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談如何臨習(xí)王羲之《蘭亭序》

 五象之鷹 2012-03-21
3只飛鵝SWF邊框

 

 
【摘  要】:作者以十余年研究、臨習(xí)《蘭亭序》的經(jīng)力,系統(tǒng)敘述了臨寫《蘭亭序》時要注意的一系列問題。文章認為:要以智永《真書千字文》為基礎(chǔ),以集王字《圣教序》為階梯;臨寫時要注意工具、疏密、粗細、正側(cè)、節(jié)奏、同字異形、涂改、特殊點畫、章法等九方面的問題。這些經(jīng)驗極具可操作性,對臨寫《蘭亭序》有現(xiàn)實的指導(dǎo)意義。

【關(guān)鍵詞】:王羲之   《蘭亭序》   臨寫
作者:林 文 彪
本人生活在書圣之鄉(xiāng),從小耳濡目染,對《蘭亭序》向往之至,心摹手追十余年,略知其中奧秘?,F(xiàn)將自己多年臨習(xí)之體會記錄于下,以求教于廣大書法愛好者。
一、 臨習(xí)《蘭亭序》要以智永《真書千字文》為基礎(chǔ),以集王字《圣教序》為階梯
很多書法愛好者只知《蘭亭序》“天下第一”的美名,又從書論中讀到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的古訓(xùn),就偏面認為:既然這樣,那就一開始選擇具有書法最高境界的“神龍本”《蘭亭序》作為入門字帖。結(jié)果寫了好多年,距離依然很大,甚至連門徑都未找到;有的還形成了習(xí)氣,失去了書法作品應(yīng)有的神采。
實際上,《蘭亭序》雖以行書之面出現(xiàn),而很多字其實是行楷,例如“永和九年”四字即是,對書寫者的技法要求很高,要臨好《蘭亭序》必須具有扎實的楷書基礎(chǔ)。但是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只有小楷《黃庭經(jīng)》,沒有留下中楷與大楷。今傳《黃庭經(jīng)》已非東晉原跡,而是幾經(jīng)翻刻的拓本,其點畫的起承之跡因年久而漫漶不清,風(fēng)采大失,不足為習(xí)楷之范本,特別是對于書寫中楷大小的《蘭亭序》,《黃庭經(jīng)》沒有借鑒意義。鐘繇書的《宣示表》等“三表” 王羲之曾用心學(xué)過,甚至有人認為《宣示表》是王羲之的臨本,但風(fēng)格屬質(zhì)樸一類,與《蘭亭序》的妍美不符。
最接近《蘭亭序》筆法要求的是智永《真書千字文》。生活在陳隋間的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收藏有家傳至寶《蘭亭序》和其他王羲之手跡,一生恪守祖法,曾登樓臨書四十年,發(fā)誓“書不成,不下樓”,積年書寫《千字文》,得八百本,分送江東諸寺,名聲大振,求書者紛至沓來,門庭若市,遂有“鐵門檻”之說。今傳智永墨跡本《真書千字文》,技法精熟,點畫的起承轉(zhuǎn)折不激不厲,筆法豐富,書寫速度比唐楷略快,特別是下筆用側(cè)鋒,行筆時轉(zhuǎn)中鋒,鋒芒畢露,結(jié)體茂密,靈動活潑,非常符合《蘭亭序》的技法要求,后人評價智永書法繼承乃祖遺風(fēng),“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難喻之”。由于智永技法精到,運筆嫻熟,風(fēng)格酷似王羲之,以至于郭沫若認為《蘭亭序》是智永偽作①。
在這里作者無意討論《蘭亭序》的真?zhèn)螁栴},但翻開智永《真書千字文》墨跡本,其風(fēng)貌確系王字嫡傳?!短m亭序》里不少字和點畫能在《千字文》里找到影子,如:“亦”、“籣”、“年”、“右”、“內(nèi)”、“因”、“聽”、“群”、“取”、“流”、“之”、“不”、“映”、“為”、“萬”、“坐”、“在”、“信”、“此”、“行”、“虛”、“是”、“清”、“興”、“感”、“和”、“集”、“永”、“領(lǐng)”等,這些字只要稍一加速就變成了《蘭亭序》里的行書,其淵源關(guān)系十分清晰;《真書千字文》中很多偏旁與《蘭亭序》里不少字也很類似,如“亻”、“ 氵”、“ 訁”、“ 辶”、“ 忄”等。此外,一些特殊點畫,例如《蘭亭序》里的“欣”、第十五行最后一個“不”字的反捺等,運筆方法與智永相同。第十四行“殊”字的“蟹爪鉤”,在《真書千字文》中很多,如“李”、“羽”、“翔”、“間”、“寸”、“時”等均是,這一點畫常被忽視。如果一簡化,“難度系數(shù)”就大大降低,其神采也不一樣了。至于其他點畫的運筆方法兩者完全一致。
