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蔡芳、王德海編著的《唐詩燈謎解析》一書,日前在中國圖書網(wǎng)網(wǎng)上書店正式發(fā)行銷售。該書選取唐詩燈謎4000條。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唐詩句作謎面,第二部分以唐詩句作謎底,第三部分謎面、謎底皆為唐詩。對每條謎,既指出詩句出處,又對謎作扣合體例加以剖析。閱讀此書,可獲得詩詞和燈謎雙重享受。尤其是燈謎初學(xué)者,通過謎作解析引導(dǎo),可以更好地理解謎法和掌握燈謎別解扣合機理,啟思益智,樂趣無窮。 蔡芳君邀約我為該書作序。值此發(fā)行問世之際,特貼出供詩友參考,亦示我的祝賀之意!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全唐詩》……一直到現(xiàn)代,詩的浸潤對國人的影響可謂久矣。孔子提倡詩教,曾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還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還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因而自春秋以來,詩詞已經(jīng)深入到國人的腦海與心靈,成為揮之不去的中國文化積淀的印記。各種詩的選本如《唐詩三百首》、《千家詩》應(yīng)運而生,更為詩的傳播、引用提供了方便。不論是寫作還是演講,一經(jīng)引用詩句,便仿佛沾了詩作的靈光,立即顯得富有文采,雅意盎然。長期以來,燈謎作者對詩也青眼有加,爭相以詩句為謎面,抑或為謎底,每每佳作紛呈,異彩斑斕,尤其唐詩燈謎更是燈謎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然而,詩詞燈謎的選本卻很鮮見。盡管能搜索到為數(shù)不多的幾本出版物,但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一是收輯的謎作數(shù)量較少,顯得太單??;二是詩句沒有注明出處,有的還將詩作者張冠李戴,且引用詩句魯魚帝虎舛誤屢見不鮮。這給閱讀、欣賞帶來了種種不便和遺憾。 我愛詩,也愛謎。我的詩謎同好蔡芳君,早在20年前就意識到詩謎選本的這些缺陷。他因與謎友合作編著《唐詩燈謎百首鑒賞》的需要,從1988年就開始搜集唐詩燈謎,隨著搜集唐詩謎作的日益增多,他又想進一步嚴(yán)謹(jǐn)規(guī)范擯棄謬誤再編纂一本可供人們方便查閱的唐詩燈謎書籍。可是,要在浩如煙海的詩與謎的卷帙里搜集唐詩燈謎佳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查對詩句出處更是談何容易!積年翻檢《全唐詩》未竟之功,所幸近年借助網(wǎng)上搜索資料進一步查校核對,在此基礎(chǔ)上重新審訂全稿,汰舊推新,逐條解析完整,并按詩句筆畫順序編排,歷時21載,終于編成了這部《唐詩燈謎解析》。沒有長期夜守青燈、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豈能披沙揀金、聚沙成塔。 縱觀《唐詩燈謎解析》,收入各類唐詩燈謎約4000條,全書30多萬字,既有歷代傳統(tǒng)燈謎佳制,也有當(dāng)代燈謎精品,還有編著者的最新創(chuàng)作。解析文字簡明剴切,條分縷析,既準(zhǔn)確指明詩句出處,又對謎作扣合體例加以剖析。本書適應(yīng)層面很廣,閱讀此書,可以獲得詩詞和燈謎的雙重享受。喜愛詩詞的讀者,不妨欣賞詩詞名句,在燈謎的解析下對詩句做一番新的解悟,或許會解讀出別樣的境界;同時,讀者也可以利用此書作詩句檢索,你只要按照詩句的首字筆畫查閱,就可以很快地找到詩句及出處。喜愛燈謎的讀者,不妨在賞析謎作時,從扣合中對詩句做一番新的解剖,或許會突發(fā)奇想,萌生出新的猜制謎路子。無論于詩于謎,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尤其是燈謎初學(xué)者,通過謎作解析引導(dǎo),可以更好地理解謎法和掌握燈謎別解扣合機理,得以啟思益智,從中享受更多的樂趣。 關(guān)于詩和謎,我在校編《青林寺謎歌》時曾撰文說“謎歌是謎語的前身”。我現(xiàn)在仍然持這樣的觀點。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入樂的詩稱歌,不入樂的詩稱謠。謎語不入樂,均以謠的形式出現(xiàn)。如果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即可得到“詩是謎語的前身”。為此,我要說詩謎同根,詩謎同源。這應(yīng)當(dāng)成為燈謎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共識。民間謎語至今還保留著歌謠體的形式,依然殘存著原始的孑遺。作為謎語分支之一的燈謎,其前身是詩當(dāng)是不爭的事實。只不過我們現(xiàn)在已很難從燈謎謎面本身去考訂、發(fā)現(xiàn)其原始胎記了。 這論說或許令人聽起來仿佛是天方夜譚,但追根溯源,其源流確是勿容置疑的。細細觀察,認(rèn)同引用詩詞名句作謎面為雅為佳的人比比皆是,這難道不是詩對燈謎影響的印證嗎? 吟詩賞謎兩相宜,一冊在手興味長。有感蔡芳君致力詩謎結(jié)合執(zhí)著而有成,在他通過本書將賞謎與品詩的樂趣奉獻給廣大讀者分享之際,欣然撰寫此文以為序。 ( 2009年10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