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棉學校教科處 袁維斯 細則一:是否嚴格按照課改模式八步進行了教學。 對構建高效課堂評估的第一條細則就是看授課教師是否嚴格按照課改模式八步進行了教學!在推行課改模式的初始階段,我們老師對課改模式八步有陌生感,理解不深,所以就必須嚴格遵循課改模式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實施課堂教學。待我們對課改模式運用到了一定階段,積累了一定的感悟,甚至是在運用中發(fā)現(xiàn)了模式的缺陷、不足、待完善時,我們再修改、完善它。我們推行模式,不拘泥模式,但在第一階段、初始階段,我們老師必須嚴格按照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才能確保課改正確、順利、卓有成效地進行。“欲求方圓,必設規(guī)矩。”我們這里的“規(guī)矩”就是“模式八步”,“方圓”就是我們所謀求達到的教學效果。 細則二:在“模式八步”的每一步實施過程中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模式八步”構成課堂教學的完整性,但八步在課堂教學中分量不同,所擔負的任務不同,因而所占有的時間值不同,科學、合理的為每一環(huán)節(jié)分配時間,這很重要,也很有學問,很能檢驗老師的上課功力。一般地說,承載任務重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學生的小組學習,比如學生的展示,比如教師的點評都要占有時間多些。承載任務輕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導入就力求簡捷、快速,比如教師引領就講求精當、適時、一語千金,這兩環(huán)節(jié)占時就力求少。寫文章講求詳略,高效的課堂教學也一樣。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標示著老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水平,對教學方法的運用水平,標示著教師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知程度,一句話,它顯示著教師的綜合素質。 細則三:老師是否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真正地起到“引領”作用。 什么樣的課是好課?細細想來,說到底: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在課堂上注重生成的課是好課。上課前學生不會,通過上課學會了,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這樣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我們都認可,老師上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那么在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必須到位!教學理念上老師就必須地、理所當然的、責無旁貸的、義不容辭的以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以學生的學會乃至會學為目的,充分尊重學生,充分了解學生。視學生為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視學生為學生的主體,為學習的主人。明確老師的位置和職能: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是為著學生的“學”服務的、設計的。認識到位行動才能到位。在教學活動上,老師要按照“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按學導教”的策略來進行,具體而言,讓學生在充分自學、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學生會的不教!學生不會的引領、解惑,讓學生學會!不要不問、不知、不顧學生的學情,一味地、一廂情愿的教,那樣效果不會好! 下面談教師的“引領”。教師的“引領”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核心要素,是實現(xiàn)高效學習效果的決定要素因為教師“引領”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我們老師都知道,學生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的,但我們萬萬不能迷信、不能放大學生的對知識的認知和自學能力。因為學生的認知和自學是零散的、膚淺的,學生對一個章節(jié)、一篇課文、一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的理解不是足夠清晰、不是足夠完整的。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淺層的知識能學會,知識的難點。重點學起來就很是有困難,甚至很有可能就學不會。因為學生就是學生,老師畢竟是老師,學生和老師是不在一個層面上的。學生的自學不能包打天下!不能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這點老師必須清醒?。W生在認知和自學過程中遇到困難、疑惑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就需要老師來“教”,我們把老師的此時的“教”理解成“引領”。我們常說的老師要“精講”,這種“精講”說的就是“引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問題,老師放手,學生有困難了,老師就要適時地靠上去,進行精當?shù)?#8220;點撥、啟發(fā)”,這就是“引領”。老師要“引領”的準確,“引領”的適時、適度,簡捷、實用,讓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注意:“引領”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啟發(fā)、引導、誘導、牽引著學生自己思索、感悟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活生生的說出答案。一堂完整的、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F(xiàn)在時興的過分張揚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淡化甚至消退教師引領作用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杜郎口在這方面就有錯誤! 細則四: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始終圍繞著《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評估課堂教學效果最科學的依據(jù),最權威的標尺是什么?不是教研員,不是領導,是《課程標準》!因為每個學科的《課程標準》把每學科、每學段的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都清楚、具體的作了標示與說明。學年的課堂教學,學期乃至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來進行,以《課程標準》確定的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來檢驗、評估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最科學的、最實用的。我們的老師如果對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不熟知,我可以負責人的說:你的教學活動那就是盲人騎瞎馬,亂走亂撞!評課老師如果不熟知《課程標準》我也可以負責人的說,你的評課幾乎就是一派胡言!因為教學、和評課都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必須以《課程標準》為尺度?!墩n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活動效果最基本的評估要求那就是“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三維教學目標”具體而言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是三位一體,不可相互分割獨立的。對三者解說一句就是: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橋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升華。