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jīng)性尿頻用單味首烏方 何首烏 中文別名 :首烏、夜交藤、赤首烏、鐵秤砣、紅內(nèi)消、首烏藤,野苗、交藤、交莖、夜合、地精、桃柳籐、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陳知白、馬肝石、九真藤、瘡帚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王豪點評: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澀、主要功效是補肝腎、益精血?,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何首烏具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并有抗過敏的效果。服用該藥可緩解尿酸對患兒膀胱三角區(qū)神經(jīng)組織的刺激,因而可緩解患兒尿頻、尿急等癥狀。 神經(jīng)性尿頻屬于中醫(yī)“淋證”(氣淋)的范疇。目前臨床上尚缺乏治療該病的特效方法。近年來,筆者采用何首烏治療小兒神經(jīng)性尿頻獲顯著療效。 其方法是:取何首烏20克(劑量可隨患兒年齡的大小稍有增減),用水煎煮兩次后代茶飲用,每日一劑,連飲1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患兒飲用1~2個療程即可好轉(zhuǎn)或痊愈。 治小兒遺尿 痢疾脫肛2方 治小兒遺尿單方 處方與用法:補骨脂5 克,紅棗15克,豬膀胱1 個。共加水燉至肉爛,飲湯吃肉,每周2次。 功效:補腎止遺,主治小兒遺尿癥,多3—6次痊愈。 (寒文昌) 治小兒痢疾脫肛方 處方與用法:黃連 5克,槐花10克,灸黃芪20克,升麻5克,秦皮5克,太了參15克,白頭翁5克,藿香5 克,木香3克(后下)。水煎服,日1劑,5天為 1個療程。 功效:補氣升提,清熱利漫,主治小兒痢疾,脫肛不能自動回納,舌紅苔膩,脈數(shù)等。 豬肚益智仁治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多因腎氣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虛寒,或病后體質(zhì)虛弱,脾肺氣虛,或不良習慣所致。小兒不自覺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稱尿床。常見于三歲以上的小兒。 治療方:鮮豬小肚1只,益智仁9-15克。先將豬小肚切開洗凈,再將益智仁放入豬小肚內(nèi),燉熟后將豬小肚、益智仁連同湯全部吃下,1日1次,連服3日即可見效。(注:豬小肚即為豬膀胱) 不良習慣指最易引起遺尿的仰面平臥體位,不需服藥,糾正辦法是用布帶于小兒腰背后作一大結(jié)以使仰臥時不適而轉(zhuǎn)為側(cè)臥。 小兒遺尿是指3周歲以上兒童,在睡眠中小便經(jīng)常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俗稱“尿床”。 采用中藥敷穴位治療小兒遺尿效果不錯,現(xiàn)提供二方。 1.
麻黃34g,益智仁17g,肉桂17g,五倍子17g,五味子17g。共研細末混合均勻,每次取10g,臨睡前用食醋調(diào)成糊狀備用。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臍部,再放入調(diào)好的藥糊,用塑料布覆蓋,外包紗布,膠布固定即可。24小時取下。間隔24小時再如法敷用,連敷4次之后,隔1周敷臍2次,時間同前,連續(xù)2周以鞏固療效。若患兒少氣自汗加黨參;畏寒肢冷加附子。在治愈(36例)患兒中,少則用藥3次,多則10次。療效較滿意。 2. 取生硫黃末45克,鮮蔥根7 條。蔥根搗爛與硫黃末拌勻,于臨睡前敷于肚臍,外用膠布固定,翌晨取下。一般敷藥5-7
次可愈?;蛉∥灞队诜?-10克,以蜂蜜調(diào)成糊狀,于臨睡前敷于肚臍,外用紗布固定,連用5天見效。 親戚的兒子從小就有尿床的毛病,每天晚上都得喊他起夜兩三次,不然,第二天就得洗床單了,孩子為此也非常自卑。 后來,我在買雞的時候聽商販說,雞腸可治小孩尿床,于是讓親戚試了一下。沒想到孩子吃了3次雞腸后,尿床現(xiàn)象就明顯減少了。接著又吃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尿床的情況幾乎沒有再發(fā)生。 制作方法如下:雞腸2具,用白酒洗凈后控水,切成段,不加任何調(diào)料,在鍋內(nèi)放入適量油,加熱,將切好的雞腸炸至焦黃撈出,控油后放在盤子里晾一下,不太燙時讓孩子當零食吃,每天吃數(shù)次。 1、取麻黃20克, 益智仁、肉桂各10克。上藥共研細末, 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貯。每次用3克, 以少量食醋調(diào)成餅狀, 敷于肚臍心, 外用膠布固定,
