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老子〈道德經(jīng)〉》的序言
一、
“嫦娥奔月”在以前是神話,而今成了現(xiàn)實。“嫦娥一號”升天,實現(xiàn)了中國人的飛天夢!夢想成真,神話變現(xiàn)實,真乃“唯物不唯心而高于唯物”是唯一正確的宇宙觀。“同源”是根據(jù),“大同”是必然;“毛澤東思想”敢叫日月?lián)Q新天;“一國兩制”解決了人類社會難以解決的矛盾困難;“實事求是,生而弗有”,中國文化又一八字輝煌--- ---中國人還有什么不好實現(xiàn)的呢?! ——編寫一部《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老子〈道德經(jīng)〉》,簡直是不可思議,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作為老子的老孫子,我寫出來了!絕對“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是不可以的,但基本的是完全可以的?。?br>“世界老子熱”,每年就有近千個解釋《老子》的版本出版發(fā)行,再加歷史的,真可謂汗牛充棟了。但解釋得大差大離,什么樣的都有!對《老子》歷史性的發(fā)掘,已基本就緒,又一輪大道蒞臨,推進人類認識歷程,甚或一場哲學(xué)革命已經(jīng)到來。因此,非常需要一部《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老子〈道德經(jīng)〉》,這也是必然要誕生的;這是中國開放文化復(fù)興的結(jié)果;這是中國和諧盛世的文化保證;這是“執(zhí)大象,天下往”的龍頭信息。當(dāng)然,這是初始版本,出版發(fā)行后,再次廣征天下指導(dǎo)意見,再版改進后才是最終版本。在這一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師長道友、專家和導(dǎo)師的支持與指導(dǎo),尤其是“人龍論壇”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學(xué)生在此深表感謝??! 二、
——編寫《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老子〈道德經(jīng)〉》的指導(dǎo)方針: 1、復(fù)興、發(fā)展、壯大國文化,“龍易道禮,諸子百家,直到毛澤東思想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是一條龍文化”??! 2、尊重《老子》是基因文化是“救世書”,“老子天下第一”是哲學(xué)之父的歷史文化與地位! 3、在基本常識基本道理的基礎(chǔ)上,以原本之意與傳統(tǒng)解釋的精華,擇眾之長糾其荒謬,挖掘其真意發(fā)現(xiàn)其新意的精神原則來作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解釋。尊重歷史,但不拘泥歷史,深入淺出,堅定目前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著重普及大眾化!! 4、以楚墓竹簡《老子》、甲乙本《老子》、傅奕古本《道德經(jīng)》為基本,參照《感悟老子道德經(jīng)》等等通行版本,站在哲學(xué)高度,以哲學(xué)的觀點進行解釋、校對、編寫。 5、通行版本的次序有些混亂,所以按照“道”與“德”的順序調(diào)整了章次,并每章擬一個題目,通行的序號括在題目的后邊,以便查對。 6、《老子》是生長著的《道德經(jīng)》,所完成的“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版本一定能通古貫今,經(jīng)得住歷史與時間的驗證!! 三、
對《老子》不管是汗牛充棟的解釋,還是《標(biāo)準(zhǔn)統(tǒng)一的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解釋,都應(yīng)該讓敬愛的讀者感悟出,或了解什么是“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無為”--- ---這是一個基本核心,所以,在此先作以下大體的解釋。 ——明確什么是道: 1、大道——老子命名,“有物混成、象帝之先、先天地生”——這是一切一切的根源,無此無從談起,萬事萬物從此轉(zhuǎn)化而來,是絕對的唯物第一!所謂“物質(zhì)的產(chǎn)生”就是從這個“大物質(zhì)”里變化而來,物質(zhì)絕對不是從“沒有”里產(chǎn)生??! 2、道——是產(chǎn)生物質(zhì)、物質(zhì)本體和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這是老孫子作的定義。)其內(nèi)涵三部:(1)產(chǎn)生物質(zhì)的大道(生一二三萬物);(2)道注萬物,從大到小貫穿物質(zhì)的始末,一道一物一物一道,物道一體;(3)規(guī)律軌道泛散混沌,尤其是人與人類的存在形式,包括人創(chuàng)造的非物質(zhì),例如:抽象概念(道),社會文化,書的內(nèi)容,等等。 ——道分大道與器道,道這一文化概念是包括在“器道”里。道的靈魂是變,道的成分是物質(zhì)與力,道象為龍,道根是易,道包羅萬象,道是文化之根??! (注:“老孫子”的得名:那年我聽大喇叭里說相聲說:“老子、孫子,和起來就是個老孫子--- ---”所以,我很愿叫這個名字!意思是:我愿作老子和天下的老孫子?。。?/div> ——明確什么的道德:
——明確什么是“無為”:
無為==不妄為??! 1、佛家說來說去說至“空”,道家說來說去說至“無”。以前不再說,現(xiàn)在咱再說——無,首先是無形之物。(這是在研究包羅萬象的道與哲學(xué))無形之物與有形之物相互轉(zhuǎn)變是經(jīng)文里宇宙間的基本物質(zhì)定律!無形之物例如:陽光、水、空氣、電、溫度、夸克以下待屬物、等等。無不是沒有,在物質(zhì)大道里絕對沒有沒有??!沒有,是一應(yīng)用概念,是指某一事物空位。例如:這里沒有石頭,但這里有空氣和大地與放石頭的位置,所指的石頭這里沒有但山上有的是!無不是不,可以當(dāng)不的意思;無,最奧妙的是:物力與物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規(guī)律軌道。例如:圓圓的天體軌道。 2、無為——無形之物的作為,擁有大道高智慧;不為,不為壞還不為好嗎?!是“不妄為”;沒有不為,人睜開眼勞作閉上眼休息都是行為作為,只有停止生命才算沒有了作為?!獰o為,要順其自然,不要妄為,施無為之政。可人的欲望靈魂沖出物質(zhì)的大門,凌駕于物質(zhì)之上,太妄為了!例如:食欲,本來像小羊一樣只需要一生的水草(食物)就行了,可人要把動物吃光,連地球也敢吃。最可笑的是:身體生命不但不需要毒,反而有害,可人還是吃!例如:抽煙、吸毒。并且寫在盒子上“有害健康”,再賣給你?。