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及高官]
別西卜 ── 地獄帝國最高君主、騎士團創(chuàng)設者 撒旦 ── 野黨首領(從地獄最高君主被換下來的) 艾利諾姆(Eurynome)── 死之君主、騎士團指揮官 摩洛克(Moloch)── ?之國君主、騎士團指揮官 布魯頓(Pluton)── 火之君主 雷奧那多(Leonard)── 安息日的首長、騎士 巴貝雷特(Balbeleet)── 同盟軍指導者 芺羅塞碧那 ── 女性大惡魔、惡靈們的女王
[大臣]
安杜馬利(Adramelech)── 大法官、騎士團指揮官 亞斯他錄(Astaroth)── 大主計 內(nèi)加爾(Nergal)── 秘密警察長官 巴力(Baal)── 地獄軍總司令官、騎士團指揮官 利未安森 ── 海軍大提督、騎士
[大使]
巴力毗珥 ── 法國大使 瑪門 ── 英國大使 比列 ── 土耳其大使 李門(Rimon)── 俄羅斯大使 達姆斯(Thamuz)── 西班牙大使等…
[司法]
羅弗寇(Lucifuge Rophocale)── 大判官 亞拉斯托(Alastor)── 死刑執(zhí)行人
[侍從部]
潘德雷(Verdelet)── 式部官 斯果爾(Succor-Benoth)── 宦官長 卡莫斯(Chamos)── 騎士 梅爾克(Melchom)── 支出會計官 尼斯洛克(Nisroc)── 房長 貝希摩斯(Behemoth)── 酒庫長 大袞(Dagon)── 面包管理長 穆林(Mullin)── 近侍頭
[游樂部]
阿斯莫德── 游樂場總監(jiān) 尼拜士(Nybbas)── 占卜師
地 獄 七 君 ※ ※
這里還有地獄七君的名冊,來源實不可考,他們以路西弗的臣子自居,在地獄中擁有極高的權力及地位,而他們的名號可能也多取自于圣經(jīng)中對于不善事物隱喻用的稱詞:地獄
巴貝雷特 Balberith 度瑪 Douma 沙利葉 Suriel 默菲斯托菲里斯 Mephostophilis 羅弗寇 Lucifuge Rophocale 茵蔯 Melilim 拉哈伯 Rahab
-+ 沙利葉 -+ (Suriel)
據(jù)以《以諾書》的講法,沙利葉的任務是保護人的魂不受罪的玷污,同是也是掌管月亮的天使,古時候人們認為月亮是儲存著死人靈魂的地方。沙利葉可能是傳授摩西知識的天使,也可能如拉斐爾般操治愈術。
由于沙利葉是"月之天使",而月亮在古代總和一些不好的事(如魔法、死)連在一起,所以沙利葉也被傳為墮天使之一。出列在地獄統(tǒng)治者"地獄七君"之一,傳為因將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獲罪于太陽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了),在被放逐前瀟灑地離開了天界。但“死海文書”之“光之子與闇之子之戰(zhàn)”中,沙利葉卻又在光之子的戰(zhàn)斗序列之中。只能說沙利葉是雙重身份的天使。但沙利葉因為職務的關系,傳具有所謂"邪眼(Evil-Eye)"的能力,被邪眼瞪到的生物行動將會被封死。古歐洲和中東地方都視種能力為恐怖的象征,沙利葉自然被視為惡魔。
-+ 默菲斯托菲里斯 -+ (Mephostophilis)
" 恨惡光者"。中世紀魔法師之神,與德國博士浮士德訂約的魔神。在歌德的著作“TragicalHistoryOfDoctorFaustus” (1589)及十九世紀的歌劇作品“浮士德”(Faust;1832)中有提到默菲斯托菲里斯作為惡魔的魔術師之間契約者,引誘人類墮落的惡魔,自稱為地獄之王路西弗效忠。貌似直立的獅鷲獸,又有幾分似龍形,全身都覆滿了黑毛,又有一雙大大的翅膀。當他化身到人間時是以山羊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不過頭上只有一支角,背上還有兩片蝙蝠般的小翼。當魔術師將自己的靈魂賣給了惡魔,即可以達成自己的愿望。故事中浮士德為了獲得自己心愛女性的愛和她永恒的青春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后來浮士德卻被背叛了她。最后浮士德被默菲斯托菲里斯丟入地獄,而浮士德心愛的女人則被天使接升上天。
這位能夠在天空飛舞的魔神,對于天文,占星及氣象學的知識相當豐富,又善操火炎和幻覺的法術,除了會利用法術造成人類五覺的幻覺外,對于改變大自然的氣象才很拿手。坐騎為一雙頭龍的馬車,到處誘發(fā)人類的淫欲。
-+ 羅弗寇 -+ (LucifugeRophocale)
地獄的宰相,支配人間所有財富。避光者的意味。有著巴力、阿加雷斯等的部下,為地獄之首相而統(tǒng)率的惡魔。無毛的頭上長著三只折曲的角,有著很大的眼睛以及山羊的下半身與長尾。有著與契約相關的權限,以將靈魂于20到50年后獻出作為條件,可以實現(xiàn)愿望。當然較短的話可實現(xiàn)的愿望也較大。又,也兼任藏相,由路西弗任命管理這世界之物質界的全世界財寶與富。
-+ 茵陳 -+ (Melilim)
