走上執(zhí)政地位,55年體制崩潰之后的過渡期才能算完成。 當年福田赳夫當選日本首相時,原準備長期執(zhí)政以施展多年來的抱負,可是僅僅兩年之后,他就被政治上的對手田中角榮拉下了馬。如今福田康夫最大的對手,就是田中角榮的弟子、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人們紛紛議論現(xiàn)在的政治現(xiàn)實是不是“角福戰(zhàn)爭”的第二幕,而這一幕誰將是最后的贏家?福田康夫能不能成為一個長期政權(quán),會不會重蹈其父的覆轍,這些都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