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只要在我們的心理上存在,我們就會頻繁地穿行在兩個極端:或爽得要死,或活不下去
人最終當然不可避免要死?但人活著并不是為了去死。要生,不要死,這是生命本能的第一鐵律。
在心理上也一樣,人也要在心理上生存。它是心理的第一鐵律。懂得這個鐵律,我們就掌握了破譯幾乎人類一切言行的密碼。
在電影電視上,你一定見過一些地痞流氓在高僧面前罵罵咧咧,手都指到高僧的鼻子上了,但高僧看都不看一眼,要在地痞動手幾次后,他才會把地痞打得滿地找牙。
為什么高僧根本就不憤怒?很簡單,地痞挑釁羞辱他這一事實,當然被他看見,但在他心理上并不存在。他已經(jīng)有足夠的理性能力,看穿地痞這一行為的無意義和虛妄。在心理上不存?的東西,就不會激起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反應(yīng)。
但是,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地痞這樣做馬上構(gòu)成了一個心理上的事實,從而威脅到了我們心理上的生存。為了維護我們的心理生存,情緒馬上控制我們對他的行為作出反應(yīng),狠狠地教訓他。
電影電視上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鏡頭:在某個集市上,出現(xiàn)了一幫地痞,他們耀武揚威,調(diào)戲良家婦女。突然從天而降一個位大俠,英雄救美,把地痞打得鬼哭狼嚎。為頭的地痞撿起一條命準備要跑,同時擺出一個POSE,回頭聲嘶力竭地指著大俠:“你等著!”
地痞這么干就是要維護自己的心理生存。被大俠?趴下,讓他很沒面子。為了讓自己在心理上能夠生存,他必須裝13,在心理上否定他干不過大俠這一事實。威脅大俠讓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心理生存的力量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有時,一個人為了讓自己能夠在心理上生,他寧愿去死。革命戰(zhàn)士劉胡蘭為什么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不怕死?就是因為叫她背叛信仰,比殺了她還要難受。
一個人之所以把心理生存視為必須服從的上帝,是因為他不僅害怕“我”不存在,而且害怕“我”沒有價值:
第一,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種存在,如果在心理上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焦慮、恐懼就會吞沒我?。無視一個人的存在不僅是不禮貌,而且簡直是與人為敵。
第二,正如吃飽飯并不夠,我們還要吃好一樣,僅僅證明我們的存在還不夠,我們還要在心理上證明自己具有價值,生存之后就是牛叉。這就必須通過和他人的對比,把我們和他人的存在納入社會價值排序。如果我們比他人低檔,那就同樣有被虛無化的危險,焦慮和恐懼絕不會放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