“啟示錄八章十一節(jié)”中‘使土地和海水變苦’的天使:‘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泉源上。這星名叫茵陳,眾水的三分之一變?yōu)橐痍悾灰蛩兛?,就死了許多人?!?BR> 在《啟示錄研究》中,作者解釋道:‘茵陳是一種味苦的植物,其汁有毒,這第三號名叫茵陳的大星,如同第一顆一般是從天而降,“約伯記三十八章七節(jié)”稱為天使為星,這名叫"茵陳"的天使,是一個苦毒的天使。耶穌在“路加福音”十章十八節(jié)講到撒旦從天墮落,“啟示錄”十二章七至九節(jié)指出,米迦勒將撒旦從天上摔下來,我們可以相信,這顆第三號茵陳星就是從天上墮落的撒旦?!缶捅皇鰹閴櫬涮焓沟钠渲幸晃弧J雇奖A_稱其為‘空中大軍的君王’,一位施苦毒的天使,釋經(jīng)中解說這位惡魔掌司了人們墮落腐敗的根性,能夠毀壞一個人的慈愛心,信仰心,人們?nèi)绻黄湔T惑,只會墜入無垠的頹廢。
-+ 拉哈伯 -+ (Rahab)
或作喇合;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來文"Rahab"意即廣大,驕傲的意思?!耙再悂啎庇刑峒捌涿霸娖敝屑从米鳌<啊拇~。另有三則傳說與拉哈伯有關,一是猶太民間認為說神創(chuàng)造天地時,命拉哈伯將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開,他拒不從命,而被斬為兩截,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因此被強行分開,拉哈伯自然因抗拒神被打入地獄成為死亡天使;見“約伯記二十六節(jié)10-13章”:‘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天的柱子因他的斥責震動驚奇。他以能力攪動(或作:平靜)大海;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藉他的靈使天有妝飾;他的手刺殺快蛇(即撒旦)?!?BR> 后世有一說法,當撒旦和他的隨從們被上帝驅逐的時候,就是將撒旦的住所"行星-拉哈伯,一個介于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一個行星"毀滅,部份散落至火星上而定居,在天文歷中可能是有記錄到這次的天文奇景并在火星隕坑中找到記錄,而在古時被說成神話,和明星"路西弗"的說法或許有重疊,不過唯一有提到明星路西弗的只有以賽亞書,而拉哈伯的神話卻一直從約伯記流傳到以西結書等中。
當天使拉結爾之書失落時,為免人與惡魔為爭奪此書陷入大戰(zhàn),神命拉哈伯找回此書,于是他從紅海海底找回呈繳,因此功得以復權。好景不常,拉哈伯支持的埃及法老興兵追趕逃走的以色列人,神命拉哈伯分開紅海讓以色列人渡過,拉哈伯再度拒不從命,于是又被神給打回了地獄。
約書亞記二章一節(jié)記錄到在耶利哥有一名自稱和耶和華平起平坐妓女喇合(希伯來字Rahab是女人的名字),該城尊其為領導,當約書亞攻入城時保留了喇合的家族;由于耶利哥是耶路撒冷偏遠的一個城市,都是被放逐的犯人等,被當時人謔為地獄,而突顯了喇合的地位。
拉哈伯是司"驕傲"的天使。地獄七君之一,被稱呼為"猛獰的勇士";古時多數(shù)神話都有主神斬大蛇的故事,如巴比倫神話主神馬迪克斬地母神泰亞瑪特,迦南神話巴力斬羅騰(Lotan),甚至是日本神話須佐之男斬八岐大蛇,在神話中,蛇的陰性代表了文明的潛伏和未開,斬大蛇則是一種文明開化的象征,先知以賽亞(據(jù)說)為了重整猶太人民對上帝的向心力,而傳出了類似一般神話的情節(jié)來顯示耶和華的萬能,而這位代罪羔羊就是拉哈伯,所以除了墮落天使的形象外,部份神話是將其描述成龍神的形態(tài)。
Satan 大部份提到撒旦的時候都是指地獄的君主路西華,他也是表示墮天使首領的一般名詞。因此,其他居于領導地位的貝利亞、貝魯瑟丘特等等也可稱為撒旦。意為“敵對者”。
Devil
語源來自希臘語的“中傷者”、“敵人”。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撒旦。
Demon
希臘語的demon是“靈魂”的意思。但是中古世紀的基督教教會,為了排除異教的神只或靈魂,而將他轉變?yōu)榈鬲z的惡魔。demon也用來指服從路西華引起天界戰(zhàn)爭的下級天使。
大魔王撒旦
撒旦(Satan)
其實是一個代稱,意思是“敵對者”,在《失樂園》中,大天使拉斐爾對亞當說:“撒旦是他現(xiàn)在的名字,他當年在天上的名號已失迭?!比龅┦堑鬲z中最大的魔王,有七名墮天使可以被稱為撒旦。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Lucifer了,其余也被稱為撒旦的魔王列于下:
Abadon
《啟示錄》記載,在第五位天使吹響號角時會出現(xiàn)的“破壞者”,號角一響,天上一顆星就會降臨地上,打開通往冒著蔽天黑煙的無底深坑的洞口大門,然后以 Abadon為首的蝗蟲魔軍要出來,讓人類受五個月的折磨。Abadon是希伯來字abad─他會殺人-產(chǎn)生的,希臘文譯為Apollyon,就是“破壞者”。
Samael
基督教圣經(jīng)沒記載,是在外典《希臘語Balk啟示錄》登場的墮天使。其名有“有毒的光輝使者”的含意,蓋sam即希伯來文之“毒”之謂也。在該書中,指稱所謂的知識樹其實只是Samael種的葡萄樹,神詛咒這顆樹,禁止人類去吃,ADAM 吃了發(fā)酵的葡萄,等于是喝了酒,因而被神放逐。Samael原具熾天使位格,為負12枚翼之蛇形天使(也有人說熾天使的形象便是蛇),在人間又以“死之天使”聞名,“Samael持著尖端涂以膽汁的槍,立于夜嗥的狗的前頭,邊走邊散布死亡?!?BR> Berial