⌒杂?,產(chǎn)生美好的愛情傳種接代就行了,可有人非要“把愛情的種子撒遍全球”,非得要三宮六院,也不知還多少個妃子!!防欲,本來防止體內(nèi)體外有損健康的就行了,可人類發(fā)展出了軍隊國防“核惡魔”與戰(zhàn)爭,并且有時是世界大戰(zhàn),極其殘酷。你看人家那螞蟻小兔,沒有這些不照常幸福地一代接一代地生活嗎??反思一下,我們?nèi)祟愂遣皇巧盗??!因此?#8220;(無欲)無為”是人類這匹野馬的韁繩??! 3、無為有三:無為、為無為、無不為。無為,是做出來的,是有為,做到無為。有為的人做到無為(不妄為),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無為不妄為,就可以無不為了!!這一條很重要,千百年了,我們就是從“無為”里出不來,滿目“無為”,對“無不為”視而不見。只知順其自然,卻不知人生的價值恰恰是改造自然。所以,就出現(xiàn)了消極這一極大錯誤!——我看《老子》連《莊子》都不敢看,怕走偏,什么“樂逍遙”呵??那是文人道德之人的一種無奈,甚或是一種逃避。你看毛澤東主席理解應(yīng)用得多好,“用道不說道,并反其道而用之”,“在戰(zhàn)略上以柔克剛,在戰(zhàn)術(shù)之上那絕對是以剛克剛!”——絕對是“無不為”的大道氣魄??!“無為”通過“為無為”達到“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完全作到而無害),辨證陰陽一體,無形勝有形,無形之物的作為,道中高智慧,天人之學(xué)一大文化!而今改革開放盛世來臨,我們就是要滿懷信心地從“無為”邁入“無不為”的盛世文化?。?br>——總之,無為主要就是不妄為。 目錄: 第一章:道變道恒,有無之道 (1)---------------------------------------------------------------------------------
第二章:大道深遠,先于上帝(4)-------------------------------------------------------------------------------- 第三章:有物混成,起名大道(25)------------------------------------------------------------------------------ 第四章:道根陰陽,產(chǎn)生物質(zhì)的數(shù)龍公式(42)------------------------------------------------------------- 第五章:研究之始,無形之物 (14)------------------------------------------------------------------------------- 第六章:道大到小,不大而大(34)----------------------------------------------------------------------------- 第七章:道常無名,而萬萬名 (32)------------------------------------------------------------------------------- 第八章:谷神天源,玄牝大道(6)------------------------------------------------------------------------------ 第九章:道招天下,往而不害(35)----------------------------------------------------------------------------- 第十章:道動正反,有無互變 (40)------------------------------------------------------------------------------- 第十一章:視道三人,絕對相對(41)--------------------------------------------------------------------------- 第十二章:大愛無親,守中為妙(5)---------------------------------------------------------------------------- 第十三章:道大不肖,道有三寶(67)--------------------------------------------------------------------------- 第十四章:有無對應(yīng),有利有用(11)--------------------------------------------------------------------------- 第十五章:守根襲常,終身受益(52)--------------------------------------------------------------------------- 第十六章:道注萬物,天下貴道(62)-------------------------------------------------------------------------- 第十七章:震驚思考,辨證文化(18)-------------------------------------------------------------------------- 第十八章:道德規(guī)律,道亦德失 (23)---------------------------------------------------------------------------- 第十九章:道之為物,唯道是從(21)-------------------------------------------------------------------------- 第二十章:道德出處,生而弗有(51)-------------------------------------------------------------------------- 第二十一章:道德分類,文化腳步(38)---------------------------------------------------------------------- 第二十二章:一始為道,守原得道 (39)------------------------------------------------------------------------ 第二十三章:以百姓之心為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wù) (49)----------------------------------------------- 第二十四章:道德修養(yǎng),建德守道(54)----------------------------------------------------------------------- 第二十五章:赤子厚德,始原守道(55)----------------------------------------------------------------------- 