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菩提達摩大師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 三祖僧璨鑒智禪師 四祖道信大醫(yī)禪師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另: 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 第二、阿難尊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優(yōu)波鞠多尊者, 第五、提多迦尊者, 第六、彌遮迦尊者, 第七、婆須蜜多尊者, 第八、佛馱難提尊者, 第九、伏馱蜜多尊者, 第十、脅尊者, 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馬鳴大士, 第十三、迦毗摩羅尊者, 第十四、龍樹大士, 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六、羅睺羅多尊者, 第十七、僧伽難提尊者, 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鳩摩羅多尊者, 第二十、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 第二十二、摩拏羅尊者, 第二十三、鶴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師子尊者, 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 第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 第二十九、慧可大師, 第三十、僧璨大師, 第三十一、道信大師, 第三十二、弘忍大師, 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稟承。汝等向后,遞代流傳,毋令乖誤。眾人信受,個別而退。 菩提達摩祖師把禪宗傳入中國 六祖慧能 是按禪宗傳入中國后來說的 弘忍(公元601-674年)生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俗家姓周。東山法門開創(chuàng)者,被尊為禪宗五祖。后遷居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蹲嫣眉肪矶Q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指禪宗第六代祖師,即惠能。南海新興(廣東新興)人,俗姓盧。幼喪父,家貧,鬻(yu)薪事母。偶聞?wù)b金剛經(jīng),萌出家之志,遂投五祖弘忍座下,并嗣其法,后于韶陽曹溪寶林寺樹立法幢,大弘禪宗頓悟之旨,為達摩祖師入東土后之第六代祖師,世稱六祖大師。 六祖名字由來 據(jù)史料記載,六祖惠能,俗姓盧。生于唐貞觀13年,原籍北京房山。父,盧行韜,曾任唐太宗的監(jiān)察御史,后因得罪朝廷而多次被貶,最后貶謫(zhe)到嶺南新興縣為百姓?;菽苁歉改咐蟻淼玫莫氉?,既無兄弟,也無姐妹,出世三歲就死了父親?!盎菽堋边@個名字據(jù)說是他父親請一個過門乞食的和尚給起的。父問和尚何以名為“惠能”?和尚說:“惠能者,即上惠下能也。上惠,以法惠眾生;下能,能作佛事。”父親即合掌致謝:“阿彌陀佛?!?/p> 禪宗五祖 (一)達摩大師 摩訶迦葉為了要續(xù)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缽以直指單傳的形式,再傳給阿難尊者,這是西天第二代祖師。再由阿難傳法給商那尊者,法燈續(xù)焰,一直傳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羅尊者,將正法眼藏和衣缽傳付與菩提達摩大師,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當(dāng)時并囑咐達摩大師說:吾滅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將此正法眼藏和衣缽傳到中國去紹隆佛種,普利眾生。菩提達摩大師是印度南天竺國人,剎帝利種姓族。他的父親名字叫做香至。達摩大師是香至的第三個兒子。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達摩大師秉承了般若多羅的遺訓(xùn),就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東來。先到南海。當(dāng)時南海的刺史肖昂,馬上就寫了一道表上報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來了一個有道德的高僧達摩大師,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來專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發(fā)菩提心,興隆三寶,造廟度僧,布施結(jié)緣。