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
http://www./Index.html
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古城,明朝萬歷年間運河的改道和因轉(zhuǎn)銷滯留貨物帶來的商貿(mào)繁榮,造就了臺兒莊“天下第一莊”的輝煌。南北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江北水鄉(xiāng)的獨特風情。
1、運河的改道
由于黃河改道的影響,元明時代,京杭運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黃河行運。但黃河時常泛濫,導致漕運常常受阻,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黃泛對漕運的影響,工部尚書朱衡、總理河道潘季馴曾分別于隆慶元年(1567年)和萬歷十九年(1591年)開通南陽新河及李家口河。由于仍然采用借黃行運的辦法,因此未能根本解決問題。于是,便有了避黃開泇的議案。從隆慶三年(1569年)翁大立首倡,至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正式準奏,前后歷經(jīng)32年。
實施京杭運河改道的開泇濟運工程前后經(jīng)歷了三個工期。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舒應(yīng)龍開挖韓莊支渠,將滯留在韓莊的積水導入彭河。二十九年(1601年),劉東星主持開通京杭運河泇河河段,其時上起沛縣西柳莊,下至宿遷董家溝口,全長330里。當年漕船由泇行者十之三,僅為次航道。三十二年(1604年),李化龍主持重修泇河,上游從韓莊經(jīng)郗山通沛縣李家港,接南陽新河;下游從王市取直達紀家集南,由直河口入黃河。重修后的泇河全長260里,當年漕船由泇行者至十之八。至此,泇河成為京杭運河的主航道。三十九年(1611年)以后,北上漕船悉行泇河。
2、船閘的設(shè)立
臺兒莊運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明末泇河開通時即設(shè)有八座船閘,俗稱“閘河”,與通惠河有“南閘北壩”之說。
泇河開通的第一年(1601年),劉東星在德勝、萬年建草閘。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李化龍浚泇時,又在嶧縣境內(nèi)新建韓莊、張莊、丁廟、頓莊、侯遷、臺莊6座斗門式船閘,改建德勝、萬年兩草閘為斗門式船閘,以節(jié)宣水利。同時,在各閘的傍側(cè)又開挖了一道月河??滴跛氖迥辏?706年),新建六里石閘。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微山湖口新閘(與舊閘并稱湖口雙閘)。光緒間,德勝閘毀,遂于其西建新閘。
臺莊閘位于臺兒莊南運河上,它東距邳縣5里,是北上進京漕船由江蘇駛往山東時通過的第一道船閘,自建置以來先后于康熙十八(1679年)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乾隆九年(1744年)、道光二十年(1894年)四次重修。臺兒莊的設(shè)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為商貿(mào)交易的進行提供了機遇。
3、臺兒莊的興起
“臺莊”的名字,始見于唐、明兩代碑文和《明史》。唐代立于準提閣內(nèi)的碑文中稱“臺家莊”。明正德年間立于泰山廟中的碑文稱“臺家莊集”。
萬歷三十四年(1604年),基于泇河段運河防御、維護和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曹時聘奏請在臺兒莊段運河沿線置郵驛、設(shè)兵巡、增河官、立公署。萬歷皇帝接過奏折后欣然應(yīng)允,當即由戶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督糧道在萬家莊設(shè)驛,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在泇河段設(shè)廳、汛、閘各級管河機構(gòu),左軍都督府山東都指揮使司沂州兵備道在臺莊設(shè)巡檢司。至此,臺兒莊開始崛起成為嶧縣的經(jīng)濟中心、軍事中心和次政治中心。由于南方客商語速比當?shù)鼐用窨?,使“臺莊”的發(fā)音出現(xiàn)兒化。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運河道在臺兒莊東南黃林莊村前立河防碑一通,始載有“臺兒莊”之稱。
文獻資料顯示,每年經(jīng)過臺兒莊北上的漕船有七、八千之多,僅漕糧就達400萬石?!稁F縣志·募建臺兒莊城引》曰:“自泇河既導,而東南財糈跨江絕淮、鱗次仰沫者,凡四百石有奇,于是遂為國家要害云。”
有明一代,臺兒莊人口驟增,新立村莊多達196個。據(jù)測算,明萬歷年間,臺兒莊境內(nèi)約有居民1600戶,10300余人。明末,約有居民2100戶,8000余人。適時,臺、花二氏為臺兒莊最顯赫的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