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櫟陽是否作過秦都?
公元前221 年,秦王政以武力戰(zhàn)勝六國,統(tǒng)一了全中國。這個封建大帝國,幅員遼闊,東起海邊,南至嶺南,西迄青藏高原,北達河套、陰山及遼東。秦王政創(chuàng)建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以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和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秦大一統(tǒng),是我國古代社會史中的重大轉折,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是秦是否以櫟陽為都卻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爭議之說。 1982年《考古與文物》第5 期發(fā)表了王子今的《秦獻公都櫟陽說質疑》一文,認為“就現(xiàn)在的資料看,秦獻公未曾遷都櫟陽,櫟陽始終未曾作為秦都”,“獻公居櫟陽的確切年代,古城遺存的具體內涵,櫟陽在秦史中的準確地位,都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發(fā)掘和研究加以明確?!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fā)掘隊1980年至1981年對櫟陽城址進行了一年的勘探和試掘,發(fā)表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勘探和發(fā)掘》,文中雖說及,“獻公二年,從雍都遷都櫟陽。公元前383年—前350 年,獻公和孝公曾對櫟陽經營三十四年”,但是就所發(fā)表的考古資料看,似未提供可證明秦獻公曾遷都櫟陽的確鑿證據。城址遺跡年代均判定為秦代和漢代。發(fā)掘者說:“從南墻基夯土包含的遺物看,城墻營筑時代約于秦代”,發(fā)掘的南門址出土均為漢代遺物。 勘探出的13條道路中,6 條路“時代應為秦漢時期”,其余7 條路“時代應為漢代”。城址東北為秦漢大型墓葬區(qū),東南墓區(qū)8 座墓中3 座已明確斷定為漢墓,另“五座墓的時代應為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而獻孝時期當戰(zhàn)國前期或中期。即使這五座墓都是獻孝時期的墓葬,也不足以判定一個城址是當時的都城。《史記。六國年表》:秦獻公十一年,“縣櫟陽”?!段菏兰摇肺何浜睿骸笆辏孬I公縣櫟陽”。只表明秦縣是地方政權,“縣櫟陽,至少表明櫟陽與蒲、藍田、善明氏地位等同”?!霸趪贾惺菦]有縣的,為什么叫做縣?只為它是懸在國都的地方;國都是主體,縣是附屬品。若國都中而立縣,則要叫它懸掛在什么地方呢?再有什么作主體呢?”戰(zhàn)國初期,秦國不斷在東部邊境設縣,公元前398 年在陜設縣,公元前379 年在蒲、藍田、善明氏設縣,公元前374 年又在櫟陽設縣,顯然有著加強邊防的意義。若強指櫟陽為獻公所定秦都,則難以回答何以同時又在櫟陽設縣這一疑問。 對上述看法,劉榮慶同志在《考古與文物》1986年第5 期上發(fā)表了不同意見,題為《秦都櫟陽本屬史實》,認為秦獻、孝兩代建都櫟陽乃是歷史事實,應當肯定。其一,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將周、秦、漢諸都均放在關中地理整體上考察,邠岐、豐、鎬為周都,雍、櫟邑、咸陽為秦都,長安為漢都。在思維邏輯上也沒有把櫟陽列在三代都城之外?!敦浿沉袀鳌氛撟C“獻(孝)公徙櫟邑”的地位,不僅僅在于經濟上的地位。既標明為秦獻公所“徙”,屬政治地理條件。國君之所居之邑,國君徙治之城,乃古代都城的政治規(guī)定性:“北卻戎翟”,則著眼于軍事和都城的安全。如果把櫟陽同關中“四塞以為固”的形勝聯(lián)結在一起,當現(xiàn)為險要之地,即軍事上具備建都條件,“東通三晉”,指春秋戰(zhàn)國時代關中渭河以北經櫟陽往晉及其后魏、韓、趙三國的通衢大道。這條東西大道,對秦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至關重要。雍城、涇陽、櫟陽、咸陽均建筑在該通行之上,決非偶然:“亦多大賈”,指商品經濟繁榮發(fā)達。櫟陽為秦國第一個有市之邑。櫟陽高平宮鼎的發(fā)現(xiàn),先秦銅釜金餅和陶器、兵器在櫟陽的出土,櫟陽秦倉的存在,商鞅南門立木發(fā)布變法令的事實,都說明櫟陽經濟繁榮之程度,亦櫟陽為秦都的必然結果。秦德、宣、成三代利用雍城處于汧渭之會的地理優(yōu)勢,奠定了秦興起的基礎。穆公“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其時,都雍城的利弊均顯示了出來。春秋晚期,秦國勢力衰落。