《真書千字文》結(jié)體茂密,神韻渾然,字字堪稱經(jīng)典楷則。寫好智永《真書千字文》不僅可以學(xué)到《蘭亭序》里的運筆方法,而且借此掌握楷書的結(jié)構(gòu)特征。以此為基礎(chǔ)再寫行書,可以做到運筆輕松,結(jié)構(gòu)緊湊,變化豐富。
《圣教序》全稱《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高僧懷仁花了二十五年時間完成的集字作品。由于是集字,盡管懷仁對章法、氣韻十分講究,但仍“下真跡一等”。又因是刻本,即使最好的刻工也難以將墨跡本中全部細微之處表現(xiàn)出來,因此與墨跡本比總是簡單一些,特別是《蘭亭序》里的起承之筆和細如發(fā)絲的游絲,刻本只能簡化。有鑒于此,《圣教序》的好處在于:一是可以訓(xùn)練眾多的行書單字,字字獨立,多達2000余字。二是可以訓(xùn)練王字行書的經(jīng)典結(jié)體和運筆過程。特別是結(jié)體,懷仁集字時,只要《蘭亭序》里有的字,基本上被采納,如“文”、“將”、“以”、“無”、“是”、“品”、“天”、“地”、“其”、“陰”、“然”、“者”、“有”、“哉”、“仰”、“可”、“雖”、“不”、“或”、“形”、“在”、“崇”、“知”、“群”、“領(lǐng)”、“懷”、“之”、“能”、“虛”、“幽”、“況”等字,完全出自《蘭亭序》。三是由于《圣教序》是刻本,簡化了原來的筆畫,便于初學(xué)者入門。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晚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書法篆刻研究會,曾竭力倡導(dǎo)學(xué)習(xí)“二王”,向年輕人推薦《圣教序》,白蕉、潘伯鷹、馬公愚、鄧散木等海派大師都很重視臨習(xí)《圣教序》,可以說,建國以后學(xué)習(xí)“二王”書法的至今沒有超過上述海派大師,這里就有《圣教序》的功勞。
二、《蘭亭序》臨習(xí)中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
有了智永楷書和《圣教序》行書的基礎(chǔ),就具備了臨習(xí)《蘭亭序》運筆和結(jié)構(gòu)的條件,但是楷書的變化畢竟沒有草書來得豐富,所以如果不注意觀察,臨習(xí)《蘭亭序》很可能落入平淡無奇的狀態(tài)中,這是很多初學(xué)者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要克服這一點,就得仔細讀帖,領(lǐng)會《蘭亭序》妙臻自然的豐富變化,特別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工具:毛筆須用狼毫或兼毫,不宜用羊毫,宜用中鋒,不宜用長鋒和短鋒,也不宜用禿筆。臨寫《蘭亭序》的毛筆要求很高,鋒毫即使稍禿即不能使用,只要看一看“茂”字的游絲就可知道,所以才有“筆冢”之說;王羲之當(dāng)年用的是“鼠須筆”,今天可以優(yōu)質(zhì)狼毫代替;宣紙宜半生半熟,如果有條件在宣紙上打上黃蠟,則書寫效果更好。王羲之當(dāng)年用的是“蠶繭紙”, “蠶繭紙”和古代的硬黃紙,其效果類似現(xiàn)在的半生半熟紙,打上黃蠟就更接近。滲透性太強的生宣和表面摩擦力較大的紙不適宜臨寫《蘭亭序》。