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當(dāng)尼姑。他自己對于佛學(xué)也是非常精通,但他只知道著相事修,追求人天福報,不知道離相妙修求證佛果菩提。梁武帝一見到達摩大師,就請求開示法要。 問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寫經(jīng)、弘揚佛法、到底有沒有功德。祖曰:沒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看來雖有,實在沒有。 帝曰:如何是真實功德呢?祖曰:清凈智慧是微妙圓融,本體空寂,無法可得,如是功德,絕對不是世間上有為之法所能求到的。 帝曰: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義諦呢?祖曰:廓然浩蕩,本無圣賢。 帝曰:對朕者誰?祖曰:我不認識。 達摩與梁武帝二人,一問一答,可惜不能契合于梁武帝的小機。由于教大機小,所以梁武帝不領(lǐng)悟達摩大師的根本法要。達摩禪師認為既是機緣不合,就離開金陵到洛陽去。這真是情投意合千言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后來,梁武帝把上面問答情況,告知他的師父志公禪師,禪師聽后就大吃一驚,即對陛下說:達摩大師這個開示實在太好了,他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的大權(quán)出現(xiàn),乘愿再來。粱武帝聽了志公禪師這么一說,心里感到懊悔,自愧有眼不識泰山,當(dāng)面錯過,立刻就下了一道命令,派遣許多兵馬,急急追趕,一定要把達摩大師請回來,承事供養(yǎng)。志公說:陛下千軍萬馬,喚不回頭。達摩大師剛走到江邊,回頭一看,后面有許多兵馬追趕而來,大師正在危急時刻,隨手就折了一支蘆葦,擲在江中,腳踏蘆葦渡江,揚長而去。到了洛陽,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禪定。后來古人寫了一付對聯(lián):“一葦渡江何處去,九年面壁待人來?!?nbsp; 嵩山,是中國五岳之一,少林寺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座落在河南省鄭州與洛陽之間的嵩山之麓。當(dāng)唐代時期,該寺曾經(jīng)住過僧眾二千五百人之多。這里的僧眾除了禪宗大德之外,還有武藝拳術(shù)著稱的武僧。大家都叫這種拳術(shù)為少林拳,并享有僧兵的光榮稱號。僧兵曾經(jīng)幫助過唐太宗李世民取勝于疆場之上。在明朝也有一度參加抗御倭寇,這就是達摩大師當(dāng)年面壁過的圣地。所以嵩山少林寺,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聞名遐邇的名勝古剎。菩提達摩大師從印度把佛教禪宗傳到中國,被稱為是中國禪宗第一代開山祖師。再由菩提達摩大師,把正法眼藏和衣缽,傳給二祖慧可大師,這叫做燈燈續(xù)焰,奕葉相承。 (二)慧可大師 二祖慧可大師(公元487——593年),本名叫做神光,俗家姓名姬武牢,今河南洛陽東人,在幼年時代,對于儒家學(xué)說以及文學(xué)書籍都有研究,悟解很深。出家以后,更精通佛教大乘和小乘教義。有一次他在參禪時,在定中仿佛看到一位大德高僧指示他,到南方去參禮大善知識。因此慧可大師后來就到了河南洛陽嵩山少林寺去參禮初祖達摩大師。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神光法師正在講經(jīng)說法時,忽然間看到有一個印度和尚在座聽法,形態(tài)十分奇異,他那兩只明亮的眼睛,目光閃閃,令人敬畏。神光大師一想,這難道就是名聞中外的菩提達摩嗎?于是他一邊講經(jīng),一邊對這位和尚十分注意,在講到重要之處,這位達摩大師就突然地微笑起來。神光一看感到驚異,這位大師為什么發(fā)笑,難道笑我講得不對么?就生起一個念頭,等到講完下座,派人找他來問問看,如果講得有理,就算了,如果答不出來,不客氣把他口中的一對暴牙齒敲了下來。講經(jīng)結(jié)束,神光下座至香爐前面問訊時,忽然看見一對雪白如銀的暴牙齒,已經(jīng)整整齊齊放在香盤上面了。神光一看大為吃驚,生大慚愧,折伏了我慢妄心,知道這是一位大德圣賢,非同尋常。抽了袈裟馬上到處尋找達摩大師,但已不知哪里去了。后來聽說大師已往嵩山少林寺修面壁觀。神光自知學(xué)淺德薄,望塵莫及,就放下身心,負荊請罪,懇求正法,尋蹤而至到了少林寺參禮達摩大師??吹酱髱煿律碇挥懊鎸Ρ陟o坐,修行禪觀。神光為了求法心切,就住了下來。每日早晚親侍左右,執(zhí)役服勞,請求開示佛教要義,總認為會得到達摩的慈悲方便開示。經(jīng)過了很久的時光,大師總是自顧自的參禪用功,一句話都不開口,使神光心如火燒一樣,急得要命。這種情景,正是古人說的“求法之人,如病思良醫(yī),如饑思美食,如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聞甘露法?!