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環(huán)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橐駝萬里輸官稻,沙磧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煩它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p>
——左宗棠《燕臺雜感八首》之三
置身於清代亂世,與曾國藩、胡林翼等同被稱為「中興名臣」的左宗棠,晚年有收復新疆的不世之功。他少有大志,為人豪爽,極富個性。他在居室裡曾書寫一聯(lián)以自勵:「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箒K常以「臥龍」自比,正如諸葛亮年輕時也曾自比管仲、樂毅一樣,左宗棠對自己的才幹極為自信,然而科舉之途卻十分不順,三次入京赴試都名落孫山。
林則徐讚賞左宗棠:
完成我未竟之志的就是你了
但左宗棠又是非常幸運的。他曾被當時朝廷的重臣陶澍、林則徐所欣賞,被他們視為「奇才」;後又先後被兩任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看重,聘為幕僚,言聽計從。與林則徐會面論及新疆事,左宗棠「援古證今,風發(fā)泉湧」,林則徐大為讚賞,手拍其肩說:「將來建奇功於天山南北,完成我未竟之志的,肯定是你了?!贯醽砉缢浴W笞谔耐砟暌舶旬斈陼娏謩t徐作為一生中最為榮幸之事。
《燕臺雜感八首》作於其22歲之年,那時左宗棠還是一介未出家門的書生,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此時已胸懷抱負,對國事具有真知灼見。譬如在《雜感》第一首中「國無苛政貧猶賴,民有饑心撫易難」,指出治國之要在於保民生、除苛政;在第四首中有「試思表餌終何意,五嶺關防未要疏」之句,提出要加強南疆防衛(wèi)。
我們這裡選取的第三首,則是左宗棠以經(jīng)略西域為主題,提出了很有見地的長久固邊之策。幾十年後,終於經(jīng)他自己之手實現(xiàn),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上少有的佳話。為此,後來曾任民國大總統(tǒng)的徐世昌在《晚晴簃詩匯詩話》中說:「『西域』一首,卒踐其言。方諸充國屯田之疏,武侯隆中之對,殆相伯仲?!刮鳚h名將趙充國是最早提出在西部邊疆屯田固邊的有識之士,並不顧反對,始終堅持不移。武侯諸葛亮的《隆中對》,被認為是「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奇策。把左宗棠的《西域》詩與趙充國的屯田之議、諸葛亮的隆中之對相提並論,這無疑是一個相當高也十分中肯的評價。
徐世昌高度評價左宗棠:
《西域》詩與《隆中對》不相伯仲
首聯(lián)「西域環(huán)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不計年」,意為年代久遠,這裡指的是漢武帝之後的西漢王朝。經(jīng)過文景之治休養(yǎng)生息,漢朝國力日漸充實,於是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反擊匈奴、開疆拓土的戰(zhàn)爭。頷聯(lián)「橐駝萬里輸官稻,沙磧千秋此石田」?!搁荫劇?,即駱駝,遠征西域,大軍供應靠駱駝迢迢萬里往來運輸,因為遍地沙漠無法就地供應糧草。頸聯(lián)「置省尚煩它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有清一朝,新疆長期實行的是軍政合一的軍府制度,「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以至疏於民政管理和發(fā)展經(jīng)濟,難以實現(xiàn)長治久安。因此龔自珍、魏源等早就提出應建立行省,以加強對西域的治理,對此左宗棠是贊成的。值得指出的是,左宗棠認為龔的學問博而不精,不如魏源「切實而有條理」,儘管如此,龔氏能提出西域建省的主張,其貢獻「固不磨矣」。其後,左宗棠平定新疆,又多次提出建省之議,直到1884年,新疆終於設省?!概d屯」,就是實行軍墾,從而為國家節(jié)省大量的籌糧和運輸費用。尾聯(lián)「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為將一方應從全國大局著眼,有憂患意識,因為內(nèi)地人民的生計也艱難啊!
左宗棠詩作不多,「本不以詩名」,但偶一為之,卻如「扶風豪士,氣韻沉雄」,「如龍城飛將,豪氣凌雲(yún)」,顯示出將軍詩人的魄力和情懷。(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