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始終圍繞著《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目標來進行,它既是方向,又是尺度,必須遵守,別無它途。 細則五:是否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是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課堂教學活動不是為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生進行的。它是為所有的學生進行的。所以,評估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不看少數(shù)學生、幾個優(yōu)質生的表現(xiàn),而是關注所有的學生,每一位學生!看是否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學習活動,是否讓或者說引領每一位學生都盡可能的學到了更多的、最大值的知識。這里插說一句,我們就看學差生參與的怎么樣?學差生對知識掌握的怎么樣來評估。學差生參與到位了,學會了,學優(yōu)生自然不用關注。所以,提醒老師一句,在教學活動中多關注學差生一些??!他們學會了!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學生全都會了! 細則六:目標導航環(huán)節(jié)教師所制定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可行、準確。 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評估時特別關注與要求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要明確,即方向要對,目標要正確;要可行,即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通過教學活動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準確即清楚、具體,有強的可操作性。目標的具體化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細則七:教師“引領”設計的問題是否緊緊圍繞目標,是否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具有導向性,能夠“引領”學生直達目標;“引領”是否起到激發(fā)興趣,活躍思維,豐富情感的作用。 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學”,同樣也離不開老師的“教”,或者說老師的“講”。眼下新課改有點過分張揚、過分夸大學生的“自主學習”了,有點過度貶低、淡化老師的“教”與“講”了。這是不對的。我們這里要為教師的“教”與“講”正言。不過,我們把老師的“教”與“講”理解為“引領”。并且要求老師的“引領”要明確,要有方向性,即緊緊圍繞學習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引領”才能確保學習活動不蔓不枝、直接、簡捷、具有高效性;還有,“引領”要有層次性,因為老師的“引領”不是老師一廂情愿的,而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學生在達成學習目標的活動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了,老師就進行適時適度的“引領幫扶”。因為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也會不一樣,所以老師的“引領”要有層次性,適合不同的學生,有針對性又有時效性。不搞一刀切!“引領”要有導向性:即老師的“引領”是指方向、送方法、啟迪思維、助其思維,誘導、啟發(fā)、推動學生一步步自己實現(xiàn)目標。“引領”是不直接告訴答案的;“引領”要自然、和諧、要富有情趣,不可高深、生硬,和學生的認知水準相脫節(jié)。要以學生的思維、認知水準為切入點,一步步、一環(huán)環(huán)的誘導學生自我生成。這樣就起到了激活情趣、啟迪思維、樹立信心、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力的功效了。老師適時、適度、精當?shù)?#8220;引領”最能檢驗或彰顯老師的內功、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了。可以說:“引領”的優(yōu)劣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高效與低質。“引領”是我們老師群體共同的弱項。 細則八:自主學習求實效。 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看老師是否給學生留出適量的時間去閱讀文本,圍繞老師設計的問題進行探究;老師是否做到了盡量不要打擾學生,是否做到了巡視于教室,有針對性地洞察學情,尤其關注學差生。 細則九:小組交流有生成。 看老師是否把不同程度的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小組,明確組長,由組長組織學生把學生各自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探究發(fā)現(xiàn)及疑難問題提交小組予以討論解決,達成共識,實現(xiàn)生生互動。看小組交流是否做到:動而不亂,動靜結合,研而有序,研而有效。插說一句:這里說的“動”的真正含義是學生的思維的“動”,不是華而不實的、無序的、無效的單純形式化的熱鬧。只要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安靜的思考、動筆書寫都是高效率的“動”。所以請老師不要誤解“動”的真正內涵?,F(xiàn)在,新課改招惹的學生滿教室跑,滿黑板畫的無序、低效的“動”實在是太多了?。∵@是對學生“動”起來的曲解。 細則十:小組展示有亮點。小組選派代表,把組內研討交流的發(fā)現(xiàn)、成果或觀點展示給全班同學及老師,老師要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小組都展示,盡可能讓不同意見、觀點的小組予以展示,予以交鋒,進而進行探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生成正確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認識。插說一句:學生的交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掌握問題正確結論的生成路徑,對促成學生的學習技能很有幫助。老師不要怕學生爭辯,不要怕學生的觀點和教參上的不一樣,出現(xiàn)這種情況正是老師“引領”學生糾錯返真的絕佳機會。還有小組展示要多關注學差生,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以激勵他們的學習意識。再者,小組展示的問題要有價值,膚淺都會的問題展示是白白浪費時間。 細則十一:教師點評有深度。 教師點評要在師生互動中進行。教師的點評很有必要。因為學生對問題的展示可能是片面的、膚淺的、零散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就需要老師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變片面為全面,變膚淺為深入,變零散為系統(tǒng)。是對學生展示的優(yōu)化和升級。老師點評態(tài)度要中肯、親切,內容要具體,要因學生的問題而言,要做到言而有物,言而有實,言而有度,讓學生聽之有收獲。教師點評不要妄夸學生,說些你真棒!你真優(yōu)秀等過頭的話,更不要動不動就鼓掌??! 細則十二:達標驗收要準確。 達標驗收的作用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老師針對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設計出適量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訓練題目,來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達到及時、客觀反饋的目的。此環(huán)節(jié)老師對訓練題的設計要適度、準確。 細則十三:教師小結要高效。 教師小結的內容包括: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梳理;對重點、難點的強調;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適度激勵;對學生學習技能的客觀評估;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適度而自然地拓展延伸。教師小結要簡而精,有概括性、有針對性、有啟迪性,要言簡意賅。 以上的解讀有不當之處,敬請老師批評指正!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