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dāng)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dāng)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dāng)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zhí)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fēng)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于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于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shù)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二十多歲寫,寫完還是二十多歲,有趣。 是的,這個世界還是很有趣的。 何以“必、殺”?先是,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兵攻北京,兵部尚書于謙后來被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達兵薄都城,兵部尚書丁汝夔、提督軍務(wù)保定巡撫楊守謙被殺。這次崇禎己巳之變,保衛(wèi)京師的兵部尚書王洽和薊遼督師袁崇煥,又受到朱由檢的殺害! 他在《詠獨秀峰》詩中云:“玉筍瑤簪里,茲山獨出群。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云。”他又曾以榕樹自喻:“縱斧摧為薪,一任后人事。” 一失撫順、二失清河、三失開原、四失鐵嶺、五失沈陽、六失遼陽、七失廣寧、八失義州,還有薩爾滸大敗,上下沮喪,局勢危急。《明史》記載:自遼左軍興,明朝總兵陣亡者凡14員:撫順則張承胤,薩爾滸之戰(zhàn)則杜松、劉綎、王宣、趙夢麟,開原則馬林,沈陽則賀世賢、尤世功,渾河則童仲揆、陳策,遼陽則楊宗業(yè)、梁仲善,廣寧則劉渠、祁秉忠。還有因戰(zhàn)敗自裁的總兵李如柏(明初定制總兵官為21員)。 崇煥精神,程本直在《漩聲記》中,說了如下一段概括的話: 翻譯過來就是,隨口說說,安慰皇上的。 差點拿筆做筆記的許譽卿當(dāng)時就傻了。 他立刻小聲(怕旁邊人聽見)地對袁崇煥說: “上英明,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zé)功,奈何?” 這句話意思是,皇上固然不懂業(yè)務(wù),但是比較較真,現(xiàn)在忽悠他,到時候他按日期驗收工作,你怎么辦? 袁督師的反應(yīng),史書上用了四個字:憮然自失。 沒事,牛吹過了,就往回拉。 于是,當(dāng)崇禎第二次出場的時候,袁督師就開始提要求了。 首先是錢糧,要求戶部支持,武器裝備,要求工部支持 然后是人事,用兵、選將,吏部、兵部不得干涉,全力支持。 最后是言官,我在外打仗,言官唧唧喳喳難免,不要讓他們煩我。 以上要求全部得到了滿足,立即。 崇禎是個很認(rèn)真的人,他馬上召集六部尚書,開了現(xiàn)場辦公會,逐個落實,保證兌現(xiàn)。 會議就此結(jié)束,雙方各致問候,散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