第二十六章:天道無親,不責(zé)于人(79)----------------------------------------------------------------------- 第二十七章:載體大道,生而弗有(10)----------------------------------------------------------------------- 第二十八章:對立統(tǒng)一,德性種種 (28)------------------------------------------------------------------------- 第二十九章:陰陽辨證,生而弗有 (2 )------------------------------------------------------------------------- 第三十章:養(yǎng)生之道,有欲者何 (24)---------------------------------------------------------------------------- 第三十一章:辨證執(zhí)一,誠全歸之(22)----------------------------------------------------------------------- 第三十二章:大不可視,清靜安正(45)----------------------------------------------------------------------- 第三十三章:無形之物,不言之教(43)----------------------------------------------------------------------- 第三十四章:無為無不為,無事取天下(48)------------------------------------------------------------------- 第三十五章:從小到大,以德報怨(63)----------------------------------------------------------------------- 第三十六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76)----------------------------------------------------------------------- 第三十七章:知人者智,知足者富(33)----------------------------------------------------------------------- 第三十八章:人生之道,出生**(50)----------------------------------------------------------------------- 第三十九章:謙虛進步,知病不?。?1)----------------------------------------------------------------------- 第四十章:上善如水,水幾于道(8)------------------------------------------------------------------------- 第四十一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9)--------------------------------------------------------------------------- 第四十二章:為腹不為目,平靜寡欲好(12)------------------------------------------------------------------ 第四十三章:無身無患,無私無畏(13)----------------------------------------------------------------------- 第四十四章:道者智者,勤儉守原(15)----------------------------------------------------------------------- 第四十五章:天道圓圓,各復(fù)其根(16)----------------------------------------------------------------------- 第四十六章:知足知止,辨證得失(44)----------------------------------------------------------------------- 第四十七章:道德修養(yǎng),人人平等(56)----------------------------------------------------------------------- 第四十八章:私與無私,反對自私(7)----------------------------------------------------------------------- 第四十九章:勸君之道,重輕靜躁(26)---------------------------------------------------------------------- 第五十章:君主各類,遠古之君好(17)---------------------------------------------------------------------- 第五十一章:傳承文明,貴師愛生(27)---------------------------------------------------------------------- 第五十二章:相信群眾,不為而成(47)---------------------------------------------------------------------- 第五十三章:為無為,則無不治(3)-------------------------------------------------------------------------- 第五十四章:保持樸素,少私寡欲(19)---------------------------------------------------------------------- 第五十五章:陰謀陽謀,正道詭道(36)---------------------------------------------------------------------- 第五十六章:守道無為,自化自定(37)---------------------------------------------------------------------- 第五十七章:無欲無為,無事取天下(57)----------------------------------------------------------------------- 第五十八章:陰陽辨證,國民一體(58)---------------------------------------------------------------------- 