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錄驗》續(xù)命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麻黃10g 桂枝10g 當歸lOg 人參lOg 石膏10~30g(先煎) 干姜lOg 甘草lOg 杏仁 12g 川芎5g 上9味,以水1000ml,煮取400ml,溫服lOOml,服法,當 小汗,薄覆脊,憑幾坐,汗出而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 當風。 (功效)扶正祛邪,清熱疏風。 (主治工 主證: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 處,苔白薄舌質(zhì)淡,脈沉細弦. 副證: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臨證加減工 1.婦人產(chǎn)后,腰足冷痛,膝屈不伸,小續(xù)命湯加木瓜、秦 艽薏苡仁。 2.血虛腳氣,小續(xù)命湯加木瓜、忍冬藤、海桐皮、赤芍、 雞血藤。 3.小兒急驚風,搐搦,直視,人事不省,小續(xù)命湯加木瓜; 或加服羚羊粉沖服。 4。中風“偏枯”,常用此方去干姜,加黃芩、地龍;痰熱較 重加栝蔞、菖蒲、清半夏、天竺黃、絲瓜絡(luò)等。 5。半身不遂,加桃仁、紅花、雞血藤、赤芍、丹參以增強 活血,以疏通經(jīng)絡(luò)。 、 6.腦血栓偏癱,加蜈蚣、僵蠶、丹參、雞血藤以通調(diào)血脈。 7.支氣管喘息,加棗仁、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以增強 止咳定喘。 &風痱病之辨略:風痱之病,《樓英綱目》謂:“以其手足廢 而不收,或名痱,或偏廢,或全廢,皆曰痱也。知是痱,即中風 之謂。”我認為不然,風痱乃全身廢而不用,全身癱瘓,不知痛 癢,多因房事后淋浴,浴后風邪乘虛而人于全身肌腠所致。如 《素問.熱論》曰:“痱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 甚,其言微,知可治?!贝俗C神志清楚,言語流利,飲食、大小便 正常,多年不愈者,亦有之。中風乃卒中偏癱,言語謇澀,初起 不識人,口眼滔斜,以半身不遂為主證。病位在元神之府(腦)。 因此,二:者不可混淆。[金匱要略指南.成都:四川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63 9?!锻馀_秘要》古今錄驗續(xù)命湯之考證:《外臺秘要》第十 四卷風痱門,載有古今錄驗續(xù)命湯,主治及藥味均與此方同,惟 冒昧有“不知人”三字。麻黃用三兩,川芎用一兩,杏仁用四十 枚,余各二兩;方后,浮腫作洪腫;并云:“范汪方,主病及用 水升數(shù)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張仲景方,本欠兩味?!笨挤锻羰?BR>東惡人,去漢未遠,其言當有所據(jù),可知此方系張仲景方,為 《金匱》所闕遺,故宋代孫奇、林億等校訂時,補人篇末。 10.麻黃八兩,石膏四兩,桂心、干姜、川芎各二兩,當 歸、黃芩各一兩,杏仁七十枚,荊瀝一升。為粗末,先水煮麻黃 去上沫,再人諸藥同煎去滓,后下荊瀝煮數(shù)沸,分四次服。治肝 歷風,卒然痦啞,及五臟偏枯賊風,名大續(xù)命湯。阡金要方] 11.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 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姜五兩。為粗末,先以水者 去上沫,再人諸藥同,分三次服。治中風,口眼歪斜,筋脈拘急, 半身不遂,舌強不能語,或神情悶亂,名小續(xù)命湯。[千金要方] 《千金》三黃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麻黃lOg 獨活9g 細辛3g 黃 芩6g 黃芪6g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溫3次服。 方后注。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川芎二分,腹?jié)M加枳 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 有寒加附子一枚。 (功效)益氣解表,除濕疏風。 (主治工中風,手足拘急,百節(jié)疼痛,煩熱心亂,惡寒,食 欲不振,舌質(zhì)淡,苔薄白而潤,脈象浮緊(左大于右)。 (臨證加減) 1.方后注有心熱、腹?jié)M、氣逆、悸、渴等證之治法。