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娘肉
離娘肉是中國結(jié)婚民俗中的一種禮物。就是在娶親時或者娶親的前一天,男方要準(zhǔn)備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有的地方還要附帶豬腿,這個肉呢,就叫“離娘肉”。一般來講,這是數(shù)十種彩禮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離娘肉的選擇很有講究,一般多為新鮮的生豬肋條肉和豬后腿。有些地區(qū)習(xí)慣送一塊,根據(jù)地區(qū)不同,大小也不等,有的幾斤,有的地方大到十幾甚至四五十斤。有的地方,講究數(shù)字吉利,一般取雙數(shù)。正由于這種風(fēng)俗,過去在鄉(xiāng)下,男方家就在娶親前幾天殺上一頭或兩頭豬,一來是用作送離娘肉,二來是請客用。送肉的時間,有的在婚前一天,有的在娶親的當(dāng)天。城里人,沒有條件殺豬,大多就到肉店買一塊五花肉,有的是兩塊。
在中原,男子娶親時,要準(zhǔn)備幾十公斤的豬肉給女方送去,此肉稱為“禮肉”或“離娘肉”,這是數(shù)十種彩禮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離娘肉的選擇很有講究,一般多為新鮮的生豬肋條肉和豬后腿。有些地區(qū)習(xí)慣送一塊,這塊肉就要大一些,少則15公斤,多則20公斤。農(nóng)戶人家講究數(shù)字吉利,送肋條肉時,肉塊的大小以有6根肋骨為最好。有些地區(qū)送肉的數(shù)量要根據(jù)新娘親戚的數(shù)量來決定,像新娘的外祖母、姨、舅、叔、伯、爺?shù)扔H屬,每家都有享受一塊禮肉的權(quán)利。所以,男方家要準(zhǔn)備數(shù)10塊2-3公斤重的肉塊,到女家時分送給新娘的各門親戚。若是送豬后腿,必須是整腿贈送,不能切開。這叫“有腿去有腿回”,表示兩家以后將常來常往。
由于民間有送肉的風(fēng)俗,所以每當(dāng)婚期將至?xí)r,男方家就要熱熱鬧鬧地殺上一頭或兩頭豬。眾鄉(xiāng)鄰也熱情地前去幫忙,氣氛隆重而熱烈。割好的肉塊放在酷似蒸籠的食盒里,由男方聘人與新郎一起抬往女家。送肉的時間,有的在婚前三天,有的在迎娶之日,有的在婚后三天回門時。有些地區(qū)娶親送肉不止一次,婚前、迎娶、回門都要送,甚至在結(jié)婚當(dāng)年的臘月二十三,新婿還要給岳母送一大塊“離娘肉”。
說起離娘肉,其中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據(jù)老年人講,古代的時候,有母女兩人相依為命。女兒出嫁時,母親想到自己晚景凄涼,不禁放聲大哭。女兒看母親悲痛萬分,心里也很難受,站在門前難舍難分。同去的人急中生智,到肉店買了一塊豬肉,勸老人說:“女兒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割你一塊心頭肉,再給你補(bǔ)上一塊。你吃了這塊肉,心里就不難受了。”就這樣,人們連哄帶勸,總算把姑娘娶走了。
從此以后,別家娶媳婦也怕丈母娘攔住女兒不讓走,便也送上一塊肉,漸漸地就形成了送離娘肉的風(fēng)俗。
傳說
離娘肉在中國農(nóng)村的婚俗中比較常見,以中原地區(qū)居多。為什么要送“離娘肉”呢?最簡單的解釋是說,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給一塊肉權(quán)當(dāng)補(bǔ)償。
傳說一
