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達(dá)摩祖師,來到中華后,費盡心血,終不能使的有緣者開悟,還被人打落牙齒,下毒過。祖師無奈之下,面壁九年。后,神光大悟,斷臂求法而得無上禪宗心法。他就是中華禪宗二祖,祖師終于尋得傳人,臨走時,給二祖說偈: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然后西去。
達(dá)摩祖師所傳的心法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時,衣缽不傳。那時,神秀依仗官府的力量,勢力極大。六祖雖得心法傳承。但也無可奈何,遵照五祖囑咐,遠(yuǎn)遁南去。自此心法體系不傳。
惠能開創(chuàng)的曹溪禪,六祖到曹溪寶林寺,弘揚圣教,大闡宗風(fēng),并宣布從此以后傳法,只傳法印,不傳衣缽,以免為了爭奪佛的衣缽,發(fā)生不必要的糾葛。在惠能門下的得法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南岳懷讓禪師與青原行思禪師兩位大德高賢。
后邊呢,就是這樣了,大家讀禪宗大略,都可以知道。我今天把它貼出來。
南岳懷讓禪師(公元677-744年),金州安康(今屬陜西)人,俗姓杜。從嵩山來曹溪寶林寺參拜惠能禪師。六祖問曰:“那里來”。答曰:“嵩山來”。祖再曰:“憑么物憑么來”?就是說這個東西那里來?答曰:“喚作一物即不中”。祖師進一步問:“還有修證也無?”答曰:“修證即不無,可是染污即不得。”六祖當(dāng)下就應(yīng)許說:“只此不染污是十方諸佛之所護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六祖大師就把正法眼藏付與南岳懷讓大師。懷師開悟以后,又到湖南衡陽南岳居住,在那里大闡宗風(fēng)。又青原行思禪師(公元?-740年)來參禮六祖,恭敬虔誠的問曰:“當(dāng)何所務(wù)不落階級。”祖開示說:“汝曾作什么來”。就是說汝來這里做什么呢?答曰:“圣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就是說,圣諦第一義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汝看究竟落什么階級呢!答曰:“圣諦尚不為,還有什么階級”。六祖知道他是佛門法器,又傳法印與青原行思。他從六祖會下得法之后,就到吉州青原山般若寺安住精修,弘揚禪宗。這是六祖惠能大師把如來正法眼藏微妙法門付給與南岳懷讓、青原行思二位最顯著大德高僧的歷史。
在六祖惠能禪師把正法眼藏的如來慧命,傳付給懷讓和青原以后,禪宗的法派就從這二支發(fā)展起來,一是從南岳懷讓禪師再傳與馬祖道一禪師(公元709——788年)二是從青原行思禪師再傳與石頭希遷禪師(公元700——790年)。又從馬祖和石頭二位大師以后,法水長流,智燈永耀。我們中國佛教的禪宗就分為五家宗派,聞名天下。一是臨濟宗,二是曹洞宗,三是溈仰宗,四是云門宗,五是法眼宗。這就是初祖菩提達(dá)摩大師所預(yù)先囑付的“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偈語的道理?,F(xiàn)在把禪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發(fā)展情況分述如下:
第一是馬祖?zhèn)靼僬桑僬蓚鼽S蘗,黃蘗傳臨濟義玄禪師,師住鎮(zhèn)州沱河側(cè),這是臨濟宗。
第二是石頭傳藹山,藹山傳云巖,云巖傳良介禪師,師傳瑞州洞山,洞山傳本寂禪師,住撫州曹山,這是曹洞宗。
第三是百丈傳靈佑禪師,師傳潭州偽山,溈山傳慧寂禪師,師住袁州仰山,這是溈仰宗。
第四石頭傳天皇,天皇傳龍?zhí)?,龍?zhí)秱鞯律?,德山傳雪峰,雪峰傳文偃禪師,師住韶州云門,這是云門宗。
第五是雪峰傳玄沙,玄沙傳羅漢,羅漢傳文益禪師,師住金陵(南京)清涼院,南唐中主李璟謚師為法眼火禪師,這是法眼宗。
大家都以為這就是達(dá)摩祖師的"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真的是這樣嗎?