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開愛國主義之先河(59)----------------------------------------------------------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60)----------------------------------------------------------------------------- 第六十一章:以婚愛關(guān)系的國際新秩序(61)------------------------------------------------------------------ 第六十二章:愚民政策不在此(65)-------------------------------------------------------------------------------- 第六十三章:天人之學(xué),大海圣王之道(66)---------------------------------------------------------------- 第六十四章:不要稱霸,順應(yīng)天下(29)------------------------------------------------------------------------- 第六十五章:兵強天下,不道則亡 (30 )-------------------------------------------------------------------------- 第六十六章:兵戰(zhàn)殺人,為惡為喪 (31)-------------------------------------------------------------------------- 第六十七章:不爭之德,辨證智慧(68)------------------------------------------------------------------------- 第六十八章:正義之師,哀者必勝(69)------------------------------------------------------------------------ 第六十九章:天網(wǎng)恢恢,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73)------------------------------------------------------- 第七十章:禍根甚欲,知足長樂(46)------------------------------------------------------------------------ 第七十一章:腐敗官僚,強盜邏輯(53)-------------------------------------------------------------------------- 第七十二章: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72)------------------------------------------------------------- 第七十三章:法制始原,不能代法(74)-------------------------------------------------------------------------- 第七十四章:享樂多收稅,苛政猛于虎(75)---------------------------------------------------------------- 第七十五章:道德標(biāo)準(zhǔn)平等平均,損有余而益不足(77)--------------------------------------------------- 第七十六章:老子也孤獨,感慨世態(tài)炎涼 (20)---------------------------------------------------------------- 第七十七章:慨嘆人與世,真人不露相(70)--------------------------------------------------------------- 第七十八章:以水喻道,何為王者 (78)-------------------------------------------------------------------------- 第七十九章:唯一的成功之道(64)----------------------------------------------------------------------------- 第八十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81)-------------------------------------------------------------------------- 第八十一章:勸君之道,理想必然(80)--------------------------------------------------------------------------- 1) 第一章:道變道恒,有無之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道——是產(chǎn)生物質(zhì)、物質(zhì)本體與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道是文化之根,是老子哲學(xué)體系的核心;道的靈魂是變,道的成分是物質(zhì)與力,道象為龍,道根是易;道物一體,道包括大道與大道以下所有物道(器道)。 可——是。 常道——恒道,永恒的大道。 無——無形之物。 有——有形之物。 始、母——例如:鐵器之母是鐵,之始是石。 徼——邊界。 玄——深奧,不容易理解的。 譯文:
道是道,不是永恒不變的道; 名是名,不是永恒不變的名。 無,是指天地的開始; 有,是指萬物的根源。 常常要從無觀悟道的奧妙, 常常要從有觀察道的分界。 有無同出于道,異名同謂, 奧妙又奧妙,是一切奧妙的門徑。 提示:
本章“首啟統(tǒng)論大辨證,大道永恒。”道,首先是“有物混成”,動變不止的絕對第一大物質(zhì)?。〉朗亲兊?,道之永恒就在于她變易不易,即:永遠變化。 ——經(jīng)文里道不當(dāng)說??!無,首先是無形之物。道的內(nèi)容是有形之物和無形之物(包括力形之物)。有無之道,是一切一切的來源,即:大本大原的大道。 (4)第二章:大道深遠,先于上帝——
原文: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注釋:
道——指“有物混成”的大道。 沖——盅空。 盈——充滿。 譯文:
大道空空,但又是用不盡的。 如深深(的大海)啊, 是萬物的根源?。ɡ锩妫?br>鋒芒的銼掉,纏繞的解開, 光耀的調(diào)和,與塵世相同。 湛藍(的高天)啊,似有若無! 我不知誰之子,顯象(產(chǎn)生)于上帝之前!! 提示:
