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老人 心態(tài)很關鍵 從年齡上劃分,可以把80~89歲稱為高齡期,90歲以上稱為長壽期。從生理與保健角度來看,80歲以上具有共性,故統(tǒng)稱為高齡長壽期的保健。 80歲以后常見疾病反而減少 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但現(xiàn)在在醫(yī)院的病房中,可以見到90歲以上的老人,100歲以上者也能遇到。在過去不敢想象的許多手術和治療方法(如肝移植等)在八九十歲的患者身上也能成功實施。通常,大家認為歲數(shù)越大疾病越多,其實不然。80歲以后,機體進入衰老階段以后,就出現(xiàn)了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生理時期,許多中青年和老年前期易患的常見疾病反而減少或者消失了。此時,老年人的一些慢性病其實是年輕時遺留下來的,而不是新得的,如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關節(jié)炎等。就連癌癥這類疾病來說,80歲以后也比60歲左右要少得多。 80歲老人保健四要訣 對于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來說,保健的重點是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的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倔強導致的意外 子女們都希望老人平平安安度過晚年。但現(xiàn)實中總是遇到子女與老人之間產(chǎn)生矛盾、發(fā)生沖突等問題,其中主要表現(xiàn)在老人的倔強上。最多見的是老人性格剛烈、脾氣倔強,平常生病從來不去醫(yī)院,病情加重時自己買點藥吃。老人一旦生病,子女勸他到醫(yī)院看病,但老人始終不肯,還會發(fā)生爭執(zhí),最后走了一條不治而終的不歸路。 “折騰”引發(fā)的慘痛 八九十歲以上老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喜歡不斷回憶自己年輕時的功績,尤其是在晚輩面前。有些老年人還去參加一些旅游、觀光等不適合其年齡的活動。事實上,高齡老人機體各器官功能明顯衰退,如肌肉萎縮、骨質(zhì)疏松等。對于高齡老人來說,一定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適度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如此才能有益健康、延緩衰老。 孤獨帶來的絕望 我們??梢钥吹?,高齡老人突然喪偶,會在短時間衰老,甚至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據(jù)統(tǒng)計,喪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動物,尤其老伴一旦喪失,其嚴重后果可想而知。人到了老年階段,如果還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伴侶陪在左右,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恐懼造成了末路 高齡老人,尤其是90歲以上,他們同齡的朋友、同事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人世,他們覺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們想到死亡要降臨在自己頭上了,結果惶惶不可終日。這樣一來,非但于事無補,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統(tǒng)觀高齡老人,那些可以活到90歲、100歲以上的人,大多性格開朗、豁達大度、情緒樂觀、心理健康。高齡老人想到死亡的來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是想到以后,自己持有什么態(tài)度。最正確的態(tài)度是順其自然、泰然處之。 好生惡死,為所有生物之本能。人活一輩子是那么的不易!如果能活到八九十歲,甚至100歲以上,該是多么的萬幸!我從保健角度,提出不該發(fā)生的幾點注意事項,避免一些低級錯誤的發(fā)生,讓高齡長壽的老人完美地走完人生之路,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