由于 濕熱在內(nèi),胃腸內(nèi)有實熱積滯,所以常見腹?jié)M、便秘,或見大便 黏滯而臭。故加大黃瀉實熱,加枳實行氣消滿;濕熱郁于胃,胃 氣上逆,加人參補脾胃之氣,以運化濕濁而降逆氣;郁而化熱, 心熱則悸,故加牡蠣安神;肺胃有熱陰氣傷,加栝蔞根養(yǎng)陰清 熱,清肅肺氣;素有陰虛不溫,不御風寒者,則加附子溫腎通 陽,隨證加減,靈活用之。 2。本方加秦艽、木瓜、當歸、雞血藤洽腦血管意外后遺癥。 3.本方加去黃芩加羌活、杜仲、海風藤、絡(luò)石藤治風濕性 關(guān)節(jié)炎。 4.本方治中風:心熱加大黃,以泄熱,腹脹加枳實,以開 郁行氣;氣逆加人參,以補中益氣,心悸加牡蠣,以續(xù)靜安神; 渴加天花粉,以肅肺氣在津除熱。 《近效》術(shù)附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白術(shù)6g 甘草3g 制附子6g 生 姜3g 紅棗3g 上5味,以水600ml,浸泡一小時,先煎制附子,沸后20 分鐘再下余4味藥,煎取200ml,分2次溫服。 (功效}助陽溫肌,益精氣,補脾腎. (主治)陽虛夾風寒之頭重頭暈,口苦之極,納呆不知食味。 舌淡苔白而滑,脈沉細或浮虛。 (臨證加減) 1.術(shù)附湯治療陽虛眩暈:藥用附子15g,白術(shù)9g,炙甘草 6g,靈磁石15g。眩暈以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屬多,但脾腎陽 虛,濁陰上越者仍不鮮見,惟與前易于鑒別,故不應畏辛溫而棄 置本方不用。[遼寧中醫(yī)雜志,1980,《2,:11] 2.本方去棗姜加白芷治脾腎陽虛頭暈。 3.平素陽虛“風虛”頭重,納呆加雞內(nèi)金、神曲、谷芽; 脾陽虛、濕滯便秘加生首烏,郁李仁;納后心下痞加枳實;腰背 肢冷加桂枝、桑枝以溫經(jīng)散塞。 4.本方加白菊花、白芷、白蒺藜治美尼爾氏綜合征。 5.常自汗而易感冒者,本方合玉屏風散(白術(shù)、防風,黃 芪)。 6。婦女白帶清浠,本方加炮姜、懷山藥以止帶。 7.宮寒不孕者,本方加當歸、杜仲或合當歸生姜羊肉湯以 養(yǎng)血通經(jīng)。 崔氏八味丸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干地黃24g 山萸肉12g 懷山藥 12g 澤瀉9g 茯苓9g 丹皮9g 桂枝3g 制附子3g 上8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日服2次,每 次1丸。 (功效)補益腎氣,溫陽化濕。 (主治]腳氣病,少腹麻木不仁,脈沉滑。 (臨證加減) 1.以八味地黃丸為主方治療變形性膝關(guān)節(jié)病的有效性:由 于變形性膝關(guān)節(jié)病是一種慢性疼痛性疾病,故可以長期服用,而 且副作用少的漢方制劑治療該病正受到關(guān)注。經(jīng)對4例高齡(69 "--'84歲)變形性膝關(guān)節(jié)病患者(均為女性),采用以八味地黃丸 為主方,根據(jù)全身癥狀和關(guān)節(jié)變形程度,辨證選擇并用多種漢方 制劑。經(jīng)治療全部患者的疼痛、膝關(guān)節(jié)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均有不同 程度的改善。高齡變形性膝關(guān)節(jié)病是全身老化的一種表現(xiàn),漢方 醫(yī)學認為該病為腎陽虛證,故對關(guān)節(jié)變形程度輕者,以具有補腎 益精作用的八味地黃丸治療為主。對于關(guān)節(jié)變形程度重,局部有 濕熱者,補劑與具有清熱利水作用的寒性藥(如薏苡仁湯、越婢 加術(shù)湯等)并用有效。[日本東洋醫(yī)學雜志,1994,c4,:69] 2。八味地黃丸對高催乳激素血癥不孕癥的治療:對血中催 乳激素值30ng/ml以上的女性不孕癥患者27名,投與八味地黃 丸2.5"-10.Og/d,3個月以上。結(jié)果:工8名患者血中催乳激素 值減少,其中15名~30ng/ml(19.4土10.5ng/ml,mean士SD, n=124).血中催乳激素的基礎(chǔ)值200~-,300ng/ml組2名,血中 催乳激素值雖有減少(35~-45ng/m1),即使持續(xù)投入八味地黃 丸也仍未達到 30ng/ml。八味地黃丸停藥后,血中催乳激素 值,8名在6個月以上仍顯示~30ng/ml。另外,6名閉經(jīng)患者 中,有4名排卵。妊娠12例,未發(fā)現(xiàn)妊娠、分娩、胎兒等有異 常。Comell Medical index,血液生化檢查亦無異常。綜上所述, 八味地黃丸對高催乳激素血癥的治療也是有效的.[國外醫(yī)學.中醫(yī) 中藥分冊,1991,(4):413 3.