36小時后取下, 間隔6-12小時再敷藥。共敷3次后, 改為每天敷1次, 連續(xù)2次以鞏固療效。 2、取黑胡椒粉適量,每晚睡前外敷肚臍。24小時后去掉或更換,7次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3個療程可愈。適用于小兒非器質(zhì)性的遺尿癥。 3、取煅龍骨、五倍子各等份。上藥研末, 每晚以水少許,調(diào)勻后外涂肚臍部,次晨除去。每晚敷貼1次,一般5天后遺尿次數(shù)明顯減少,15天而愈。 4、取鮮蔥白7個,硫黃適量。上藥共搗爛如泥,每晚臨睡前外敷臍部,次晨除去,一個月為1療程。此方治療小兒遺尿而年齡偏大、面色蒼白、怯冷屬腎陽虛者。 方藥:桑螵蛸(鹽炒)、補骨脂(鹽炒)各10克,肉桂3克,金櫻子、覆盆子、石菖蒲各8克,龍骨15克。加減:小便頻數(shù)者加益智仁8克,烏藥5克;下元冷甚者加制附子5克;脾肺氣虛者加黃芪、黨參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補腎固澀止遺。 主治:小兒遺尿癥。療效:治療42例,痊愈36例(遺尿停止,半年內(nèi)無復發(fā)者),好轉(zhuǎn)4例(遺尿次數(shù)顯著減少或停止,偶有復發(fā)者),無效2例。療程最短者10天,最長者30天。有效率為95.2%。 小兒遺尿是指小兒不自覺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稱尿床。常見于3歲以上的小兒。中醫(yī)認為多因腎氣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虛寒,或病后體質(zhì)虛弱,脾肺氣虛,或不良習慣所致。隋代巢元方等撰《諸病源候論》:“遺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約于水故也?!币话阏f來,寶寶在1歲或1歲半時,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xiàn)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后,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孩子3歲后夜間不再遺尿。但是如果3歲以上還在尿床,次數(shù)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醫(yī)學上稱為“夜遺癥”、“夜遺尿”,尿床也是病。
1.麻黃2份,益智仁、肉桂各1份。上藥共研細末,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貯勿令泄氣。每次用3克,以少量食醋調(diào)成餅狀,敷于肚臍心,外用膠布固定,36小時后取下,間隔6—12小時再敷藥。共敷3次后,改為每天敷1次,連續(xù)2次以鞏固療效。
2.黑胡椒粉適量,每晚睡前將上藥放肚臍窩中,以填滿肚臍窩為度,用傷濕止痛膏貼蓋,并將其周圍用膠布封緊。24小時后去掉或更換,7次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3個療程可愈。適用于小兒非器質(zhì)性的遺尿癥。
3.煅龍骨、五倍子各等分。上藥研末,每晚以水少許,調(diào)勻后涂肚臍部,用敷料貼蓋,次晨除去。每晚敷貼1次,一般5天后遺尿次數(shù)明顯減少,15天而愈。
4.鮮蔥白7個,硫磺適量。上藥共搗爛如泥,做成餅狀,每晚臨睡前將肚臍部洗凈,將藥餅敷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次晨除去,一個月為1療程。此方治療小兒遺尿而年齡偏大、面色蒼白、怯冷屬腎陽虛者,療效較好。 如果5—6歲以后的小孩還經(jīng)常性尿床,如每周兩次以上并持續(xù)達6個月以上醫(yī)學上就稱“遺尿癥”,較為常見,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精神因素、衛(wèi)生習慣、突然換新環(huán)境如氣候變化(寒冷)、不良生活習慣,疾病如蟯蟲癥(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腎臟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癥、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jīng)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fā)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因素有關(guān)。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遺尿多因腎氣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虛寒,或病后體質(zhì)虛弱,脾肺氣虛,或不良習慣所致。與中醫(yī)學的“夜尿癥”、“尿床”相類同。 1.麻黃3-10克水煎內(nèi)服。每日一次。 2.補骨脂6克研為細面后與雞蛋同炒,每日一次連吃10天。該方適用于腎陽不足引起的尿頻、遺尿。 3.熟白果每日5~7枚,連吃10天,白果有小毒,不宜久服。 4.五倍子3克研為細面用食醋調(diào)糊狀納入肚臍眼內(nèi),外敷塑料薄膜后再用脫敏膠布固定,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5.羊肉100克,大米100克加涼水適量共用文火煮粥服食,隔日一次。 6.丁香3粒研為細面用小米飯適量調(diào)糊狀納入肚臍內(nèi),外敷塑料薄膜后再用脫敏膠布固定,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7.將豬膀胱切開一口洗凈,糯米適量共放入鍋中加適量涼水適量,文火蒸熟后加少許鹽食用。隔日一次。 8.桑螵蛸10個放于青瓦上用文火焙黃后研為細面,每次取藥面6克用紅糖水沖服。每日一次。 7.益智仁3克用醋制后研為細面用溫開水送服。每日一次。 8.桂枝1克,雞肝1副共入鍋中加適量涼水用文火蒸熟后加少許鹽食用。隔日一次。 9.五倍子10克研為細面,用食醋調(diào)糊狀納入肚臍眼內(nèi),外敷塑料薄膜后再用脫敏膠布固定,隔日一次。10天為‘療程。 10.取20個雞蛋并在每個雞蛋殼上敲一個小洞,通過小洞于每個雞蛋內(nèi)放1粒白胡椒后再將蛋殼上的小洞封住上籠急火蒸熟。每晚臨睡前吃一個。 |
|
來自: 老農(nóng)看天下 > 《◎偏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