從前,有個小村子里住著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張家三口人,老兩口和一個兒子。王家也是三口人,老兩口和一個女兒。兩家是多年的老鄰居,好得跟一家人一樣。
張家的兒子叫張貴。王家的女兒叫秀英。他倆成天一塊兒跑著玩,一塊兒挖野菜、拾柴禾,好得跟親兄妹一樣。兩家大人一商量,說定要結(jié)成兒女親家。
轉(zhuǎn)眼幾年過去了,張貴和秀英長成了大小伙,大姑娘。本該讓他們成親了,誰知道張貴人大心野,花錢大腳大手,從不知道節(jié)儉。好家景吃不住猛踢騰,更別說小家小戶啦。張老漢說不動他,氣得病了。王老漢也勸不醒他,起意要退親。秀英也急了,可張貴浪蕩慣了,咋勸醒他呢?秀英想了想就找娘去了。
第二天,張貴這位未來的丈母娘把女婿叫到跟前說:“貴呀!秀英你倆都不小了,大事該辦了。不過,女兒是娘身上的肉,在秀英出門前,你得把這肉還給我。”張貴說:“那咋還呢?要不,我上街割一塊肉給你老送來?”丈母娘說:“那不中,得要兩只活雞,一對活羊,一對活豬,一對活牛,這些辦到了,你倆成親,辦不到,一輩子也甭想。”
張貴這回可真發(fā)愁了,這么些東西,上哪兒去弄呢?他想來想去,也沒想出個好主意,只好上山砍柴賣了錢,先買了兩只雞,又買了兩只羊。從此,他就整天喂雞、放羊帶砍柴,苦筋巴力積攢錢。這時候,他才知道這錢來得太不容易,對自己過去大手大腳胡花錢的事,后悔死了。
三年后,張貴好不容易才把丈母娘要的“離娘肉”籌辦齊了。兩家老人高高興興地為他們成了親。丈母娘把那些豬、羊、牛,又全部陪送給了小兩口。洞房里,張貴問秀英:“咱媽要的離娘肉咋又送給咱了?”秀英笑著說;“俺娘要不想這個法兒,咋會勸醒你呢?”張貴一聽,這才醒悟過來,對妻子和丈母娘很感激。為了記著這事,他真的去街上割了一塊肉,送給了岳母大人。
后來,這件事就在四鄉(xiāng)八里傳開了。為了讓新郎知道節(jié)儉,別的家也都學(xué)張貴的樣子,在迎親的時候,叫女婿給丈母娘送塊“離娘肉”。慢慢地形成了風(fēng)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傳說二
從前,有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叫富春花,嫁到男家以后不僅不孝順婆婆,反而經(jīng)常對婆婆又打又罵,還不給婆婆飯吃,要么只給一點剩飯剩菜。富春花的丈夫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對這些情況一點也不了解。
有一天,丈夫回到家,看到母親身體不好,就問是什么原因,娘開始吞吞吐吐不想說,架不住兒子的追問,就含著眼淚把媳婦如何虐待她的經(jīng)過全部給兒子講了。兒子聽了非常氣憤。就苦口婆心地勸導(dǎo)妻子,妻子表面上答應(yīng),等他走后,就更加狠毒地對待婆婆。
又過了一段時間,天上有神仙下凡專門了解民間疾苦。神仙變成了一個叫花子來到富春花的門前,看到她正在做米粑,就上前去要點吃,富春花沒有給他吃,還叫他快滾,神仙又來找她的婆婆要飯吃,婆婆就背著媳婦拿了一碗飯給他。神仙吃完飯以后,就給了她一個又白又大的米粑,并說:“這個米粑你不要吃,留給你媳婦吃。婆婆老老實實地把米粑交給媳婦吃了。媳婦吃了以后就變成了一頭大肥豬在屋子里亂拱。一天,丈夫回來了,看到屋里有一頭肥豬在亂拱,就問她母親。母親一五一十地給兒子講了。兒子聽了以后,就拿起刀把那頭豬殺了。四腿一砍下,其余的就砍成了條方肉,并拿了一個肘子和一條方肉給岳丈家送去,說:“這個豬腿和條方肉是你女兒不孝,變成了豬,我給你們提了點來。”
從那以后直到現(xiàn)在,男方到女方娶親送肘子、條方肉就成為了一種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