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愿,靈樞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內(nèi),并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wù)?、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shè)計施工。整個墓區(qū)平面形如大鐘,鐘的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現(xiàn)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鐘紐,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岸Α痹诠糯菣?quán)力的象征,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中山路是原來的迎柩大道,是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時走過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1926年動工,1929年完成
當人們沿著這條參天的林蔭大道來到廣場時,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墓道南端的三門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牌坊這類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博愛”二字正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