“無價值”、“無益處”等意,奇怪的名字。以身為第一位誕生的天使而自負,自稱原名Satanail,是所有墮天使中最危險、兇惡的一名。他在墮天后最成功的一次反撲行動是唆使猶大王國再次悖逆神,轉而膜拜其邪術,以致見棄于神、被巴比倫滅亡。
原為力天使,如此高潔的素質,使其即使淪落地獄仍擁有優(yōu)雅高貴的氣質,但據(jù)《失樂園》描述,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介懦夫。情愿在地獄茍且偷生,冀望神把他們的罪行忘記之后可以翻身。
但在《死海文書》之《光之子與暗之子之戰(zhàn)》中,則指稱Berial為天之副君主,暗軍團的統(tǒng)率、叛天的首謀首惡。
Beelzebul
又名Baal-Zebul、Baal-Zebub,“豪宅之主”、“蒼蠅王”。
在希臘神話中也有這名魔王的痕跡,因為萬神之父,Zeus又名“避諱蒼蠅者”。事實上,Baal-Zebul在巴勒斯坦的名氣僅次于Lucifer,即使在耶穌為人治病時都有人質疑他是否靠著鬼王Beelzebul趕鬼?!妒穲@》將其描繪成深思熟慮、外貌威嚴的賢者,在墮天者中僅次于Lucifer。
Azazel:如前述
Mastema
希伯來文的“惡意”、亞蘭語的“譴責者”。在《以諾書》中有許多這名墮天使的故事。基本上和Azazel同是看守天使的指揮者。
Satanael或Satanail
是于10世紀前半于馬其頓(今保加利亞、南斯拉夫一帶)興起的Bogomil派所引入的惡魔名號?!兑灾Z書》也提過這個名字,不過是說他是看守天使的一員。在Bogomil派眼中的神靈觀,是說Satanael和基督(Christ)是神的雙生兄弟,Satanael成為天使中最崇高的天使,坐于神的右席。因為想更進一步取得和神平等的地位而和追隨他的1/3天使一齊被逐出天界。既當不成天界的神,就想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的天地來當這個新天地的神。于是創(chuàng)造了物質的世界、亞當和夏娃等等。神允許他支配這個天地。這個思想和Gnosticism極其類似,總之就是要徹底棄絕一切物質的享受,以否定惡魔的創(chuàng)世功跡,并尋求回歸至高神前。Gnosticism認為至高神在人體內(nèi)封印了至高神的元靈之光,若要打敗創(chuàng)世神(惡魔、Satanael),就必須找出這個光。Satanael當然具有熾天使的位格,因此六翼也是順理成章。
除了在Satan那一節(jié)已介紹的外,那些具代表性的魔物們介紹如下:
Mammon
于新舊約時代之間于猶太人間興起的惡魔名號,又名Amaimon,是古敘利亞語“財富”之意。是財富的邪神,誘使人為財富互相殺戮。在《失樂園》中,被打入地獄的眾天使們便在Mammon的指揮下發(fā)掘無數(shù)的珍寶以建造自己的圣殿。
Ashmodeus
這個魔神可能是從波斯傳過來的,原本是景教魔神Ahriman的六大手下之一,Aeshma-deva,乃情欲之魔神。演化進基督教,是在外典《托比特書》(Tobit,猶太被巴比倫滅了之后,被虜至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之一)中登場的。他獨占中意的人類女子,殺掉所有與那女子成親的男子。最后被大天使拉斐爾施計逼出原形,逃往埃及后被大天使加百列擒住。
Leviathan
在舊約《約伯記》中,神在旋風中向約伯展現(xiàn)的巨鱷,源自于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吸取的拜蛇文化。古人見蛇脫皮而去,誤以為蛇是不死的生靈,故各地均有蛇崇拜的習俗,其變形便如鱷、龍神的崇拜?!都s伯記》除記載了巨鱷Leviathan外,還有巨獸Beheemoth,成為今日巨獸的代名詞。
Belphegor
原為亞述的魔神之一,厭惡女性。被基督教文化吸收之后,原本的形象已蕩然無存,不知怎地成了怠惰的象徵。
墮天使的地獄七魔王
除了隨Lucifer墮天的天使團外,地獄還有七名統(tǒng)治者,統(tǒng)稱地獄七魔王(或七魔神):
Balbeleet:原為智天使,墮天后成為地獄祭司長,與人訂賣魂契約的魔王代表。
Douma:死之沈默天使。埃及守護者。
Sariel:昔為大天使,因將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獲罪于太陽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了),在被放逐前瀟灑地離開了天界。
Mephistpheles:恨惡“光”者。中世紀魔法師之神,與浮士德訂約的魔神。
Rophocale:地獄的宰相,支配人間所有財富。
Melilim:使徒保羅稱其為“空中大軍的君王”,《啟示錄》中“使土地和海水變苦”的天使。