(二)疏密:筆者常在一些工藝美術(shù)商店里看到多種《蘭亭序》的制品,其中有不少把總共28行原文一行行刻在均勻的竹片上,或一條條紅木、金屬制品上。殊不知這樣一來就把原來疏密有致的行距全部平均了,致使原作風(fēng)韻大失?!短m亭序》是手稿,信手寫來,疏密變化自然,體現(xiàn)了“疏處可跑馬,密處不容針”的創(chuàng)作原則,這一原則在臨寫時要嚴格遵守。
《蘭亭序》的疏密變化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行距的大小,第一至第四行較疏,第四、五、六三行較密。第十六、十七行較疏,第十八至第二十一行較密,第二十六行至二十七行較疏,最后兩行較密。這樣疏密不等的行距如果用一樣大小的竹片或金屬片制作,感覺就平了。二是每行中的疏密變化,這一變化十分微妙,必須與前后左右相呼應(yīng),一般來說須顧及到左右各兩行,即在五行的局部中形成疏密變化。如:第一行“癸丑”、“初會”的密與其他字的疏,第六行“有崇山峻嶺”、“有清流激”的密與第三行的疏,第六行前半行的密與后半行的疏,第九行“觀宇”、“之大俯”的密與“宇宙之、“品類之盛”的疏,第十八行“之間”、“為陳跡”的密與“以”字的疏等,沒有一行的字距是平均的。三是體現(xiàn)在單字的疏密上,有上密下疏的,如第三行“集”、第十八行“為”、第十五行“然”,也有上疏下密的、左密右疏的等。還應(yīng)特別注意的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故意拉開距離、中間留白的,“計白當(dāng)黑”,如第五行“以”,第六行“列”、“雖”、“竹”,第十二行“抱”,第十九行“能”、“化”等。《蘭亭序》里疏密和粗細的變化是造成作品層次豐富、縱橫跌宕效果的主要因素,沒有這些變化,作品就會變得平淡無奇。
(三)粗細:一位對《蘭亭序》研究、臨習(xí)了幾十年的書法家說:如果把《蘭亭序》手稿放在桌上觀察,會發(fā)現(xiàn)它像晴朗夏夜天空的繁星,點畫粗的字如明亮的星星,離地球較近,點畫細的字若隱若現(xiàn),就像離地球很遠的星。印證了孫過庭《書譜》所言:“纖纖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眾星之列河漢”。這種層次錯落的效果就是疏密對比和粗細變化形成的。很多作者在臨習(xí)《蘭亭序》時都沒有注意粗細的變化,就連民國時期十分流行、由平衡主編的《書法大成》,那些海派大家的臨作也多不注意。其實,只要細心觀察,粗細變化在王羲之所有“傳本墨跡”中都十分明顯,是王字的重要特征?!短m亭序》中的粗細變化既巧妙又豐富,形成強烈反差,作品的空靈感和疏朗感由此而生。如:第一行“在”、“丑”的粗與“癸”字的細,“初”字的粗和“會”字的細,第三行“少”、“咸”的粗與“長”的細,第四行“有清”的粗與“流激”的細,第九行“類”“盛”的粗和“之”的細,第十行“是”、“極”的粗和“以”字的細,第十三行“因”、“浪”、“骸”的粗與“之”的細,至于修改后造成的“因”、“痛”、“向之”、“長”、“文”等粗筆字,在作品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蘭亭序》中粗細變化之巧妙,還體現(xiàn)在同一字中上下左右粗細的變化,如“初”、“視”、“賢”、“竹”、“聽”、“能”、“后”等;還有一個字中局部點畫的粗細變化,如:第一行“之”,第二行“群”,第四行“又”,第十行“足”,第十一行“也”,第十二行“室”,第十四行“欣”,第十八行“猶”,第二十二行“嘗”、“悼”,第二十八行“將”等,變化之多不勝枚舉,臨習(xí)時一定要細心觀察。

 
