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在路上,邁進(jìn)院落,總能聞到或濃或淡的桂花香,絲絲甜甜沁人心脾。循香找去,才發(fā)現(xiàn)行走的道路旁、單位的院子里和學(xué)校的花園中都栽有桂花樹。微黃細(xì)小的花瓣都藏在綠綠的葉子下面,不是香味的吸引,你斷然不會(huì)注意到這樸實(shí)無華的桂花樹的,只有到了這每年的月到中秋之后,在不經(jīng)意的某天某時(shí),會(huì)有那么一股若有若無的芬芳向你撲面而來,自然而然地羈絆了你匆忙前行的腳步,禁不住湊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啊,真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一直喜歡桂花這種獨(dú)有的香氣,感嘆造物主竟這么神奇,在賦予它這么其貌不揚(yáng)的外表的同時(shí),卻給了它這么精髓的靈魂,以致歷代的文人墨客均對(duì)它推崇備至,以桂入題,歌詠桂花,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边@是唐代張九齡的詩句,贊頌了春蘭與秋桂芳潔的美質(zhì)。北宋柳永在描繪西湖盛景時(shí),也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名句:“重湖疊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SPAN> 宋代朱熹的《詠巖桂》一詩,惟妙惟肖地刻劃出了巖桂純潔的天姿與醉人的清香:“亭亭巖下桂,歲晚獨(dú)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diǎn)黃。天香生凈想,云影護(hù)仙妝。誰識(shí)王孫意,空吟招隱章?!?/SPAN> 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fā)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yáng)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 桂花發(fā)于秋。我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于是,“蟾宮折桂”,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dá)的代名詞。 桂花,是一種富有深厚文化的內(nèi)涵和鮮明民族特色的民族精魂,是象征著勝利、崇高、美好、貞潔的吉祥之花,也是一種集色、香、形、韻、藥于一體的“搖錢樹”。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巖桂,屬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dá) 桂花,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古代的桂林、咸寧、成都、蘇州、杭州等地就形成了濃郁的賞桂、食桂文化;從神話傳說到詩歌領(lǐng)域?qū)鸹ㄓ袛?shù)不清道不盡的贊美,可以說,桂花是植根中華民族文化精髓中的一種奇花!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但愿這寄托著中國人一切美好情感的吉祥樹、幸福花能讓在深秋淡淡寒意中的人們收拾一份好的心情! 至少,我是這樣深深感覺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