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雖然從結(jié)果上看,蜀國是鄧艾攻滅的,但當時如果沒有鐘會在正面戰(zhàn)場牽制了姜維,鄧艾即使上了陰平小路,也會被姜維的蜀兵剿滅在陰平。所以說滅蜀功勞有一半的功勞是鐘會的。 其次,鄧艾不善于為人處世,也不善言辭,所以有很多政敵。處事方面也欠考慮,過于耿直。如果他能稍微謹慎一點也不會被鐘會抓住把柄。對比之下,鐘會為人處事明顯強于鄧艾。而司馬昭巧用借刀殺人,借鐘會之手殺了鄧艾。實際上鐘會和姜維也是思慮不周,如果能和鄧艾聯(lián)手的話,也許結(jié)局會不同。 就以上兩點來看,滅蜀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鐘會僵持劍閣、牽制姜維,二人形成里應外合,所以功勞各占了一半;鄧艾滅蜀之后應該注意點自己的行為,不要被自己的勁敵抓住把柄,結(jié)果他自以為功大,所以驕傲自大,說話不檢點,結(jié)果被鐘會抓住把柄;鐘會也應該和鄧艾聯(lián)合,在蜀地自立為王,但是二人都沒想到,這也是二人的愚蠢之點;鐘會略勝一籌的是為人處事,但自視過高,且領兵方面略遜;相比而言鄧艾更擅長領兵,但卻不會為人處事。 其實從政治層面上看,此二人都不行,因為他們滅蜀后都死于非命了,說明他們對政治認識不深,充其量是個只知道打仗的人。在出征蜀國之前,有人就預言:“此二人去征伐蜀國一定成功,但是都回不來”。結(jié)果預言成真。從這句話說明滅蜀是歷史必然,統(tǒng)一的進程不可阻礙。但是不管誰出征,成功后都難免一死。而身為主帥的二人卻渾然不知,可見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都不高啊。 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鐘會屬于謀劃型人才,而鄧艾則更像業(yè)務型人才。可惜兩人都敗在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