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SPAN lang=EN-US> 東郭子曰:“期而后可。” 莊子曰:“在螻蟻。”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稗稊?!?/SPAN>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SPAN lang=EN-US>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東郭子不應(yīng)。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zhì)。正、獲之問于監(jiān)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無有之宮,同合而論,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澹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diào)而閑乎!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不知其所止。吾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彷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譯文】東郭子問莊子說:“所謂道,在哪里呢?” 莊子說:“無所不在?!?SPAN lang=EN-US> 東郭子說:“希望指出具體所在才可以。” 莊子說:“在螻蛄螞蟻那里?!?SPAN lang=EN-US> 問說:“為何在這樣卑下處呀?” 回答說:“在稊稗那里。” 問說:“為什么更卑下呢?” 回答說:“在磚頭瓦片那里?!?SPAN lang=EN-US> 問說:“怎么更甚于前呢?” 回答說:“在屎尿中?!?SPAN lang=EN-US> 東郭子不再出聲。 莊子說:“先生所問的,本來就沒有接觸道的實質(zhì)。官長和奴婢問監(jiān)管市場的人祭祀儀式上豬腿的肥瘦,被告知‘愈是往下愈能清楚’。你不必要求證實道在哪個物上,所有的物都未逃離道路之外。最高之道是這樣,表達(dá)至道的語言也是這樣。周、遍、咸三者,名不同而實相同,它們所指之實是同一的。嘗試相互去游歷至道虛無之境,把你的言論合同于至道之言,就不會有所窮盡了!嘗試著相互順任自然無為,淡漠而清靜??!寂寞而清虛??!調(diào)和而安閑??!吾志虛空寂寥,本無所往故往而不知所至何處,去了又來不知止于哪里,我已在其間來來往往而不知哪里是終點。茫然乎我憑借著宏大,大知之人進(jìn)入此境也不知它的窮盡。創(chuàng)生萬物者與物沒有縫隙,而物之間是有縫隙的,就是所謂物之間的縫隙。由沒有縫隙之道轉(zhuǎn)成有形之縫隙,又由有形之縫隙復(fù)歸沒有縫隙之道。稱之為盈滿、空虛、衰敗、消殺,道使物發(fā)生盈虛變化而自身卻沒有盈虛分別;道使物發(fā)生衰殺之變而自身并不衰殺;道使物有本末之變而自身無本末;道使物有積散變化而自身無積散。” 【說明】莊子在本節(jié)把道路弄得玄而又玄了,但明白人還是能看懂。萬物都有各自的道路,其盈滿、空虛、衰敗、消殺都是萬物的道路,所以無論在哪里,都有“道”。而道路自身卻沒有任何變化,道路仍然就是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