秦獻公充分認識到囿于關中西部國危而地失的危機,即位第二年“城櫟陽”,實行秦國力量的戰(zhàn)略東移。秦孝公在招賢文告里說:“獻公即位,鎮(zhèn)撫邊境,遷治櫟陽,因欲東伐,復繆公之政令”,準確地反映了獻、孝兩代上層領導集團遷都櫟陽的戰(zhàn)略主張,“鎮(zhèn)撫邊境”,以保衛(wèi)秦國固有領土;部署東伐,收復失地,重新與三晉以黃河為界:“任用出奇計強秦者”,推進改革。秦孝公是有遠見卓識的言者,也是腳踏實地的行者。將“城櫟陽”與秦要實現(xiàn)的上述戰(zhàn)略目標聯(lián)結在一起,足以證明櫟陽的地位與一般軍事城塞絕然不同?!岸颊?,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邑猶俋,聚會之稱也?!保ā夺屆罚┧抉R遷“獻(孝)公徙櫟邑”、獻公“徙治櫟陽”,證明櫟陽為秦都是確定無疑的事實;秦自雍遷都咸陽亦然。這似說明,秦國采用兩都之制。秦文公始實行兩都制。秦靈公“居涇陽,亦以雍城、涇陽為兩都”。秦獻、孝都櫟陽,遷治咸陽時不說自櫟陽而說自雍城遷都之,原因也在于采櫟陽、雍城兩都之制。古人另一判斷都城的標準:“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者,曰都;無,曰邑?!庇河小扒刈趶R先君之主”,故亦稱都;櫟陽無素宗廟先君之主雖“國君所居”,仍稱“櫟邑”,但稱“邑”并不排斥其作為都城的地位和屬性,早在周平王東遷前,鎬京為宗周,洛邑為成周,開兩都之制之先河。況且周行兩都制在秦之先,秦仿宗主國實行兩都制也是可能的。 上述兩種結論,針鋒相對,孰是孰非,還有待公論。
來自: 蘭黛公主 > 《文史知識》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秦國早期都城現(xiàn)身:堪稱西北水城 展現(xiàn)階層劃分
然而最新考古調查與發(fā)掘表明,秦國早期都城雍城長時間自然河流環(huán)圍,后來夯筑城墻延續(xù)了“以水御敵”的功能,堪稱2000多年前中國的“西北水城”。主持陜西省鳳翔縣秦雍城遺址考古工作的田亞岐說,通過...
秦雍城曾是水上之都
秦雍城曾是水上之都。雍城城址與血池遺址分布圖。雍城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秦雍城遺址位置示意圖。2022年1月,寶雞市印發(fā)《推進周原遺址秦...
揭秘:秦國都城先后遷都了六次 秦國為何要變遷
秦都城的變遷則有所不同,秦都城的變遷預示著秦國重心的轉移,秦國從隴右地區(qū)發(fā)展到關中西部時,就將都城遷至于此,以便于立足此地,從...
陜西寶雞:參觀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中]
這四個秦都城是:平陽、雍城、櫟陽、咸陽。雍城,是中國東周時代的秦國國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
秦人發(fā)展—從考古資料出發(fā)
已發(fā)掘的秦公1號大墓就是中字形墓,全長300米,深達24米,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秦公陵園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也是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該墓是一...
秦都雍城考古“透物見人”
秦都雍城考古“透物見人”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以雍城遺址為中心的關中西部相繼發(fā)現(xiàn)發(fā)掘出了一組規(guī)模宏大、保存良好的秦漢國家祭祀遺址...
近期新書簡錄(20210329)
西安市閻良區(qū)秦漢櫟陽城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94)櫟陽瓦當,是秦人瓦當藝術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從秦...
獻公與櫟陽:只當了34年秦都的櫟陽,如何奠定六世余烈的基礎?
在漫長的秦國歷史上,櫟陽僅僅當了短短34年都城,但它對秦國的發(fā)展卻極其重要??梢哉f獻公時期的改革對秦國以后的發(fā)展有巨大影響,而櫟...
雍城(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到底有多重要?
雍城(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到底有多重要?在這部歷史劇中,雍城(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被多次提到,也多次亮相,嬴政加冕儀禮也舉...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