Rahab: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以賽亞書》有提及其名。另有三則傳說與Rahab有關,一是神創(chuàng)造天地時,命Rahab將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開,他拒不從命,而被斬為兩截,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因此被強行分開,Rahab自然因抗拒神被打入地獄。后來,天使拉結爾之書失落時,為免人與惡魔為爭奪此書陷入大戰(zhàn),神命Rahab找回此書,于是他從紅海海底找回呈繳,因此功得以復權。好景不常,Rahab支持的埃及法老興兵追趕逃走的以色列人,神命 Rahab分開紅海讓以色列人渡過,Rahab再度拒不從命,于是又被神給打回了地獄。
路西華(Lucifer)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帶來光明者”。在拉丁文中有“拂曉的明星(金星)”之意。
《以賽亞書》第十四章寫到: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為何從天上墜落,你這攻陷列國的,為何被砍倒在地。你心里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的眾星之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BR> 路西華在身為六翼熾天使長的時候名為“路西斐爾(Lucifel)”。
在基督教傳承中,路西斐爾曾被允許陪侍于神的右側,是深受信賴的天使。他光輝耀眼,擁有凌駕周圍天使的美與勇氣,還擁有六對羽翼。
路西斐爾成為墮天使的理由有幾個說法。
第一、他的心被邪惡蒙蔽,想取代神,自己坐上王位。
第二、路西斐爾看到地上的人類受苦,神卻不加以拯救,因而成為憤怒的墮天使。墮落后的路西斐爾改稱為路西華,據(jù)說他墮落的場所是和耶路撒冷相對的南半球。
(雅雅曾在一個美國人所著的《圣經(jīng)釋義》中看到另一種說法:路西華之所以成為墮天使,不是他企圖比神更強,而是神害怕他比自己更強;因此將他打下地獄,以絕后患!……雖然這樣的說法是對神的品質的挑戰(zhàn),但是雅雅還是覺得這種理由最可信。)
接下來談談路西華的性格。他的性格可以用三種動物來比喻,就是豹、獅與狼。豹的意義是“神與人類的敵人”,獅子是“墓地的守衛(wèi)”,狼是夜行性動物,有把人送到冥界的形象。除此之外,這三種動物的頭一個字母(Leopard、Lion、Lupus)都和Lucifer相同。
據(jù)說大天使米凱爾和墮天使路西華還被賦予神的兩種性格。米凱爾是“神表面的容貌、正義、公正、慈悲”;路西華則是“神內(nèi)在的容貌”。
路西華與蛇的因緣可以說是從伊甸園的亞當夏娃就開始了。由于他可以自由變身,便變身為蛇,誘惑夏娃吃下智慧樹的果實,之后亞當也吃了。這就是人類的原罪。他常和蛇的形象結合,也會以古蛇(龍)的形態(tài)出現(xiàn)。
但丁《神曲》中可以看到路西華在地獄底部啃食被冰凍的罪人。在米爾頓的《失樂園》中雖失去天使的光輝,但仍保有身為君主的威嚴。
在那玉座上,君臨黑暗的那位支配者,就是曾被譽為至高無上的王者——“光之明星”——現(xiàn)在被稱為路西華……
路西華之謎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路西華=撒旦,但對所有相關資料分析后,還發(fā)現(xiàn)在研究圣經(jīng)的人士之中,有三點爭議:
首先,Lucifer一詞不見于圣經(jīng),Lucifer語自拉?。ㄒ鉃長ightbearer,希臘文的PHOSPHORUS,or EOSPHOROS)直指the morning star(相當于現(xiàn)實世界中黎明時的金星,用來指金星的名稱又有Hesperus,Cesperugo,Vesper,Noctifer,or Nocturnus,見William Smith的SMALLER CLASSICAL)自然亦可擬人化于他意上。所以它與希伯萊系統(tǒng)的傳說無關(eg圣經(jīng)中的撒旦,satan是翻自希伯萊文的英文)。
他原是非基督教系中的黎明(即光明)之神。
中世紀有一首詩中題到:
……Lucifer,how fallest thee from the heaven……(路西華,你如此由蒼穹而降)。
看了這個我自然想到《以賽亞書》中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為何從天上墜落?”,又想到《最終圣戰(zhàn)》中雅典娜的臺詞“黎明之子路西華,你居然從天而降……”
也有人認為這里提到的fall是“下凡”不是“墮落”,heaven也不是指天堂而是天空??砂堰@段想做是黎明曙光的擬人化……
三,翻譯出版1611年King James版圣經(jīng)的50 多位學者還是“借”用該詞來代替Canaanite(巴勒斯坦一帶)神話中的“Helal”son of“Shahar”(“Dawn”)于剛才提到的《以賽亞書》十四章:
Isaiah 14:12 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O Lucifer,son of the morning!how art thou cut down to the ground,which didst weaken the nations!
