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立初中語文復習課的有效模式(轉載)學科分類
【摘要】:上好初中語文復習課,是鞏固基礎,搞好教學,迎接中考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語文復習中,復習目標是復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是關鍵。有效的復習教學模式,必須是一種師與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信息傳遞的結構。制定正確的復習目標是上好復習課的保障,同時要安排好復習流程,講究復習方法。 【關鍵詞】:復習目標 復習流程 課型設計 方法 又到初三,復習課又開始了,可是一到復習,老師都感覺語文知識太多太雜,無從下手。其實復習教學的功能在于對已學知識和能力的檢測、鞏固和提高。但在初中語文復習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現(xiàn)象遏抑了復習教學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1.盲目引進。有的教師到了復習階段,隨意地引進各種復習資料,大量地印發(fā)給學生訓練。這種復習教學,缺乏針對性,教師的盲目導致了學生的盲目,復習效果當然不會好。2.一味模擬。不少教師一進入復習教學,只是讓學生做大量的模擬試卷。這種復習形式,其弊端至少有以下兩點:一是反復的綜合訓練,長期給學生多點刺激,實際上造成每個知識點學生的印象均不深刻,導致考試點模糊;二是同一知識點反復操練,學生缺乏新鮮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降低復習效果,誤入了“重負擔、低質量”的怪圈。3.簡單講評。有的教師對學生復習訓練的結果不予重視,不加反饋,訓練題的講評只對答案,不究過程。學生解答正確,教師便心滿意足,不去追究和指導學生怎樣得出這個結論,舍棄了最有價值的“怎樣”(即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復習教學達不到“使學生掌握規(guī)律、方法”的高度。要革除上面所列舉的幾種低效復習教學的弊端,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 1. 目標觀念。復習目標是復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確定復習目標,其意義在于使復習工作明確方向,避免出現(xiàn)脫軌和失誤,有利于克服師生復習教學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因而,目標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高低就是復習效率的高低。 2.能力觀念。從最近幾年的語文試卷命題分析來看,都注重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記憶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的分值比重越來越小,課本內的知識逐步向課外材料延伸。這一命題思路,引導我們復習時,要把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只有培養(yǎng)學生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能力”,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實踐觀念。復習教學必須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實踐活動為主。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定向(給復習目標、復習任務)、釋疑、講評。把教師的“講”壓縮到最“精”的程度,學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有效的復習教學模式,必須是一種師與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信息傳遞的結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 4.反饋觀念。師生活動實際上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信息獲取、處理、輸出的流動過程。有了教師發(fā)出的信息,才有學生讀書、思考、復習等學習活動,并把信息處理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對反饋信息加以處理,及時調整教學,再生復習信息,傳遞給學生,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復習教學中重視信息反饋,可使學生強化正確知識,調整思維方式,改進復習方法。 二.制定正確的復習目標: 正確地確定復習目標,才能有效地展開復習活動。在制訂復習目標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適綱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既有《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又有省、市《初中畢業(yè)考試考綱》的考試目標。而考綱則是試卷命題的依據(jù),因此必須認真學習、理解和應用考綱,并以考試目標為憑借,精心設計復習教學的目標。2)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復習內容是復習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選擇復習內容要受到復習目標的制約,要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如省中考綱要中有“理解課本中作注的部分疑難詞語”這一考試目標。加強針對性,就要注意“作注”和“疑難”這兩個關鍵詞?!白髯ⅰ毕薅嗽~語復習的范圍,“疑難”一般是指詞的本義與語境中的含義不盡一致(如比喻義、引申義)和有其特定用法的詞。如《海燕》中的“翡翠”(比喻義)等。篩選此類詞語作為復習訓練材料,增強與考試目標的對應度。二是要針對訓練對象(學生)的實際。有些知識和能力學生掌握得較扎實,復習訓練時可以淡化,有些知識和能力學生掌握得較薄弱,必須選取相關材料進行強化訓練。(3)典型性。 復習內容選材的典型性,指的是既要注意到訓練材料對知識點的涵蓋面,又要能通過訓練,尋求規(guī)律,掌握方法。如語段的閱讀訓練,在命題時要力求考慮到結構、內容、寫法、語言等多種角度。只要復習材料典型,就能“以一當十”,掌握規(guī)律,培養(yǎng)能力。