同其塵——不搞特殊的意思。 “誰”比道大;道在帝上并代表“誰”,可“眾神歸一”?。?! ——眾神歸一,是人類最最根本上的和平統(tǒng)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當(dāng)前--- --- (25)第三章:有物混成,起名大道——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 吾未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釋:
寂、寥——寂靜寥廓。 域——大道空間。 法——效法。 逝——逝去。 自然——自然而然自己的樣子。 譯文:
有(一個陰陽未分有無相間) 混合而成的大物質(zhì), 她生在天地之前,寂靜遠大, 獨立永恒,周行不止, 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我不知她的名,她的字叫做:道! 勉強為她起個名叫做:大! 大是說消失了, 消失了是說遠去了, 遠去了是說返回她的始原了。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大道空間里有四大,而王居其中一大。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而然。 提示: “有物混成”的天母大道,是一切一切的源頭!——“有物混成”,英明偉大,是唯物的原始出發(fā)地,是不迷信的科學(xué)始原!! ——王,是天人合一,“生而弗有”的王者圣人,按現(xiàn)在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wù)”的領(lǐng)袖。 老子點道——起了“大道”名字,給大道空間內(nèi)的天地萬物一字概括——道!道——大道與器道!! ((有感而發(fā):真正神的發(fā)明者—— 您真真是天下的第一 您是真正神的發(fā)明者 您是締造了真正的神 此神不是從沒有里產(chǎn)生 此神不是自我上帝的人 此神是擁有內(nèi)容的物有! ——先天地生,象帝之先,有物混成?。?/div> (42)第四章:道根陰陽,產(chǎn)生物質(zhì)的數(shù)龍公式——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 唯孤、寡、不榖, 而王公以自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 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注釋:
道——“有物混成”的大道。 榖——善,好。 梁——橫木。 父——父與母,源與始,先的意思。 譯文:
有物混成的大道產(chǎn)生出第“一”個陰陽魚,一便生二,二又生三,三產(chǎn)生了萬物! (所以)萬物都是陰陽對應(yīng)統(tǒng)一,中和陰陽精氣(而為一個個具體事物)。 天下所厭惡的惟有“孤、寡、不好”,但王公以此為自己的稱呼。 所以,財物減少了便會增加,增加了便會減少。 人們所教的(大道理),我也去教。 ——強橫的人死無葬身之地! 我將以此為第一要教的。 提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龍體結(jié)構(gòu)的數(shù)龍公式,是物質(zhì)產(chǎn)生的(公式)演化過程;大道混成,陰陽不分,有無相間;“一”是第一個陰陽魚,前道后物,可代表道;道一二三萬,是龍體結(jié)構(gòu),也是數(shù)哲原理!也是中國文化文明先進科學(xué)第一所在——關(guān)于“物質(zhì)的產(chǎn)生”至今無人比此更科學(xué)的言論。物質(zhì)絕對不是從“沒有”里產(chǎn)生,從“沒有”里產(chǎn)生,那就神啦??! 萬物負陰而抱陽——這是陰陽魚的來源和最明白的解釋,易核陰陽,所以,道根是易??! 中氣以為和——中五天體君位,張顯天道中國以和為貴的燦爛文化! 吾將以為教父——教育首先不是知識教學(xué),而是道德教學(xué)。“德育第一”是人類共同遵守的教育方針。 (14)第五章:研究之始,無形之物——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 尋尋呵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注釋:
夷、希、微——指大道空間內(nèi)的恍惚現(xiàn)象:無色無聲無形(卻物有)這也是道本身的一大奧妙,其實就是無形之物的變幻狀況?。硪桓爬ň褪顷庩枴#?br>致詰——追問(研究)。 曒——清晰。 昧——幽暗。 尋尋——尋找尋找。 御——駕御 譯文:
平光得看不著, 音大得聽不著, 精微得摸不著。 此三者究說不透,所以,混合為道一。 一的上面混沌不明,一的下面清楚不暗。 追究追究吧不可名狀,復(fù)原回歸于無形之物?。?! 這可謂無形狀的形狀,無形之物的現(xiàn)象, 這就是所謂的恍惚。 迎著它不見其首,隨著它不見其尾。 用遠古的大道,可以掌握今天的事物, 可以得知遠古天地的開始,這是(研究)道的一個新紀(jì)元。 提示:
致詰,尋尋——最早的研究之意。“一”,即道一,第一個陰陽魚。 ——本章主要是闡明:無形之物(道)的情形。 恍惚,是無形之物(道)的種種奇妙的現(xiàn)象,而不是老子對道不清楚。 無色、無形、無聲(甚至無質(zhì)量)都是“無形之物”的現(xiàn)象,可萬萬不是沒有! 無物,可不是沒有物,而是沒有形狀的物質(zhì),即:無形之物。這是道的主要形狀特征特性。 ——佛家說來說去說至空,道家說來說去說至無,以前說不下去;現(xiàn)在我們往下說:例如陽光空氣水、電、溫度、場、量、能、及夸克以下待屬物,都是無形之物;沿著這條道就能走到當(dāng)今科學(xué)的最前沿??! (34)第六章:道大到小,不大而大——
原文: 大道沨兮其可左右。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 萬物恃之生而不辭, 愛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 恒無欲,可名于??; 萬物歸之而不為主, 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能成大, 以其不為大, 故能成大。 注釋:
愛養(yǎng)萬物——根據(jù)《唐陜西周至縣樓觀臺道德經(jīng)碑》通行版本。 沨——指大道氣魄,如風(fēng)如雨,鋪天蓋地。 恃——仗恃。 大——大道之大,大王主宰之大。 譯文:
大道呵,如風(fēng)如雨(鋪天蓋地)誰能左右?! 成功了完成大業(yè)也不要名聲, 萬物依仗她生命并永不分離, 喜歡養(yǎng)育了萬物也不為主宰, 永遠也沒有貪欲,可謂最??; 萬物歸順也不為領(lǐng)導(dǎo),可謂最大。 所以,圣人能學(xué)道成大,就是以這不為大,因此才能成其大! 提示:
圣人領(lǐng)袖——太陽之人,(天人合一,自然而然,不為大而大),有燦爛的光芒,而沒有燦爛光芒之思想。然而,圣人領(lǐng)袖也擁有大道天威不可左右的一面。而那樂于驕傲的人物往往就忽視了這一面--- --- (32) 第七章:道常無名,而萬萬名——
原文: 道恒無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之,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人莫之令,而天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注釋:
恒——永恒。 樸——原木,代指大道之始原。 賓——賓服。 守——遵守(始原之道,自然而然不妄為)。 甘露——指雨水。 始制——開始制度。 譯文:
道永無(一個具體)名字, 樸(器始之道)雖然很小, 天下也不敢(將其)稱臣, 侯王若能遵守她,萬物將自然臣服。 天地(也將)相互配合降下甘露(雨水) 人們(也不用什么)行令而自然都能得到(甘露的降臨)。 (以器始之道)有了“開始制度”的名稱,名稱已經(jīng)有了, 那也要適可而止,知止所以就沒有什么危險了。 就像大道貫穿于天下,猶如川谷江河連歸大海一樣! 提示: ——道包括大道器道,道注萬物,貫穿物質(zhì)的始末,一道一物,一物一道,道物一體,大道以下萬物器道。所以,道常無名而萬萬名!大道與器道,大海與江河,原木與器具--- --- ——本章講了社會制度(理論)的開始形成?!献诱嬲嬲軐W(xué)之父!社會制度如樸統(tǒng)器,“綱舉目張”,但要適可而止?。?br>“形而之上謂之道,形而之下謂之器。”器之始(原木)樸,一器道!割樸而散謂之器,樸統(tǒng)器,統(tǒng)一大制=原樸之道。(——音樂家講:音樂的哲學(xué)理論起源于“大音希聲”?。?#8220;始制”金貴?。?/div> (6)第八章:谷神天源,玄牝大道——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注釋:
谷神——觀天如海,天源之底即谷神——大道。 玄牝——天母大道。 門——比喻天地生出之地。 不堇——不盡。 譯文:
天源大道永恒,這大道可謂天母。 天母之門,可謂(系)天地之根。 連綿無際啊,若存若離,其功能無窮無盡。 提示:
——這是老子對天道深深的感悟思索,也是普通人成神的一個根由。相比,還是老子科學(xué)先進一籌! ——海谷有底,天谷也有底,人人向往想知道就是知道不了所以也就有了“神”,而老子感悟出了“谷神”?。?#8220;神”是沒有內(nèi)容的,是求知不得加迷信,而“谷神”是有內(nèi)容有底的,是“有物混成”,是最大的不知——道。這就有了第一科學(xué),例如這會很能讓人感悟出:宇宙是個有限之物?。。 ?#8220;谷神”其內(nèi)是宇宙,其外就是宇宙的載體大道。 (35)第九章:道招天下,往而不害——
原文: 執(zhí)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注釋:
執(zhí)——舉。 大——大道。 象——現(xiàn)象,形象。 既——盡。 譯文:
打出道的旗幟,天下紛紛向往, 向往道就不會有害處,天下就吉祥太平。 聲樂美餐,過客們(紛紛)停在這里。 (可是)一講道就覺得她淡無味也! 看她也不能夠看見,聽她也不能夠聽到, (但)用起來,可是無窮無盡。 提示:
——本章讓我看到:道招天下,一幅大道帝國“安平太”的盛世景象! 順道歸道學(xué)道,難于用道——視聞不及,用之不盡。“道在不可見,用道不可知”,“用道不說道,并反其道而用之”——非一般偉人之所能??! ——人類走至今天,恰恰又是一輪道蒞天下之時,誰先打出道的文化旗幟,誰先得天下向往??!大道包容,陰陽和諧。例如“兩個主義”客觀地共處一個國度,一個地球村,想彼此一個消滅另一個事實證明不行,也更道不通?!朗亲兊模懿幻?!“一國兩制”好,是“執(zhí)大象”的旗幟,是“萬物負陰而抱陽”的道德文化在人類世界的空前展示!! (40) 第十章:道動正反,有無互變——
原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注釋:
反——反向反面,返回。 弱——由強到弱的弱。 有——物有:有形之物和無形之物,大道之物與道生之物,具體空位(沒)的對應(yīng)。 譯文:
(事物也)反向發(fā)展,是道的運動規(guī)律! (事物也)弱小發(fā)展,是道的運用過程! 天下萬物必從物有產(chǎn)生,有形之物無形之物被互生! 提示:
本章字少義大,可謂“中軸”章——大都說“正”,本章講到了“反”。 弱者道之用——(天遠道神,地近人明)隱約擬人的手法,不是講“由弱到強”,而是講“由強到弱”,進入“失”的軌道! 一大物質(zhì)規(guī)律——任何一個事物都在同時正反雙向發(fā)展!例如:吃的多剩的就少,火箭升空上下力,人活的歲數(shù)越大能活的歲數(shù)就越少,等等;事物向強大與弱小發(fā)展就是陰陽一體同一定律。只是人們都知道由弱小向強大發(fā)展的正一面,而忽視了由強大向弱小的反一面!例如:一個朝代的盛衰,頭發(fā)脫落,大火漸漸熄滅,等等?!肋@個,掌握這一大定律,才能掌握大事小事乃至天下; ——有形之物與無形之物相互依賴相互轉(zhuǎn)變是宇宙間經(jīng)文里的第一大物質(zhì)規(guī)律!例如:太空與天體,生長的萬物與陽光、氣、水,等等。有無即道,也是抽象的概念,有是絕對的,無是相對的,無也是一種有,是有的另一種形式,(也是空位沒有之概念)。——在物質(zhì)的宇宙里永遠也沒有沒有??! (41)第十一章:視道三人,絕對相對—— 原文: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質(zhì)真若渝。 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始且成。 注釋:
辱、偷、渝——(等)不能按今天的意思解釋,那時就那么幾個象形字,很難表達真實的意思,我們只能按著整體的內(nèi)容意義盡量作出正確的解釋。 道隱——道注入(物里)。 譯文:
上士聽了道,趕緊去做; 中士聽了道,像有又像沒有; 下士聽了道,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證明有道! 所以,著書立言里有: 道,明如暗,進如退,平如凸, 上德廣蓄如天谷,極其清白像玷污, 廣德不止像不足,總是建德像有缺, 永保質(zhì)真像改變。(心理狀態(tài),總保持總怕變。) 方大到底圓無角,(如地球。)大器皿要比小器皿晚作成, 自然的大聲音聽不到,(如:地球的腳步太陽的火聲。) 大樣子沒有形狀,(其實是看不到,如:宇宙、大道的樣子。) 道,注入在萬物之中,沒有名字。惟有這道呵,善始善終,成就一切! 提示:
——理解老子要從大處實處著想,既唯物又辨證,既相對又絕對。視道三人,至今還能對號入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一聽就做,“實踐第一”!毛主席說:“萬即一,變即常。”他在二十四歲就捉住了道的靈魂是“變”。但他沒有坐下來成為什么預(yù)言大師,而是成了革命的實踐家(老子所講的圣人(領(lǐng)袖),將老子的道德文化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方位的成功實踐!! (5)第十二章:大愛無親,守中為妙——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聞數(shù)窮,不如守中。 注釋:
不仁——沒有仁愛遠近。 芻狗——用來祭天的草狗。 橐龠——風(fēng)箱。 屈——虧少。 中——中(五)天體君位,中國中庸中道之中,恰到好處,守中為妙,居中俱進! 譯文:
天地大愛不知,把萬物當(dāng)草扎的狗; 圣人大愛不知,把百姓當(dāng)草扎的狗。 天地之間,這不正像一個大風(fēng)箱嗎! 空虛不盡,越鼓動風(fēng)越出。 但聽響聲越多越急就停下沒風(fēng)了, ——還不如把握均勻中道為好。 提示:
——芻狗祭完天,天道視而不見,不會親近寵愛它;圣人學(xué)天道天人合一,一視同仁,不會產(chǎn)生寵辱遠近,也就天下公正公道了。天道無親,大愛不知,如天道運載養(yǎng)育萬物眾生?,F(xiàn)在,“大愛”一詞已被社會廣泛應(yīng)用! ——拉過風(fēng)箱的對本章很好理解,以此喻道,中道公道,施無為之政。 多聞數(shù)窮——聽那“咕噠咕噠”聲太快也就拉不動沒風(fēng)了。所以,不要強拉硬拽地妄為,要按拉風(fēng)箱的規(guī)則(中道)拉! (67)第十三章:道大不肖,道有三寶——
原文: 天下皆謂我大而不肖。 夫唯不肖,故能大。 若肖,久矣其細也! 我恒有三寶,保而持之: 一曰慈,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 舍其后且先,則死矣。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衛(wèi)之。 注釋:
我——(老子)大道! 肖——像。 恒—— 一直。 慈——慈悲正義。 天建——天下建立,即:國家成立。 如——汝,你。 譯文:
天下都說我(道)大,但不像。 只因不像,所以,才能成為大。 若像,她早就是那些細小的了! 我有三件法寶,一直保持著: 第一個叫做:慈,第二個叫做:儉,第三個叫做:不敢為天下先。 慈悲為懷(堅持正義),就能勇往直前;珍惜萬物(勤儉節(jié)約),就能豐廣; 不敢(一下)做天下第一個,就能成為天下最大的器皿。 現(xiàn)在舍去慈就勇,舍去儉就廣,舍去后就先,這只有滅亡。 這慈悲正義呵,以此戰(zhàn)而則勝,守而則固。國家要建立,你們要用慈悲正義來保衛(wèi)她。 提示:
“我大”——我代表大道,老子非常自信! ——道大不像,因大道的整體外貌是在宇宙之上誰也看不到;只要能看到的就是器道。 三寶——慈勇就成正義之師,為何“勇而不敢”?就怕是不慈而勇成了強盜侵略者;儉,(愛護生命)愛惜天下萬物,環(huán)保節(jié)能,勤儉節(jié)約的出處;不敢為天下先,其實是:不敢成不了天下第一?。?!原因有二。一、先成的是最小的器皿,大器(才)晚成;二、一下就占到先上,不按由后再到前的自然發(fā)展順序,舍去后就先必是妄為,這只有滅亡!這也恰恰是人們之所好的,而成不了第一的原因?。∵@也是老子教誨人們,不要不勞而獲,不要一下就當(dāng)圣人,而是要先走完圣人之前的苦難路程。首先要學(xué)習(xí)居下居后真誠為天下百姓做出成功大事業(yè)而自然成為圣人領(lǐng)袖?。ā皇沁@樣走正道的人,總想一下得到,往往就成土匪頭子了。) 以慈衛(wèi)之——就不會是虎狼國家,而是捍為主權(quán)反對侵略的正義國家。 (11)第十四章:有無對應(yīng),有利有用——
原文: 三十輻同一轂, 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注釋:
轂——車輪子。 埏埴——用水與黏土和泥。 戶牖——門窗。 譯文:
三十根輻條拱合一個車轂輪, 當(dāng)中空無便有了車的用途; 和泥燒成陶器, 當(dāng)中空無便有了陶器的用途; 挖鑿出門窗, 當(dāng)中空無便有了屋室的用途。 所以,用有得到了利益,用無起到了作用。 提示:
——眼看車輪子的空擋,想到?jīng)]有的作用?!老蛩季S,陰柔下意識!總是提醒無的作用,善于在熟視無睹中發(fā)掘出驚人的哲理、道理。老子——智者,將有無之道服務(wù)于現(xiàn)實生活。陰陽有無辨證統(tǒng)一,相互利用,缺一不可。 ——原先用泥土壘房子,最后挖鑿出門窗。 (52)第十五章:守根襲常,終身受益——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得其子,復(fù)守其母, 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注釋:
始、母——天下萬物的根源大道。 子——大道所生的天下萬物。 殆——危害。 兌——指觸覺,和本能的探取意識。 小——指事物的開始。 襲——繼承。 ?!悖ǖ溃?,指傳統(tǒng),始道以來的正確積累。 譯文:
天下一開始,有其根源大道。 既然得知了這個根源大道, 也就知道了以下萬物。 既然知道了以下萬物, 就要復(fù)歸堅守天母大道(的始原道性。) (這樣,)一生就沒有禍害。 阻止妄為的行動,關(guān)閉貪欲的閘門,一生不用愁勞; 放開妄為的行動,投身于爭搶當(dāng)中,一生不可救要。 看清事物的出處可謂明白,堅守柔弱可謂剛強。 用道的光芒復(fù)照,明白事物的始原道性,自己就不會留下禍殃。這就是繼承道的傳統(tǒng)。 提示:
天下萬物從哪里來的?有一個開始根源,這就是大道!誰曾想過“天的母親”??這是老子經(jīng)常的思維,因此他悟出了“大道”,也形成了始原同源的基因道根文化。從小始原,道的本性,自然而然,無欲無為,沒有妄為貪欲,無意識地全部正確,不會犯意識錯誤!! (62)第十六章:道注萬物,天下貴道——
原文: 道者,萬物之注。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雖有拱壁以先駟馬, 不如坐而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何? 不謂以求得有罪以免?故為天下貴。 注釋:
注——注入。 市——指飾。 賀——嘉賀。 拱壁——指雙手捧著貴重的玉。 駟馬——四匹馬拉一輛的馬車。 譯文:
道,注入萬物之中?。?br>她是擅長人的法寶,也保護不擅長的人。 美的語言可以裝飾別人,好的行為可以鼓勵別人。 人沒有擅長,哪有就拋棄的道理? 所以,立位天子置封公爵時,雖有捧玉在前駟馬其后, 也不如坐下來進聽此道。古時候之所以貴此道,為何? 不就是為求得保佑以免有罪嗎?所以道成為天下最尊貴的。 提示:
本章一個“注”字,千金難得??!進一步證明“道”在老子的腦海里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概念,可不是什么恍惚,只是非常抽象。——道生萬物,又注入萬物,道物一體,貫穿物質(zhì)的始末。例如:小狗小貓的四肢頭尾是“龍體結(jié)構(gòu)”,雷電“枯枝倒生”、樹根樹枝樹葉,等等都是這一道象。(道象為龍,道根是易)。又如以石為道:石的產(chǎn)生與消失、石的紋理、石的原子運動等,都為道。 有罪以免——倒壯句——以免有罪。 (18)第十七章:震驚思考,辨證文化——