有人說實際上這段是拿來罵politically(巴比倫之王),至于是否又可推而廣之于一般的“邪惡”,“邪惡之”……就看“權威”們對圣經(jīng)的“郢書燕說”了。
這用法是如此的普遍,以至當Milton(米爾頓)寫《失樂園》時,很自然地用了Lucifer?!妒穲@》中有一大部的情節(jié)乃Milton(米爾頓)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視為圣經(jīng)的“解譯本”,詳讀兩者便能清處地查覺。當今通俗的“惡魔學”乃是將兩者混淆的產(chǎn)物,這倒無可厚非,只是實在無以做為論點的依據(jù)。有時我們必須分清楚:何者取自圣、何者取自基督教前(異教)文化,何者又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時,基督教經(jīng)歷了一次與希臘神話的混同,但丁的《神曲》中可以很明顯地見到。此混同僅及于俗世層面。不過討論圣經(jīng)或相關知識時,這些因素并不是非常重要
序言-1-
惡魔/demon/daemon 英語中的demon語意相當廣泛。如薩滿宗教(譯注1)中為人帶來疾病等災厄的「邪惡精靈」「惡靈」、神祇或人類之敵、誘惑人類的存在,皆可以demon稱之。此字可謂是對惡魔的總稱。 現(xiàn)在,於惡言相向篾稱對方時、或指稱使用香辛料之辛辣料理(譯注2)、惡人、有吸引力者、轉包者時,亦頻繁使用此字,將其視為一個普通名詞。惡魔原本乃是「惡」的擬人化字彙。由於神話中作為惡魔登場的角色乃是帶來惡的存在,故問題重點在於他所帶來的是何種「惡」;是「誰」所造成的反不重要。擁有人格特性的惡魔受人重視乃是惡魔被擬人化後才有之事。 在文明擴展遍及全球,體認到世界為一共同體的現(xiàn)代社會中,前述此種在意「狀態(tài)」而不在意擬人形象看法,似乎有再興跡象。於現(xiàn)在社會中,「惡魔」非僅止於擬人化的形象;而是廣泛指稱許多現(xiàn)象或狀態(tài)。甚至也有意指於職業(yè)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涵義(譯注3)。這種情況,若由惡魔一字本非指人性化存在,而是指「惡」此一狀態(tài)此事來看,前述情形並非難以理解。 當然,「demon」本來並非用以稱呼上述的諸多事物。而是在指稱demon一字誕生以前即有的「可怕存在」。 或許,於主項目中列載的諸多惡魔,皆可謂為demon之朋黨。無論宗教哲學如何變遷,對我們而言,惡魔乃是自遠古時代起便不斷侵害我們的「可怕存在」,此外無他。
*譯注1:Shamanism,或名「黃教」,乃指以通靈人(薩滿)為媒介與靈交通為信仰重心之宗教樣 式,見於極北寒帶、西伯利亞、中亞、北美原住民處。 ?。g注2:如法式料理中有名為「魔鬼雞肉」(Pollo alla Diavola)之辛辣料理,歐洲常將使用辣椒或胡椒之料理稱為「魔鬼風味」(alla Diavola)。更直接的是用Diablo來表示嗆辣的菜系,如Meatball Diablo等。 ?。g注3:例如a demon bowler乃指「快速投球手」。
惡靈/badman/evil spirit
神話發(fā)生前,亦即尚於萬物有靈論(譯注4)、圖騰崇拜(譯注5)的精靈信仰時代時,由於疾病、災害、死亡、謊言、悲傷諸事象的成因皆盡不明,所以人們將這些認定為乃某種存在帶來的可怕事物。在國家,或身為國家原形的政治性集團尚未成立,對異民族之接觸亦極少,尚未有「敵人」存在的時代,前面那些災害便成了「惡」的概念。於是自然而然地將近日被蚊蟲傳染而得的疫病,認為是沼地的「邪惡空氣」所造成,並進一步將其視為是「邪惡精靈」所導致。 這種思考模式,在將本身神話範圍外的神祇敵人二度含攝入神話中的基督宗教出現(xiàn)後,也再度現(xiàn)身於宗教場域中。
*譯注4:animism,英人類學家所提理論。認為原始人於形成宗教前先發(fā)生「萬物有靈「觀念。認為一切具有生長或活動現(xiàn)象之物,如動植物、日月、河流皆具有「靈」(anima)。 ?。g注5:totemism,宗教最早形式之一,以圖騰觀念為標誌。許多氏族社會之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別源出於各種特定物類(動植物或其他物種),會對該物種加以愛護或作為標誌、或對其進行宗教儀式。
邪神/the evil/evil goods/evil one
