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本文引用自天涯比鄰《【原創(chuàng)】華東行之十七 寒山寺與張繼》
![]()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zhèn),歷史上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來蘇州旅游的,差不多都要到寒山寺看一看。因為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蘇州的標志性風景。 ![]() 寒山寺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據(jù)說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臺山來此住持,因此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nèi)寒山寺曾先后幾次遭到火毀,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寺內(nèi)古跡甚多。 提起寒山寺,人們自然會想到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詩,使寒山寺聲名遠播。有不少游客,就是專門為了看看詩中所描寫的的楓橋、晚鐘而來的?,F(xiàn)在廟里存留的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就是寒山寺一個重要的古跡。寺內(nèi)鐘樓為二層,八角。傳說張繼詩中的鐘就是懸于原來這里的鐘樓樓上。但現(xiàn)在的鐘樓建筑和這里的鐘都不是唐代的了,現(xiàn)在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現(xiàn)在的鐘樓是解放后按原樣修復的?!稐鳂蛞共础吩姴粌H在中國廣為傳頌,在日本也幾乎家喻戶曉。日本的小學生把這首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今天,日本人到蘇州旅游,也無不以一睹張詩碑刻為快。 ![]() 從寒山寺回來,我湊了一首小詩,送給同行的妻兄看:“姑蘇城外風景好,車水馬龍游客至。不為張繼楓夜泊,幾人識得寒山寺?” 妻兄是大學教授,是學理工的,當然是邏輯思維。他覺得我所寫之詩有片面性,便回了我一首:“姑蘇城外好風光,楓林橋上聽鐘響。若無寒山勝仙境,焉有繼名天下?lián)P!” 這兩首詩,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名寺成就了詩人,還是詩人遠播了名寺?看來,把這個問題交給哲學家,一定會有一個準確的回答。我說不清,便來了個折中主義的回答:“詩因勝景生,景以名詩揚。相得益彰者,何必計短長?” 其實,這幾首所謂的小詩,也只是即興而作,添點氣氛,為旅途減少點煩悶而已。這次出來,我們玩得很開心。為此,妻兄特意賦詩一首,以壯行色:古有詩人影孤單,姑蘇城外對愁眠; 今有兄妹賞楓橋,絲絲細雨上客船。 ![]() 寒山寺收門票。我過去來過,就沒再花錢進去。而是去了旁邊的寒山鐘苑,因為那里免票。 寒山鐘苑面積不大,但很美,很精致。園內(nèi)有一座高塔,有大鐘樓和大鐘,鐘樓后面是張繼《楓橋夜泊》的高大詩碑。園中一草一木都修整得整潔、秀氣。我不知這個園林是誰設計的,但總感到園內(nèi)建筑和景物很有日本風格。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