達(dá)摩祖師傳下來的這個禪到底是什么?明揚法師這樣說禪宗:禪學(xué)是佛教根本教義的一個中心論點,它是佛說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總相法門。這正是《華嚴(yán)經(jīng)》所說的,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在開悟的人看起來,所謂頭頭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見色聞聲,無非這個,揚眉瞬目,盡是玄機??墒菍τ诿悦恋娜丝雌饋?,所謂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真是迷頭認(rèn)影,當(dāng)面錯過,翳眼空華,無中生有。我們要知道,開悟的人,所悟的是什么呢?就是這個禪學(xué)嘛。迷昧的人,所迷的是什么呢?就是這個禪學(xué)嘛。這樣看來佛教的禪學(xué)的的確確是一切法門的大總相法門了。也就是我們信仰佛教,發(fā)心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所要達(dá)到唯一的目的。
禪宗,它是中國佛教最主要的一個宗派。是根據(jù)初祖達(dá)摩大師依《楞伽經(jīng)》與六祖惠能大師依《金剛經(jīng)》而創(chuàng)立的宗派。禪宗的產(chǎn)生,也是有它的歷史因緣,這就是說: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yīng)。根據(jù)《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中說,有一天大梵天王在靈鷲山,為了要令一切眾生得大利益,就請佛說法,并且就把一枝金色的波蘿花貢獻給佛。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就高升法座??墒欠鹕笠痪湓挾疾恢v,只是手里拿著這枝波蘿花靜靜地給在會大眾看看。當(dāng)時在座的許多弟子和護法諸天,看到這一情景,心里都在想著,佛平日一升法坐,就開口說法。今天很奇怪,為什么坐了好久,只是拿一枝鮮花給我們看看,這是什么道理呀?大家都不理解佛拈花示眾的主要意義。正在這個時候,站在佛旁的一位老比丘,名叫摩訶迦葉尊者,看看之后,就領(lǐng)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間破顏含笑起來。我們要知道大迦葉尊者,為什么看到佛的拈花示眾,會破顏含笑起來呢?這就是他與佛一個是機,一個是教,機教相當(dāng),碎啄同時。他能夠深深地徹底領(lǐng)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門,默契了佛的心宗,所以到了大迦葉尊者微笑之后,佛馬上開口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與摩訶迦葉”。佛就把正法眼藏,傳法給摩訶迦葉尊者,同時佛又把自己所搭金縷袈裟和青色天所貢獻的缽統(tǒng)統(tǒng)都給了迦葉,這就是“衣缽真?zhèn)?/span>”,成為西天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傳法所說這幾句法語,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后三嘆奇哉所說的“大地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真理,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真理。如來的凈智妙慧一切功德,就叫做正法眼藏。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智慧擇法眼,能夠普照一切,含藏萬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這一法就叫做正法眼藏,什么是涅槃妙心呢?也就是說不生不滅的妙真如心。這個真如妙心,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它是不變又能隨緣,隨緣依然不變。它隨迷緣,就做六道眾生,它隨悟緣,就成四圣法界。這就譬如冰之與水一樣的,隨冷氣之緣就水結(jié)成冰,隨熱氣之緣,就冰化為水。這個真如心叫做妙心,妙字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實相就是無虛無妄真實之相,這就是妙真如心,實相無相,無相就是無有一切千差萬別虛妄之相,唯是真實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微妙智慧德相。這正法眼藏是依照真心的大用方面來說,涅槃妙心就是按照真心本體方面來說,實相無相是按照真心德相方面來說,合起來就是根據(jù)真如妙心的體、相、用三個方面道理來講,這個妙真如心真是一種幽微奧妙秘密的無上法門,這個微妙法門就叫做一法界大總相法門。它真是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如來智慧德相。這種智慧德相,不但是佛有,我們眾生也有,所以說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這就是佛教禪宗的學(xué)說。簡單的稱為禪學(xué)。
我們要知道,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這是無說而說,無言之道,要我們從眼根與耳根方面,能夠得個消息,體會佛的無言妙道。到了摩訶迦葉破顏含笑以后,佛開口說了幾句法語,這是以言遣言,無言之道。古人說:“大道本無言,因言而顯道,真心本無相,即相而明心”,就是這個道理。我想到孔子,有一次對幾位弟子說:“余欲無言。”弟子說:這怎么辦,如果夫子你不開口講話,那么我們這些小小的弟子們,就得不到教益了。孔子說:不要緊,你們看看天,它日日夜夜也沒有講話么。那春夏秋冬四時的節(jié)氣,不是照樣走得很好嘛?它一天到晚也沒有講話,那萬物不是也生住異滅,輾轉(zhuǎn)循環(huán)終而復(fù)始嘛。你們看,天何言哉。這就充分說明了,無言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說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到了第二峰頭,才說出三藏十二部一切經(jīng)典。
越說越多,越說越糊涂,不如不說!還是沒有說明什么是達(dá)摩祖師留下了什么。
那么達(dá)摩祖師的禪的體系到底是什么?不妨我這樣建議你前提,你必須達(dá)到破相入境的層次)你問問達(dá)摩祖師吧??纯词遣皇沁@些法師啊,或者那些歷史記載啊什么的。
達(dá)摩祖師傳下了理和法。就談到這里。
佛祖付法偈: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大迦葉尊者,當(dāng)時已是開悟的大阿羅漢,人天百萬眾,中有若干大菩薩,哪個沒有明心見性?而唯尊者應(yīng)機,佛法心印唯佛與佛能知!
靈鷲妙高峰
金色花因勝
人天與二乘
菩薩亦難言
尊者大迦葉
智慧無岸邊
接佛法意旨
傳燈三千年
達(dá)摩西來意
傳法度迷情
五葉一朵花
花開五百年
花落果將成
故人來摘采
六萬緣今熟
倒果而為因
千佛可濟世
師子佛為先
因緣際會時
佛子當(dāng)努力
龍華三會上
與君共團圓
法脈傳承很是重要,達(dá)到一個目的地要有個法,有個路子,如果你東一榔頭西一榔頭,今天依照那個明天依照這個,那么永遠(yuǎn)徘徊在十字路口,永遠(yuǎn)沒行走。
達(dá)摩祖師傳下了理和法,理可自悟,法須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