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觀焦晃再演《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
![]()
戲的結(jié)尾,安東尼在英勇和茍活中選擇了自殺,這個偉岸英挺的男人直挺挺倒在了舞臺中央。“砰”的一聲悶響…… 這一幕就發(fā)生在人民大舞臺的劇場——莎士比亞名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3小時15分的尾聲處。28年后重演,焦晃飾演的安東尼就那樣結(jié)結(jié)實實地朝后摔了下去,觀眾席頓時一片寂靜,那是種為之揪心的反應,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駕馭這一戲碼的焦晃已經(jīng)是年過七旬。沒有人可以在暗場時偷偷將他扶起,因為臺燈短暫熄滅又亮起后,安東尼緊接著還有一大段蕩氣回腸的臺詞要說…… 焦晃比他塑造的劇中人物安東尼大了將近40歲。但是他毫不在意,只要在舞臺上,他差不多忘記了現(xiàn)實的種種局限。 上周六,28年后再現(xiàn)申城的《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華麗開演,焦晃飾演羅馬三雄之一、氣勢磅礴的安東尼,與其搭戲的是飾演龐貝的79歲婁際成和飾演先賢的80歲杜冶秋。對這群執(zhí)著舞臺、渾身散發(fā)了激情與夢想的老藝術(shù)家而言,無情的歲月反而讓他們爆發(fā)出驚人的力量。 開演前一天,在人民大舞臺見到焦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臺沿上,臉上透著些許疲憊。跟他打招呼,他立刻起身從樓梯上下來,步伐還是一如既往的穩(wěn)健,握手還是一如既往的有力。一眼看去,焦晃還真是有些老了,這種老,透出來的是種飽滿的、令人尊敬的生命狀態(tài)。就像他自己說的,像馬龍·白蘭度、英格麗·褒曼這樣的老演員,六七十歲了還在演戲,并且有著比青年演員更深刻的人生體驗及對世事的洞悉。 在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熒屏角色后,焦晃近年來回到了他最鐘愛的話劇舞臺。帶著對當年上海青年話劇團的濃厚情結(jié),他大膽地挑選了一系列很有難度的舞臺劇本來演。從《正紅旗下》、《SORRY……》、《欽差大臣》到如今的《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給舞臺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溫暖。這些被他搬上舞臺的劇目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經(jīng)典”。在他那樣的年紀,也許任何表面的伎倆和浮華氣息都已經(jīng)難以攪動內(nèi)心。28年前,胡偉民、焦晃和李媛媛聯(lián)手排演的《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在當時的長江劇場創(chuàng)造了連演40場且一票難求的盛況。央視首次為一部話劇做直播,播出的影像激起巨大反響——國際劇壇驚詫于當時的中國排演莎士比亞戲劇的水平和能力已經(jīng)達到如此高度,從此,他被冠以“莎劇王子”的美譽。28年后,焦晃戲劇工作室重演這一經(jīng)典,在上海,由一個民間戲劇機構(gòu)重新扛鼎莎士比亞經(jīng)典大戲是第一次。 在這個圈子里,誰不知曉這將是一次艱難的藝術(shù)實踐呢?耗時費力,還不討巧,在泛娛樂化大行其道的今天,“3個多小時的莎士比亞崇高精神能否照進現(xiàn)實?吸引住人們顧盼的目光……”省略號里的疑問,猶如一個蒼涼而無奈的手勢,指向一個已有的答案。 曾經(jīng)想過:若是有人將生活當做戲來過,即便是天才也會害怕,因為有時在平庸的生活中,潛伏著一股足以將任何一種舞臺上的精彩都摧毀的力量。好在焦晃看似瘋狂的愛其實是明白的,盡管有人戲稱他為“戲瘋子”。經(jīng)歷了那么多,他現(xiàn)在還會沒有參透嗎? 本報記者 陳熙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