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一段楊天林的調(diào)面皮視頻,高清的哦。
談到面皮當然少不了搟面皮,可惜的是眉縣目前無人能超越岐山縣的搟面皮,所以也就不說了,如果想吃搟面皮可以去渭陽路北頭那家。她們的烙面皮也不錯很適合戶外攜帶吃,放一天也很瓤和。
大刀面皮有點硬,不過已經(jīng)到晚上9點了,可以理解。一摞面皮永遠是最中間的那部分是最壤和的。面皮的調(diào)味還是不錯的。絲毫沒有辣子油的油膩感。
眉縣原來也有過好的搟面皮,實驗小學門口王林就是一個,最早在景賢路旁的藍色大棚下的飲食市場擺過,那時候一碗面皮才0.25元。后來眉縣表彰第一批萬元戶的時候,我才知道身批大紅花的這個賣面皮賣出萬元戶的勞動模范叫王林,用執(zhí)著的話來說,王林當時是眉縣賣面皮里面的抗巴子,沒有誰能賣過王林的,一天要賣4袋面。
王林當時還給我說要吃更壤和的搟面皮你就要9點左右來,那時候一摞子面皮剛好把上層的賣了,你吃的就是中間這層的,只有中間這層是最壤和的。最上面和最下面都會發(fā)硬。
王林調(diào)出來的面皮味道簡直是太香了,調(diào)和汁伴這油潑辣子不稠也不稀的從面皮上流下,我當時喜歡一手拿燒餅一手拿筷子一口面皮一口燒餅,吃完面皮后,再用最后的燒餅沾著剩余在碗底的辣子汁吃完剩余的幾口燒餅。拍一拍肚子爽啊。
王林的面皮有一種難以忍受的誘惑,每次我就算離王林面皮攤攤很遠的走過,雙腿都會不知不覺的走到攤攤上要吃上一碗,就和大煙癮犯了一樣無法自制。
后來王林的兒女都考上大學,王林說他累了,就再也沒擺過面皮攤攤了。從那以后我就再也很少吃眉縣的搟面皮,總是吃不出那種纏綿不絕的味道。就是去岐山吃正宗的搟面皮也吃不出這種味道,很是奇怪。那種味道只能永久的存在記憶中了。
水泵廠門口的面皮也算眉縣的一道風景吧,以鮮艷的辣椒紅,手工搟面皮做為賣點,超出市場的分量,老板的好記性一直是我選擇他們面皮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