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重,忠信,與同道人交友,有過錯則改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摘自《論語·學而》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工作勤勞敏捷,慎言,求道匡正自己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學而》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先做后說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為政》 用禮約束自己,少犯錯誤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里仁》 說話謹慎,行動敏捷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里仁》 學習賢人,自我反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里仁》 孝敬父母,勞而不怨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里仁》 父母在,不出遠門,在家照看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摘自《論語·里仁》 牢記父母年齡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里仁》 以德服人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弊釉唬骸把捎秘坑艘钥诮o,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摘自《論語·公冶長》 勤勉好學,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公冶長》 不記舊怨,寬容待人,人亦寬己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摘自《論語·公冶長》 承認過錯,有錯就改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公冶長》 不遷怒別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摘自《論語·公冶長》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從不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了?,F(xiàn)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的?!?/P> 周濟急需救濟的人,不濟富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濟富。”---摘自《論語·雍也》 富有同情心,周濟貧困者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摘自《論語·雍也》 原思給孔子家當總管,孔子給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辭不要??鬃诱f:“不要推辭。如果有多的,給你的鄉(xiāng)親們吧?!?/P> 持之以恒,長久保持仁德之心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摘自《論語·雍也》 樹立高尚情操,不為物質所困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摘自《論語·雍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博學,以禮來約束自己 智勇雙全,臨事不懼,好謀而成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摘自《論語·述而》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P> 發(fā)憤用功,積極樂觀,只耕耘,不問結果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自《論語·述而》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鬃诱f:“你為什么不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P> 思維敏捷,勤奮學習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摘自《論語·述而》 向善者學習,借鑒不善者,改掉自己的缺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摘自《論語·述而》 表里如一,不裝腔作勢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宋岵坏枚娭?!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摘自《論語·述而》 孔子說:“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不憑空捏造,實事求事,多聽多看,擇其善而學之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摘自《論語·述而》 不記舊過,肯定他人的進步 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摘自《論語·述而》 (孔子認為)很難與互鄉(xiāng)那個地方的人談話,但互鄉(xiāng)的一個童子卻受到了孔子的接見,學生們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說:“我是肯定他的進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家改正了錯誤以求進步,我們肯定他改正錯誤,不要死抓住他的過去不放?!?/P> 謙虛不自滿,虛心向比自己能力差的人學習,被人侵犯不計較,寬容待人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粽呶嵊褔L從事于斯矣?!?--摘自《論語·泰伯》 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就這樣做過了?!?/P> 接受忠言忠告,順耳之言能辨別是非真?zhèn)?有錯必改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論語·子罕》 孔子說:“符合禮法的正言規(guī)勸,誰能不聽從呢?但只有按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贊許的話,誰能聽了不高興呢?但只有認真推究它的真?zhèn)问欠?,才是可貴的。只是高興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聽從而不改正錯誤,對這樣的人我拿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了?!?/P> 為國盡忠,孝敬長輩,不沉迷酒席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摘自《論語·子罕》 食不語,寢不言 ---摘自《論語·鄉(xiāng)黨》 尊重長輩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摘自《論語·鄉(xiāng)黨》 行鄉(xiāng)飲酒的禮儀結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感同身受,禮貌待人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摘自《論語·鄉(xiāng)黨》 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是關系很親密的,也一定要把態(tài)度變得嚴肅起來??匆姰敼俚暮兔と耍词故浅T谝黄鸬?,也一定要有禮貌。在乘車時遇見穿喪服的人,便俯伏在車前橫木上以示同情。遇見背負國家圖籍的人,也這樣做以示敬意。作客時,如果有豐盛的筵席,就神色一變,并站起來致謝。遇見迅雷大風,一定要改變神色以示對上天的敬畏。 行為舉止有禮有節(jié),文明駕車 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nèi)顧,不疾言,不親指。---摘自《論語·鄉(xiāng)黨》 上車時,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著扶手帶上車。在車上,不回頭,不高聲說話,不用自己的手指指點點。 言行一致,不偏聽偏信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摘自《論語·先進》 克制自己,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SPAN>---摘自《論語·顏淵》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笨鬃诱f:“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SPAN> 踏實做事,不問收獲,克服感情沖動的毛病,改正邪念,辨別迷惑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枺∠仁潞蟮?,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摘自《論語·顏淵》 樊遲陪著孔子在舞雩臺下散步,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yǎng)?怎樣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樣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獲,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嗎?檢討自己的過錯,不去攻擊別人的過失,不就消除邪念了嗎?由于一時的氣憤,就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牽連自己的親人,這不就是迷惑嗎?” 對朋友忠誠勸告,恰當引導,不聽則罷,不強加意志于人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摘自《論語·顏淵》 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摘自《論語·子路》 聽取眾人意見,但不人云亦云,正確看待他人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摘自《論語·子路》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弊迂曈謫柨鬃诱f:“全鄉(xiāng)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xiāng)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xiāng)的壞人都厭惡他。” 行正道,量才而用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摘自《論語·子路》 孔子說:“為君子辦事很容易,但很難取得他的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而用人;為小人辦事很難,但要取得他的歡喜則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也會得到他的喜歡。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是求全責備?!?/P> 朋友之間互相督促勉勵,兄弟之間相處和和氣氣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摘自《論語·子路》 子路問孔子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助督促勉勵,相處和和氣氣,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間互相督促勉勵,兄弟之間相處和和氣氣?!?/P> 不說人是非長短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摘自《論語·憲問》 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藝,見利思義,遇險獻身,長處貧困但不忘諾言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唬恳娎剂x,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摘自《論語·憲問》 說話誠實可信,行事忠實恭敬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摘自《論語·衛(wèi)靈公》 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鬃诱f:“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qū),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xiāng)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仿佛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xiàn)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事奉賢者,結交仁者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摘自《論語·衛(wèi)靈公》 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鬃诱f:“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摘自《論語·衛(wèi)靈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自《論語·衛(wèi)靈公》 交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摘自《論語·季氏》 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禮樂修養(yǎng)自己,喜稱贊他人,交賢友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摘自《論語·季氏》 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diào)節(jié)自己為喜好,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喜歡閑游,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P> 慎看,慎聽,臉色溫和,行為謙恭,言談忠誠,辦事謹慎嚴肅,遇疑問向人咨詢,忿怒時思后患,獲利時思義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不傳播流言蜚語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摘自《論語·陽貨》 見危獻身,見利思義,祭祀時嚴肅恭敬,居喪時內(nèi)心哀傷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摘自《論語·子張》 尊重賢人,又能容納眾人;能夠贊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夠的人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摘自《論語·子張》 子夏的學生向子張尋問怎樣結交朋友。子張說:“子夏是怎么說的?”答道:“子夏說:‘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絕他?!弊訌堈f:“我所聽到的和這些不一樣:君子既尊重賢人,又能容納眾人;能夠贊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夠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賢良的人,那我對別人有什么不能容納的呢?我如果不賢良,那人家就會拒絕我,又怎么談能拒絕人家呢?” 大節(jié)上有原則,小節(jié)不斤斤計較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摘自《論語·子張》 |
|
來自: 幸運草wrh > 《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