(四)正側(cè):董其昌云:“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反正,此趙吳興之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雖然用此話來評價趙孟鈑惺模悅項作書過于平整卻是事實。《蘭亭序》構(gòu)字生動,正側(cè)變化奇妙,米芾行書主要吸取了《蘭亭序》中的奇?zhèn)戎?,使作品縱宕多姿,很吸引人的眼球。我市著名書法家沈偉先生在分析書法創(chuàng)作中應(yīng)正側(cè)并用時,曾以人拍照為例:每個人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奇?zhèn)鹊淖质穷愃朴谏鷦踊顫姷膫?cè)面照;正面的字類似于端莊嚴肅的證件照?!短m亭序》多側(cè)鋒落筆,字多奇?zhèn)?,所謂“漂若浮云,矯若驚龍”。例如:第一行“暮春”、“初會”,第六行“列坐”、“雖無絲竹”,第九行“大俯”,第十行“騁懷”,第十二行“一室之內(nèi)”,第十四行“當(dāng)其欣”,第十五行“遇暫得”,第十八行“不”,第十九行“以”、“現(xiàn)”、“化”,第二十行“古”,第二十一行“攬”、“感”,第二十二行“臨文嗟悼”,第二十四行“彭觴為妄作”,第二十七行、二十八行的幾乎所有字都奇?zhèn)?,特別是“興”字的豎畫,飄逸秀美而又不失雄強之氣,王羲之后再無第二人有如此構(gòu)字。
(五)節(jié)奏:書法的節(jié)奏美就像音樂的節(jié)奏一樣,美妙的音樂必有高音和低音,把高低音有機地串聯(lián)在一起,音樂才會動聽。凡音樂都有開始,有高潮,有結(jié)束,書法作品亦然?!短m亭序》的節(jié)奏需要臨習(xí)者非常仔細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例如:第十四行從“趨舍萬殊”開始,筆畫逐漸加粗,到“當(dāng)”字形成高潮,之后逐漸減弱,至第十五行“們”字起又開始回升,到“暫”字到達高峰,后又減弱,到“快然”形成新的高峰,之后第十六、十七行都較平,但到“向之”兩字突然來一高峰,打破了連續(xù)兩行的平整。又如最后一行,從“者”字起筆畫逐漸加重,到粗筆“文”字猶如一個響亮的高音使全曲戛然而止。類似上述例舉的書法節(jié)奏貫穿《蘭亭序》全篇,這種節(jié)奏感是集字作品所不能比擬的,《圣教序》中雖然有不少粗筆字,如《心經(jīng)》中的“耳”,“乃”,“死”等字,如一個個亮點,但缺乏過渡,顯得太突然,有“做作”之嫌。其實,只要仔細品讀王羲之的“傳本墨跡”,這種音樂般的節(jié)奏每行都有,最典型的是《行  帖》,從“足下”開始,無論是點畫還是字形都逐漸加粗、加大,到“  ”字形成高潮,然后減弱,第二行又重復(fù)了這一過程,只是節(jié)奏感沒有第一行那樣強烈。
《蘭亭序》里的節(jié)奏不但體現(xiàn)在筆畫的粗細,也通過字的大小疏密來體現(xiàn)。例如第五行從疏到密,第六行從密到疏,第九行密——疏——密——疏,第十行疏——密——疏,等不一一例舉。
六)同字異形:這一點最被人們所熟知,何延之《蘭亭記》里關(guān)于《蘭亭序》誕生、流傳,蕭翼智取《蘭亭序》,直到下葬昭陵,繪聲繪色的描寫,是人們熟知《蘭亭序》變化豐富的重要原因。例如文中提到二十個“之”字,皆同字異形,變化自然。除了“之”字以外,在《蘭亭序》里凡是重復(fù)出現(xiàn)的字,沒有一個不變化的,如“和”、“有”、“修”、“事”、“流”、“也”、“觴”、“會”、“暢”、“為”、“以”、“其”、“無”、“是”、“人” 、“懷”、“仰”、“所”、“清”、“雖”、“能”、“不”、“生”、“一”、“興”、“世”、“文”、“將”、“感”、“以”、“亦”、“死”、“矣”、“隨”、“大”等,無一重復(fù)。
除了這些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變化外,《蘭亭序》里還有些易被人忽略的變化,如:“月”字的寫法,第四行中與“月”有關(guān)的字有“有”、“修”、“有”、“清”四字,寫法皆不同,此外,“靜”,“隨”,“期”等字中,“月”字的寫法也不同。又如“觴”的寫法,文中屢次出現(xiàn)“觴”、“暢”等字,而右半邊的寫法都不同。這些隱藏在字中的偏旁變化是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只有仔細讀帖才能看出其中奧秘。