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改由被帶來的惡,轉而聚焦至帶來惡的存在之故。遭擬人化的「惡」,漸次以「人類敵人」的形象清楚呈現(xiàn)。這種演變於宗教裡具有讓對象清楚呈現(xiàn),好令信徒容易信仰的目的存在。 然而,在初期的多神教神話中,此類擬人化的惡魔幾乎無從得見。因為全盤接受自然的原始人類知道:帶來災害的颱風同時也是貴重水資源的來源;若無造成乾旱的太陽生命也無法存續(xù);一個生命的死亡乃是其他生命的糧食。 那麼,人類的敵人究竟為何?其實乃是異民族的神。 農(nóng)業(yè)興起,在為了治水或建設而生的中央集權政府成形後,人們變得會以「國家」的角度衡量事物。共同體存於國家內(nèi)部;國家之外則成了未知的世界。而當成為共同體的國家與相鄰的他國接觸時往往發(fā)生爭鬥。而人們的「敵人」便由此而生。 一場戰(zhàn)爭結束後,隨著一派神明的的勝利,借用該神祇之力遂行支配的權力者將造成自己錯誤的責任或令人們痛苦的「惡」,轉化為敗北民族的神。或將勝利的歷史紀錄為自家神祇對「惡」的勝利。此時,惡魔身為帶來「惡」的「神祇與人類之敵」的形象便清楚呈現(xiàn)。
序言-2-
魔鬼/devil
基督宗教中對人類行惡的靈體,亦即被定義為惡靈的名稱。魔鬼此一用語雖是基督宗教之概念,但於基督宗教根深蒂固的西歐,固定作為用以指稱一切神之敵人的辭彙。 這是因為,基督宗教在成為世界性的一神教前,與多神教一樣同為「民族信仰」。換言之,魔鬼本身乃是亦包含了邪神的概念。 邪神中最重要的乃異民族的豐穰神。豐穰神為司掌生命恩惠之神格,與食物和生殖相關。因對某神祇而言,異民族的豐穰乃增強對方國勢兵力之大敵。故而愈發(fā)敵視其之存在。將富饒敵人的神明進行負面轉化,作為慾望的象徵。 在確立社會體制的過程中,本與暴飲、暴食、姦淫等「貪婪事物」有所關連的豐穰神,便被由賜惠之神變形為反社會的惡魔。之後再經(jīng)由基度宗教令其成長為確固概念。
魔王/Satan/The Devil/Lucifer/Archenemy
魔界之王。於指稱神祇與人類之敵的devil前方加上「The」,藉以意指統(tǒng)領惡靈的王。名為撒旦(Satan、魔王)、路西法(譯注6)(Lucifer、墮落天使)、別西卜(Beelzebub)、大敵(Archenemy)的諸般存在,皆可以「The Devil」稱之。 在基督宗教中「惡」乃是抵擋神的福音,妨害神的理想。魔鬼誘惑身為神子的人類並帶來災厄。這群人類的敵人應當有一首領。而神為何不由身為人類之敵的魔鬼手中護佑我們?此乃因有統(tǒng)率諸多惡魔,與神為敵的魔王存在之故。(譯注7) 魔王的出現(xiàn)也意味著:惡魔並非處於神所造的社會之外部的「可怕存在」,而是變成了已被收編入神話體系內(nèi)的「社會敵人」。 與人類為敵而形象漸次明晰的惡魔,終於變?yōu)橐嗯c身為崇高存在的神明為敵者。這情況意味著,在文明進展中,對立由共同體與共同體之間移轉至了共同體內(nèi)部。
*譯注6:Lucifer一字於中文中音譯亦頗多,有路西弗、路濟弗爾(簡明大英百科全書)、魯西弗(桂冠所版之失樂園)等譯。此處權採《大美百科全書》之譯名。蓋Lucifer一字本為拉丁文。希伯來文聖經(jīng)於以賽亞書14章12節(jié)中將巴比倫王稱為「發(fā)光者」,通俗拉丁文本聖經(jīng)以Lucifer對譯之。 Lucifer之拉丁字義小寫時有「含光」、「射光者」、「照耀者」之意;而大寫則為「金星」、「魔鬼首領」之意。英王詹姆士欽定本英文聖經(jīng)中保留此字(此版聖經(jīng)12節(jié)前半原文為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 O Lucifer, son of the morning!)。中文和合本聖經(jīng)中譯為「明亮之星」。人們認為此乃撒但墮落前之名。 ?。g注7:對於神與惡魔之關係,基督宗教中論述頗多,時亦有所歧異,有興趣者可參照神學著作。
魔羅/Mara
在亞洲,特別是印度及中國被視為人類敵人的存在。嚴格來說雖不相同,但於亞洲地區(qū)魔羅乃相當於魔鬼的存在。 原先居於印度之原住民的神祇,與西歐及中東的情況相同,被自北方移入的雅利安人(Aryan)視作惡魔。 不可不提的,歐洲以及深受歐洲[影響的南北美洲、中東、印度,以及受印度影響之中國與日本,全都不免受到此民族之神話的影響。 換言之,或許可說塞爾特(Celt)的弗摩爾族 (Formor)(譯注8)、希臘的泰坦神族(Titan)、北歐的尤彌兒 (Ymir)(譯注9)、印度的魔羅(Mara)與羅剎(Raksasa)、中國日本的鬼與惡魔,全部皆屬魔鬼的同伴。