三.復習流程的安排: 常見的語文總復習有兩種方式:一是豎式復習,即按課文、單元為序進行復習。這種一篇課文、一個單元均從語音、詞語、標點、修辭、語法、內容、結構、寫法等展開復習的方式,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①知識點零碎,缺乏系統(tǒng)性;②與平時教學重復,缺乏新鮮感。二是橫式復習,即按初中語文知識點為板塊進行復習。這種以知識點為“鏈”,從課內和課外選取相關同質材料實施訓練的方式,其特點是:①知識點集中,系統(tǒng)性強,給學生以強刺激;②這種集約式復習打破了平時的單元式教學:對知識進行重新梳理、組合,學生具有新鮮感;③與《考綱》中的“考試目標”和中考試卷結構對應,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中考復習階段的訓練程序可安排為以下五步:①摸底測試,即利用《考綱》中的樣卷或前一年的中考試卷對學生進行初中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檢測。摸底測試的目的在于:一是了解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掌握的現(xiàn)狀,為確定復習目標和復習重點提供有效信息;二是使學生了解中考試卷的基本結構、題型和難度。②系統(tǒng)復習,即根據(jù)考試的范圍、要求和復習目標,按知識板塊指導學生逐項對應復習。復習時,教師宜編制好相應的訓練題,注意到知識的涵蓋面,以提高復習的效率。③重點復習,即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選擇其中某些富有能力訓練價值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強化訓練。重點復習時要注意到知識的難點和學生的薄弱點。④綜合練習,即將初中語文知識集約,編制訓練題供學生訓練。④模擬測試,根據(jù)中考試卷的結構、題型、難度,編制試卷進行模擬考試。模擬考試的目的在于:一是檢驗復習效果;二是為后續(xù)的復習提供校正信息,以便查漏補缺。上述的五步復習法既注意到系統(tǒng)復習,又突出重點復習;既有單項性訓練,又有綜合性訓練;既有承前聯(lián)系,鞏固已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考試心理素質。 四.復習課型的設計 復習課型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是:①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②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充分的實踐中提高能力。 下面根據(jù)復習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幾種復習課的課型: 1.基礎知識和閱讀訓練復習課型。這種課型的訓練過程為:確立目標(教師提出本課時復習的知識要求、復習范圍、達標層次以及復習方法)→提示內容(由師生共同梳理知識,分析特點,把握難點)→實踐訓練(學生根據(jù)訓練要求,或整理訓練材料,或完成教師編制的書面練習,或分組討論相關的訓練題;教師巡視指導,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信息反饋(統(tǒng)計完成率、正確率,追究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回授小結(分析典型錯誤,傳授糾偏方法,歸納知識要點,預測考試題型)。這種課型設計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在:目標的體現(xiàn)度,主體的確保度,方法措施的有效度,教學效果的達成度。 2.作文寫作訓練課型。這種課型的訓練程序為:提示文體特點(從各類文體的寫作目的、謀篇布局、語言特色等方面入手復習,使學生明確其寫法)→交代寫作要求(以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為依據(jù),從思想、內容、結構、語言以及書寫、字數(shù)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出示命題(或提供材料),指導審題→列出提綱,互相交流(提綱中要求體現(xiàn)基本內容的結構層次)→寫作訓練(時間緊張,亦可口頭作文)→交流評改(既可是就主要寫作要求進行評改,也可是綜合性的評改)。此種課型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既傳授寫作知識,又注重實踐操練;既有寫前指導,又強調寫后評改。 3.試卷講評課型。這種課型的操作程序為:教師解說命題意圖,評價試卷(從考試知識點、考查能力、試卷題型、難度等級以及預估分數(shù)、試卷特點等角度加以說明)→逐題講評分析,訂正錯誤(可由學生講答案和解題思路、方法,教師作適當點撥啟發(fā))→教師小結考試情況,分析典型錯誤。試卷講評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重視解題程序和方法的指導;二是要善于分析典型錯誤的原因;三是要強調答題的規(guī)范。 優(yōu)化課型設計,還必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習慣進行分配,要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手段作出調整。 五.復習方法 要提高效率,必須講究復習方法。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點和能力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 1.對某些識記性的而又分布面廣的知識,可“編制簡明實用的圖表”,使知識集中化、條理化。如“識記課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這一知識點,可按“姓名”、“國籍”、“時代”、“主要作品”等項目分類編表格,填寫復習;又如“識記課本中有注音的部分生字的讀音”這一知識點,可將這些生字的讀音按其音節(jié)分類編制表格。這種歸類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復習,能使我們對知識的“瞬間記憶”上升為比較牢固的“長效記憶”,而且,將原本分散的知識集中在一張表格上,便于后續(xù)的再復習。 2. 對某些理解、分析性的知識,可采用“比較法”進行復習和訓練。某些知識之間,由于差別細微,容易混淆。這就需要對它們作細致的異同比較。如“近義詞選用”,可將備選的幾個近義詞,從詞性、詞義、適用范圍、感情色彩及搭配等方面加以比較,從中選出最恰當?shù)脑~。又如分析句子成分,賓語和補語兩種成分一般都出現(xiàn)在謂語之后,因此,常常容易“張冠李戴”。如果從句子的結構和詞性上作一番細細的比較,就不難掌握它們的不同特點,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3. 對一些應用性的知識和閱讀簡答題,可采用“找規(guī)律”的方法進行復習。如“變換句式”,先要明確兩種句式的不同特點,然后通過實例分析,找出變換的規(guī)律。比方說,要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就有三點要領:一是要加表示反問的語氣詞;二是將原句否定形式改為肯定形式,肯定形式改為否定形式;三是將句號改為問號。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自然就培養(yǎng)了“舉一反三”的能力。思維容量大、綜合性強的閱讀訓練,在解題上同樣有規(guī)律可循。閱讀簡答題的一般解題程序為:審察題干,發(fā)掘提示性信息→根據(jù)命題角度,確定閱讀材料→篩選相關語句,截取關鍵字眼→按照表述要求,加工改造形成答案。這種復習方法,將鞏固知識、傳授方法、提升能力有機融為一體。 如何上好復習課,是擺在每個畢業(yè)班教師面前的重大問題,只有親身實踐,不斷總結,反思規(guī)律,才能教學相長,真正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才能使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參考書目: 1、《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語文課程標準解讀》3、《中學語文教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