(七)涂改:越中著名書法家、追摹“二王”書法三十余年的章劍深先生曾撰寫《從王羲之〈蘭亭序〉的涂改說起》一文,論述了《蘭亭序》里幾處涂改的作用。章劍深先生認為這絕非單純的涂改,而具有重要書法意義,其最大的作用是打破了平淡無奇的格局,使整幅作品縱宕起伏,形成了音樂節(jié)奏中的重音?!短m亭序》中有六處地方改動:第四行加“崇山”,第十三行“外”改為“因”,第十七行“于今”改成“向之”,第二十五行將“大可”用墨塊涂掉,將“也”字改為“夫”,最后一字“作”改為“文”,這些改動不僅使文章更具色彩,更重要的是由此造成的視覺沖擊,使書法作品完美無缺。不妨做一試驗,假如將第二十五行的墨塊去掉,留白在此,那么這一局部顯得平淡無奇,沒有可看性。其他幾處改動亦然,因此,臨寫時不可自作主張,將改動之字變細。
       其實,在“二王”的書作中,即使不改動也有這種大膽用墨的粗筆字,造成強烈的對比,例如“傳本墨跡”《二謝帖》中的“女”、“左邊”,《喪亂帖》中的“離”、“臨”,《孔侍中帖》中的“且”、“日”,《姨母帖》中的“頓”、“頃”等字都因強烈的對比給人以視覺沖擊。王獻之深受其父影響,在《廿九日帖》中的“廿九”兩字,異常粗重,這是乃父遺風(fēng)。
    十)字外功夫:《蘭亭序》之所以如此精美,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顛峰之作,其真正原因是王羲之廣博的學(xué)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fēng)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高尚的藝術(shù)情操,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蘭亭序》代表了中國古代兩種哲學(xué)思考。一種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庸之道,另一種是以老,莊為代表的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③。“夫書肇于自然。”④將這“天人合一”的思想運用進書法藝術(shù)中也恰如其分?!短m亭序》不激不厲,從容中道,他將雄與秀、動與靜、奇與正、方與圓、肥與瘦、剛與柔、文與質(zhì)統(tǒng)一到恰到好處,正如張懷  《書斷》所言:“進退憲章,耀文含質(zhì),推方履度,動必中庸。”中和之美在《蘭亭序》中得到恰到完美的體現(xiàn)。王羲之又能將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統(tǒng)一,升華到第二自然的最高境界,所謂“平和簡靜,遒麗天成”,猶絕色佳人,不施粉黛而天姿國色,輝光動人,正如黃庭堅所謂:“右軍筆法如孟子言性,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可以說這是一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國的境界。

以上是本人十余年來對《蘭亭序》研習(xí)的點滴認識。《蘭亭序》的是一座永遠挖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庫,對《蘭亭序》每一種風(fēng)格的繼承都可以成就一名大家,在中國書法史上,顏真卿、蘇東坡繼承了《蘭亭序》里的雄強渾厚之美,趙文敏、董其昌繼承了《蘭亭序》中的平整秀雅之美,米芾繼承了《蘭亭序》里奇?zhèn)瓤v巖之美,等等,不一而足。正如陸維釗先生所說的:我一生探究的東西,《蘭亭序》里都有了。

注釋:
①    郭沫若《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zhèn)巍罚d《文物》一九六五年第六期
②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③    《老子》
④蔡邕《九勢》
(八)特殊點畫:王羲之書法點畫之豐富,是書法史上任何一位大家所不能企及的,這也是本人堅持《蘭亭序》出于王羲之手筆的重要依據(jù)。智永雖然技法精到,恪守家法,但仔細研讀《真草千字文》,以平整秀雅為主,缺乏王字的縱宕奇崛、蕭散風(fēng)流。至于唐代歐、虞、褚、顏、柳,宋代蘇東坡、米黼,元代趙文敏,明代董其昌等,在繼承二王書法時都形成了自己獨特風(fēng)格,更難偽托了。
       《蘭亭序》里出人意料的點畫,除了前面已提到“殊”字的“蟹爪鉤”外,尚有:第六行“其”字的橫劃起筆,這種寫法非無意中出現(xiàn),而是王字點畫豐富性的表現(xiàn),第七行“情”字中“青”字的起筆是再現(xiàn)。“大”、“足”的反捺,特別是第二十行“大”字的反捺很難寫,得反復(fù)訓(xùn)練后才能為之。第十七行“之”,第二十五行“夫”,最后一個“文”的捺筆,粗壯雄強,有燕尾。第十五行“暫”字最后一筆是一短促的反捺,第十五行“然”字和第二十四行“為”字的四點,輕輕下筆,不斷加重。此外,“暢”字中“申”字豎筆,“遷”字的捺筆,“跡”字的“辶”等都須引起重視。
       《蘭亭序》里還有少數(shù)異體字,用法與今天的習(xí)慣不一樣,如“修  ” 的“ ” ,寫作“ ”,“快然”的“快”字寫作“怏”,“俯仰”的“俯”寫作“ ”字等,也要注意,這些字只能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使用。
       (九)章法:章法美是書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章法好的作品,即使個別字藝術(shù)性差些,亦可通過美的章法掩飾。《蘭亭序》的章法堪稱完美,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fēng)神瀟灑。仿佛如天生麗質(zhì),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無與倫比的。董其昌云:“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②此外還要注意:首先,這是橫幅作品,晉唐手稿以橫幅居多,臨習(xí)時不宜改動,如果改成立軸則章法盡壞矣。其次,《蘭亭序》是草稿,從其大小不同的行距可知,書寫前并沒有劃格子,劃格子只能將行距平均化,失去原作韻味;由于寫前并未刻意安排,所以上平下不平,參差錯落,一任自然。
綜上所述,《蘭亭序》的風(fēng)格特點:細膩精巧、線條多變、破正立奇?!短m亭序》的用筆特色:露起露收、用轉(zhuǎn)代折、側(cè)筆取勢、方圓兼?zhèn)?、粗細徐疾、提按輕巧?!短m亭序》的結(jié)構(gòu)特征:重心平穩(wěn)、點畫呼應(yīng)、疏密統(tǒng)一、俯仰生情、向背成勢、參差錯落、欹斜偏側(cè)、以白當(dāng)黑、以楷入行。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驅(qū),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fēng)儀:或坐、或臥、或行、或走、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nèi),變化無窮,是一座高不可攀的藝術(shù)高峰。

 素材:網(wǎng)絡(luò)   編輯整理"五象之鷹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