*譯注8:此為塞爾特神話中,自古棲於愛爾蘭島之巨人族,與外來眾神數(shù)度搏鬥,性格邪惡。 ?。g注9:北歐神話中霜巨人之祖。
惡魔名錄-1-
Dis、Dite、Luccifero/地獄王
種類:地獄之王 出處:神曲 於《神曲》中出現(xiàn),碩大無朋的惡魔之王。又名「狄斯」(Dis)或「地帝」(Dite),亦稱「路西勿羅」(Luccifero)。乃相當於基督宗教中大逆不道的墮落天使撒旦,《神曲》中將其等視同於別西卜(Beelzebub)。(→撒旦Satan<中世紀歐洲>、別西卜Beelzebub<希伯來>)。 地獄王位在地獄最下層,第9圈第4溝的「猶大環(huán)」(Giudewcca)中,自胸以下呈立姿封於冰中。過去曾為偉大天使的地獄王,因反抗神而被逐出天國,在地上到地心間撞出大洞,並維持墮落時之姿勢冰封地獄深處。懲罰人類亡魂的地獄便是依地獄王墮落時所生之洞而造。 地獄王有三個面孔,右面白而帶黃、左面黝黑、中央的臉火紅。三張口中各別咬住出賣耶穌基督的猶大、刺殺凱撒的柏呂篤(Bruto)與卡西何(Cassio),以牙齒給予懲罰。每張面孔以下生了一對如蝙蝠般的大翅膀;似乎是他以往曾為六翼熾天使(Seraphim) 的殘証。
Titan/泰坦神族
種類:上古神祇 出處:希臘 泰坦神族指的是希臘神話中烏拉諾斯(Uranos)跟蓋亞(Gaia、Ge)的所生的小孩,以及第三代的部分子孫。他們是宙斯(Zeus)成為眾神之王前,支配整個世界的古老神祇。 主神為克洛諾斯(Kronos、Cronos),另有俄刻阿諾斯(Okeanos、Oceanus)、伊阿佩托斯(Iapetos、Iapetus)、許佩里翁(Hyperion)等男神,以及瑞亞(Rhe(i)a)、忒修斯(Tethys)、忒彌斯(Themis)等女神。 此外,在上述男神女神的後代中,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和厄庇米修斯(Epimetheus)、阿特拉斯(Atlas)等神祇也都算是泰坦神族。 相反的,即使同樣是烏拉諾斯與蓋亞的小孩,像庫克洛佩斯(Kyklops、Cyclopes、Cyclops)或赫克頓蓋爾(Hekatoncheir、Hecatoncheir)般的巨人,卻不屬於泰坦神族。當然,以宙斯為首的新世代諸神,也都不是泰坦神。泰坦神族在與宙斯等新神的戰(zhàn)鬥中敗北,被丟入了塔耳塔羅斯(Tartaros、Tartarus)的黑暗中。不過,其中如普羅米修斯等站在宙斯這一方的神,或是像俄刻阿諾斯這樣保持中立的神,在宙斯成為世界之王後,仍然可以與諸神平起平坐。 泰坦神族雖然不是惡魔,不過也算是諸神的敵對者,因此把他們收錄於本書中。
Mara/魔羅
種類:惡魔 出處:印度(佛教) 這是佛教中妨害悉達多 (Gautama Siddhartha)修行的惡魔。他們象徵著妨礙人性開誤的煩惱,也就是對性的慾望,現(xiàn)在在日本這個字也常拿來當作男性生殖器的別稱。 如果人類全部都開悟,不再有煩惱的話,這些魔羅也都會全部消滅,因此他們不斷地妨礙悉達多的修行。有次是將三個擅長各種讓人獲得快樂的技巧的女人送到他身邊。有次則是發(fā)動各種恐怖邪魔的軍團。這些惡魔張牙舞爪,發(fā)出可怕的吼叫。但是無視這些妨礙,悉達多仍舊不動聲色繼續(xù)修行。最後他終於開悟成為佛陀。於是魔羅們使出了最後手段,他們建議佛陀,不要去浪費時間去普渡眾生,還是自己努力地修行,才能達到了悟的最高境界─涅槃。 佛陀本來就對一直執(zhí)迷不悟的人類感到絕望,因此對於是否要接受這個建議感到迷惑。但是眾神懇求佛陀為世人說法,將悟的境地推廣給全部的人知道,因此最後佛陀擺脫了魔羅的誘惑,決心在現(xiàn)世說法了。
Mephistopheles/梅菲斯特
種類:惡魔 出處:浮士德 這是德國詩人、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著作《浮士德》中登場的惡魔。一般認為中古世紀德國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出現(xiàn)的梅佛斯特(Mephostophiles)應該就是這個梅菲斯特的原型。 梅菲斯特雖然是個惡魔,但在歌德將他設定為代表「為成就大惡而行善的力量」,他剛登場的時候,並不是個恐怖的惡魔,而是一個身軀瘦弱,微微駝背,鷹勾鼻的男子,臉上浮著嘲笑似的笑容。不過他畢竟是個惡魔,能夠變身成種種樣子,變成尨犬跟在浮士德身旁散步,或者變成旅行的學生待在浮士德的書齋中。而在要與浮士德簽訂契約時,則是變身成西班牙的貴族。 與浮士德訂契約的場面相信是以《舊約聖經(jīng)》中的〈約伯記〉為參考。契約的期限是到浮士德唸出「啊??!你真是美好無匹!請你駐留!」為止。在那之前恢復年輕的浮士德經(jīng)歷了種種的事件?! ∽钺岣∈康滤M男聡两ㄔO完成時說出了那句話,惡魔終於獲得了勝利。 正當梅菲斯特要將浮士德的靈魂帶往地獄時,天使們拋落的玫瑰花瓣變成了烈火燒死了惡魔,而浮士德的靈魂獲救,被帶往天國去了。