原文:
故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注釋:
廢——廢掉。 大——很多。 孝慈——指孝順的子女和慈愛的父母。 譯文:
------所以,大道荒廢了,便出現(xiàn)了仁義; 智慧出來了,就有了很多假冒偽劣; 六親不和了,誰慈誰孝也就顯示出來了; 國家有難了,報國的忠臣也就涌現(xiàn)出來了。 提示: ——震驚思考,大道還能廢?! 該“大道”不是“有物混成”的大道,而是(用道范疇)文化之道,特指:治理國家的公正之道。當(dāng)社會變革,上一個“政治文明”(大道)已經(jīng)無法治理(統(tǒng)治)下一個現(xiàn)實社會與實踐時(甚至后隊變先隊),也就出現(xiàn)了“大道廢”的情況!——道,分“有物混成”的大道和產(chǎn)生以下的器道。具體物道、物力與物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無形的規(guī)律軌道、政道、詭道、志向、禮儀、計劃、方法------都是器道!!理解“道”——馬,是祖始馬和產(chǎn)生以下所有的馬?。?! ——道、德、禮、仁--- ---都是治理國家的文化(腳步)。例如:毛澤東思想過后就有了三個代表。(“三個代表”的意義還內(nèi)涵兩個代表:一個是毛澤東思想里有的要繼續(xù)做真理政策指導(dǎo),再一個就是有的已不做政策指導(dǎo)。例如:階級斗爭?。?/div> (23) 第十八章:道德規(guī)律,道也德失——
原文:
希言自然。 瓢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于人乎?故, 從事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注釋:
瓢風(fēng)——指旋風(fēng)、狂風(fēng)。 道——抽象概念,所有道的總稱;本章還指:按道律辦事的道者和道之時。 德——指按德律辦事的德者和德之時。 失——指按失律辦事的失者和失之時。 譯文:
希言,自然之聲。 狂風(fēng)刮不了一個清晨 驟雨持續(xù)不了一整天。 誰這樣?(天地) 天地尚且都不能長久, 何況這人? 所以,從事在道上的, 成道者與道相同(按道之規(guī)律辦事), 成德者與德相同(按德之規(guī)律辦事), 成失者與失相同(按失之規(guī)律辦事)。 與德相同,道也與德相同; 與失相同,道也與失相同。 提示: 希言——自然之聲貴為真理,因為不加任何修飾。“大音希言”即:大自然的聲音。這是聽不見的,例如地球的腳步之聲! ——本章關(guān)鍵是理解:道、德、失、三者。根據(jù)“道生之,德畜之”(時)的道德出處和客觀實際,即:事物(道)出生之時,(德)成長之時,(失)轉(zhuǎn)化之時(消失為它種事物)。一解百解:按道德規(guī)律辦事的人,在事物的“頭、身、尾”(產(chǎn)生、發(fā)展、滅亡)的三大段律的每一段時,就按那段的規(guī)律辦!亦即:道德失同,道也同。 (21)第十九章:道之為物,唯道是從——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順眾父。 吾何以知眾父之然哉?以此。 注釋:
容——內(nèi)容,(全部)。 孔——孔道,門徑。 窈——深遠。 冥——昏暗,深奧。 精——精氣、精靈。(精與微,微觀世界的無與有,道與物。) 信——信息。 眾父——萬物之始。 譯文:
德之全部,只從道徑遵入。 道是物質(zhì),只是非?;秀?。 惚呵恍呵,道里有現(xiàn)象; 恍呵惚呵,道里有實物; 深奧幽幽呵,道里有精氣; 精氣很真實,道里有信息。 從古至今,一直如此,以至萬物開始。 我怎么知道萬物開始是這樣的呢?從以上得知。 提示:
道之為物——道,首先是大道物質(zhì),然后才是總括的文化概念。老子好偉大呵!知物知——道,有些人還在以道唯心,可憐呵??!道之為物,才有大本大原,才有信仰的根據(jù),才有唯物的開始?。?! 古時的陰陽“精氣”,其實就是溫差所產(chǎn)生的無形的變化現(xiàn)象。從本章可得一名言:透過現(xiàn)象看實質(zhì)! ——非常加注:恍惚,是萬物千變?nèi)f化之物象,絕對不是老子對“道”模糊不清。 德——道生德養(yǎng),事物的成長全過程;民得為德,道施德天下得;道德一體,奉獻與得奉獻完成道德一事物--- --- (51)第二十章:道德出處,生而弗有——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 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 遂之、成之、亭之、毒之、復(fù)之。 生而弗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注釋:
畜——畜養(yǎng),蓄養(yǎng),(養(yǎng)育)。 形——形成,形式,形勢。 器——器具器皿(成之果)。 爵——封爵位。 亭——亭亭之樣,(停止)。 毒——指:日曬熟爛。例如農(nóng)民爺爺說:“今兒,這爺爺可真毒!” 玄德——(玄深玄色)天德。 譯文:
道生出,德養(yǎng)育, 有了物的形與勢,果子長成了。 所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這尊貴不是加封的,而是永恒的自然這樣。 所以,道生出萬物,德養(yǎng)育(如下):使其成長、如愿、成果、停止、熟爛、復(fù)命還原。 生養(yǎng)了而不為己有,成為了也不仗恃,首長了也不主宰,這就是物性天德??! 提示:
物成定律——道生德養(yǎng)物形勢成。應(yīng)用這一定律,看清楚事物是處在哪個環(huán)節(jié)時段上——是“道生之”時、“德畜之”時,還是“物形之”時、“勢成之”時,以便作出自己正確的行動。---青桃子捂兩天熟了——形勢所迫! 生而弗有——與“實事求是”組成中國文化的八字輝煌。“生而弗有”物性天德,例如:太陽哺育萬物生長而不為己有。“生而不有”,以社會名詞就叫做:奉獻!奉獻是客觀的,以此破譯的人生的真諦也只能是奉獻,毫無另外的選擇!“生而弗有”再三出現(xiàn),點明經(jīng)文的一個重大主題思想。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德的出處?。?!道德首先是客觀的,是事物被生養(yǎng)的全過程;是有形之物與無形之物互為原料的相互轉(zhuǎn)變;是奉獻與得奉獻的相互轉(zhuǎn)變,對應(yīng)統(tǒng)一;道德規(guī)律包括客觀規(guī)律和人的行為規(guī)則;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是“損有余而益不足”;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沒有道德人類社會將不復(fù)存在。所以,“《道德經(jīng)》,救世書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