庇秩缃?jīng)中說的:“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于語義中,踴躍聞法生歡喜,如是之人可為說?!鄙窆饩筒活櫼磺校M勇猛為法忘軀,迫不及待尋求真理。有一天正逢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時,神光大師心中,一念求法精誠,就跪在達摩大師面前,可是雪越下越大,地上白雪已經(jīng)積得很高,圍繞著神光的身體,已經(jīng)達到腰間;可是達摩大師依舊是無動于衷,一句話也不開導(dǎo)。此時,神光大師心急智生,就拔出和尚隨身佩帶的持戒修身用的戒刀,毅然地把自己左臂砍了下來,血流遍地,白雪染成殷紅的鮮血一般。神光的精誠之心,斷臂求法的精神,感動了達摩大師的慈悲心。他就開口問道:“仁者,你為什么把左臂砍了下來呀?”神光說:“求大師與我安心哪!”達摩就伸出一只手來,厲聲對神光說:“將心來與汝安”。神光正在達摩伸手時刻,回光返照,悟徹一心本源,隨口就回答說:“覓心了不可得?!弊嬖唬骸芭c汝安心竟?!边@就是說,找來找去找不到心的所在。究竟在什么地方?真心他是無形無相,本來無一物,怎么會拿得出來呢!神光既然徹底悟到真心,所以達摩大師說我把你的心已經(jīng)安好了,這叫高山流水,自有知音。達摩就把正法眼藏和衣缽付給神光,又為他起了法名,叫做慧可。同時又把從印度帶來的《楞伽經(jīng)》一部共有四卷傳給慧可大師。《楞伽經(jīng)》是我佛稱性而談的法要,就是我佛如來心地法門,要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特別是對于如來禪學(xué)理論講得十分透徹,達摩大師在傳法與慧可大師時又說了四句偈子:“吾本來此土,傳法度迷津,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被劭纱髱煯?dāng)下就一肩擔(dān)荷,承受達摩大師的法燈心印,為中國禪宗第二代祖師。達摩大師在中國以祖師禪教化眾生,也就是不立語言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無上法門。這就是如來禪和祖師禪的分界線。達摩大師在中國弘揚圣教,以禪學(xué)接引有緣眾生。大事已畢,所作已辦,于梁朝大通九年十月十五日,在禹門千圣寺,安祥端坐,示現(xiàn)滅度,涅盤逝世。后來他的弟子們,把達摩大師的肉身安葬在熊耳山定林寺。使我們感到奇怪的是,到了次年,梁朝有一位使者,名叫宋之,他從西域回國途中,路過蔥嶺,正巧對面碰見了達摩大師,肩上擱著一把方便鏟,鏟鈴上掛了一只羅漢草鞋,朝著西域路上回歸印度去了。這位使者還對大師談話致意,寒喧幾句。等到梁使回國以后,就把蔥林碰見達摩大師之事,啟奏北魏的皇帝,大家都感到這是一樁奇事,明明把達摩大師尸體葬到定林寺,為什么又看到他經(jīng)過蔥嶺回印度去了?為了要把這個稀奇古怪的事情弄個明白,大家都來到熊耳山,把達摩大師的棺材打開一看,嚇了一跳,棺材里沒有尸體,只留有一只羅漢草鞋。當(dāng)時皇帝和大眾,才相信初祖達摩大師的神通妙力,真是不可思議。這也證實了佛教所講的諸佛菩薩大權(quán)示現(xiàn),隨類化身的事跡,是真實不虛的。其實就是生本不曾生,去實無所去的真理。梁武帝因仰慕大師的崇高道德,特地刻制一座御碑,并題了一篇碑文來贊頌這位菩提達摩大師。宣帝就給他謚號為圓覺大師。據(jù)說達摩大師的壽命很長,圓寂時有一百五十歲。 佛教禪宗是我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宗派。自從公元五世紀初期,菩提達摩大師東來中國之前,早就有了禪學(xué)傳入中國。后漢末年安息國高僧安世高法師來到中國,從漢桓帝建和二年一直到靈帝建寧年代,在這二十幾年里,就翻譯了三十多部經(jīng)典,如《安般守意經(jīng)》大小《十二門經(jīng)》等等,所傳播的教義,都是介紹了小乘的禪學(xué),而鳩摩羅什法師等所翻譯的禪學(xué)是屬于大乘的禪學(xué)。到達摩大師傳來的禪宗,才叫做最上乘的禪學(xué)。從漢末和東晉南朝,在這幾百年時間里,由于翻譯經(jīng)典事業(yè)方面大大發(fā)展。不但外國法師來中國參加翻譯,就是我們中國許多大德高僧,也不斷著手翻譯佛經(jīng)和注釋佛經(jīng),出現(xiàn)了大量佛經(jīng)注疏等。到了東晉道安法師,也注釋了不少經(jīng)論,提倡禪學(xué),所以修習(xí)禪定的風(fēng)氣,從此以后也更加興盛起來。 (三)僧璨大師 三祖僧璨大師(公元?——606年)。出生于北齊時代,原來是一位虔誠信仰佛教的居士。當(dāng)他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見到二祖慧可大師,就恭敬地請問說:“弟子罪業(yè)深重,身患重病。所以特地來懇求和尚慈悲為我如法懺悔業(yè)障”。二祖回答說:“將罪來與汝懺。”僧璨大師當(dāng)下回光返照,忽然領(lǐng)悟說:“覓罪了不可得?!弊嬖唬骸芭c你懺罪竟”。