八味地黃丸對精于缺乏癥的治療效果:1985年12月至 1988年工2月3日間,對5工例精子缺乏癥(精于濃度<40×10。/ ml,精于運動率<50%)投與八味地黃丸7。5g/d。結(jié)果n例 (21。6%)確認妊娠,其中80,<為服藥3個月內(nèi)妊娠.妊娠組 (11例)與非妊娠組(40例)的不孕年限分別為4.7士2.7與 5.6士3.7年;服八味地黃丸時間分別為3。0士2.6與7.1士3。8 月;服藥前精子濃度分別為工7.2士9.0/ml與11.6士6.5×10。/ ml;服藥前精于運動率分別為37.2士14.4/ml與33。0士15。6%; 既往配偶人工授精次數(shù)分別為3.Off=4.3/ml與8。8士5。5次。對 27例(妊娠組10例,非妊娠組17例)患者精子濃度詳細跟蹤 結(jié)果:其中15例(55。6%)精子濃度有改善(增加3倍以上)。 進一步分析,精子輕度缺乏癥E(1O~40)×IO。/mD的76.5% (13/17)臨床有效(妊娠例數(shù)+雖未妊娠但精子濃度增加3倍以 上例數(shù));精子高度缺乏癥(10×10。ml以下)只有30%(3/lO) 臨床有效。從臨床有效者精液所見,投服八味地黃丸前精于濃度 和精子運動率為100%,服藥后其精于濃度為350士150%,可見 明顯改善;而精子運動率為130士30%,改善得并不那樣明顯。 認為在配偶人工授精(AIH)、體外受精及胚胎轉(zhuǎn)運(工Ⅶ一 ET)不能獲得充分滿意效果的今天,短期試服無副作用的八味 地黃丸有一定療效。[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1,tl,:ds] 4.八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對淋巴細胞的影響:以主訴倦 怠的30例門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按來院就診的先后順序分為兩 組,每組工5例,分別給予八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連續(xù)服用 3個月。觀察的項目包括白細胞數(shù)、淋巴細胞數(shù)、具有自然殺傷 細胞活性的CDl6陽性細胞數(shù)及CD57陽性細胞數(shù),并進一步觀 察了淋巴細胞對刀豆素A(ConA)的反應。結(jié)果:八味地黃丸 組血紅蛋白濃度、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A/G)、白細胞數(shù)、淋 巴細胞數(shù),在給藥前后沒有明顯的變化。補中益氣湯組雖然血紅 蛋白濃度和白細胞數(shù),在給藥前后沒有明顯的變化,但A/G及 淋巴細胞數(shù),在給藥后有上升的傾向(P<0.工)。CDl6陽性細 胞數(shù),八味地黃丸組在給藥后明顯上升(P<0.05),而補中益 氣湯組沒有變化。CD57陽性細胞數(shù)兩組均在給藥后明顯上升 (P<o.01)。CDl6陽性CD57陽性的細胞數(shù),兩組也都明顯上升 (P<0.05,P<o.02)。由自主血凝素(PHA)刺激引起的淋巴 細胞的反應性,八味地黃丸組在給藥后明顯減弱,而補中益氣湯 組沒有明顯的變化。另外,由ConA刺激引起的淋巴細胞的反應 性,八味地黃丸組在給藥后無變化,而補中益氣湯組的淋巴細胞 反應性明顯增強(P<O.05)。以上結(jié)果表明,補中益氣湯對細 胞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優(yōu)于八味地黃丸。[日本東洋醫(yī)學雜志,1994, (5):149] 《千金》越婢加術(shù)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麻黃18g 石膏25g 白術(shù)]2g 甘草6g 生姜 大棗各lOg 上6味,以水600ml,煮取300ral,分3次溫服. (功效)清熱散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肉極(病癥名,指肌肉痿弱無力的疾病),身重乏 力,下肢,大汗出,惡風,脈浮數(shù). (臨證加減} 1.本方加仙鶴草、白茅根、茯苓、豬苓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有血尿者。 2。本方加杏仁、桔梗、川貝治百日咳。 3。本方合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治慢性支氣管炎。 4。本方加陳皮,茯苓,清半夏、葶藶子治肺氣腫。 5.本方合八正散(木通、瞿麥、車前子、篇蓄、滑石、甘 草、大黃、炒梔子)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