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1.5-1641.3.8)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和文學家。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畫像
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母親看他盡孝道不愿離家,就鼓勵他:好男兒志在四方,方成就事業(yè)。于是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xiāng),這一年,他二十二歲。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自浙江寧海出發(fā),開始游歷大山名川,足跡遍及現(xiàn)今的浙江、上海、陜西、河南、廣東、湖北、云南、北京等19個省份,寫下了60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研究中國山川地貌、探尋明代社會歷史、啟迪人們開拓旅游事業(yè)的寶貴財富。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后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岳、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qū),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nèi)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后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1613年徐霞客28歲開始紀游至1633年他48歲,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 1636年至1639年他54歲,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云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徐霞客的足跡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他遍及大半個中國。在游歷考察中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shù)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shù)赜浵铝擞^察的結果。直至進入云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1640年在他55歲時,云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遺作經(jīng)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該書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shù)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zhì)、植物等現(xiàn)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記》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寫人狀物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詞匯豐富,寓情于景,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書中不乏翔實的風土人情、紀年實錄,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
徐霞客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區(qū)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qū)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云南3省區(qū),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并初步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巖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zhì)的水滴蒸發(fā)后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qū)。 (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于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巖岸近逼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fā)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tài)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4)調(diào)查了云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zhì)地及成因;對地熱現(xiàn)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jīng)濟、交通、城鎮(zhèn)聚落、少數(shù)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超越前人的貢獻,特別是關于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于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tǒng)考察祖國地貌地質(zhì)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yōu)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nèi)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游圣,步徐霞客足跡,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游界的嶄新時尚。