同時慧可大師又開導(dǎo)說:“汝一定要依佛法僧三寶安住,如法修持?!苯?jīng)過問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見正確悟理甚深,是個佛門法器。對他十分重視,為他剃度出家,取個法名叫做僧璨。從此以后,他所患之病也就逐漸地好起來。僧璨大師為了感師為他懺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執(zhí)侍巾瓶,做侍者達二年之久。后來慧可大師才把正法眼藏與衣缽,傳給僧璨大師為禪宗第三祖,并開示說:“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之與法,本來無二,平等一如”的真理。僧璨大師得法之后,又到舒州皖公山安住,弘揚禪宗,曾經(jīng)往來在太湖司空山地方,著有《信心銘》長達六百言之多,流傳后世,普度眾生。 (四)道信大師 四祖道信大師(公元580——615年),俗姓司馬,蘄州人,在做沙彌的時候,就久仰僧璨大師的威望。有一次見到三祖,就請求開示說,愿和尚慈悲,乞賜我一種解脫法門,三祖說:“什么人來纏縛你?”答曰:“沒有人縛我”三祖說:“既然無人縛你,還要求什么解脫呢!”道信于言下大悟。感師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師門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有一天三祖就提出一個玄機妙理來試他,通過勘驗之后,知他機緣已經(jīng)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缽,傳付于道信大師為禪宗第四代祖師。又把《信心銘》所講理論開示道信大師。大意是:我們的虛妄身相非是真實,生滅諸法,本來無我,我們要知道即妄了真,這樣才能夠得證本覺法源。四祖在隋煬帝大業(yè)年中,就居住廬山東林寺,有十多年之久,后來又到湖北黃梅縣西北雙峰寺,在那里達三十年之久,大闡宗風(fēng)。道信大師的禪學(xué)思想是: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恒沙妙德,總在心流。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大道虛曠,絕思絕慮等。四祖的禪學(xué)理論,是繼承初祖的禪學(xué)法義。而且更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五)弘忍大師 五祖弘忍大師(公元602——675年),湖北黃梅人。據(jù)傳說他前生在破頭山是做一個栽花行者。有一天見到四祖說:“佛法妙道,我能不能得聞?”道信大師說:“你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縱能得聞佛法,也不能廣弘法化,如果你轉(zhuǎn)過身,這樣就可以達到你的心愿”。弘忍拜辭而去,后來轉(zhuǎn)世,當(dāng)年幼的時候,就去參禮四祖,道信大師就問弘忍說:“你姓什么?”答曰:“我姓是佛”。四祖又說:“這樣看來,你是沒有姓了嘛?”弘忍說:“性空故所以無姓?!钡佬糯髱熉牭竭@里,知道他是法門龍象,就度他出家。并且把正法眼藏和衣缽,傳付于弘忍大師,為禪宗第五代祖師。五祖得法以后,就往破頭山安住,后來又到黃梅縣東山寺弘揚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與傳法弟子弘忍大師,先后同住東山寺,大闡宗風(fēng),所以大家把他們師徒二人,稱為東山法門。達摩大師的禪學(xué)傳到五祖弘忍時代已經(jīng)形成了宗派的時代。由于黃梅弘忍大師,大弘法化,深得大眾信仰和崇拜,當(dāng)時門下弟子有一千多人,這樣就演變成了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佛教教團組織,并以弘忍法師為法正和尚。在弘忍門下有一位首座和尚,名叫神秀,輔助五祖弘揚禪學(xué)。從五祖起,為了適應(yīng)當(dāng)時環(huán)境的發(fā)展需要,就以《金剛經(jīng)》般若實相,真空妙理,教授弟子,接引眾生;從而把過去一向所弘揚的《楞伽經(jīng)》的主要教義和達摩的二行和四入的禪學(xué)道理,就無形中斷弘揚了。 禪宗思想和它的宗派的形成,是有著歷史過程。從初祖達摩大師到六祖惠能大師為止,就是衣缽相傳,正法眼藏,心心相印。正是達摩大師所說的“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也是古人所說的,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四七指西天印度的二十八祖,二三指東土中國的六位祖師。這就是從印度一直到中國的禪宗法系的發(fā)展史,也是我們中國禪宗的根本源流。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后,為了要息滅爭端,只傳法印,不傳衣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