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2)。昔充太宗下陳(3),曾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節(jié)(5),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入門見 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于翚翟(6),陷吾君于聚麀(7)。加以虺蜴為心(8),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 (9),弒君鴆母(10),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 虛侯之已亡(11)。燕啄皇孫(12),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13),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yè)皇唐舊臣,公侯冢子(14)。奉先君之成業(yè),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15),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nèi)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16),鐵騎成群,玉軸相接(17)。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18);江浦黃 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19),劍氣沖而南斗平。暗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20)。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葉周親(21),或膺重寄于話言,或受顧命于宣室(22)。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23),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zhuǎn)禍為 福,送往事居(24),共立勤王之勛(25),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 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大意] (一)自“偽臨朝武氏者”至“識夏庭之遽衰” 記敘武氏狐媚惑主,窺竊神器。(藉斥武氏之罪說明起義的理由) (二)自“敬業(yè)皇唐舊臣”至“何功不克” 記敘徐敬業(yè)志安社稷,故舉義旗以清妖孽。 (三)自“公等或居漢地”至“竟是誰家天下” 說明勤王者有功,觀望者將誅。 [主旨] 說明興師討武之理由(在安社稷、清妖孽)。(篇腹(二)) [文體] 形式為應(yīng)用文(檄);內(nèi)容為論說文。 【注釋】 (1)武曌(音照):即武則天。徐敬業(yè):唐功臣徐勣之孫。684年在揚州起兵反武,兵敗被殺。 (2)地:指武家的社會地位。 (3)下陳:代指姬妾。武后曾為唐太宗的才人。 (4)更衣:換衣,指用不光彩的手段得寵。 (5)洎:音計,到。春宮:即東宮,借指太子。 (6)翚翟:音灰狄,野雞,皇后禮服有翚翟的圖案。 (7)聚麀(音攸):父子亂倫共妻。 (8)虺蜴:音灰易。毒物。虺是毒蛇,蜴指蜥蜴。 (9)殺姊屠兄:武氏曾殺武家兩侄一侄女。 (10)鴆:音振,指毒藥。史書未載武氏弒君鴆母。 (11)霍子孟:霍光。朱虛侯:劉章。均西漢功臣,霍光輔立幼主,劉章誅滅呂氏。 (12)燕啄皇孫:漢成帝后趙飛燕,爐殺許多皇子。 (13)龍漦(音離):龍的涎沫。傳說夏朝衰落,有雙龍降臨宮庭。夏帝將龍涎藏于木盒。到周厲王時,龍涎流出,化為玄黿,一宮女感而有孕,生褒姒。 (14)家子:長子。 (15)袁君山:東漢末年的袁安,痛憤外戚專權(quán)。 (16)三河:河東、河內(nèi)、河南三郡,借指政治中心。 (17)玉軸:指戰(zhàn)車。 (18)海陵:今江蘇泰州市。漢代曾在此置糧倉。 (19)班聲:馬嘶鳴聲。 (20)喑嗚、叱咤:讀印烏、斥詐,厲聲怒喝。 (21)周親:至親。 (22)顧命:君主臨終的遺命。宣室:皇帝齋戒之處。 (23)一抔(音剖)之土:一捧土,借指墳墓。 (24)送往事居:往指已故的高宗,居指被廢的中宗。 (25)勤王:援救王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