惡魔名錄-2-
Baphomet/巴弗滅
種類:惡魔 出處:基督宗教 今日最為人所熟知的山羊頭的惡魔。他的名字的來源據(jù)說是由基督宗教的敵人穆罕默德(Mohammed,又作Mahomet)而來。 14世紀初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s Ⅳ)指稱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s)是異端,行同性戀,以及崇拜偶像。巴弗滅就是當時所謂的騎士團崇拜的偶像。但是在教會審判下,231個騎士中知道巴弗滅的名字的人僅僅只有12人,而且這 12人的自白書中所描述的巴弗滅形象也毫不一致,或說頭有1~3個,腳有2~4根,偶像有說是金屬做的木頭做的,也有人說上面貼著金箔,甚至有人說他們拜的只是張圖畫。很明顯的這些都是在拷問下逼出來,胡亂回答的自白。 到了19世紀,法國的魔法師艾利佛斯?李維(Eliphas Levi)所畫的「曼德斯的巴弗滅」(The Baphomet of Mendes)造成轟動,此一惡魔的名稱因此變得很有名。20世紀最偉大的魔法師亞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等人在要入魔法團體東方聖殿騎士團的時候還曾經(jīng)以巴弗滅的名號加入過。 原本是隨便回答產(chǎn)生的惡魔,沒想到變得如此有名,恐怕其他惡魔也要嘆氣了吧。
Amon the Brave/勇者安蒙
種類:惡魔 出處:惡魔人 他是永井豪漫畫《惡魔人》中的角色,簡單講就是惡魔族中的好人。原本是惡魔族的一員,而且是個被族人稱為勇者的勇猛惡魔。 故事中,得知惡魔族即將來襲,主角不動明在朋友飛鳥了的引導下在飛鳥家地下舉行的魔宴中與勇者安蒙合體。正確地說,是安蒙被不動明把他肉體上的能力與記憶全部奪走,而精神活動也被不動明吸收了。 這就是當初漫畫發(fā)表時引起爭議的第一章,不過實際上,藉由吞食「神(或超常的存在體)」來獲得超人般的能力在許多傳說、傳承中屢見不鮮。例如德國的敘事詩《尼貝龍之歌》(Das Nibelungenlied)中,主角齊格飛(Siegfried)吞食了惡龍法夫尼爾(Fafnir)的心臟,並用龍血洗滌全身,因此獲得刀劍不入的肉體。而《新約聖經(jīng)》中最後的晚餐一幕,耶穌為了將自己的聖靈分給門徒時,把代表自己血與肉的葡萄酒與麵包分給他們食用。 勇者安蒙(=惡魔人)最後將全部的惡魔族打倒,與魔王撒旦(Satan the Demiurge)在沒有人類與惡魔的大地上一同迎向最後的破曉時。
Sun-wukong/孫悟空
種類:叛神?破壞神?降魔神 出處:中國 《西遊記》(約西元1570年左右成書)主角。另有「孫行者」(Sun-Ascetic)、「齊天大聖」(Qitian-tasheng)等別名。最後修成正果,成為鬥戰(zhàn)勝佛。 在花果山山頂有一仙石,自開天闢地以來,不斷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最後孕育而出的生命便是孫悟空。 起初孫悟空是雄霸花果山的猴王,之後拜入須菩提祖師門下學習仙術。學成之後返回花果山重登王位。 後來由於陽壽已盡,跟隨黑白無常來到地府之後,反而大鬧閻羅殿(地府的宮殿),還拿大筆,將生死簿上所有同伴的名字全部抹去。 天庭不但沒有處罰這隻石猴,反而賜牠官職,意圖籠絡,但是孫悟空後來大鬧天界,棄官回到花果山,惹出一場大亂。孫悟空與天庭派來的武將哪吒二郎神交手數(shù)回,始終不分勝負,由此可見孫悟空的身手不凡。不過最後孫悟空還是被釋迦如來佛給收服,壓於五行山之下。成為玄奘法師(唐三藏)的弟子,則又是500年之後的另一個故事了。 由孫悟空的單純與殘酷看來,應該可算是童子神的一種。此外牠又以小說主角的身份,得到人們喜愛,之後也被視為降魔神,受人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